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精選10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1
寫下這個題目后,發現要開頭真的是非常困難。關于魯迅是基本沒有概念的,所涉及的最多的也就是他被選進課本的那些個文章。真正引起閱讀興趣的僅僅只有《故事新編》而已。且讀的時候所留意的也純粹是故事本身而從未想過更多更廣的意義。
說真的,不愿意過多的接觸與政治有過多瓜葛的文字。而今,在課堂上分析了魯迅的幾個文本后,又由于有了這樣一個作業,才得需在淺薄的基礎上,認真分析這樣一個人,以及他的精神,作品。
不知用這樣的淺薄筆觸寫下這樣淺薄的文字,算不算是對魯迅的褻瀆。
但就文學本身來說。魯迅在世的時候或者是去世后,人們對他的作品大多還是矜持的一直在贊揚,可也不乏批評的聲音。可時至今日,僅僅可以從課本上被動接觸到魯迅文章的人們,所抱的態度,大約也只是除了思考以外的被動接受以及像中國古代對四書五經義務一樣的贊揚,主動的思考所能引起的波瀾已經很小,除了特有的研究圈子外,應該影響不到大多數的腦子。這仿佛與中國剛剛建國的前三十年情況相同。除非特別關注,否則毫無瓜葛。
順著這個話題,就在不知道幾年后,終于在文學上可以給出相對比較自由的批評空間。于是對魯迅的質疑和攻擊一直沒有斷過。就淺陋的所知,好象有王朔那廝。但那廝自己說自己是流氓,至少沒裝出一副悲痛欲決的面孔。也就不像其他人,高高在上的做悲天憫人狀。再者說,就淺陋的了解,魯迅大約是對當時社會太過關注,所以不是純粹的為文學而文學。他同情所有被侮辱被損害的人,對人類靈魂倍加關注。這在他幾乎所有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出。但體現的最為明顯的,還是在《吶喊》和《彷徨》中。幾乎篇篇有口皆碑,成了生活的楷模和模仿的范本,批評的對象。而《故事新編》歷來仿佛幾乎被遺忘了。甚至落得的批評過多,或者被說為是失敗之作;或者被說是生活積累沒了,就從古書上找轍;或者干脆就是看不懂。
所以說大家應該只分析該分析的,分析大家分析過的,分析多的。研究研究多的。看看能反映某個時代最明顯的特征的。從而可以了解那個時代的人的麻木精神。以及先驅者的孤獨。
所以還是喜歡《故事新編》。不情愿去分析,不情愿去解剖,只想就這樣隨便說說,就好。
說老實話,真的很“好玩”,“有趣”。
譬如說《奔月》。如果有人問《奔月》寫的是什么,大約只會對其中的“烏鴉炸醬面”印象深刻。可大師們會說,《奔月》寫的是斬盡殺絕。寫的是殺戮。
說真的,大部分人說《奔月》是最好懂的。是民間故事里有的,是大家口頭承傳的,是白衣飄飄時代的夢想。月下童年時代的畫面,古老歲月里悠悠的歌聲。甚至在初讀的時候,覺得與悲涼有關,與無奈有關,與好笑有關,與孤獨尤其有關。但惟獨聯想不到殺戮之事。
可能是感覺。感覺到整個《奔月》都籠罩在孤獨的悲涼中。從紙面上透露出的是一種涼的空氣。只有后羿一個人貫穿整條涼森森的路。整個英雄形象給人展現的是一個完整的孤獨的背影。沒有功成名就,從來就沒有。只有伴隨著如迷霧一樣的凄涼,散不去。
延伸到現在來看。真的是個孤獨的時代,人人都孤獨。都在叫囂著寂寞,或者拿出青春揮霍,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可以用來奢侈。而骨子里都感覺到寂寞。不同的只是多少而已。不愿去的處所太多,無論是天堂地獄,或是黃金時代。有些是可以拒絕的,有些是無形中沖著大腦襲來的,根本無從抗拒。人與人之間從表象到本質(除了有鮮明時代與政治特征的),本就相差甚遠。
然后好玩的篇目就是《鑄劍》。那幾個頭互咬的場面給人一種華麗的詭異感。一直對這個場面的描寫有深刻的印象。也并不像一些評論中所說的,給人感覺荒誕,“不成樣子”。只是覺得很動態,很戲劇,很生動,很華麗。文字里浮現的是鬧哄哄的現場感,是簡潔直接的體現。仿佛直接從文字里擊打到人的視覺中樞。
就是這樣的感覺,可以讓人記憶深刻。
再來就是《采薇》。《采薇》寫伯夷叔奇“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的故事。讀的時候只覺得好笑。
后來聽說那個時代在存在主義之后,尼采來過一小會兒,后來卡夫卡來過一大會兒,再后來弗洛伊德斷斷續續的也來過。反正全是發育不全的角兒,將完整的主角退下了臺。自己演繹起來。然后小說必然要講魯迅的《孔乙己》。還有別的名篇,比如《祝福》等等,都是歸納人生。相對而言,《理水》《采薇》,有人說是用了“演繹”,看來不甚應手。
又有人說《故事新編》里“思想大于形象”。這話貌似很行家的樣子,不便在淺陋的見識上解毒。看起來不是“誤區”,就是“毛病”。讀書的時候,總還是要想著故事本身是“以情動人”的,雖然要求思索,可真的要硬著頭皮去解剖出憂患的意識,在有的閱讀中真的是一種累贅情緒。
比如對《故事新編》,姑且認為,想輕松的讀完,最好懷抱這樣的心態。至于思索,乃是后話了。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2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小說文集之一,因為我非常想了解魯迅關于俠義類、傳奇類小說的寫作,所以買了這個集子。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黃牛皮紙的封面,加上內部厚重猶如版畫的插圖,讓人有一種厚重的感覺,的確這也反映出作者的心思,和小說的意境。
小說中我最喜歡的是《鑄劍》,其他的諸如《出關》、《非攻》和《起死》類,整個故事的主干基本上古代文字記載的現代翻譯本,然后又強行加入一些和民國時代相關的事情,完全是借古諷今,不在小說本身,所以我覺得立意一般。還有就是《補天》、《本月》《采薇》類小說,因為依據的古文本就描述簡單,所以小說中大部分是魯迅構思和擴展的,當然整個內容仍然是借古諷今,不過文章的內容和想表達的意思相符合,所以我覺的還行。但是《鑄劍》不同,講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整個小說雖然也一半出于歷史文章的記載,另外一半是作者的構思,不過因為其中沒有夾雜多少作者對現實社會的折射,所以整個小說還是比較豐滿的,比之其他的小說,在文學意味上強了許多,這也是我喜歡的原因。
其實魯迅對于小說大部分寄予的是對于現實嘲諷的厚望,所以我覺得莫過于用當時社會的事情去描寫才更加妥當,比如《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等,既是當時的故事,又是架空的諷刺故事,比之借古諷今,讓人除去了一種猜測,人物和事件到底是對應現代的哪些事情,又有哪些是諷刺,哪些是歷史,除去這一層隔膜之后,頓時就清楚了,諷刺的歸諷刺,歷史的歸歷史。
不過我也不指責魯迅,畢竟當時的民國是一個“因語獲罪”的時代,文革也是一個,所以采用隱喻、借古諷今,都是保護自己也攻擊敵人的好招數。
現在再來談一談《鑄劍》本身的問題。
首先是情節的構思,本身這個情節就挺奇怪了,一個為了大王盡力的工匠反被殺,遺腹子性格軟弱卻想報仇,一個不明身份的男人突然出現,借腦袋和劍幫助少年報仇,砍掉的腦袋還會唱歌,嗚呼,這是什么詭異的情節?所以這個情節魯迅本身就不需要加入太多自己的擴展,因為這個本身已經是很奇怪了。本來情節如果很奇怪的話,會削弱小說本身的現實含義,但是對于本就是一個荒唐的妄想——一個少年想殺了大王,這本就是荒唐的事情,也許荒唐的情節反而能夠襯托出故事本身的編造,是為了復仇的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反襯出現實的殘酷。
小說的描寫,我覺得非常的好,平實有力,栩栩如生。在語言方面,就顯得生硬,接近口號性,而且作者故意將許多語言變的有力,而變成命令的口吻:“什么什么去”,“什么什么的”。用簡短的名詞短語去說話,表現出義無返顧,決不妥協。不過這樣的話,是普通人說的嗎?好在小說本身就是虛妄的,所以這些語言還算是應景。但是讀起來,晦澀滿口。
最后是小說的主題:“復仇”,中國古代小說,尤其是傳奇小說中,復仇題材的非常的多,不過大部分是私仇,沒有基于社會、種族的,我覺得魯迅作為一個在民國,受過民主教育的文學家,應該是將社會的主題加入小說中,不過沒有,小說的原因依舊是復仇,結果也是對于王的吊喪,但是沒有革命的興起,和社會的震動,剩下的還是麻木。這是為什么?不知道。
這個小說如果作為文學小說來說,我覺得給八分,不過其文學意境和思想內容,也就是五分罷了。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3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小說集,其中大部分是根據老故事改編而成。
魯迅先生的作品寓意深刻,殺傷力強,歷來都是諷刺文學史上的經典,就像鋒利而且帶鉤刺的弓駑,直刺敵人的心臟。一直以來,魯迅先生都以大文豪的高大形象聳立在每一個年青學子的偶像位置,但是自從讀了這《故事新編》之后,我忽然有了一種很失望的感覺。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根據我國古代一些著名故事改寫而成的。有些文章,例如《鑄劍》,便是改自《干將莫邪》,只是將故事背景、少數情節略作改動。評心而論,改寫是成功的。改寫后的故事更加完美生動,也更吸引人了。但是,《奔月》卻是令人(或許只是我)大倒胃口。《奔月》會使讀者聯想到故事的本體——“嫦娥奔月”。在《奔月》中,魯迅變得有些“惡搞”,把射日大英雄塑造成整天怕老婆、只會打烏鴉的“窩囊廢”,把大美女嫦娥寫成嘮叨羅嗦、不善解人意、不理解丈夫,而且潑勁十足的婦人——這完全顛覆了后羿嫦娥英雄美女的良好形象,就連情節也由“嫦娥偷仙丹是為了永葆青春而守護在愛人身邊”杜撰成“嫦娥嫌后羿無能而迫不及待想要離開”——讀到這里,我真有一些鄙棄這位享譽幾十年的大文學家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為何能流傳千古?只因它情節優美,寄托了古代勞動人民大膽而美好的愿望。可魯迅先生的《奔月》卻完全背離了這個美好傳說的創作初衷。
這就是我對《故事新編》的膚淺認識。或許有人會對我大加鞭撻,指責我對大人物的不敬,但我“初生牛犢不怕虎”,我還是把心中的話說出來了,敬請前輩學人也以同樣的心態來討伐我。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4
魯迅先生的雜文里,我對八篇《故事新編》情有獨鐘。覺得它們很耐讀,在欣賞過程中也無時無刻不感受著先生文筆的幽默與犀利,讀到后來,甚至想象著是一位閱歷豐富的伯伯在夏日傍晚的大樹底下給我講述著不僅僅是“故事”的故事。
在這以前,我不否認我是絕對內容主義的倡導者。因為認為作品的內容是唯一的,它所傳遞的作家以獨特的視角挖掘出的深刻的見地是其作為文學作品最重要的閃光點。同時,文學的另一組成部分——文學形式無非就是小說、散文、戲劇等幾種,除去古老的詩、詞、歌、賦,近現代的文學幾乎可以清一色的歸納進前者所舉的題材中去。而與此同時,至今被我們爭相傳閱的文學佳作都存在著互不雷同的思想主旨,這才是我們“為伊消得獨憔悴”的部分。所以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在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剖析中,漸漸地就將它與作品內容徹底隔離,甚至時常將其在思考中忘卻。
是先生的《故事新編》將我從意識誤區中拉出,慢慢地又找回了辯證的思考。是的,正是這八篇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的以拾取古代傳說為基礎,新構人物經歷以表達情感的雜文化引發我對文本形式作用的重新認識與肯定。這種非常有趣的,全新的以雜文為基礎的寫作手法,對于作品的意義,明顯已不再局限于類似散文體裁使文章詩化,倒敘使作品充滿神秘感等類似的作用。應該說它是以一種全新的表達,展現著全新的思考。它產生的作用就像是通過對未來天氣的假設性預報來表達當下環保的重要性一樣,放大了說,是一種新的視角。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5
魯迅的小說總是很難懂,這給我的閱讀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樂趣。這八篇故事新編語言詼諧但內涵豐富,魯迅自己說“不免有油滑之處”,也算中肯吧。
《補天》改自女媧補天的故事,將女媧的形象塑造成一位百無聊賴的女子,無聊地造人,補天,最終勞累而死。她喜歡在天地間的自然之美,而她造出的與她相貌相似的人類卻越來越多地制造了種種規矩,束縛自己,發動戰爭。由于反感于當時對文學情感的控制和束縛,特別地諷刺了那些宣揚控制或者克制情感以文學的形式流露出來的人。想必以魯迅的創作觀來看,文學就是抒情達意的東西,無需克制或者隱藏。同時,也不贊同對某些神乎其神的東西的崇拜,認為這只是人們愚昧的表現。
《奔月》改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新編的故事中,屬于后羿的英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后羿與普通人一樣,為養家糊口四處奔波打獵,但獵物一天天減少,只剩下烏鴉。嫦娥不滿足于日復一日的烏鴉炸醬面,偷吃了后羿的仙丹去了月宮。逢蒙是后羿的徒弟,其原型則是魯迅曾經很看重后來卻對魯迅針鋒相對的青年高長虹,于是在這篇中與其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魯迅的性格是不吐不快,有別扭的一定要說出來,其實這事并沒放在心上。
《理水》改編了大禹治水的神話。飛往奇肱國的飛車上坐的為禹是否真有其人而爭嚷不休的學者們,正與現實中的學者研究會相似,各有道理,難以定論,甚至以此來賺錢,凡是都要質疑、研究,找理據,推論,辯駁,卻最終難以有結果。考察專員是諷刺的對象,在現實中不難找到影子。禹屬于實干派,而且很有主見,也很有辦法。
《采薇》改編了《伯夷叔齊列傳》,兩人形象滑稽可憐,反對“以暴易暴”的行為,認為武王以臣弒君不合于禮,恥食周粟。在首陽山采薇來食,卻不料被婢女將自家主人的話“難道他們在吃的薇,不是我們圣上的嗎?”,一句話點破原來故事中的漏洞。
《鑄劍》改編《列異傳》、《搜神記》等古籍所載的“三王冢”,鑄工干將為楚王造劍被殺,其子報仇的故事。這篇故事讀起來非常精彩生動,也很怪誕,此篇原故事我不是很清楚,所以將《列異傳》原文附下:
“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而成。劍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劍獻君,藏其雄者。謂其妻曰:‘吾藏劍在南山之陰,北山之陽;松生石上,劍在其中矣。君若覺,殺我;爾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覺,殺干將。妻后生男,名赤鼻,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劍;忽于屋柱中得之。楚王夢一人,眉廣三寸,辭欲報仇。購求甚急,乃逃朱興山中。遇客,欲為之報;乃刎首,將以奉楚王。客令鑊煮之,頭三日三夜跳不爛。王往觀之,客以雄劍倚擬王,王頭墮鑊中;客又自刎。三頭悉爛,不可分別,分葬之,名曰三王冢。”
這一故事在魯迅的改編中有一種很強勁的復仇的力量。
《出關》我感覺是對老子與孔子主張的一種理解,老子主張無為,話說亦可,不說亦可,又極其聰明,正所謂大智若愚,能夠完全看透孔子,并有契合之處。但“譬如同一雙鞋子吧,我的是走流沙,他的是上朝廷的”,很分明地看出兩者道不同。老子,一個孤獨的老者,踐行著他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我一向很難理解老子的主張,“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抱樸守拙”,“水利萬物而不爭”,那是另一個世界的吧,在現實中應該很難實行。
《非攻》改編了《墨子·公輸》,改編后的與原故事情節相差不多,不過更生動。墨子以義巧妙地說動公輸班,又用一個惦記鄰居東西的人的故事巧妙地向楚王進言,還與公輸班模擬攻守方法,公輸班輸了。又告訴楚王即使殺了他,他的學生一樣會用他的方法防守,于是救了宋國。墨子言辭的巧妙,令人佩服。但魯迅在最后又對墨子幽默了一下,墨子很是無奈。君王并不講義,“義”只是統治百姓的工具,而墨子想讓君王接受義,其主張也真難以實現了。
《起死》改編《莊子·至樂》寓言故事,我理解的也不是很到位,莊子與漢子的對話有點對牛彈琴,漢子找的是自己的包裹衣服,毫不在意自己身處何時,弄得莊子很是狼狽。想來應該是對莊子齊物論思想的批判。我對老莊思想都不是很理解。
這些故事中的內涵我理解的還都不是很透徹,看來一涉及到哲學的層面,我的思想也是一片混亂吶。困惑難解,且行且學習吧。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6
一本怪誕玄妙的集子,在我重新翻開它時離它的誕生已經有三分之二個世紀了,但塵封的歲月沒有塵封它深邃偉大的思想,那迷離錯亂的氣息帶給我的是陣陣巨大的不安和無以言表的痛。
無法將思想的鐘撥回到那個復雜、混亂、激情的時代;懸掛在絞刑架邊的文字離現在是多么遙遠。生長在充滿絢爛矯情的文字歲月,目睹著極度悲情的'對白,傷感絕望的嘶鳴,在現代人生存的燈紅酒綠中搖晃著蓄了長發的腦袋,灑脫個性般用身體去修飾,蘊藏著無限空虛。
歷史的齒輪周而復始,似乎殘忍得無從變化。
翻開發黃的扉頁,頓感失落:這些文字將靈魂重新拋回到麥田中接受洗禮,讓更慘烈的陽光熾烤幻想,直到灰飛煙滅。記憶中,集聚著無數螞蟻般的小人,他們數量出奇龐大,體質贏弱卻各守其身,年歲不高,腦子里堆積了五千年的糟粕。可怕的他們麻木地為一只肥厚得無法動彈的蟻后奉獻身心。魯迅徘徊在蟻群的包圍中,他的思想為他創造了一只能夠飛翔的羽翼,但博愛的偉人看著工蟻哺育著的下一代時,卻忘記了飛翔。
似乎有一種錯覺能使人幻化,成為女媧手下的小小的泥人,禹時代的小愚民,圍觀伯夷叔齊的小村人,魂靈便開始驚顫。女媧在自己手心里的泥人口中想了了絕望“養回精神再來罷——”遂消失在渾沌的大地上。禹立在即將湮滅的土地上看著周圍安逸無望的官老爺們,從無形的勝利轉變為了有形,眉間尺的怒火,點燃了金鼎中的火焰,怎樣又改創了神話。
在《非攻》中我看到了救國者無畏、勇敢、智慧的心。在墨翟的身上折射的是無數奔走兩國之間的愛國志士。《湮滅》中坦然食著奇國遣糧的學者們,操著洋語朝天雙憐著生不得志,民智未開。繞于大官小吏間穿梭討乖幾近下作。有優柔的眉尺間,怎樣為了一個復仇的信念將生命托付給一個未謀面的人,同每一個玄奇故事一樣,魯迅都用犀利的筆端摧毀人性格外端華麗的外衣,不惜將自己也裸在一片狼藉之中,將幻化而生的一切摧毀搗滅。
擁有偉大靈魂的人才能面對這個蒼白的世界,也只有如此透徹整個中國才能不愧于偉大的稱號。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7
知道嗎,這幾天,我獨立一本書,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本書《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怎么樣?看過嗎?我可是很喜歡的哦!獨立一邊又一遍,直到讀懂為止。這本書中的語言都是以前古代的時候的人們讀的。不過還好,編輯社的叔叔阿姨們把我們看不懂的文字,翻譯成方便我們閱讀的文字。這樣才好讓我勉強看懂。
對堅持不懈,總能看懂!這一點我從《大禹治水》這個故事中也了解到了。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水災。大禹為了老百姓的生活,一直離家在外治水,有三次經過家門,卻一次都沒有進去過。那是因為他如果進了家門就肯定會舍不得出來,而且,還有成千上萬的老百姓要“救”呢!大禹他是多么的堅持不懈。
《女媧補天》講了:古時候天上出現了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大地上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為了拯救受苦的人們,女媧冒著生命危險,歷經艱難險阻去采集五彩石補天。她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皮質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看吧,古時候的人們是多么的偉大,難道我就不能和他們一樣成為偉大的英雄嗎?不會的,只要努力,堅持不懈,冤枉就會變成現實,變得再也不是令人期待的愿望了!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8
《東周列國志》一書我花了半年時間才在餐桌上讀完,內心很是震撼。該書講述了西周末年周宣王至嬴政“兼六國混一輿圖,號始皇建立郡縣”五百多年的的歷史,內容相當豐富復雜,春秋戰國,征戰無休,朝立夕滅,弱肉強食,紛亂難記,英雄輩出,群星燦爛,思想光芒四射、智慧包融天地,強主強臣紛涌而現,弱國亦有爭食之分;列國之中,強臣多而英主少,將相并出;列國后期,主暗臣強,文臣多為游說之士,經天緯地之相鮮有其出,而用兵設謀之將輩出,諸子百家產生。
《東周列國志》雖為演義小說,但史實以《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等為史料,以小說手法,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把“仁、義、忠、智、信”作為主旨反復弘揚,為古人立碑,為后人樹范,可謂“九分史實,一分虛構”,誠可作正史品讀。而名家點評、后人憑吊等均增加了閱讀趣味。前人作史時隱晦的點評,以“春秋筆法”深藏于文字中,作者恰將那些“暗礁”托出水面,引領讀者,種種是非善惡,忠好智愚,皆以“義”而演述,培植讀者浩然正氣。
“東周”時期是周王朝統治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勢力日益強大、我國奴隸社會進入末期的動蕩時代,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自此而始。這是我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大發展的時期。諸侯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諸侯國大國爭霸的局面,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的“春秋五霸”。在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像祭足、管仲、百里奚、曹劌、孫武這樣著名的歷史人物,發生了“城濮之戰”這樣以弱勝強著名的古代戰例,也出現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奮圖強的諸侯國王。
書中描寫戰國部分雖然不比春秋部分那么龐大,但也十分精彩。春秋末期,由于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進一步發展,各諸侯國的階級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長期兼并戰爭的結果,改變了大國爭霸的形勢,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以后又形成了秦、齊、楚、燕、趙、魏、韓七個大國稱雄的局面,史稱“戰國七雄”。劇烈的統一戰爭自此開始。頻繁的兼并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和痛苦。
韓魏趙三家分晉,周天子封為諸侯而天下大亂,衛鞅入秦變法,秦孝公崛起,西秦再度強大,為最后秦滅六國開始鋪墊。諸國征戰頻繁慘烈,人命如紙,但涌現出了更多的智謀、軍事人物。孫、龐、蘇、張,白起、吳起、“戰國四公子”等人物,鮮活可贊,可歌可泣。最后在智囊運作與軍事打壓下,六國紛紛破滅,中華重新成為了一個統一政權國度。而這個國度遠超夏商周三代的國土、實力、文明程度,與現代祖國的版圖更為接近。這正是東周時期在混亂中擴張、在戰爭中前進對祖國發展的有利影響之一。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9
眼前似是真真定定站了一個人:高個子,烏黑的臉,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是吧?你也說是,明明是一個乞丐的模樣——全身都蒙裹著一層黯淡的塵礫。可是不對,哪里不對?是哪一環哪一處出了差錯?是他那散發著堅定卻又從容、氣定神閑的目光。只一抬眼,便足以射穿所有的不屑與“威嚴”。
是啊,是那個人了。被稱“無父”、被詆為“禽獸”也只付之淡然一笑,明明是如此善辯據理力爭的人——并非無言以對,而是自有堅定的執著在心。他全身上下沒有一樣東西逃得出個“破”字,竟是“頭也不回地走了”,哪里會顧上“學者”的體面與身份,乃至腦中眼前早是裝滿了小小一個“宋”——與他毫不相關的遙遠的“宋”。面對立志稱霸的楚王也是一貫的從容毫無畏懼,終于是軟硬兼施地勸得了對方放棄攻宋,其雄才謀略如此。是說著“我等所謂行義的東西也是大人、王者所需”的人;是公輸班酒后發著“丟飯碗”的牢騷時也要毅然吐出“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的人;是不懂得稍許恭維談著“木匠的做車輪活比起會飛的木喜鵲還要巧”的人。一個“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的才士——墨翟。
春秋戰國之交,是怎樣的一副情景?在浮躁的現世的日子里回望,真是愈加模糊了。農業、手工業發展迅速,大工商業爆發,卻只有些“在農與工肆之人”,小生產者,遭受著壓迫,過著艱苦的生活。戰爭也開始愈演愈烈,而痛苦的更當是社會底層的人民群眾,國破家亡也罷,反正一向是如此疾苦的命。淺陋如我,是不知那別門的諸子百家如何,卻惟墨子讓我心存感動。他體味著最普通卻也最艱難的貧弱,他把百姓的安危放在自己的心里,當作自己的事業,主張“非攻”、“兼相愛、交相利”,有力要以力助人,有財要將財分人,有道要用道教人,以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創者得治”,而他也正是如此“口言之,身行之”的。這一切主張,哪怕在今天看來,也有其廣泛深遠的意義。充滿著愛與希望的氣息,凝結著將我圍繞,在日趨寒冷的秋末之夜,讓我心里如有微弱火眼照耀,亮堂而又溫暖。
然世人皆知“非攻”卻不知“救守”,我甚而想,魯迅先生在末年寫下此文的本意或是如此。墨子帶其弟-子三百人守宋,自己前往楚國進行游說。“就是殺掉我,也還是攻不下的”一言讓我震撼,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光芒。墨子主張“救守”,支持防守誅討之戰,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他提倡“深謀備御”,而非坐以待斃,以積極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戰爭,并守中有攻,積極殲敵。聯想魯迅先生所處抗日戰爭之時,這條錚錚鐵骨的硬漢,或許正也是借著這位偉人的光芒,來發出他自己有力的呼喊吧:我魯迅死了不要緊,中國人民不會再麻木,國不會亡!
可值得一提的,卻是像文中墨子歸途的窘境。當他以及如他一樣的魯迅在為救國而奔走時,卻依然有愚昧的勢力在阻擋著他們的步伐,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再回想我們正處的時代,沒有戰爭紛亂,大抵也該慶幸自己的幸福。只但愿能感受先哲的理想與崇高的道德,也不要忘記歷史既而“背叛”。
傳說墨子曾制造木鳶,能飛行在天空中。因為“傳說”而真足以“傳奇”,我也為之驚嘆。卻想著墨子正如同木鳶一般,飛翔于他自己畢生追求的信念中。而于我,他的影子投射在歷史的藍天中,哪怕不夠廣大,哪怕不是什么“圣人”,也是那樣燦爛偉大的存在。
后記:總想著一個情景。與墨子交談。分明明白一切也還要問出一句“先生為何定要勸楚勿攻,旅途又如此艱辛的”,想著他淡然回道:“你不懂我的意思……”,慢慢講出些千回百轉卻又精深的道義來,也是心甘。
查過資料,竟很自然地崇拜起這幾千年的古人來。“崇拜”多少有些低俗與詞不達意,卻很真實。大概年輕是比較泛崇拜吧,有時也只是微小如此的原因,甚至近乎毫無因果。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10
《非攻》出自魯迅先生的小說集《故事新編》,是根據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改寫的。主要講的是,楚王讓大夫公輸般造云梯攻打宋國。當時的思想家、軍事家墨子主張各國和平相處,不要打來打去,他知道這件事后,便來到宋國。墨子看到了飽受戰爭之苦的宋國的貧窮,又來到楚國,看到了楚國的繁榮。于是,墨子找到了公輸般,勸他別再幫助楚王攻打宋國。公輸般說不過墨子,只好帶他去見楚王。楚王也被墨子說得無言以對,只好讓墨子和公輸般用皮帶當城池,木片當武器來比試攻城。公輸般攻了九次也沒成功,墨子只攻了三次就成功了。楚王只好暫時不攻打宋國了。墨子完成任務后又回到宋國時,在城門口被宋國“募捐救國隊”搶了包,想到城樓下避避雨,也被宋國士兵擋住。
這篇小說明是寫春秋時期的宋國、楚國、墨子和公輸般之間的事,其實是在諷刺“九·一八”事變后賣國求和、不思抵抗的丑惡行為。表面上發表過不少收復失地的言論,像小說中“我們給他們看看宋國的民氣!我們都去死!”這句話,看上去很有氣概,事實上卻絲毫不采取行動。“募捐救國隊”其實在春秋時期沒有,文中提到它是為了揭露借救國名義搜刮民財,用來享樂的丑行。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借宋國人對墨子的忘恩負義,寫出了嫉賢妒能、忘恩負義,自私自利的本性。
這篇小說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由、民主和光明生活的向往,對獨裁統治黑暗的憎惡和他的愛國情懷。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要做正直、有思想、辨是非的人,要懂得感恩,不要做忘恩負義的人。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范文03-20
寫故事新編02-20
守株待兔故事新編07-30
新編童話故事10-02
狐貍與烏鴉故事新編08-20
新編故事:狐貍與葡萄05-07
故事新編《守株待兔》作文05-20
新編兔死狗烹寓言故事09-25
故事新編龜兔賽跑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