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讀書筆記范文(精選8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彌兒》讀書筆記范文(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彌兒》讀書筆記1
在《愛彌兒》這部作品原序中,作者有著這樣的一句話:我們身患一種可以治好的病;我們生來是向善的,如果我們愿意改正,我們就得到自然的幫助。思考社會教育中有關這方面的一些問題,我們一定能感受很多作為教育者應當具備一些基本觀念與思想。教師必須受過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學生,才能擔負起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重要歷史責任。
一個好教師應該具有哪些品質,人們對這個問題是討論了很多的。人天生具有自我實現和向善的傾向,只有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和社會,人性就能向善、美的方向發(fā)展,人總是追求自我完善的。我們的每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教師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精神教練”,教師也不再是過去的“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遵循自然,跟著它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它在繼續(xù)不斷地鍛煉孩子;它用各種各樣的考驗來磨礪他們的性情;它教他們從小就知道什么是煩惱和痛苦。這就提示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包括:自主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幾點: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要尊重學生的感受;教育活動中,要給學生留有選擇的余地,并尊重學生的選擇;教育中要特別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使學生健康、和諧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良好的師生關系有賴于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教師在師生關系建立與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著主導作用。要建立民主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教師來說,有著幾個方面要做的: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發(fā)揚教育民主,教師要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正確處理師生之間的矛盾,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矛盾是難免的,重要的是怎樣處理好這些矛盾;要主動與學生溝通,善于與學生交往。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加強學生的生活目的性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多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取得意志鍛煉的直接經驗;根據學生意志品質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鍛煉措施;加強自我鍛煉,從點滴小事做起。
在教育中,認識到學生是發(fā)展的人,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同時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注意到了以上幾點,才是為教育真正的開始做好準備。
《愛彌兒》讀書筆記2
讀了盧梭的《愛彌兒》,讓我想起了莎士比亞的那段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所以,如果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就要看看盧梭的《愛彌兒》。
盧梭的《愛彌兒》開篇的第一句話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這句話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愛彌兒》一共分為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理、內容和方法,作為教育工作者,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在第一卷中,盧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fā)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發(fā)展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
我認為盧梭在《愛彌兒》里主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內容,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是很有道理的。現實社會中,我們不能不顧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讓兒童任性發(fā)展。我們應該把教育作為橋梁,把兒童引向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還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孩子的早期教育會無形地影響他的一生,而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遷"成為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家長在培育子女的過程中,不要依從孩子要求什么就給什么,而是要給他們所需要的。還要適當地讓孩子經受挫折,因為勇于面對挫折將會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如果處處對孩子呵護有加,他們只會成為溫室里的花朵,永遠不會獨立成長。
《愛彌兒》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fā)。愛彌兒的知識雖然不多,但他所知的東西真正是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沒有一樣是一知半解的。能夠很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學的內容,這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學得再多有什么用呢?我們要學會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
而事實上,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讓孩子順著其"天性"發(fā)展呢?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所聽所見所經歷的都會在白紙上留下烙印。我們對他們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紙上是永遠抹不去的。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慎重對待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我們會經常看到這些現象: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答錯了遭到老師的嚴厲批評或冷語諷刺,這個學生以后再也不敢主動回答問題,性格變得沉默起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心理發(fā)展。
建設祖國的重任落在孩子們身上,而培育學生的重任也落在我們教育工作者身上。為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們都要更加用心地學習有關學生的教育方法。
《愛彌兒》讀書筆記3
《愛彌兒》這本書講了盧梭作為一名導師對書中假定的一個正常孩子“愛彌兒”從嬰兒期到結婚的自然培養(yǎng)過程,體現了盧梭崇尚自然教育,崇尚自由人的教育方法。
首先闡述了教育的意義,教育產生于自然、于物、于人。當三者趨向于共同的目標,生活就會變得有意義,這種教育就是好的。因此,他認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自然教育密切相聯的,盧梭還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不去過那種依高官厚祿的寄生生活,不受權貴的奴役,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賦予的權利,人人平等,互助互愛。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愛彌兒的兒童期,當看到這獨特的教育方式帶來了我期待已久的成果時,我很興奮。12歲的愛彌兒開朗大方,眼神中依舊流露著天真明靜,成規(guī)和習慣對他來說沒有意義,更沒有命令和服從,在他看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工作和游戲對他來說都是一樣的,他的游戲就是他的工作。讀到這里,想象一下愛彌兒游戲時如同工作般的認真嚴肅的狀態(tài),是多么令人陶醉的畫面啊!這樣的成果很是令人欣慰,因為他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到了讀書的年齡多么的厭惡書本,把它們當作束縛,他更沒有因此失去美好的童年。現在再回顧其“教學”過程,也并沒有發(fā)現是件多么困難的事情,只是順著自然規(guī)律走,不給孩子強加任何不必要的束縛。
但是,教育的確是一門深奧藝術,實現好的教育并不簡單,我們往往會在不經意間違背教育的規(guī)律。書中有一例子說到,我們一直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誠實的人,可是當你不恰當的問法卻使他撒謊。當我們不在時,孩子干了一件壞事我們不應該向孩子問出“是不是你干的?”這種草率的問題。如果是他干的,如果他認為你已經知道是他干的,還在設置陷進問他,那么,他就會與你對抗。如果他認為你還不知道是他干的,那么,他就會自問:“我為什么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呢”?這樣一來,你的不謹慎的提問就促使他撒謊。正如書中所說“如果你是一個聰明人,你必須首先仔細的觀察你的學生之后,才能對他說第一句話。”因此,我們要學習的還很多,不過我們應該滿懷信心去接受挑戰(zhàn)。
《愛彌兒》讀書筆記4
最初吸引我讀這本書的緣由是盧梭,盧梭另一個不為很多人所知的身份是教育家,他的教育著作之一便是是《愛彌兒》。在拜讀了馮友蘭先生的《三松堂》后,我忽然想起同為思想大師的盧梭,便開始了新的讀書之旅。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盧梭的這段話有三個關鍵詞,那就是“興趣、方法、習慣”。的確,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幾個詞。沒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因此,興趣是前提。就我們的雛鷹假日小隊而言,同學們表現了異常高漲的熱情,不論是去福利院探望殘障的孤兒,還是到文峰廣場撿拾垃圾,或者到軍營里參觀,和同學一起到公園宣傳安全知識。不論這些活動在社會上帶來哪些影響,但孩子們的興趣得到了極大地滿足,在實踐中體會生活的幸福,親眼看到生活里還會有那些不幸,培養(yǎng)了良好的品質,課堂上的話也不再是空話,體悟切入。
天性的自然,天性的純真有著我們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便現在的我們無法保證所有地區(qū)所有孩子的教育公平。“一個教師!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實上,為了要造就一個人,他本人就應當是做父親的或者是更有教養(yǎng)的人。”盧梭的這種想法時時提醒我們注意,我是一個從事著高尚職業(yè)的人!所以,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注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一切從育人出發(fā),發(fā)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教師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職業(yè)”這句話所言非虛。在《愛彌兒》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但盧梭是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
《愛彌兒》讀書筆記5
《愛彌兒》是法國教育家盧梭的名作,出版時,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國家,影響巨大。這本書能夠深深地觸動人的心靈,我把感觸深刻的幾方面寫下來。
教育目的:“這種教育,我們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們的才能的器官的`內在的發(fā)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種發(fā)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從影響我們的事物獲得良好的經驗,是事物的教育。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三種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師的不同的教育互相沖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向同樣的目的,他就會自己達到他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受到良好的教育的。”
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生活,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從我的門下出去,我承認,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侶;他首先是人:一個人應該怎樣做人,他就知道怎樣做人,他在緊急關頭,而且不論對誰,都能盡到做人的本分;命運無法使他改變地位,他始終將處在他的地位上。”“在我們中間,誰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憂患,我認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訓而在于實行。我們一開始生活,我們就開始教育我們自己了;我們的教育是同我們的生命一起開始的,我們的第一個教師便是我們的保姆。”
怎樣教學生:“應該教他成人后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問題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要使用我們的器官,使用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并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現代社會,每個人的壓力都不小,特別是中國的孩子,從小就面臨學業(yè)的巨大壓力。好不容易辛苦考上大學之后,又面臨就業(yè)的壓力。如今大學生、研究生失業(yè)的現象屢見不鮮,前不久還有大學生自殺,去年也有研究生自殺的報道。盧梭的教育觀點是,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能吃苦,有承受能力,教育就是要教學生如何生活,如何面對挫折。
《愛彌兒》讀書筆記6
《愛彌兒》盧梭的著作之一,這是盧梭關于教育的論述的著作。書中作者通過一個虛擬的人物“愛彌兒”來表達作者對教育方方面面的看法。
書中作者是愛彌兒的導師,愛彌兒出生在富貴家庭,但是他是孤兒,從小就用導師帶。這樣作者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他自己的教育思想來培養(yǎng)愛彌兒。作者從愛彌兒的出生到以后的成家立業(yè),其中每個階段的指導和教育都是用他自己那套獨特的教育方法,他強調根據自然的法則來培養(yǎng)教育兒童。
他主張根據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對兒童進行不同的教育和鍛煉。他覺得應該根據兒童的自然本性進行教育,教育應該是適應兒童自然發(fā)展的準則。讓兒童在游戲中學到有用的東西,讓兒童在勞動中了解勞動的光榮和神圣,他強調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學到知識,而不是只憑書本。
《愛彌兒》這本書里面詳細的闡述了盧梭關于教育的看法,從嬰兒到成年各個階段的教育都分別舉例說明。其中很多教育方法和教育原理對我們現在的教育還是有很深影響的,如,我們要不能溺愛兒童,讓他們在受到小挫折小傷害之后,明白什么是幸福快樂;我們教給兒童的不是知識,而是教他們如何在需要時去火的知識;老師教學過程中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明白學習那知識的實用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理解,最終掌握。
因為內容好多,很多都很好,嘻嘻,所以還是要自己看得好啊!!我只是隨便寫寫,發(fā)泄發(fā)泄而已!
《愛彌兒》讀書筆記7
《愛彌兒》是法國十八世紀著名的啟蒙運動思想家、教育家盧梭的代表作,是他構思20年,然后用3年時間撰寫而成的教育哲理小說。在書中,盧梭尖銳地批判了腐朽的舊封建教育,并通過它所虛構的兒童愛彌兒從出生到成人的教育過程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的教育理論,如自然教育、教育分期理論等。
《愛彌兒》開篇即提出:出自教育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這體現了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自然人,也即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盧梭強調對兒童進行教育是必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使之成長為懂得如何做人的自然人。在盧梭看來,忍受痛苦也是兒童應該學習的一件事情。比如兒童摔倒了,即使她哭了也不要急急忙忙跑過去安撫他。盧梭認為傷痛既然已經發(fā)生了,兒童就必須忍受。在兒童年幼時學習勇敢的精神,他便會漸漸學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否則,在他們長大后面對痛苦時就沒有足夠的勇氣和經驗來對付。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兒童有它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其成長和發(fā)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因此在不同年齡階段應實行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拔苗助長、操之過急只會適得其反。自然的教育必須保護兒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發(fā)展,充分尊重他們的自由。
當然,由于受時代和歷史的局限,盧梭在自然主義教育中不免出現主觀臆斷和過于極端的觀點,比如他認為兒童在幼年時期應該在鄉(xiāng)村的。自然中進行教育,應該讀的惟一的書是《魯濱遜飄流記》,應該學的工藝是木工;女子的教育應該以賢妻良母為宗旨等等。但他在教育上的理論貢獻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要辯證地看待盧梭的教育理念,汲取其合理的成分并為我所用。
《愛彌兒》讀書筆記8
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須遵循自然,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他在《愛彌兒》開卷即寫道,“出自造物主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如果你想永遠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你就要始終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盧梭看來,人所受的教育,來源不外三種,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認為順應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為人最重要的自然權利就是自由。盧梭聲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只做他喜歡做的事情,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這個原理應用于兒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種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兒童的自由,讓兒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動的可能和條件,并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兒童的身心發(fā)育水平和個別差異。
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fā)的。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tài)之后,才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fā)展過程的“自然教育”,以培養(yǎng)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新人”。
我認為盧梭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教育對于現代社會的教育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現代社會對孩子總是喜歡進行超前教育,對兒童甚至進行“填鴨式”教育。如今的兒童,為了“打好升學的基礎”承受者沉重的知識學習的負擔,大量練習題鋪天蓋地地壓向他們。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除了超負荷地要孩子讀書、寫字、計算外,還要求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和假期的學習班,弄得孩子們沒有了自己得自由活動和愛好。這時的兒童心智還不是很健全,他們需要的是感官教育,多到大自然里去感悟人生的斑斕多彩,什么是美好的。
【《愛彌兒》讀書筆記范文(精選8篇)】相關文章:
《規(guī)矩和愛》讀書筆記范文01-21
飛之彌高,懷之彌壯作文1000字12-31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個人范文01-24
最新《愛的教育》讀書筆記(精選35篇)02-10
《愛的挽歌》讀書筆記01-21
《愛和自由》讀書筆記02-17
《瑣記》讀書筆記精選范文03-30
《生命生命》讀書筆記范文精選03-23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800字01-21
《愛的教育》的讀書筆記800字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