《文化研究讀本》讀書筆記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化研究讀本》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化研究讀本》讀書筆記1
我一直將藝術與文化等同看待,同其他活動一樣,是整個社會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從中分離出來而賦予特殊職能的不同的表現方式。藝術同文化一樣,沒有一個標準的形式,而其自身發展出的一套體系決定了其復雜又相關聯的形式。藝術亦不受其他活動影響,卻寄生在各個活動中成為一種意識上的影響因素影響著其他活動。并且,藝術的本身價值是抽象出來的價值,沒有一個形象的參照物作為衡量其價值的標準,又受到時代、地域、創造者與受眾的影響,價值評定相差巨大。對于創造者與受眾,又受到自身對整個社會的理解及藝術層面的與生俱來的審美觀的影響,造成藝術價值評定的不穩定性。
同文化一樣,藝術亦要放在某個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才能本質的認識這種特殊的社會活動。一旦某個藝術孕育出一種產物,這種產物便成為一種舊的形態,一種存活在過去某個時間的藝術(雖然可能有相同的空間)。我們只能像記錄文化一樣記錄藝術,且如不能復原抽象的文化一樣不能復原死去的藝術。換句話說,我們了解的僅僅是過去的藝術,是已近死去的藝術,其最初的思想只有創造者知道,我們只是選取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是杜撰出一部分思想記錄在歷史的文獻中,供人們評論。
《文化研究讀本》讀書筆記2
由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羅鋼、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劉象愚合作編著的《文化研究讀本》是一本集合西方文化研究學者的學術論文集,其中摘錄的都是在文化理論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批判性觀點和論斷。通過閱讀這本文化研究文獻合集一方面能夠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發展狀況,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和借鑒西方文化理論研究的方式方法,從中獲得啟發。本書主要分為六個部分,包括前言、什么是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的起源、差異政治與文化身份、大眾文化的政治經濟學、傳媒研究。
前言部分兩位作者梳理了文化研究的歷史、理論與方法,介紹了文化研究的側重點和研究主體、重要的文化學者和其提出的里程碑式的文化觀點和批判理論,并將這些理論按照類別加以區分,讓人對本書的內容和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熟悉這些文化研究者的觀點,幫助在后面的論文中更加深入的體會其觀點的論述和表達。
第一部分“什么是文化研究”,描述了文化研究的諸多概念和定義。在理查德·約翰生的“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中,他主要論述了文化研究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問題,探討文化研究符碼化和一些定義的策略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我要提出的論點是,文化研究有三種主要模式:基于生產的研究、基于文本的研究和對活生生的文化的研究。”斯圖亞特·霍爾則提出了文化研究的兩種主要范式:文化主義和結構主義,并論述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文化研究中‘文化主義’的線索,隨著‘結構主義’知識景觀的出現被打斷了。盡管結構主義可能比‘文化主義’更為多變,然而它們還是共享了某些共通的立場和方向。”而托尼貝內特的文章“置政策與文化研究之中”則闡述了政府和政策在文化研究中的必要性以及其中體現出的霸權與民主。“然而,在此我認為,只有通過使用那些通過置“政策”于文化研究之中而產生的補救辦法,文化研究才能確實擺脫那些庸俗形式……。”
第二部分探究“文化研究的起源”,三大文化研究的奠基人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威廉斯和E.P.湯普森給出了各自的觀點和看法。理查德·霍加特傾向于贊揚早期以工人階級文化為代表的大眾文化,以“派格報”連載小說為代表分析其中體現的工人階級文化選擇和審美。“工人階級特別喜愛那些讀物、星期日漫談類報紙、休閑類報紙,從整個不列顛群島殫精竭慮的收集所有能找到的合適的材料,這對幾乎全體成年的工人階級都有吸引力。”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分析”以文化的三種定義:“理想式”、“文獻式”、“社會式”為中心,分析其中的依據和原理,找到研究和利用價值。“在我看來,上述每一種定義都有價值。因為,不僅在藝術和知性作品中,而且在制度和行為方式中,尋求意義和價值、尋求創造性人類活動記載,看來肯定都是非常必要的。”第三篇是摘錄E.P.湯普森的著作《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序言,研究在工業革命之下出現的英國工人階級。
第三部分“差異政治與文化身份”主要講述邊緣文化和亞文化的內容。科內爾·韋斯特的兩篇文章都從不同的方面展開研究。“新的差異文化政治”從知識、生存和政治三方面的挑戰展開論述,并在結尾表達了自己的美好期許,“雖然大多數第一世界知識分子都采取了保護充滿危機的現在的回顧性和保守觀點,但我們仍然提倡一種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無限可能性和潛力的語言性幻想,對當下承受社會消耗的人來說則尤其如此。”“少數者話語和經典構成中的陷阱”則探討了一直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非洲裔美國文學批評的發展變遷,針對其如何擺脫陷入歐美精英派形式主義的危機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文化批評家們應該改進經典構成的類型,使它們在如何更好地回應我們置身的社會和文化的當下未及的戰斗中發揮戰略武器的作用。”安·杜希爾通過研究“芭比娃娃”這一風靡世界的.玩具的跨文化元素和差異銷售規則分析其中體現出的文化霸權和種族歧視,“芭比娃娃、上面簡述的童話故事,乃至我們讀給自己孩子的那些看似純真無染的童話,它們的共性在我看來都是編織在童話符碼里的種族和性別神話。”
第四部分“大眾文化的政治經濟學”探討的是文化商業化、產業化的相關理論。身為大眾文化理論家,約翰·菲斯克在“大眾經濟”中敘述了大眾文化經濟中的大眾性與多樣性、抵抗與符號權利、財政經濟和文化經濟等內容,“在這個意義上,正是文化經濟的意義和快感決定了那筆資本的經濟回收的幅度:文化經濟以與資本權力相對抗的衣服辯證力量驅動著財經經濟。”詹尼斯·拉德維通過”浪漫小說的機構形成“分析了工業文化時代浪漫小說的發展和演變,“……浪漫小說閱讀經驗的內涵也許同兩方面密切相關:一方面是閱讀行為符合中產階級母親的時間,另一方面使故事本身處理的焦慮、恐懼和心理需求來自于女性的而社會和家庭地位。”皮埃爾·布爾迪厄的“如何才能做一個體育愛好者”描述了體育從精英化轉向大眾化的過程,探討了體育與娛樂、身體健康以及社會地位的關系。“實踐不同體育運動的可能性在于,每一種運動都不同程度地首先離不開經濟資本,其次離不開文化資本和閑暇時間;它也離不開具有階級或階層特點的倫理和審美性情與每一種運動包含或似乎包含的倫理或審美的客觀潛在力量之間的親和關系。”
最后是“傳媒研究”聚焦在電視、電影和音樂等藝術形態的文化研究。首先是萊恩·昂的“《達拉斯》與大眾文化意識形態”,通過分析美國電視劇“達拉斯”(即“豪門恩怨”)中體現的眾文化意識形態來分析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火遍全球的原因。“然而快感是大眾文化意識形態所忽略的范疇。在它的話語里,快感似乎是非存在物。”在“MTV:追逐(后現代)明星”中,勞倫斯·格羅斯伯格分析了音樂電視中體現出的文化商品化和傳播的后現代性,“我們只有理解音樂電視與經濟、技術、歷史和文化變遷的關系,才能理解音樂電視。”理查德·奧曼在自己的教師手記中闡述了廣告的雙重言說及其體現的意識形態話題。“意識形態的話題并不總是等于雙重言說,但是它輕易就能成為雙重言說。”
這本書與我之前讀過的約翰·斯道雷(本書也有他的文章摘錄)的《文化理論和大眾文化導論》比較近似,都是對上世紀重要的文化學者及其批判理論的總結和闡述,然而前者主要是分類摘錄學者原文,憑借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料讓人近距離接觸和了解文化名家的觀點和依據,后者則是第三人稱陳述,重點列舉出比較有影響力的文化理論,以自己的理解對文化研究的發展歷史做出總結,而且更多的是解釋各種文化定義和概念,與教科書很類似。對我來說,我還是更喜歡閱讀《文化研究讀本》中收錄的原文,雖然不一定能夠將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的十分透徹,但是我從中能得到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這種體會比任何名家解析都更讓我記憶猶新。在這本書中,我既能了解到個人比較喜歡的描述文化現象的文章,也能讀到比較抽象的理論描述,有些難懂不過可以使自己的思維得到鍛煉和提升。
【《文化研究讀本》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文化苦旅學生讀書筆記02-14
文化苦旅散文讀書筆記02-11
文化苦旅廢墟讀書筆記02-28
文化苦旅之讀書筆記作文06-01
文化苦旅的學生讀書筆記范文02-17
中國文化課讀書筆記800字04-14
中國節日文化讀書筆記(通用23篇)04-13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600字八年級02-10
要文化不要課桌文化高中作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