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食糧》的讀書筆記(精選7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間食糧》的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間食糧》的讀書筆記 篇1
以前對名著和大家都欣賞的作家是有畏懼感的。可是人的心智是很奇怪的,不知道哪一件事情就讓它成長了,或者不能稱之為成長,說是改變更好吧。突然就對這些公認的好作品有了真正的閱讀興趣。在那么久的掙扎之后,我算是不再假裝讀書了吧。
生活好似沒有什么改變,我還是那樣一個拖拖拉拉、沒有朝氣的'家伙。但是心中有那么一股熱量,就等待一個火星讓它燃燒起來。二十來歲的年紀,我都不想說我迷茫了,只是無病呻吟而已。我靜下來,對著我的內心說,你想要什么,我去做。但是我還沒有找到這個答案。于是在這個世界上飄來飄去。
這種痛苦一些人不需要經歷,很羨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我有時候覺得自己的腦子還是一片漿糊。過著獸一般的生活,只低頭走路,對自己將要走到哪里去又是期待又是漠不關心。這樣一種矛盾感充斥著我的生活。沒有人能夠給我答案,我知道。我只能看過很多別人的生活,才可能有所觸動,心里一動,說,哦這就是我想要的。
而在這條尋找的路上,我要經歷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本書、很多部電影。甚至要把走到這里來的道路都忘掉,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人間食糧》的讀書筆記 篇2
"我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之中,等待隨便哪種未來。"
關于等待,許多經典都有涉及,歐也妮苦戀等待了七年,梅吉無望的等待著拉爾夫神父,白瑞德等待郝思嘉回心轉意,翠翠似無期的遙遙等待著儺送,葉芝一生等待的毛特崗,基督山復仇記結尾的的等待和希望,艾瑪在深夜中緩緩等待死亡,牛虻臨刑前夜等待的黎明。加繆說:我不知道我在等待什么,但我堅持了下去。
等待本身是痛苦的。這痛苦究竟不是毫無意義,觀覽下來,所有的等待最終不一定有結果,但無一不成全了等待者個人的情感。等待,是段成全自己的過程。
等倦了,想明白了,嘆口氣,也就放下了。等到了,握在手中,發現也不過那么回事。
紀德的等待卻是超出私情之外的,是對另樣人生的`一種期盼。他渴望生命的多種形式,在他結婚安定后,突然想通,想做一個生命的體驗者。有點像毛姆筆下《刀鋒》的主人公,二者又不盡相同。紀德的等待更隨意,注重體驗“不同”,后者則更像追尋,尋線一種精神上的皈依。
他對未來毫不擔心,充滿希望,因為精神解脫,靈魂自由,似乎哪種未來都是妙不可言的。
然而,這些混賬話我看到的太晚了。或許它會打動一個月以前的我。現在我好不容易漸漸形成新的三觀的雛形,不能讓紀德幾句話給說崩塌了。
此刻我又覺得書名起的不好了,紀德的思想是做不了人間的食糧的,更像一罐汽水,適合在某個無精打采的炎夏猛喝一大口,炸你一炸。但不適合當每日的主食。加繆可以,托爾斯泰也可以。紀德不行。
人生難免會有一段很紀德的過程。這段時間你什么都不愿意背負,什么都晦暗,什么都崩塌,什么都粉碎,一切皆未知。關鍵在于選擇獨立還是盲從,是泯然眾人矣,還是建立起自己的精神王國。是選擇表面上紀德式自我放逐,還是明白紀德行為表象下的堅定,清醒自持,和對未來絲毫不疑的希望。
寫著寫著把自己打動了。
這個書名起的好。
《人間食糧》的讀書筆記 篇3
越發覺得,感悟永遠不在閱讀的當下,而在人生的經歷中。千萬個人眼里的哈姆雷特,是千萬個人眼中的自己。就如米蘭昆德拉在《慶祝無意義》中所說的那樣——“大家都是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建立的一座座天文館上遠距離交談”。所以,任何的讀后感都狹隘而片面。都只在閱讀中找尋共鳴點,例如這本書。
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紀德游蕩世界時的散文隨筆。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最原生態的自由!這里的“原生態”,并不是說要遠離社會,而是要關注自由超過一切,甚至包括自己。所以,為了獲得心靈的自由,紀德告別了所有熟悉的東西,忘掉了頭腦中的一切。他一路接受新事物的洗禮,用開放的心態擁抱變化,去找尋自身獨具、別處皆無的東西。可以說,離開是新生的'前提,也是找回自由的前提。
《人間食糧》里,紀德用散漫的記敘,寫下他對人生的感悟。對納塔奈爾的傾訴,是對年輕的自己抑或是年輕的大眾的陳述。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字里行間找尋共通的困惑,而所謂的答案永遠不是唯一。我們在經歷中建構著自己的現在與未來。
不要被過去過多的牽絆手腳,認為現在這一瞬完全是過去的投射。看過比得到更重要,事物本身比你的理解更重要。你對著曾經的事物聊發感慨,你覺得你掌握了人生。然而,歲月流逝再回首,你會嘲笑那一刻的幼稚。人生的感悟總是不斷積累的,過多糾結于曾經只會舉足不前。
感受過困惑、痛苦,也有過快樂、解脫,然后把這一切都納入己身,才能喂養出一顆豐饒的心,一顆自由的心!
《人間食糧》的讀書筆記 篇4
閱讀過程中,作者記錄時間其中有一個片段是1895年,我記的比較深刻,我當時就算了一下,作者寫這段的時候,距離我出生還有98年,一個世紀是100年,那么我距離作者經歷這些事情,有將近一個世紀,這么看擺脫束縛,向往自由是不論哪個時代都心神向往的,直到現在這個階段,人類還在承受這樣的束縛,從古至今,沒有絕對的自由,只能說資本多的會相對于資本少的人來說,會比較自由一些,原古時代,年輕力壯要比老弱病殘輕松些;古代,王侯將相要比去打仗的兵輕松些;現代,馬云肯定要比我自由。但也就是說相對,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藝術家的快樂可能就和馬云的快樂不同,做普通人也會有普通人自己快樂的方式,都是第一次做人嘛,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不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愛好、工作、喜歡的人也不容易,但就是在什么都沒找到的前提下,我們依舊能夠活在此刻、瞬間,我覺得是莫大的慶幸了,也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
本書以游記的方式刻畫了渴望自由、熱愛自由的人物形象,游記的場景是我非常向往的'一種生活狀態。而后我徜徉在自己想要的幻想世界里,我想要光腳踩在泥水里、想要保持饑餓的感覺繼續行走、想要看日出日落、想要去不同的地方看繁星、想結識不同類型的人但不在任何人那里執著與停留、想在輪船里看著大海喝啤酒、想在草地上漫無目的看書、想感受風吹感受雨淋、想忘記過往不懼將來、想活在此時此刻。倘若有這么一個機會,我想要體驗一下這樣的人生狀態,不經歷就不會感受到,小馬過河的故事,很簡單的道理,你不去嘗試就不會知道是否熱愛,是否會更快樂,所以什么事情都提前預測好最壞的結果,看自己是否能承擔后果,然后勇敢坐莊嘗試,不論怎樣,你都會有所收獲。
“不要再祭祀偶像了。”本書最后一句話,是寫他對于宗教的感慨,宗教把期望寄托在來世,而文中寫過“上帝無處不在,又無一人尋覓到”。對于沒有親眼看到的東西,我們就會給予寄托與幻想,我們沒有把目光放在此時此刻,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放在觸摸不著,眼看不到的模糊幻想上,這是不明智的,在我看來,我們要把目光放在此時此刻上,去體驗真實存在的世界里,而不是別人所寄托給你的期望中。
《人間食糧》的讀書筆記 篇5
“夢想明天是一種快樂,但明天的快樂卻是另一樣,幸好事實與人的夢想不同;惟其不同,事物才各具價值。”
始終相信命中注定,比如你在什么樣的階段邂逅一本什么樣的書。《人間食糧》貌似又給我了這樣的感受。之前其實完全沒有涉略過安德烈·紀德的書,閑時翻起這本散文詩,倒也覺得頗生趣味。
“活在當下”這個理念近些年來好像已經被多次提及了。最開始接觸這個觀念還是在高中,和老戴一同在五中門口的書店買了《活在當下的力量》。現在看來,那本書其實過于教科書式,但卻讓我開始覺得,沒必要為過去或者未來(尤其在當時能不能考出好成績)擔憂,要安心地做好當下的事。算是啟蒙。之后人生所摻雜的事情越來越多,也會為有遺憾的過往、岌岌不可追的未來而悔恨、擔憂,即便心里清楚地告訴自己,不要沉迷不可改變或者不可預知的事,也會生出若隱若現的惶恐。但卻也慢慢明白,想真正做到活在當下,還需要慢慢修行啊。
《人間食糧》算是對活在當下的又一詮釋。這本書看似寫的是正視并追隨自己欲望的根源。但我偏生讀出了作者對自我認知的清醒和對人生真諦的解讀。“人就是為幸福來到這個世間,自然萬物莫不做這樣的指點”。所以,你愿意承受的痛苦也好、快樂也罷,無一不是因為他們在你心里有著“幸福”或者“能夠創造幸福可能性”的地位。這樣一想,很多事情便變得格外清晰。人世間的所有事,無一不是取決你自己的選擇。倘若每一個人能少一點對圣人式的自我感動,多一些自我滿足的認知,可能便會少很多的摩擦和怨憤吧。
書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放棄快樂無異于不戰自敗”。但是,快樂是什么,取決于你。是事業?是愛情?是高山流水?是山間白鷺?不管是什么,你要追隨自己快樂的內心而去,讓”你的'選擇”同”你自己”保持同一。這很難得,因為大部分世人的痛苦都來自于得不到、舍不得、放不下,來自于所擁有的和所追求的不同。我們終其一生,最根本的目的無非是實現這樣的“同一”。但并不容易——你要明白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能夠愉悅你的;還要努力在現世打拼,讓你所愛成你所得。哦,可能有些事是光努力不可以的,那你就多創造能夠讓你快樂的事吧,得不到的,保持釋然的平常心就好了。
《人間食糧》的讀書筆記 篇6
納塔納埃爾,切莫在未來中尋找過去。要抓住每一瞬間的新奇,不要事先準備你的快樂,要知道,在你有備的地方,會猝然出現另一種快樂。
難道你還不明白,任何幸福都可遇不可求,就像乞丐一樣,你走在路上隨時都可能遇見。你若說你夢想的不是這樣的幸福,因而一口咬定你的幸福已經斷送,而你只肯接受符合你的道德原則和心愿的幸福,那么你就會處處不幸。
夢想明天是一種快樂,但明天的快樂卻是另一樣,幸好事物與人的夢想不同。唯其不同,事物才各具價值。
我可不愿聽你說:“來吧,我給你準備了那樣這樣的快樂。我只喜歡意外碰到的快樂,只喜歡我的聲音撞擊巖石迸發出來的快樂,那是為我們奔流的歡樂,既新鮮又強烈,猶如壓榨機下汩汩流出的.新酒。
我不愿意讓我的歡樂經過修飾,也不愿意讓書念的美女登堂入室。我親吻她時,不必擦去吃葡萄留在嘴上的殘痕,吻完之后,也不等嘴唇冷卻,就喝起甜酒,吃起蜂蜜,連蜂蠟也一塊吃下去。
納塔納埃爾,切莫事先為自己準備任何歡樂。
《人間食糧》的讀書筆記 篇7
閱讀一本書,不能忘記這本書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翻開安德烈紀德的第四本書《人間食糧》我想是特別喜歡這位作家了,他文字間流露出的感覺,對于掙扎困頓的覺悟,我是了解的。帶著這份熟悉的、懷著審視自己的目光,仰頭凝視天空,上帝已死。
像詩歌,又像散文,再翻閱像小說,多變的形式,無論你從哪個姿勢打開,都能看到自己的道路,從不同的門進入,欣賞到不同的風景。
對著鏡子和鏡子里的說話,再取一個名字,于是有了梅納爾克和納塔納埃爾之間的對話。彼此的對話,來往交流,構成了全書的結構,這好像是戲劇文本。我是風,從這里飄到那里,從一個地方漂流到另一個地方,從清晨飄落到晚上,一次次的,一個又一個的,背后暗藏了邏輯的關聯,無疑再次證明安德烈紀德對于想象的二次加工和處理的能力。提出問題、提出情感、詮釋價值,每一個元素構成了一次交流,每一個文字構成了情緒的燃點。我們在閱讀中展開溝通的網,來回循環的推動情緒的疊加,面對的書本不再是靜止,成為了游動的河流。關鍵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的所見。
安德烈紀德的`書吸引我的地方,真的是與眾不同。選上2~3個小時,一口氣可以讀完。上了這輛精神列車就不會在停下來,引領我們走向安德烈紀德設定好的版圖,在列車上的風景,不會困頓,不會走神,更不會想要下車。無比豐饒的版圖,展現豐富、甜美的元素目不暇接。隨手拈來,形成記憶之海,遨游在想象的空間,成為我們二次創作、夢境的源頭。
每個人的不幸,就在于每個人總在觀察,又讓所見證之物屬于自己。我們誕生在自己的生活里,卻苛求事物與我們的隔離,每個事物重要與否在于本身,而不取決我們,讓我們的眼睛化為所見之物吧。這種毫無違和感,如實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變遷,紀德筆下讓人惶恐不安的人物角色,他們的特點特征對這個時代而言,已不是什么新聞新鮮事了。
類似紀德的作品,在當今社會很多,描寫對欲望的渴望,描寫對打破倫理道德的渴望,描寫那種讓人不舒服惶恐不安的人物的生活。然而紀德也許會尷尬,人們對惡已經習以為常,人們對反極權也不感興趣,人們似乎也不再對信仰感到強烈的渴求。“撒旦”已不再那么出眾,人們學會了撒旦的伎倆,但這些伎倆已經無法引發青少年、青年、社會大眾的共鳴。
人性的深度被充分挖掘了嗎?我想是的,人們好像對這些已經麻木了。雖然良知存在于我們的內心,但它已經沒有展現的窗口,通道被堵死,一切歸于沉寂。這讓我感覺到了一絲絲迷茫,我應該寫什么樣的文學作品?我應該寫什么樣的劇本?也許我可以通過真的追求,如同紀德一樣去寫出我的感受;也許我可以對信仰束縛的感悟,來寫我自己;也許我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現在的生活,追溯個人體驗的彰顯。
然而,這一切已有數不盡的作品。有人說,人們不喜歡在善惡美丑真假之間做選擇,更愿意在各種極端善惡美丑之間流連忘返。也許這是一種新的探索,一種新的嘗試。
【《人間食糧》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人間食糧》讀書筆記范文07-04
《人間食糧》讀書筆記小學08-24
在人間的讀書筆記09-17
在人間讀書筆記12-13
在人間優秀讀書筆記04-26
《在人間》讀書筆記范文07-11
人間值得讀書筆記06-23
高爾基《在人間》讀書筆記09-17
《人間椅子》的讀書筆記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