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書筆記范文1500字(精選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目送》讀書筆記范文1500字(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目送》讀書筆記1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每次讀到這句話內心都會為之一動!
當好朋友送我這本書時,讀了扉頁上這句話,感覺到的是生命的厚重,而內心又有無法言說的心酸和無奈,特別是再次翻開這本書又是兩年后,在這中間多少找到了漸行漸遠的我們自己的影子,那心酸和無奈是我們每個人成長必須經歷的,也將是生命中最為寶貴的東西。
我們目送著遠去的背影,也承受愛我們的人追逐的目光。有時候我們必須走,有時候我們必須去送,走時大可一心離開,而送時我們在那個慢慢的遠去的背影后承受不舍,那種滋味最是心酸。
我的童年時在外祖父家里度過的,那時每天上學,外祖父每天都會送我到村口,有時走了好遠,一回頭,他都還在那里。那時怎懂得他的目送中有著擔憂和不舍,我又是多么容易從他的護送下溜走,到了路口拐個彎就消失在他的視線里。直到有一天我已經快二十歲,他也從哪個剛剛年過半百的人,進入古稀之年,記得最后一次回去看他,然后我要走,連胡子都已花白的他拉住我的手不放,而那竟是最后一面,依舊是他看著我的背影離開,從此那頭不再有他的那份牽掛,無論我怎么回頭,先我而去的最后留給我的依舊只是一個背影。漸漸的我用“生老病死時間常態”看著那些必然先走的人。
上個寒假收假時,老媽在廚房里切菜,我在廚房里一邊偷吃東西一邊問老媽,“我就要上學去了,你都不留我?
老媽頭都沒抬說“留得住我就留了,等你工作了我就更難見你們一面了。”這中間有多少無奈和心酸大概老媽早就嘗夠了,干脆默默無語的看著我們每次離開,看著我們漸行漸遠。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你能給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讓他(她)自己體會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如果我們還能做點什么,唯有多陪陪他們,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將目光落在我們的臉上,而不是望眼相送。
而還有一個人,我們的一份愛情糾結了好幾年,記得上一次相見后,在碼頭上我拉著她的手,她卻讓我先走,說是要看我離開的樣子,最后在我的堅持下我看著她的裙擺慢慢的消失在我的視線里,在那一刻我或許明白了愛情。
這世上最令人難過的莫過于我們擁有過卻留不住的幾類人,一是先我們而去的親人,二是青年時我們想愛卻不能再愛的初戀,三是知音成了志向完全不同的人。第一類人讓我們知道親情的可貴,第二類人讓我們明白愛情,第三類讓我們領略真正的友誼。而他們無論多么可貴,都注定我們要一個人走,走完一個人必需走完的那一段,在那一段旅程中我們要盡管走,不必回頭。
《目送》讀書筆記2
這個寒假,我讀了臺灣著名女作家龍應臺的散文集《目送》。它,是一本適合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
《目送》收錄的七十三篇散文,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兒子的成長單飛,朋友親人的離散牽掛,兄弟的重逢攜手……整個寒假,我雖然只讀了其中二十六篇,卻已經深深感動。
同名主打篇《目送》,給我的感受最深。這篇文章分成兩個段落,第一段作為母親,龍應臺敘述了兒子華安從第一天上小學起到中學、直至出國上大學十多年間的幾個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離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長。第二段,龍應臺作為女兒,追憶自己成長的歲月中,與父親的一次次別離:總是目送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有一天,在殯儀館熊熊爐火里永遠地消逝……所以她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由此,我想到自己。當我第一次踏進小學的校門時,也曾一次次回頭注視父母離去的背影;當爸爸或者媽媽出差離家時,我也曾趴在窗口,目送他們的背影消失在小區的拐角。當我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赴甘肅黃羊川,參加南京電視臺的那次拍攝活動時;當我邁入南外大門,參加人生第一次入學考試時,我也都能感到背后目送我的那兩雙熱切的眼神……
對于13歲的我來說,人生才剛剛起步,還不能完全體會龍應臺“目送”中飽含的深意;但是我想,那些路我一定會走,那些目送背影的瞬間我一定也都會經歷。只是我希望以后,自己也能有龍應臺的那顆感動的心,那支感恩的筆。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猛地一震,繼而涌出一股莫名的傷感——華安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媽媽的心,可是,他沒有再像小時候那樣不斷的回頭,而是選擇了將背影送給他的媽媽。因為,他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早已淡忘那個依賴母親的小華安了,他不再是那個用怯怯的眼光看周圍的那個小孩子了,是這樣嗎?還是他忘記了?他沒有看到,媽媽的眼神一直都隨著他的行進而移動;他沒有注意到,媽媽的眼神一點點的燃起希望然后又一點點的暗淡下來。
這難道就是作者所說的那個“父女母—子一潮的定義嗎?那個被告知“不必追”的那段小路嗎?不,不止這些,還有父女,還有那個張望父親背影的女兒……
記得在作者回臺灣那天,父親騎了很破的車子送她,將她送到離學校很遠的地方,原因就是車子太破,怕影響女兒的形象。而當時的作者呢?她是這樣寫的“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雖然她知道父親出于好心,不想讓她蒙受陰影,但她是多么希望父親能把她送進校園啊,懂事的作者知道父親的苦衷,沒有央求,而是默默的理解了父親,望著他漸行漸遠的。背影,沒有追。這應該就是親人之間的理解吧,這樣的背影,凄涼且難忘。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潮,這句話是那樣的簡單明了,但卻是給我了深深的思考:作者為了照顧父親,甚至自己的裙子上都沾上了污跡;為了多陪陪自己的父親,寧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奔向機場,趕最晚的飛機……這一切,是不是應該讓我們學習呢?
我們總說自己已經長大,可是給親人們做過些什么呢?我們注意過他們在我們身后的祝福和期盼嗎?我們感受到他們期待的眼神嗎?我們凝視過我們的親人離開的背影嗎?……
不要讓我們的親人也因我們而傷心和失望,不要讓那滿腔的祝福變成沒有主人的青煙,不要讓親人的目光從期盼變成傷感……
想要珍惜這些關愛,就要從點滴之事做起,從理解做起。
《目送》讀書筆記3
早就接觸過龍應臺的書籍,正值放暑假空閑之余又開始戀上這位女作家的著作《目送》,看書中內容讓人不愿釋手,里面文字像涓涓溪流般,靜靜的流淌。無過多華麗的辭藻卻能深入讀者的心靈,平實卻有著深深的內涵。尤其是當她寫到母親時小箱里的東西交給她的時候,我倍覺傷感,另外,她與兒子之間的那種所謂的“鴻溝”,似乎不可逾越。其實,目送是一種信念,父母對子女的目送,那里有多少期待,子女父母的目送,那里又有多少的不舍,但這世間的悲歡離合就是這樣,因為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讓每位讀者用心去感受。
請在每一朵曇花之前駐足,為那芳香暗誦,依依遠去的夜晚宙步;他們說生命就是周而復始,可是曇花不是,流水不是,少年在每一分鐘的綻放與流動中,也從未不是。著名的詩人席慕容寫著這樣一首詩,讓人身上品味著。
席慕容的詩告訴我們永恒只能在一剎那間收藏,生活本來就在剎那間,我們有些時候,往往忽略了生命本身,沒有尋找到生命的本真。然而一直處于迷惑中的我們,始終找不到滿意的答案。正像一位哲人所說的:“一切真理,通常都是很簡單的!鄙谋旧頉]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復雜,那么深奧,那么令人無法釋懷。事實上我們的呼吸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浩瀚的生命旅程就依陽在這簡單的一呼一吸之間,讓大家學會珍惜。于是,目送親人,目送朋友,甚至目送自己也就顯得不是格外傷感。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青年在森林里不停的奔跑,他后面有一群餓狼在不停的追他,這個青年看到前面有一口井,這個青年跑到古井的前面,探夫往下一看,古井的底部全是毒蛇,古井的中間有一根古藤。這個青年當時不顧一切跳進古井中,用手抓住古藤,這時青年發現,古藤的根部有一群老鼠在不停地啃著根,而藤尖又有一個蜜蜂窩,那一滴滴的蜂蜜滴在藤尖,一群群螞蟻正在覓食那一滴滴蜂蜜。這個故事雖然簡單,其實寓意很深刻,人的生命就是一呼一吸,這是宇宙間最神奇的,它時刻伴隨我們,卻最容易被忽略。因此,很多時候,真理即便離我們很近,卻同樣需要我們去探究、去尋找。
我們有的時候背負了太多的凌亂與不舍,心系了太多的不愿意與身不由己,這樣一來生命就太厚重了,我其實很推崇星光式生活,能發光的時候要開心的揮灑能量,暗淡的時候要尋找下一個光源,千萬不能放棄,因為晝夜是分的清清楚楚的!這個世界自有公道在!對與錯在你活著的時候是不能定論的,因為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經歷不同,自然評判的標準也就不一樣。故事里的事說是就是,說不是也不是。這個世界沒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在深夜的時候想發會兒呆,也許時代在發展吧,每當聽一些人談起自己青春的那場回憶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那些天真的笑,那些不顧一切的頂撞,那些傻傻的真誠……其實,再回望那些渡口,我們并沒有進入那場回憶的中心,而是在那岸邊給失意者炫耀,炫耀那些可笑的,所謂的光榮。其實,懵懂并不是我們的錯,也不是生活的錯,所以不必緬懷,夢醒了就過去了,如果停留,那就會越走越遠,有人總是喜歡把青春比作箭,永不會回頭,而我想說:時間請不要傷害爸爸,不要傷害媽媽,不要傷害那些難忘的陌生人,不要傷害好友的純真!
有時候,我們擁有的世界與我們心里渴望的世界差異太大,于是,我們不得不低頭,去討好當下的時尚與潮流,其實,我現在明白你們的苦楚,你們在這新鮮的潮流里被人指責,失去的永遠比得到的多,因為潮流只是流,不能經,不能典,所謂的經典那是深入人心的。是一片純凈,沒有什么特別,但是總有一些特別,那就是他在人們心里,人們不管在哪,心都能醉!
看日出日落霞光滿天,望云卷云舒氣象萬千。生命是有深度的,生命的真諦就是一呼一吸之間。這樣的道理雖然簡單甚至看似無用,但是,在這一呼一吸之間,我們是否真的去領悟生活了,是否真心去欣賞這世間的萬物了。要用心去感受,去學會行走著,珍惜著,且行且珍惜。因為珍惜是一種美好!
《目送》讀書筆記4
老實說,《目送》是我這個理工男第一本看的有人文請調的書,初次翻閱這類型的書,不免有代溝的感覺。以前有聽聞龍應臺,說她是文壇的斗士,敢于跟社會的黑暗腐敗做斗爭,拿到這本書以為又是激情飛揚的文字,不過有些意外。
篇幅最大的莫過于子女與父母,開篇有句話“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從小到大,每次父母送到學校,都是一股勁,不回頭地跑進學校,都是父母在目送。我好像很少目送父母的背影的消失。應該說,父母在雨天目送,是為了確認倔強的少年有沒帶到傘。在晴天,為了確認有沒帶帽子,生怕有疏漏。
父母終究會由年富力強到步履蹣跚,那我們這時就應該成為他們的拄杖。父母終究會由做得一手好菜到夾菜艱難,我們這時就應成為他們雙手。有一天,他們什么都記不得了,那我們就是他們用時光寫下的日記。
文中提到許多生活的片影,海倫幫作者煮廣東粥,而當作者也想照貓畫虎,搞一鍋時,問題接二連三的出現,米什么時候放,干貝怎么處理,米袋放一顆水仙根就不會進蟲。我們總把日常生活看做只是人生一小部分,跟工作比起來,仿佛它沒什么地位。但其實,生活充滿著學問與哲理。比如,能否在種類繁多的烹飪任務中,達到不慌不亂,直接考驗一個人對事物能否合理安排。生活一些小技巧,也直接影響到生活的質量與舒適。生活是一出戲,但演好絕不容易。
曾幾何時,我們仰望星空,不必憂慮明天。在草叢盡情地野,在泥土上打野戰,臉上有泥巴也是光榮的象征。但隨著城市的擴張,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我們不止是失去了歡樂的場地,同時也是去了淡然面對生活的心態。仿佛一切事物處于高速運作時才是正常狀態。貴州人抽著煙,悠然看著田地,我們仿佛不可理解他們的“無所事事”,非洲人無法理解為什么歐洲人跑步是為了健身。因為我們用本應悠閑的時刻去換取物質,而當發覺自己想用物質換取安逸時卻發現自己早已停不下來,也沒了那份心靜。物質越豐富,越蒙蔽我們發現真正的價值與追求。
目送了許多事物的離去,我們是否學會了目迎美好,別一瞥而過,任由它離開!拔易约嚎隙ㄒ鋈ビ心阍谑亲詈,你要是不在,我就自己去。”
文化濃厚是否等同于高低?深入香港,發現它沒有充滿談資的茶館,沒云圈霧繞的仙山,以世俗的標準,香港文化的傳承家底薄。與大陸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比,既無古跡又無時尚超前的建筑。但仔細看看,香港的文化是獨特的,不能以標準衡量。井井有條的房屋,即使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依舊能井然有序,對每位市民公開的“三公消費”。這在大陸是不可想象的。香港的古文化氛圍不厚,但其具有高度,在于它卓爾不群,廉潔與精干。我覺得文化要以能否對國家人民是否有積極效益為評判標準,而不是以祖宗的遺留的文化多少作為夸夸其談的資本,要不斷地更新,改進。這樣文化才有新的高度。
現在人們的欣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中提到作者去金門一趟旅游要3999元,金門在兩岸對峙中首當其沖,1天內承受了4萬多枚炮彈,埋在地下的地雷數不勝數。有大量的將士和民眾犧牲,但過去的流血反而成了旅游賣點!皯鸬仫L光余韻猶存”“炮彈做成菜刀,非買不可”戰爭的傷痛變了成了娛樂游玩,這是在褻瀆。懷著不敬畏的心態來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這仿佛就像歐美游客指明要到印度的貧民窟一飽眼福,在那拍照留念,滿足自己的獵奇與優越,而對他們的疾苦視而不見。
人往往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狼因為猙獰的面貌獲得了千古罵名,什么狼心狗肺,引狼入室。狼在人類文化中唾棄,相反,外表純白可愛的鴿子卻深受人們喜愛,紐約的鴿子數量比人還多,它們傳播著疾病,污染環境,但人們依舊喜愛它們,因為它們可愛。其實鴿子也在損害著人的利益,但不像狼直接而兇殘的損害,因而鴿子們得到了寵溺,錯誤被美化。狼就被趕盡殺絕,結果造成了生態失衡,人類總是自已為是,在釀成大錯時才后悔莫及。
目送了美好的失去,我們要有長進。
《目送》讀書筆記5
《目送》是臺灣著名女作家龍應臺的一本散文集。我最早讀到其中的一篇是在《名作欣賞》上。那篇散文就叫《目送》,很經典,作者也就以此作為更寬泛的理解,命名了整本書!耙虼耍緯,也就是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垜_”在這本散文集里,親情占了絕大部分,而且是純粹的母女、父女、母子和父子之間的親情,與丈夫妻子無關。我還沒有孩子,從書中沒有讀出多少做母親的共鳴,但作為女兒,我從中讀到了太多的愧疚和不安,總是有一種力量在叩擊我的靈魂。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十年前,我外出求學,走出了那個家。那時心里充滿歡喜,是急于逃離父母的視線,最好連個背影都不留下。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第一次目送了父親。當公交車把他從我眼前帶走,看著他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路的盡頭的時候,我才開始失落:這是哪里?我夢寐以求的大學嗎?這不是家鄉了,不是隨便騎個車子閉著眼睛也不會轉向的家鄉了。這里的每一條路,每一個人對我而言都是陌生的,我從校門口走回宿舍都要一路看好路標和樓排。但是我并不知道父親的失落,養在身邊十九年的女兒,今天和自己分別了,而且注定越走越遠,那是一種什么滋味?
我不知道。十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過年沒回家。父親第一次打電話說:“我想你了!”當我泣不成聲的時候,父親第一次用溫和的口吻安慰道:“暑假我去看你吧!我有十七天的公休假,帶你去看海吧!”這使我二十九年來第一次感受到父愛,這種我日夜盼望的充滿溫情的父愛。所以之后我繼續哭,哭傷了心肺,只是因為感動,而不再是感傷。我一直埋怨父親的嚴肅甚至冷酷,不然我不會如此叛逆而越走越遠?墒俏覐膩頉]有想過父親的失落:我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雖不嬌慣但也是全部的希望和寄托。是我讓他們不斷地目送我的背影,讓他們孤獨,讓他們的心隨著我的遠去像被掏空了一般。
2001年的那個夏天,父親目送了他的兩位至親。奶奶在我高考前十二天去世,我于9月11號(拉登們撞五角大樓的那天)踏進了大學校門。
十年后的今天,我仿佛看到了父親在我和奶奶之間奔波的身影,看到了父親當年在希望和絕望中掙扎的樣子。
父親覺得一生都無法償還奶奶的恩情,覺得如果用對待子女的一半對待父母心里也會安靜許多?墒歉赣H在我們眼里的確是個孝子,我兒時記憶里永不磨滅的是他每個周末都騎自行車從城里回到鄉下,經常帶著我,去看他母親還有被母親留下的另一個女兒。奶奶去世已經十年了,父親也到了該當爺爺的年紀,但他始終覺得愧疚,覺得奶奶從沒跟他享過一天福。我曾經想了一個特別好的道理安慰他。我說:“這大概就是輪回吧。你欠父母的都給了孩子,孩子們有一天也成了父母,他們仍然還不上這份情債,只好又給了孩子。愛就是這樣一輩一輩的傳遞,其實也是公平的。你覺得虧欠爺爺奶奶,我不也一樣虧欠你和母親?”父親沒有說什么。
《目送》用細膩的筆觸書寫了年邁父母的孤寂,他們每天盼望子女回家,打電話抱怨孩子不會來看他們,甚至糊涂到孩子剛走就問:“你怎么也不來看我!你什么時候來看我。俊焙呛恰
遠處傳來了父母的責問:“你什么時候來看我?”
我很抱歉的說:“暑假我就回家。”
【《目送》讀書筆記范文1500字(精選5篇)】相關文章:
目送讀書筆記600字04-14
書籍《目送》的讀書筆記02-21
《目送》的學生讀書筆記02-21
《目送》的好句及讀書筆記10-16
《目送》讀書筆記(優秀7篇)04-18
目送的讀書筆記600字03-24
《目送》的讀書筆記15篇01-28
目送經典作品讀書筆記02-10
目送好詞好句12-11
目送好句摘抄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