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讀書筆記范文(精選6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的藝術讀書筆記范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1
最近朋友推薦了一本弗洛姆所著的《愛的藝術》。我不敢以讀懂愛的藝術自居,在這里僅是帶著一種學習的態度梳理一下愛的藝術。
一、愛的知識
在作者弗洛姆的眼中,對愛情的定義是客觀而全面的。客觀是因為他對于愛的理解是符合人性的,而全面則是他將愛放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考量。在書中無論是對愛的定義,還是對各種不同類型愛的闡釋都更側重于社會這個維度。在他的眼中愛情可以解釋為在特定社會環境中人們對于給與得的認知。我認為基于社會的角度去分析愛情是必要的。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活。愛是維持各種社會關系的紐帶。從弗洛姆對個人到族群到國家到社會的進化這一過程的客觀描述中,表述了人為什么需要愛。掌握愛的知識,人將更容易擺脫孤獨、恐懼和自身的局限,達到完整和統一。
二、愛的給與得
弗洛姆說:“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的情緒,一般來說可以用另一個說法表達,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如果你讀過這本書,你會發現給與得充滿弗洛姆關于愛的每一個觀點。對給與得的關系的闡述,讓我們區分天真的愛同成熟的愛的不同原則。正如弗洛姆所說:天真的愛遵循我愛,因為我被人愛(得先于給)的原則,成熟的愛遵循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給先于得)。天真的愛源于需求,成熟的愛是基于貢獻。對于愛的給于對象的不同,弗洛姆帶我們領略了不同種類的愛:之于眾生的博愛,之于孩子的母愛,之于愛人的性愛,之于自己的自愛,以之于神明的神愛。
三、愛的實踐
如果愛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想掌握這門藝術的人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是的,不知道什么是愛的人是蒼白的,不知道如何去愛的人是盲目的。從社會的維度去解讀愛的動力,是人們為了擺分離、脫孤獨和恐懼,達到同社會或者說自然的一種統一性。這種動力是我們愛的勇氣,但同時也是對自我認知的局限。弗洛姆說,愛是實踐就是對客觀的認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體驗的確認。他來源于你的的情感體驗,投射于你的思想,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和處理,這個東西變成了我們所認知的愛。體驗需要客觀的認識,投射需要理智的確認。
四、以愛之名
愛是一門藝術。它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撒下種子,愛是人的本能。但讓我們感到悲哀的是,這種本能正在隨著社會的更迭和時代的變遷漸漸的退化,與我們生命的本質漸行漸遠。如果我們對自己及自己所生存的社會進行反思,就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道德和良性的社會關系正在以愛之名漸漸消融。愛變成了一個標簽,變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愛是我們生命過程的體現,更是體驗生命過程的通途。學習愛的知識,修煉愛的藝術,在愛的實踐中我們可以擺脫人性和社會的局限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我們愛,不是僅因為我們值得,更是因為以愛之名讓一切完整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2
《愛的藝術》弗洛姆的哲學書,作為一個很久很久不看這類哲學書的工科生來說,真的是一個挑戰。但是,作為一門全人類的通用科學來說,對于哲學的知之甚少對誰來說都是個錯誤。看了這本書,自己也有了一些對之前問題的解答,同時也有一些新的疑問尤其是對于現今的我所經歷的教育。
曾經有一名走進哈弗校園的高考狀元曾經說,我們的教育體制正在培訓一群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在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并且形成那些知識貧瘠的人所不能駕馭的利器,在社會上最大能力的利己。我們的社會在也是在全力的支持著這些利己主義者,利用他們的精裝,為社會的資源提供保障。當然了,博弈論的創始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約翰·納什在博弈論的觀點中提到,現代經濟體制的利益最大化,建立在單個經濟體的利益最大化上。這也就是說,我們的社會需要這些利己主義者來使得社會的利益達到最大化。但是,從我們的認知來看,這是真的嗎?
在這本書中,弗洛姆這樣闡釋到,人們把愛別人的概念看作是理所當然,也是能夠接受的,但是卻普遍的認為愛別人是一種美德,而愛自己卻是一樁罪惡。人們認為不可能像愛自己那樣愛別人,因此自愛就是利己。但是其實在我看來,自愛是真正的愛自己,而利己不是愛自己,利己的本意不是太愛自己,而是太不愛自己。缺乏對自己的愛和關心表明了這個人內心缺少生命力,并會使他感到空虛和失望,只能依靠于一些身外的利益來填補自己,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利己主義。
對這兩個概念清晰后,我們發現,我們所需要的是愛自己的社會人,而不是空虛的失望的利己主義者,針對兩者的需要出發,我認為,在教育中我們在增加被教育者的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傳授并且鍛煉一種愛自己的能力,這種能力取決于對個人要求的出發點,所謂個人要求是指個人的對自己的一些要求或者是約束,而出發點,我定義為,愛自己。
艾克哈特說,你若愛己,那就會愛所有的人如己。你若對一個人的愛少于自己,你就無法真正愛自己,如果你一視同仁愛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你就會像某個人那般愛他們,這個人就是上帝和人。一個既愛自己有愛他人如同愛己的人就是這樣的人,一個值得這樣評價的人。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3
在自己學習之余,抽出時間認真的閱讀了大師佛洛姆的作品《愛的藝術》。感受十分深刻,我們學習工科的,平時注重了太多理性而忽略了對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現象的分析,對愛的理解只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上,這使得有些人可能在自己的感情處理中遇到很多問題。讀這部作品最大感受就是能在享受中警醒,在反思中頓悟。
《在愛的藝術》這本書中所謂的"愛"與人們普遍認為的那種"一個人偶然幸運地體驗并陶醉于其中的一種純粹的快感"不同。佛洛姆認為愛是一種能力,一種態度。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并不是一種被動的情感。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來描述愛的主動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給予,而并不是接受。或者說愛是一個人的活動能力,而不是兩個人的偶然相遇。因此,人們需要從理論和實踐上對愛進行系統的學習,才能真正具備愛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實踐愛。
一個人在世界上存在的意義是什么,這是人從開始有自己的意識以后一直在追尋的問題。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認為,人存在的價值就是"愛"。這也是人與其他自然界東西的本質區別,我們的全部的人格都是在這里體現出來的。當然會不會愛也就體現出人生的真正的價值。要想探索出愛的真諦,就必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說起。
愛的起源應該追溯到人們從脫離自然界開始后的孤獨和無力感。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人們從自然界的束縛中逃離并獲得自由,卻又轉而依附另一種精神權威而逃避自由,就是為了克服孤獨和無力感,但這種方式永遠也無法讓個體獲得真正的自我,實現人作為人的真正價值。然而,作為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終究要實現,并且這種發展的最終歸宿就是愛。
盡管當今社會的人們在愛的旅途中到處碰壁,比如高離婚率、自殺率、犯罪率等等問題對這個社會的和諧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人們對愛的實踐感到空前的茫然,對愛的關注和渴望更是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時代。但是人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忽略探索愛的本質含義,在行為上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盡管他們對愛如饑似渴,卻又認為幾乎每一件事都比愛重要:成就、名望、金錢、權力——幾乎人們所有的精力都用來研究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這是作者對世人的這種行為表達了深深的不滿,"難道只有那些能夠贏得金錢和名利的東西是值得學習的,而愛只對精神有益,在現實意義上并無利可圖,是一種我們根本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精力學習的奢侈品嗎?"可以看出愛才是最珍貴而且是人生的真諦。
博愛、母愛、性愛、自愛、神愛等各種形式的愛常常包含著共同的基本要素: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關心是首要因素,這在母愛中體現得最為明顯,"愛是對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的積極關心","愛的本質是為某物而勞作,是促使某物成長,愛和努力是分不開的。"從真正意義上講,責任完全是一種自愿行為,是我們對另外一個人表達或沒有表達的需要的反應,而當今我們理解的責任卻多是指職責,從外部加于人身上的某些事。尊重和責任是互相依存的,假如沒有尊重,責任就完全有可能是支配和占有。尊重不是害怕和畏懼,它是指按照個體的本來面目,發現個體的獨特個性,對個體的成長和發展順其自身的規律和意愿。了解是為愛提供正確的方向和現實的依據。
所以愛是一種能力,一種態度。自已應該對愛有進一步的理解才能夠在愛的實踐中取得正面的效果。從而面對自己的人生才能不迷茫,真的掌握人生的真諦,在生活中處理好"愛"。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4
《愛的藝術》五年前讀過,時至今日又饒有興趣地重讀起來。書本不厚,卻字字珠璣!關于愛情的理論,我想是這樣的。愛情,首先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是人內心生長出來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
愛情的第一要素,是給而不是得。
“給”在一個性格還沒超越接受,利用或者貪婪階段的人,對給的理解往往誤解為是放棄,或是被別人奪走東西或是做出的犧牲。一個”重商主義“的人“給”,那一定要通過交換,只給不得對他們來說是欺騙。而有創造性的人對“給”的理解則不同,他們認為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通過給體驗他們的力量。在物質范疇,給是財富,但給的最重要的范疇決不是物質范疇,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范疇。一個人究竟能給予別人什么?
可以是最寶貴的東西,也可以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但這不代表他一定要為別人獻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應該把他內心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別人,比如同別人分享他的歡樂、興趣、理解力、知識等有生命力的東西。他給決不是為了得,而是通過他的給,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方身上喚醒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從而使雙方都充滿快樂。
愛情就是這樣,有生命力才能創造愛情的能力。反之,如果你愛一個人,無法喚起他人對你的愛,那么這樣的愛情是軟弱無力的,是一種不幸!
愛情的第二要素是關心:
愛情是對生命以及我們所愛之物生長的積極關心,如果缺乏這種積極的關心,則不是愛情,是一種情緒。愛的本質其實是創造和培養。
愛情的第三要素是責任心:
責任心不是義務,更不是外部強加的東西。責任心是一件完全自覺的行動,是我們對另一個生命表達出來或尚未表達出來的愿望的答復。“有責任”意味著有能力并準備對這些愿望給予的回答。
愛情的第四要素是尊重:
愛情如果有責任心而沒有尊重,那責任心就很容易變成控制別人和奴役別人。尊重別人不是懼怕對方,“尊重”一詞,從字面理解是有能力實事求是地正視對方和認識他獨有的個性。尊重對方也就是說努力地使對方能成長和發展自己,而不是服務于我。如果愛對方,就應該接愛對方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對方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當然,只有當我們自己做到獨立,而不是想著去控制和利用對方的情況下,尊重對方才有可能。愛情也只有在自由的基礎上才有真正的愛情。
愛情的第五要素是了解:
人們只有在了解對方之下才能談尊重對方。如果不以了解為基礎,關心和責任心都會是盲目性的,毫無益處。了解的方式多種多樣,作為愛情的要素之一了解是要深入事物的內容,而不是滿足于一知半解,只有以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自己的興趣退居二線,才能真正的了解對方。
每個人都是立體的,多面的,包括我們自己,我們對自己是個謎,別人對我們永遠是個謎,我們必須客觀地去認識自己和對方,以使自己看到對方現實的狀況,只有客觀地了解一個人,我們才能在愛中了解對方的真正本質。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5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愛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領,而是需要通過后天習得的能力。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永遠也得不到滿足。”
我時常在想,我為何總是厚顏無恥的不感恩自己已經擁有的生活。滿足和感恩并不是一對同義詞。用弗洛姆的說法來講,是你不會愛,不會愛自己,不會愛他人,更不會愛生活。單身的對幻想的對象要求甚高,拒絕著冥冥中的'緣分。相戀的愛人在激情后,沉默的瞳孔中倒映著對方的缺陷。她溫柔,你嫌她不夠勇敢。她安靜,你嫌她不夠開朗。她獨立,你嫌她不會撒嬌。每一個被生活細化的性格特征,在你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被點燃的時候,就會變成頑固的舊疾,刺的你坐立難安,一定要把情緒宣泄到蛻她一層皮為止。
其實這和她無關,和原生家庭無關,和錢也無關。你對付出愛情的戀人的生命和生長毫不關心,你對自己的情緒和狀態也從不積極反思改進。
當她一件小事沒做好,你想發脾氣責怪她幼稚無知的時候,再多問一句自己:
你自己就是完美的嗎?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6
初拿到這本書時,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希望在這本小冊子中學會如何去愛或是一些具體的方法。然而前言就已經告訴我們,這絕對不是一本秘籍類書籍,而是一本心理哲學的書籍。這本書告訴我們:愛是一種能力。
我想這種能力對于現在的人來說已經用越來越難獲得了,尤其是在這個獨生子女占多數的環境當中。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成長在爸爸媽媽無盡的愛之中。這樣一種觀念早已烙在腦子里:我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愛我關心我幫助我。以至于習慣了獲得,從而忘了給予。以為對媽媽的愛就是親吻媽媽的臉頰。這就是弗洛姆提到的天真的、孩童式的愛,即"我愛,因為我被人愛。"長大了,離開了父母的庇佑,人們開始感到孤獨,開始害怕孤獨,開始需要愛,包括友情,愛情。這便是另一種不成熟的愛"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我想說到這里,不得不提的是最近很火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四歲的王詩齡向當地居民要辣椒,當小伙伴質疑她不吃辣椒的時候,她說:"我爸爸愛吃辣椒啊,我爸爸餓了怎么辦。"我想在這一點上,她比大多數人都棒,此時她的心中不只有自己,還有爸爸。
要想獲得愛的能力,首先要從自我的世界中走出來,世界不會以任何人為中心。就以現在的大學生活為例,包含一個人的集合有很多,除了這個人自己組成的集合外,朋友圈,寢室,班級,學院,社團,乃至學校都是一個有時會需要自己的集合。然而這幾個集合不是互斥的。當個人的利益同集體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內心中的選擇就會暴露自己"自我"的世界。
愛是一種給予,不是只物質層面的,還有是精神層面。我們應該給予我們愛的人所有內心當中有生命力的東西,應該同我們愛的人分享我們的歡樂,興趣,理解力,知識,幽默和悲傷。張麗莉老師對學生們的愛就是一種無私的,忘我的給予,這道她愛的人們和自己中只能二選一的選擇題,她及時的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她愛她的學生們,所以他被所有人愛。
愛除了給予,還要有這幾個要素: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母親愛她的孩子,所以關心他饑飽冷暖,士兵愛他的祖國,所以站崗放哨保家衛國,愛人愛他的伴侶,所以尊重他的習慣和選擇,朋友愛他的知己,所以愿意了解他的全部。
校園中的也不乏可以證明以上要素的例子,我們這一代,從出生到大學走的都像是順理成章的相似的路,從小學到中學,從中考到高考,就連談戀愛也要保持高度的一致。兩人或是同上一節課相識,或是參加同一個社團活動相知,或是通過某社交網站互相了解,經歷了曖昧表白確認關系等必要階段成為了男女朋友,然而這樣的愛情能持續多久呢?分手理由也大概可歸為幾類:他不關心我,他不在乎我,他不尊重我,他不了解我。
人們為了擺脫孤獨保持跟他人的一致,為了擺脫孤獨渴望愛情,可是不會愛的人,沒有愛的能力的人,為了被人愛而愛,這樣的愛情注定是失敗的,只會讓他更加孤獨。
我自認為還不是一個成熟的人,因此也沒有完全領悟成熟人的愛:"我被愛,因為我愛。"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以上只是我讀完《愛的藝術》的一些淺顯的認識,和一些簡單的感觸,謹以此與還沒有愛這個能力的人們互勉,懂得愛人,學會愛人。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領悟10-31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精選5篇)11-30
愛的藝術的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0篇)09-30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通用10篇)11-02
藝術的故事的讀書筆記10-11
藝術的故事讀書筆記11-05
《藝術的故事》讀書筆記07-20
《藝術的故事》讀書筆記07-21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