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讀書筆記范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變形記讀書筆記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變形記讀書筆記1
卡夫卡的《變形記》,描述了格里高爾·薩姆沙突然變成一只使家人都厭惡的大甲蟲的情節,揭示人與人之間表面上親親熱熱,內心里卻極為孤獨和陌生的實質,從書中,我感受到了兩點。
第一,人是自私的。但很多時候的自私都是單純的。
文中主要描述的是一家人,可是這一家人的聯系程度在一個不可抗拒因素出現后,也慢慢疏遠,主要體現在對格雷高爾還是不是自己家人的矛盾和猶豫上,當家庭的頂梁柱格雷高爾變成一只甲殼蟲后——
父親:從回家后仍然穿著制服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要臉面的人,自己的兒子由可以說是家庭的驕傲變成了一只可笑的甲殼蟲后,他是生氣的,甚至用蘋果扔他,但心中還是有些不舍,所以沒有主動說放棄他,從本質上,他對家庭的愛是霸道的,一些情況看還是有限的。
母親:文中可能看上去自私程度最少的人了,她愛自己的兒子,而且不愿放棄,但她的性格更多的是懦弱和沒有主見,而且她的這種愛中更多帶有一些無知,是她沒有像格雷高爾的父親和妹妹一樣認為他永遠是只蟲子了,她還活在以前的世界中,認為他有一天可以再變回人類,所以說她的這種所謂看上去不自私是建立在她認為格雷高爾有可能變回人類他們還有可能變回以前的生活的基礎上的。
妹妹:這是一個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最初格雷高爾變成蟲子后她是最關心他的,可是也正是她第一個提出放棄格雷高爾,她內心也許掙扎沒幾天后就認定格雷高爾就是一只蟲子了,而她照顧格雷高爾出于自己內心的一是她覺得該照顧他,二是她覺得自己成年了在家中能擔起一部分責任,她的這種照顧并不是純粹的對哥哥的愛,某個角度看是參雜著自私,從文中家里來了房客在聽她拉小提琴的時候格雷高爾跑出來了,她委屈夾雜著憤怒,并且第一個提出放棄對格雷高爾的照顧中就可以看出。
我想這三個形象是再平凡不過的家庭中的形象了,這三種自私也是最常見也最不被人當作自私的自私了,這些看起來都是正常的,無害的,但是又都是那么的傷害人——在格雷高爾變成了一只甲殼蟲后。
第二,愛到底存不存在。
格雷高爾是很愛自己妹妹的,包括要為她提供高昂的學費去音樂學院,包括其實她的小提琴拉的并不好但是他卻覺得很好聽并且很陶醉,妹妹對他也是最照顧的,從他變成了一只甲殼蟲后便每天給他吃的,幫他打掃房間,他為了不嚇到她便用毯子裹住自己的身體,起初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副溫馨又悲慘的故事。
可是誰也想不到最后第一個提出放棄格雷高爾的正是妹妹,讓格雷高爾放棄活下去的想法的也是妹妹。我覺得卡夫卡并沒有想表達一種真正的愛該是怎么樣,而是告訴我們這種我們平時見到的愛,在不可抗拒因素出現后,會毀掉一些東西。
我覺得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人性有很多缺陷,盡管我們抱有美好的幻想,但當現實出現,也不要輕易去責怪和贊美它。
變形記讀書筆記2
這段時間讀了幾篇卡夫卡短篇小說,老實說,第一次接觸這種小說,幾乎每一篇都讓我讀著很是頭疼。在反復閱讀之后,貌似理解了卡夫卡式寫作的魅力,在這里選出了一篇認為很有代表性的《變形記》來談談對卡夫卡這種寫作手法以及《變形記》這篇小說本身內容的理解。《變形記》大概講了一個家庭支柱(主人公)變成一只臭蟲后家庭成員對他態度從前到后的變化。
一、卡夫卡“荒誕”的寫作手法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這便是變形記的開頭。當我第一遍讀的時候我不能明白卡夫卡此舉用意何在,為何要將主人公變成一只臭蟲,為何不用現實中可能出現的具體情況,這不是更能讓讀者感到親切嗎?緊接著,我發現最荒誕的點并不是主人公變成臭蟲這一事件,而是主人公變成臭蟲后所有人對此事的反映:“居然無人關心他為何會變形以及他該怎樣變回來。”甚至他自己在變成臭蟲后的第一反映,竟是自己早上上班要遲到,擔心自己的飯碗問題。后面的情節就是建立在主人公變成臭蟲這個整體及其荒誕的前提下展開的。在這個中心事件、前提都極其荒誕的前提下,后面的情節又是極其合理的,甚至有些細節描寫都讓人懷疑卡夫卡是否真的變成過“臭蟲”,擁有過一只蟲的視角,這就達到了“虛實結合”的效果。
我個人認為這種創作是很困難的。在一種完全都是想象的、荒誕的前提下寫出十分真實的效果,明明是一只蟲的視角,看到的家人的反映確是如此真實,讓讀者在虛與實之間來回穿梭,甚至有時讓讀者都分不清是實是虛,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效果。
在第一遍讀的時候,為了方便自己理解,我將“變成臭蟲”這一事件看作現實生活中的“生病”,反復閱讀后我發現“變成臭蟲”這一事件似乎沒有那么簡單。“變成臭蟲”似乎也可以替換成為現實生活中“不按照家人的期望生活”這樣的人。我好像又明白了卡夫卡為何要用“變成臭蟲”作為前提,這樣一個模糊的概念涵蓋了太多種可能,最終指向的都是:在失去工作能力后、失去價值后,身邊最親的人對這個人態度的變化。
二、對《變形記》內容的理解
主人公在變成臭蟲后,家人的態度都發生了幾個階段的變化。
1、父親。這是文章中最勢利的角色。主人公從家里的頂梁柱變成一個廢人,父親看到的第一反應就是厭惡,并且絲毫不加以掩飾。然后就是理所當然的希望主人公早點死去,狠毒之心彰顯無遺。
2、母親。母親在看到主人公變成臭蟲后的第一反應是害怕,之后的一段時間一直保持同情,到這里母親的反應還算有母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也還是免不了對兒子的厭惡。
3、妹妹。文章中強調了主人公和小自己幾歲的妹妹關系很好,我認為這里的妹妹還隱喻了好友這一類人。妹妹在文中的做法也是最人道的,對主人公最好的,最理解主人公的。但到最后還是免不了被妹妹厭惡。
我們從這篇小說可以看出卡夫卡對自己家庭關系是十分消極的,變成臭蟲這一事件讓主人公看到了人與人關系最陰暗的一面。連自己的至親之人都在自己困難之時如此對待自己,當自己不能為他們賺錢,當自己成為了他們的負擔,他們可以為他的死去而高興。那這個社會還有什么好留戀的呢。在卡夫卡生活的時代,可能這種事司空見慣,卡夫卡用這樣看似荒誕的主題將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危險,社會的冰冷,表現得淋漓盡致。
《變形記》這篇小說需反復咀嚼,準確說,卡夫卡這種虛實結合的創作需要讀者花大量時間去研讀。《變形記》背后所表達出人與人之間冰冷的社會關系在這個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精神世界日益匱乏的今天也相當需要警惕。
變形記讀書筆記3
卡夫卡的作品我讀得很少,只有一部長篇《城堡》和一本正在讀的短篇小說集,《變形記》就出自這本集子。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把《變形記》讀完一遍,盡管它的名字出現的頻率如此之高。人們大概對近在咫尺的東西都誤以為唾手可得,所以懶得去得到了,就這樣我們錯過了很多。
卡夫卡的名聲和他的產量是不匹配的,他低產,平凡,是一個保險公司的職員,業余寫作,籍籍無名。但靈魂的熱量與他的這些外部條件根本沒有關系,人的偉大與他自己以外的東西都沒有關系。
卡夫卡作品的魅力在于它的多義性和無限性(博爾赫斯受他影響很大),哪怕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學者也不會貿然說:“卡夫卡這部作品的主題是…”就算是我們聽出老繭的“異化論”也不能準確解釋他的作品,我們可以解釋的東西有很多,但無法解釋卡夫卡。男人一旦看透了一個女人,那女人便不再吸引他,我們永遠看不透卡夫卡,所以他永遠令我們心馳神往。
我對《變形記》有三個方向的理解,第一個理解承接上一段:世界是一個謎團。這句話出自改編自村上春樹《燒倉房》的韓國電影《燃燒》,無獨有偶的是電影想表達的也是《變形記》這種不可解性。格里高爾變成了一只大甲蟲,他和他的父母都沒有去想為什么,而是迅速地投入到對新情況的應對之中,比如格里高爾吃什么,如何爬行,家里的生計怎么解決等等,這在讀者看來是荒誕的,可卡夫卡寫得這么一本正經,。
《燃燒》則恰恰相反,影片提到說非洲有“little hungry”(小饑餓)和“great hungry”(大饑餓)的傳說,小饑餓者是肚子饑餓的人,他們尋找食物,大饑餓者是靈魂饑餓的人,他們尋找生存的意義。
《變形記》里的所有人物都是小饑餓者,而《燃燒》的主人公都是大饑餓者。“世界是一個謎團”,前者只是處理它,后者則試圖解釋它。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中也對這兩種人做過一些闡述,他認為前者是具有“嚴肅精神”的人,這種人只服從于處境的壓力,把它當做理所當然;后者是具有反思精神的人(“反思”這個詞我最近用得很多,它不同于日常意義上的反思,而是指“對意識的意識”),這種人面對世界和自我“在場”,從而使世界和自我在我面前顯現。
我的第二個方向的理解是:人是靠不住的。格里高爾變成大甲蟲之初,與他感情深厚的妹妹勇敢地承擔起了照顧他的工作,他的父母傷心難過,總是哭道:“他是我可憐的兒子啊!”但是長年累月,他們終于感到:這只怪物不僅面目可憎,而且是他們生活悲慘的源泉。最后他們殺死(間接)了他,拋棄了他,并心滿意足地開始展望新的生活。比這種反轉更使人震驚的是格里高爾本人的反轉:他本來是個任勞任怨的推銷員,負擔著一家的生計并愛他們,但變成甲蟲之后他漸漸真的成了“只是”一只甲蟲,先是他的胃口和視力發生變化,接著他迷戀起爬天花板的運動,希望家人把他臥室里所有的家具(連同他“為人”時候的記憶)統統搬出去,以為他的爬行騰出空間,盡管他自己竭力想控制這種異化,但仍然力不從心。
人是靠不住的.,我們不能理解任何人,包括至親,包括自己。
我的第三個方向的理解是它當做一則寓言并將其還原:格里高爾是一個工作壓力巨大并且任勞任怨的推銷員,養活著自己不勞而獲的父母和妹妹,有一天他因為一個原因(比如病了,戀愛了,對生活現狀厭倦了,等等)決定不再做全家的提款機,他仍然愛他們,只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即寓言里的“變成甲蟲”),起先家人還接納他,但終于忍無可忍,他本人也因自己脫離了主流社會和蛻變的失敗郁郁而終。
在對《變形記》的眾多理解中,這只是我的三種,而卡夫卡作品的魅力,不只在于它有多少個面目,而是它讓讀者看到自己的不同面目。在讀到《變形記》的最后,一家人如釋重負地去郊游,妹妹舒展她充滿活力的身體,我也仿佛與他們一起吸到了新生活的氧氣而感到神清氣爽。
變形記讀書筆記4
《變形記》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經典之作。《變形記》中對人與人關系的描寫,尤其寫格里高爾在父親的公司破產、全家處于困頓的境況下,去當旅行推銷員,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愛戴的。當一個人被人依賴時,他與別人的關系自然會處于正常狀態。但格里高爾一朝成了大甲蟲,父子關系、母子關系、兄妹關系突然間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顯示出一幅極端自私、冷漠、殘酷、無法溝通的可怕圖景,親情、倫理之情蕩然無存。
結尾格里高爾在掙扎中死去了,生活又變回了原來的模樣。格里高爾,不過是薩姆沙一家生活中慢慢劃過的一道流星……
在讀完了《變形記》之后,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利益關系。親情的力量遠遠不如利益的驅使下人性的各種需求大。且不說格里高爾剛變成甲蟲時父親的憎恨和母親的冷淡,因為在那時他還有小妹的關心和照拂。這無疑是他所忍受著的充斥著非人的待遇和歧視的悲慘生活中唯一一抹足以支撐他挺下去的溫暖陽光。格里高爾無疑是一個有極大責任感和包容心的人。他挑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卻因為變成甲蟲而受到一系列他所珍愛和呵護的家人加諸于自身的苦痛。但他卻依然設生處地地為他們著想,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尋找讓自己可以寬恕的理由。但那彌足珍貴的兄妹情卻在妹妹的自私和時間的催磨中漸漸變味,最后消失殆盡。他的世界從此再也沒有可以支撐下去的信念,于是他死了,如秋雨后零落成泥的枯葉。
19世紀的作家一般是從社會人的角度去揭示、批判具體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而卡夫卡這些現代派作家,則是從個人的、人性的角度去揭示和否定整個社會,目標是籠統的、抽象的、全面的。這就比現實主義作家的揭露更加尖銳、徹底。正如中國的俗話所說:久病無孝子。而變形記的成就則更是因為它所體現的時代意義。
在卡夫卡冷漠的筆下所呈現的灰黑色的世界里,資本主義腐朽的精神內核已經不知不覺滲透到人性的各個角落。它從表現這一個方面來說,沒有《歐也妮。葛朗臺》如此鮮活的辛辣諷刺,卻在閱讀的過程中已經隱晦又“隨風潛入夜”般的絲絲透入骨髓。格里高爾深沉的哀怨凝結在他們最后發現它時眼前干癟的甲蟲尸體,又在文末“他的妹妹第一個跳起來,舒展她充滿青春活力的身體”中化為一聲無聲的太息。
人性的扭曲和分崩離析由于想象而有了成長的空間。這部象征主義的小說構得相當完美。讀完《變形記》,心情有難以抑制的壓抑,但卻沒有噴薄而出的怒意。它透過字里行間所滲透出的,只屬于卡夫卡的精神內核,讓我們更深的了解到這個世界,這個時代。更清晰的剝離出人性的復雜。
【變形記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變形記》讀書筆記09-25
《變形記》的讀書筆記02-21
變形記讀書筆記05-21
《變形記》讀書筆記范文04-21
最新《變形記》讀書筆記12-21
小豬變形記讀書筆記10-13
《變形記》讀書筆記3篇11-08
變形記讀書筆記(精選6篇)01-13
《變形記》讀書筆記(精選24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