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9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1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易中天品三國》這本書,三國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三國大家都很熟悉的吧!不用我介紹了,可我們熟悉的《三國演義》并不真實,而這本書則結合各種有關三國的記載、演義來告訴我們真正的三國。這本書真實地寫出了三國時代的種種迷案,告訴我們一個個歷史真相。
其實,歷史上的曹操原來是想當一個忠臣,可后來由于一些原因沒有當成,便想當一個亂世英雄,卻因為自己的貪婪當了一個亂世奸雄。有一段時間,諸葛亮并沒有受到劉備的重用,法正則是那個時代的“諸葛亮”,劉禪其實并不笨,劉表和劉璋都很軟弱,只想守住自己的“一畝地”,可惜他們的地盤都被別人占領了。劉備拿下荊州和益州沒有半點猶豫,孫權能守住江東是因為他重情義。曹操用人靠智慧,孫權用人以感情,劉備用人靠義氣。諸葛亮用人以法則。用書上的話說“操以智,權以情,備以義,亮以法”曹操的朝廷像沙龍,劉備的'朝廷像幫會,孫權的朝廷像家庭。想知道有關三國的別的知識嗎?如:為什么他們都被晉統一了,那就自己去書的海洋里去尋找吧!
勸大家如果有時間去看一看這本書,特別是愛看《三國演義》的同學,演義不是歷史,想知道三國真正的歷史,那就看看《易中天品三國》吧!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2
中央電視臺第十頻道的《百家講壇》是我喜歡看的一檔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認識了易中天和他的《品三國》,初聽的時候就覺得有意思,特別是他常用現代的一些俗語和事例來解釋三國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覺挺新鮮還很趣味:比如他把劉備這一幫人比作一個集團,認為劉備集團好比一個很有前途得民營企業,可惜缺少一個能干得CEO,搞不清自己得主打產品和營銷路線,所以生意做得平平淡淡。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職業經理人,能夠讓企業起死回生,但沒有自己的公司,他自己也不想當老板,所以他們兩人就一拍即合了。可惜因為要上班,所以只是斷斷續續的`看了幾回。
那天在校長辦公室看到《品三國》這本書的時候,禁不住就拿起來看了一下,然后就向校長借了來,帶回家慢慢研讀了。
剛剛翻開《品三國》,就被它的開場白吸引了――大江東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我喜歡的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讀起它,就感覺到一股磅礴的氣勢,讓人覺得胸襟豁然開朗。
再看下去,又發覺有很多與我原先認知的三國并不一樣,比如說劉備這個人物,從電視劇中了解的劉備是個重義氣,會用人的好領導,而易中天先生卻認為“他跑得比兔子還快”,讓人感覺他并不仗義,其實我對他也沒什么好感:懦弱、無能、耍心眼、一遇事就明白哭,全靠一般忠心耿耿的弟兄們幫他撐著門面。有時也替這些英雄們不值啊!
《三國演義》是一杯濃濃的咖啡,《品三國》讓我讓我感受了沁人心脾的甘醇。
《品三國》讓我們了解到鮮為人知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如果你對三國也有點興趣,那也來讀一讀《品三國》吧!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3
對百家講壇上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品三國的系列講座的不屑來源于師長師兄們的影響,歷史當作玩藝,人物成了Boss和CEO等,簡直是在拿歷史、歷史人物開玩笑。
可終究好奇還是占了絕對上風,我倒不會傻B兮兮每天爬在電視機前看那一嘆三涌,就直接買來一本《易中天品三國(全集)》來看了。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啊!還談不上敬佩,但不屑全打消了,易中天絕對稱得上一個學者,也讓電視,準確地說,也就是這個百家講壇更深刻了。易中天先生由人物牽出歷史事件、牽出時勢格局,而三國時代又豈是容你孑然獨世的時代,于是從曹操談起,揭起錯綜復雜的一張網,將三國眾英雄一網打盡了。這與劉心武先生由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似有同曲同功之妙。再說,易中天先生是否扭曲歷史或者言過其實,我看未必,最起碼比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或者過于偏袒蜀漢的陳壽的《三國志》要更可信一些;不過說起來易中天先生可是偏袒曹操的,冠他以“可愛的奸雄”,新秩序的建立者加寒士加改革家等等,連諸葛亮也是下意識地繼承了曹操的方向,曹操成了一個大大的代表歷史一定方向的創新家了。
這一點,我倒覺得曹操只是出身(低賤),性格(暴而疑),經歷(艱辛)決定的,而不是說他就承擔了什么歷史使命,即使承擔了,那也是歷史發展強加給他的,要不他早就當上魏帝了,還能等到曹丕。讀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腦中原先模糊的三國的復雜統將清晰了一起,一張人物事件譜讓它越發清晰;朋友說,別用你易中天的理論和我談三國,看,他還在不屑呢!我倒認為,品出來的三國,更吸引人興趣啊!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4
終于等到了我把《品三國》攤開這位演義一段非常歷史的非常大師為我寫下了三個柔中帶剛令人蕩氣回腸的三個字:易中天。
作為一個鐵桿“易迷”我被他的口才深深折服當然也希望這位語言大師能在編書上有更大的造詣。
讓我細細讀來。寫的比講的更生動!他解剖了各個軍閥集團的實力其核心人物的性格和一些歷史難題。就單講曹操集團吧。曹操兒時家教不好是個花花公子但天資聰慧的他走上政壇成為一方軍閥。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有了正義的旗幟;他施行“屯田”有了糧食的豐收;他頒布《求賢令》有了建立精銳部隊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他想大有作為想當個“治世之能臣”不久便與袁紹進行了官渡大戰十萬袁軍灰飛煙滅。曹操乘勝統一了北方。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曹操為何會奇跡般以少勝多呢?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曹操集團人心齊而袁氏集團則正好相反甚至“窩里斗”。袁軍進犯官渡有了天時;占領官渡兩旁的白馬和沿津有了黃河之險占了地利。但曹操也不是吃素的。他的文臣武將敬其如父互相之間都很友好。曹方有了人和真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正當袁軍猛攻官渡時袁紹手下的官員都因為窩里斗而對袁紹失去信心投降了曹操。袁軍片刻亂如散沙曹軍全軍出擊大敗袁氏家族。
現在看來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應該是振興中華民族最大的動力而那些比如諸葛亮的“空城計”是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出的險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還有個現象那就是有些三國游戲崇尚“武將單挑”缺少團隊合作精神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個人英雄”的“本色”。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英雄是人們團結一心組成的豈是“個人英雄”?
易中天的簽名或許有這層意思。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5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一首《曹操》掀起了三國熱;隨之,廈門大學的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也登臺亮相。三國是亂世,但亂世出英雄。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英武瀟灑的周渝,堅韌不撥的劉備……演義出一部恢宏的歷史畫卷,而這一段段撲朔迷離的歷史的背后,往往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曹操,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奸賊。在戲劇中,他也只有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讓人想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可我讀了《品三國》后明白了這不是對他公正的評價。《品三國》說:“曹操是為奸雄!
”其實做一個奸雄,是因為當時正處于亂世,是逼出來的。而曹操又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比如:經過戰爭洗禮中原地區出現了“白骨蔽原野”的慘景,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而曹操采用“屯田方針”,富民強國。曹操還是一個大氣的人,他頒布《求賢令》,主張“唯才是舉”的政策:不管出身如何,生活作風有些小缺點什么的,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量才任用,形成了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為他今后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
《品三國》中易中天教授還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如龐統的死是劉備與諸葛亮合謀的,關羽的死也跟諸葛亮有莫大的關系等等,這讓許多“亮迷”們十分氣惱,說易中天有意抵毀諸葛亮,其實這只算學術之見,歷史是客觀的。而易教授卻有著一種敢于打破延續已久的觀念,敢于創新的精神,所以,我們既要向歷史人物學習,也不仿學學在我們身邊的像易中天這樣的人!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6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到底是為什么呢?易中天在這本書里做了分析。
在赤壁之戰前,魯素和諸葛亮得知曹操要攻過來了,魯肅便讓孫權和劉備結盟,方可度過險境,于是孫權再三考慮終于和劉備結盟了。孫權給周瑜三萬精兵再加上劉備的兩萬精兵加起來就是五萬精兵一起去打曹操。因為當時曹操軍心不定,雖然是“百萬大軍”,但周瑜還是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了。但畢竟那是曹操也老了,他說,在赤壁之戰那一年,孫權二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周瑜三十四歲,魯肅四十七歲,而他卻是五十四歲。這是在三國中有名的戰爭,后來用來形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劉備能請到諸葛亮為他效力嗎?易中天認為他有誠意,所以諸葛亮愿意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有兩位結拜兄弟,一是關羽,二是張飛。他們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了那么多回,但他們還是像磁鐵一樣吸在一起。諸葛亮也是幫助劉備打天下的重要謀士之一,他為劉備獻出了不知多少條妙計,讓劉備起死回生了那么多次,劉備去世后,諸葛亮還繼續幫劉備支撐著,直到地盤被消滅以后。劉備他也十分聽從各位謀士即將領的意見,這才使他一次次的化險為夷。他也十分愛將,有一次,趙云為了救阿斗,差點犧牲,劉備知道后反而把孩子往地上一扔,吼道:你幾虧損我一員大將!趙云見了嚇了一大跳。從這么多的.分析中,我感受到了劉備是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
劉備和曹操一樣,都是三國中的傳奇人物,只可惜他的兒子阿斗整天游手好閑,最后把劉備畢生的心血都給毀了。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7
三國,是一曲英雄的贊歌。
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后,我對三國中的英雄有了新的認識。
就說曹操吧!以前,我對曹操的印象是殘忍、涼血、奸詐、霸道、大膽又有智慧的”奸雄“,是一個十足的”國賊“,其霸道和殘忍程度,足以和狼戾賊忍、暴虐不仁的董卓相媲美。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充分的體現出了他的大膽;荀是曹操的頭號謀士,想出過很多計謀,幫曹操打了不少勝仗,和曹操出生入死,后來因為反對曹操不忠于漢室的行為而被賜死,這足以說明曹操是一個忘恩負義、涼血和殘忍的人;建安第十六年,曹操討伐西涼馬超,用離間計使馬超內部起了內杠,害的韓遂的手臂都被馬超砍掉了,這不就說明了曹操是一個奸詐又有智慧的人嗎?
但看了《品三國》之后,我對曹操的印象有了大大的改觀,他幽默,他豁達,它灑脫,他不拘小節、率真風趣,《品三國》中說:曹操他常常穿薄綢做的衣裳,帶著一頂絲綢做的`便帽去會見賓客,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沒有什么顧忌,有時說到高興出,便笑彎了腰,一頭埋在桌子上的杯盤里,弄得帽子上都是湯湯水水,我們可以從這里看出曹操的不拘小節,率真風趣,在他征討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都爭先恐后的看曹操,曹操便大聲說:”你們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沒有四只眼睛兩張嘴,只不過多了點智慧!“這話說的很實在,也很可愛,體現出了他的幽默、豁達、灑脫。
我對三國里人物的重新認識還有很多,心中對他們的影響也有大大的改觀,三國,這真是一曲英雄的贊歌!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8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歷史在分分合合的時間軌道中回旋,漸漸地拉開了三國的帷幕。
在這群雄逐鹿的過程中,隱藏著太多的謎團,而曹操卻是其中最讓人費解并且最富有爭議的,廈門大學的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向我們介紹并分析了曹操其人。
三國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但亂世才能成就英雄,如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英武瀟灑的周瑜,堅忍不拔的劉備……演義出一部恢宏的歷史畫卷。
曹操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奸詐小人,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可我讀了《品三國》之后,才知道這是對他不公平的評價,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發布屯田令,富民強國,同時曹操還很大氣,主張“唯才是舉”,只要有真才實學,不管有什么缺點,都可以不計前嫌,發揮自己的才能,形成了曹操手下猛將如虎、謀臣如狼的盛況,為他今后的問鼎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論功績,曹操戰功累累,破黃巾,殺袁術,攻袁紹,滅呂布,潰馬騰,收劉表,敗張魯。雖然有赤壁慘敗為曹操征戰一生的最大的污點,但以現在全面發展的觀點來看,縱觀三國,哪個人能及得上曹操這樣的軍事、政治、勇氣、謀略,才華集于一身的呢?狂妄自大的.袁術?有勇無謀的呂布?驕傲自滿的袁紹?懦弱無能的劉表?當然不是。
論起三國群雄,諸葛亮沒有曹操識人的眼光,孫權沒有曹操身經百戰的經驗,劉備缺乏曹操的氣魄,這樣看來,曹操無愧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9
在我的記憶中,似乎曹操在歷史上飾演的一直都是反面角色,一直都是一位奸臣。但自從我聽了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為我們講解了“三國”以后,我才發現“曹操是奸臣”是對歷史的一種誤解,一種偏見,或許是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尊劉(劉備)”的,所以人們在讀了《三國演義》之后,才會認為曹操是奸臣,但是易中天教授用很公正的態度把曹操放到三國這一歷史背景中去品讀。
在易中天教授的口中,曹操不是“奸臣”,而是“奸雄”而且是“可愛的奸雄”是一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位心胸很寬廣的人,而且是足智多謀,英勇善戰,他并不比諸葛亮差,應該說諸葛亮在他之下,因為曹操既是一名文臣,也是一名武將。而諸葛亮呢?僅僅是一個軍士罷了。
曹操只會笑不會哭的,在任何時候,即使是在他戰敗時,或是在即將戰死時,他也只會笑。他也很注重人才,好的人才他都不會放過的,因為他不記前嫌,即使是敵人的手下,即使是曾經背叛過他的人,只要是能人,才人那他一定會好好重用他的。因此,曹操的軍營里是一個人才倍出的地方,不僅曹操是個人才,就連他的手下都是能文能武的.人。
在聽完易中天的講課后,我覺得他的評論是正確的。曹操是一位“奸雄”,一位“可愛的奸雄”。是他為三國的歷史增添了光輝。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10
易中天教授具有獨特的語言藝術能力,同時,也在于他對歷史知識的深厚功底。他能用通俗的語言,幽默風趣地解說嚴肅的歷史事件。他善用形象的'比喻。他還能進入各自的角色,表現各種不同人物不同的語言風格。
易教授用平民化的語言表現出各種人物各自復雜的心理變化,性格特點,描述他們的喜怒哀樂。他拉近了歷史人物與我們普通百姓之間的距離。使我們不僅了解了歷史,對人物有了新的體會,新的認識,而且還懂了很多道理。
像袁術,從來不用人,不聽別人勸告,意氣用事,盡管率領十萬大軍,也打不過曹操。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曹操不僅會用人,而且自身謀略就在袁術之上,這場官渡之戰充分體現了曹操是個英雄。
《三國演義》塑造的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應該說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出使江東,促使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聯合的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曹操有時也一意孤行。如他占取荊州后,一不勞軍,二不安民,卻還不聽程昱之言,以為孫劉不會聯合,最后火燒赤壁,慘敗而逃。這就說明不能不聽別人的勸告。
“既生喻,何生亮!”人們便會想起那個氣量狹窄的周喻,但其實周喻氣量并不狹窄,而是心胸開闊之人;魯肅也沒那么窩囊,因為他發表過東吳版的《隆中對》;是一種新的說法。
從易中天品三國我們可以看出,深刻不等于晦澀,精奧不等于難懂。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可以將一個非常復雜和話題,變得通俗易懂。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11
這幾天我正在看一本書——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著的一本《品三國》。
初次見到此書,心中便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電視里也常常播出易中天教授講三國,品三國。于是我便拿起這本好書專心致志的看了起來……
看了這本書,使我對曹操的看法大大改變了,我原以為曹操是一個陰險狡猾、詭計多端的“奸賊”。這是其實是錯誤的。實際上的曹操是一個頂呱呱的大英雄,真正了不起的人物!只不過《三國演義》的改動太大了,才使我對阿瞞(曹操的小名)產生了誤會。
那么曹操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性格的人呢?他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曹操一生南征北戰,因為享受天倫的時間不多,所以對家人的感情特別珍惜。在臨終前他就說:“我一生所作所為,沒什么可后悔的,也不覺得對不起誰,唯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曹昂,曹操的長子)向我要媽媽,我該怎么回答。”
我還覺得他還是一個和我一樣愛笑,愛開玩笑的.人。當朋友、親友、戰友去世時,他會哭,會嚎啕大哭。可是,做錯了事,打了敗戰,遭到人家羞辱,他絕不會哭,一定是笑。因為他豁達開朗,大氣磅礴!
曹操也是很可愛的。他常穿薄綢當衣裳,腰里掛一個腰包,用來裝手巾之類的零碎東西。有時還戴著絲綢制的便帽去見賓客。
……
看了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個真正的偉人,一個真正的英雄,一個真正的政治家——曹操。阿瞞呀,阿瞞,我真是對你誤解了!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12
易中天稍微出名的時候,也就是被央視百家講壇節目喜歡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人了。當時千千萬萬人還不知道,也沒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壯志”。
剛看了《易中天品三國》,還是覺得有點有意思,尤其是易中天喜歡用現代詞匯表達一些古代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從不重復或者有“這個”“那個”的'口頭禪。當易中天真正出名的時候,我不再看易中天的東西了。
有人買了《易中天品三國》這樣厚厚的上下集,想借給我看。我不好意思拒絕,放在家里幾個星期,然后還給別人。這么厚的書比《三國志》還厚。我不想浪費時間去看他們。如果我有時間多讀幾遍《三國志》,我什么都知道。如果我真的想學習,我會翻看《史記》、《漢書》、《后漢書》保證任何人都能說個唾液橫飛。
易中天這個人很聰明,他知道現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讀書,二是虛榮,三是假斯文。所以他,一個學中文的人,也是一個習慣講各種美麗故事的人,借用《三國演義》來回報《三國志》中的人物。“三國志”是一種營養豐富但人們不喜歡吃的粗食,他一加油加醋,就會活色生香。尤其是裴松之的筆記,原本被陳壽拋棄了,充滿了各種道聽途說的故事,他只是帶來了樂趣。經過這樣一位廚師的炒作,人們還以為談三國不易中天,就像歌手原唱了一首詩,別人都唱不出來。因此,易中天在造神的時候,自己也被世人視為神。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13
《品三國》是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著的一本談論三國的書籍。《品三國》是由易中天教授利用許多歷史所著,如:《三國演義》,《三國志》等。并結合自己的思想與結論,完成了這本議論三國的巨著。《品三國》分為幾十集,每一集都講述著不同的故事,任務。而且易中天教授的語言風趣幽默,一針見血,讓讀者很容易就能了解到讀者想表達的思想與意思。
讀《品三國》讓我了解到了當年那個英雄輩的時代,那段歷史。在《品三國》中,把每一個三國中的重要任人物都講到了。比如:曹操,劉備,孫權,關羽等人物都刻畫得細致入微,栩栩如生,把三國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從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行,談吐,智謀等方面把人物分析得很透徹,讓讀者體味到當時三國人物的`優雅,風趣,重情重義的品質。讓我感受到當時三國英雄的豪邁,有情有義,堅持不懈的優秀品德。我覺得我應該向三國人物學習,做一個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的好人。
《品三國》中還有許多著名事跡,如:“青梅煮酒”,“三顧茅廬”,“完璧歸趙”等,讓我了解到三國時期的各種引人注目的事件,并且還加有易中天教授的獨特的眼光與評論。讓我們更好地體會到疑云籠罩的三國,所以讀《品三國》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面,明白做人道理。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14
東漢末年,狼煙不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袁曹爭雄,官渡之役,遠征烏桓,所向披靡,海內大亂,孫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然而真相是這樣嗎?
三國,一個人才輩出,智士虎將,層出不盡。在《三國演義》中,蜀漢作為正統,劉備為圣君,關于忠心耿耿,義薄云天,諸葛亮更是戰無不勝,可歷史真的是那樣,像《三國演義》說的?
當然不是。首先,正統問題指的劉備,但曹操口中的'漢獻帝是真的嫡系,他和劉備和他輩分遠多少代了,劉備是劉家人,但不一定是正統,夏侯惇也勸過曹操稱帝,在一些人中,他在叛國,但是我人民的角度看不管是誰稱帝,都無所謂,他們只是想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而已,誰是統治者,與他們的關系真不大。
劉備是圣君嗎?這個很難說,他早年參與民同逃難,晚年,對諸葛亮這么忠心的人,還要帝王心思,她這一生并沒有太大的亮點和功績,關羽,真的完美嗎?不然,關羽曾降曹操封漢壽亭侯,他投降就對劉備不忠,私自逃跑就是對曹操不忠,過五關斬六將是曹操不易在華容道違抗命令,是對劉備不義,這才是真正的歷史。
曹操與孫權遠勝于劉備,孫權與曹操也是常常往來,羅貫中一本《三國演義》使多少人深陷小說的泥沼。
我們要以科學眼光看歷史,不能信小說家言,要相信真正的歷史,不要被表象迷惑,要仔細推敲琢磨。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15
正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在每個人心中,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和理解都有所不同。而這本書讓我對三國里面的歷史人物有了另一個角度的認識。
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易中天對曹操的認識。平常我們在我們讀的三國演義等書籍里面,都對曹操塑造了一個戒心重、艱險狡猾、冷血無情的'形象,因此在我們心目中,曹操這個歷史人物都是個反面人物。但是在易中天的眼里,曹操卻是個好人。特別是對于呂伯奢一家的遭遇,一向在歷史人的眼里,呂伯奢一家幫助了曹操卻被他殺了,是因為曹操猜忌心重,而且冷血無情,面對一個多年的朋友,竟然一點也不念舊情。但是在易中天眼里,卻有不一樣的理解。他的描述到"意思是雖然我錯殺了人家,對不起人家,但我現在走投無路,也只好是寧肯我對不起人家,不要讓人家對不起我了。應該說,他還保留了一部分善心在里面。"在他眼里,曹操殺人是迫不得已,而且心里很愧疚的。
當我看完后,神經觸覺好像觸動了心弦一樣,我發現易中天所想的方方面面,我總是從來不曾考慮過的。對于一本書,書里寫的是怎樣,我想的就會是那樣,少有過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更沒有考慮下這個情節是否存在疑點。原來讀書,不是要投入沉醉書里,而是要在書里找到自己,找到自我。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16
在中國4大名著里,我一向覺得三國寫的最好,也對它最感興趣。其中人物的情感變化以及事件和戰爭都是其他3大名著不可比擬的。
易中天因為《百家講壇》而一炮走紅。的確,他講的三國很好,其中也夾雜著現代幽默。之前我看過《百家講壇》其他歷史部分,有些很生硬,像普通的講課。而易中天的講評更像是評書。
《易中天品三國》還原了真實的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說諸葛亮,重評司馬懿。與人們眼中《三國演義》里人物形象有些許差別。有些人是英雄,但文學把他們污蔑了。例如曹操,周瑜。《易中天品三國》采用的是各位歷史學家和歷史上的資料,還了“奸臣”一個清白,也寫出了蜀國大將的`許多文學沒寫出的錯誤。比如,書中寫到:
事實上,歷史上的周瑜氣量是十分大的,《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就是氣量大,品質好;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也十分高,劉備說他“器量頗大”;蔣干說他“雅量高致”。所以他不可能因為妒忌別人而被氣死。
《易中天品三國》中幽默元素大概也是易中天成名的元素之一。例如:
當時諸葛亮手上已經沒有兵了,只好把城門,四個城門全部打開,派了20個老兵在門口掃地,諸葛亮自己搬了一張琴,焚了一爐香,帶了兩個小孩子,坐在城樓之上唱卡拉OK。
但保守派的人大概對這種評論很反感。但總之電視前和讀者中的保守派是占少數的。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17
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那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
寒假里,我隨著易中天先生的文字,重溫了那段幾乎家喻戶曉的輝煌歷史。書中分別介紹了曹操、孫權、劉備等人鮮為人知的成才史,讓我能“跳出演義看歷史,還原名人品三國。”
回顧那段群雄逐鹿的歲月,我最欣賞的人物莫過于曹操,雖然他飽受后人的鄙視,乃至痛恨。錯殺呂伯奢后,他的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實在是將自私自利發揮到了極致,可謂“小人名言”中的經典,可他擁有的疆土幾乎是東吳、西蜀兩國的總和,實在是一等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曹操能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也會翻臉無情,如早年殺的陳宮,中年殺了許攸,晚年殺了楊修。曹操是“建安文學”的倡導者,流傳至今的《觀滄海》、《龜雖壽》等作品,不僅內涵豐富,而且是《詩經》之后為數不多的精品四言詩,而孫權和劉備二人留下的名句貌似只有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在我看來,曹操實在是天使與魔鬼的完美結合。像他這樣的奇人,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恐怕也不為過呢。我敬重他,也曾想過向他學習:學他的文韜武略,學他的`領袖才能,學他的英雄本色。但我又不想成為眾矢之的,成為眾人避而遠之的人。那是多么悲劇啊!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當今之能人”,不做“亂世之奸雄”。
將來要能創出一番事業,曹操的經歷告訴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面對養祖父是宦官的現實,恐怕他會面臨不少閑言碎語,但曹操似乎沒有受到任何消極影響。平凡如我,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若能堅守合適的理想,也必能走向成功。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再次哼起這首《曹操》,我心中不禁有了更多的感慨和期待。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18
這本書告訴了我做人不能太大意,驕傲。這在三國中不止出現了一次。官渡之戰,袁紹七十萬大軍,而曹操只有不足十萬人馬。但這場卻是曹操的不足十萬人馬勝利了。還有著名的赤壁之戰,曹操八十萬大軍卻讓東吳三萬人馬丟盔棄甲。還有劉備的復仇之戰,劉備不接受東吳的和好,最終還是一樣的結果,劉備八十萬大軍又被陸遜燒得片甲不留,最后連劉備也氣絕白帝城。這場戰斗最可惜了,劉備有諸葛亮,還有三員虎將:趙云、黃忠、馬超。可劉備太意氣用事了,還不聽諸葛亮的勸告,結果損兵折將還搭了自己的性命。
我喜歡讀《三國演義》,我喜歡讀《三國演義》中的人們斗智斗勇。《三國演義》還告訴了我們處事要忍耐,不能太激動。諸葛亮向魏軍挑戰,可是魏軍閉門不應。結果諸葛亮因為過度操勞,病死于五丈原。
而魏軍保住了城池,最后收復了天下。雖然最后讓司馬家族當了皇帝,可是這也是歷史必然。
一個不太近如人意的結局,幾分悲傷和惋惜。深得民心的劉備沒有贏,治國有方的曹操和富有英雄氣概孫權也沒有贏。誰也沒有贏,如果說得利最多的.,那就因該是處于水深火熱的黎民吧。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吧,盡快結束這場戰爭吧。多少人在贊嘆赤壁之戰的壯闊,但又有多少人在惋惜這八十萬魏軍呢?恐怕沒有多少吧,戰爭的代價就是生命。
我認為大家都因去讀《品三國》,去聽聽易中天先生的別樣三國。如果一個人可以讀透《品三國》他辦事一定會成熟得多,周詳的多。讓我們回到當年,回到那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 19
今天,我們先從一句話開始:“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是許劭對曹操的評價,可是曹操到底為什么能有這么高的評價呢?讀完《品三國》我終于有了答案。
曹操是一個很有政治眼光的人,他奉天子令諸侯,官至丞相。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并且他選賢任能,郭嘉、賈詡、典韋、張遼等盡收麾下,稱霸北方,這樣的魄力誰能不為之感嘆。
曹操是一個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的人。他曾規定馬不可以踩到農民的麥子,否則就有殺頭之罪。有一次他的馬突然受驚踩到了農民的莊稼,為了讓大家了解規定命令的重要,打算自殺,幸得眾將勸說才以割去自己的胡子以示懲罰,這樣一個仁心并且從自己做起的.人,怎么能不令人佩服。
因而讀完《品三國》我真正的了解了這樣一個人,曹操真是一個擁有智慧的政治家,軍事家,許劭對他的評價一點都不為過。
【易中天《品三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觀《易中天品三國》有感08-22
《易中天品三國》觀后感08-30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作文600字09-12
讀《三國》,品人生作文11-23
《品三國》賞析_小學作文09-06
品三國,悟人生作文09-08
三國的讀書筆記09-30
清閑品三國作文600字10-08
易中天:這是我的選擇01-27
《于丹趣品人生》讀書筆記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