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

時間:2022-06-24 10:05:17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通用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曹禺《日出》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通用10篇)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 篇1

  在《日出》中,反復出現著這樣一句話:“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了后面。但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不禁讓人覺得無比的悲哀與無奈,在那個“損不足以奉有余”的世界里,無論是奢侈糜爛的資產階級,還是為生活苦苦掙扎的小人物,都在黑暗中生活忙碌,太陽照不進他們存在的陰暗角落,感受不到陽光的溫暖,展露出的或是人性的丑惡與扭曲,或是對不公世界的控訴和無可奈何。

  陳白露,這個處于社會邊緣的青年女性,她的名字似乎就暗示了她的命運。她是黑夜里一顆晶瑩的露珠,彌漫的夜氣給她蒙上一層污垢,但她的內心是純潔的,透明的,盼望著日出,向往在陽光下一展清亮的光輝,可沒等太陽出來,就消失了。陳白露的性格中交織著錯綜復雜的矛盾,作為一個交際花,我們看到腐朽的生活給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

  她抽煙、打牌、喝酒、嘲弄著男人,以至有人說她是“玩世不恭、自甘墮落的女人”。但有時她做事又是那么的認真,她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正在一步步地走向黑暗的深淵,但卻陷在物欲的享受中難以自拔。曹禺先生這樣評價陳白露:“她才二十三歲,時而像是久經風塵,時而又像單純的少女;時而玩世不恭,時而滿腔正義;時而放縱任性,時而感傷厭世……”她是出身在“書香門第”的“高才生”。在墮落風塵前,還是社交的明星。

  這一切條件造就了她自尊、自負的性格。她看不起潘月亭、顧八奶奶、胡四和喬治張那樣的人,明白“這些名譽的人物弄來的錢”并不名譽;但她又混跡于他們中間,享受著物質上的豐裕生活。她要尊嚴,又很驕傲。她的優裕生活明明是像潘月亭那樣的人給她的,但她卻說:“我沒有把人家吃的飯硬搶到自己的碗里。”“我的生活是別人甘心愿意來維持的。”“這樣弄來的錢要比他們還名譽得多。”對待潘月亭、喬治張這一行人,陳白露也并不像一般的交際花那樣曲意奉承、唯唯諾諾,反而可以說是不留情面。在潘月亭面前,她表現得十分任性,只是為了救小東西才第一次謝謝潘月亭、第一次說他是個“好人”。陳白露和那些喜歡她的男性之間,與其說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不如說是征服與被征服、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更為恰當。

  陳白露也曾經幻想過幸福而浪漫的愛情,就像許多“未經世故的傻女孩子”一樣“羨慕著自由”、“憧憬著在情愛里偉大的犧牲”。但她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生活中意外的幸福或快樂畢竟總是意外,而平庸、痛苦、死亡永不會放開人的”。應該說她的悲劇是必然的,因為她拒絕的不是愛情,不是自由,而是普通人的平淡生活。這是“解放”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女性的愛情追求,帶有幻想性,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愛情。既又追求那種海市蜃樓般的愛情,又不懂得愛情的意義。所以,婚后的“平淡、無聊、厭煩”,只能是個性思想解放給她帶來的精神悲劇。這位“夕陽天使”,在希望破滅之后,選擇用自殺的方式告別生命,她悲哀地發現:“我救不了小東西,正像我救不了自己。”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 篇2

  曹禺的戲劇《日出》可讀性很強,和《雷雨》相比,“戲劇味”適度降低了一些。換句話說,《日出》更加貼近生活,磨滑了大部分戲劇中的巧合性,涉及了更多性格各異的人物,并沒有將焦點全部集中在一人或兩人身上。字里行間充斥著生活的無奈,滲透人性本質,使其不依靠濃烈的戲劇性,卻能牢抓讀者的“胃口”,或深深同情一個,或強烈憎惡一個。這魅力背后,理由很多,吸引我個人的,最主要的有兩個方面。

  其一,曹禺對人物的細膩刻畫,人物性格的飽滿度加強了我們對它的印象,令人愛恨交織。一部成功的作品,人物的刻畫尤為重要,可以通過語言、形態、動作、心理等表現手法來描繪人物,塑造其形象。在《日出》中,這獨特的話劇體裁決定了作者需要更深層對人物形象進行提煉,他需要將人物的性格特點凝練到人物語言中,以語言見想象其外部動作與心理動作。

  陳白露算得上是此劇的一個中心人物,為了生活,逐遠曾經天真可愛的自己,降落在這紛濁的世界自毀性地生活。但是在其他面目猙獰自我放蕩的“朋友”中,她的內心依舊是“白凈純潔”的。正如她以往的名字,竹均,如此清秀澄澈。也正因這層潛在的善良與純白,她對于自己的生活充滿自嘲,不甘于顯示卻又認命于現實。

  陳白露的這些特性,我們皆從其語言可推敲。在和方達生的對話中,自嘲的味道尤為濃重。方達生對她的住所、交往之流等生活現狀表現出不滿時,她的言語往往會表現得異常刺人。在我看來,這是逃避式的自我保護,她將方達生逼入尷尬的一隅,防止方達生再說出刺傷自己的話。而這種反應算得上是本能。她無法忍受無邪年少時的朋友指責她的生活,這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與絕望,她唯一的方式是逃避,所以以尖刻與挑釁堵了方達生的嘴。

  原文中:方達生(望望女人,又周圍地嗅嗅)這幾年,你原來住在這個地方?

  陳白露(挑釁地)怎么,這個地方不好么?

  方達生(慢聲)嘿——(不得已地)好!好!

  除此,陳白露的性格中還有些調皮的成分。在我看來,這是她在風塵中前些年摸爬滾打不至于徹底毀滅的一個重要點,這不應該是她本身就具有的,而是在雜亂塵世中后天生成的,這個調皮多少有些戲謔人生的味道。它因紛濁世界而衍生,也同時支撐了一副皮囊茍活于這紛濁世界。這也似是大多數交際女子的共性,在陳白露身上顯露,并沒有妖嬈風情的感覺,反而雜糅絲許可愛可憐與凄涼,也不可避免地混雜著久經世故。這個調皮成分在陳白露與方達生的對話中可觸摸到,還有第一幕中與潘月亭的對話中也可感受到。

  其二,整個劇本雖然涉及人物眾多,但是整個氛圍或是故事情節有一脈相承的貫穿性,一片黑色,在黑色中期待日出,卻在日出后長睡。在陳白露所居的旅館中,正如王福升所發的牢騷“有太陽又怎么樣,白日還是照樣得睡覺,到晚上才活動起來。白天死睡,晚上才颼颼地跑,我們是小鬼,我們用不著太陽”一樣,永遠是黑色的背景色,只能傻傻地無望地期待某個“日出”。金八爺如鬼魅一般存在于每個人物的恐懼中,森然恐怖,在這令人窒息的生活中似是那一陣陣令人更加無望的陰風。而無論是陳白露、翠喜還是李石清、潘月亭,抑或是黃省三、小東西,他們的生活命運都應承了詩人的那句詩“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陳白露渴切自由的,卻葬于命運的陰霾,直至吞藥結束生命。

  李石清飽受羞辱、窮困和辛酸,卻又不得不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逢迎位居其上之人。在我眼中,他已深度分裂,用魯迅先生所用詞“卑怯”形容質變后的他是再好不過,有羊一樣的怯懦,又有狼一樣的兇狠。黃省三是整幕喜劇中悲劇色彩最濃重的一個人物,在他的生活里,被欺詐,被壓迫,連期待日出的力氣也是奢侈的,在李石清的面前他顯得如此卑微,請求都顯得那么顫抖。最后無望的生活給了他一條用鴉片毒死孩子的路,這也是最壓抑最絕望的一個結局。如阿Q性格的王福升卑劣,卑躬屈膝的小人樣,欺負小東西時盛凌模樣,都深化了生活的灰色與窒息。所有的人物中,除了方達生能讓人看到一絲希望,其他的都被陰霾覆蓋,他善良純真,不被淤泥所沾染,他最后的離開在我看來也是一種探索——對新生活的探索,他是唯一一個沒有長睡的人。

  以上是我對戲劇《日出》的簡單理解,由于篇幅關系不能分析每個人物,但是必須補充一句,在曹禺的戲劇中,每一個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無論主配角,都是字字斟酌刻畫出來的,正因此,才會有大的魔力,讓讀者難以忘記每一個形象。

  其實在看戲劇《日出》之前,我先接觸的是曹禺先生由戲劇改編的電影劇本《日出》。對比而看,兩者面目大有不同,各有韻味,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體裁的不同。整體的魅力上,雖然我更加傾向于電影劇本,但是平心而論,戲劇特限于舞臺上表演,而電影卻可以讓表演空間更加開闊,在很大程度上兩者并沒有可比性,比了便是對戲劇《日出》的不公平待遇。但在陳白露的形象塑造上,電影劇本比戲劇版本的進一步含蓄細膩飽滿。戲劇《日出》第一幕結束,陳白露的性格特點與內心矛盾我們稍加分析就會感受到,但曹禺在后幾幕中(主要是第四幕)通過方達生的話將陳白露的主要特點都一股腦兒說了出來。就我個人喜好而言,這么做有些多此一舉的嫌疑。而在電影劇本中,并沒有如此直白的概括過陳白露,但是形象的輪廓也是十分明了的。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 篇3

  這兩天瀏覽了下《子夜》和《日出》,都是講上海1930年代,但感覺就像是在寫現在的事情,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各種金融工具……真是無語了……對民族資產階級來說,困難多得仿佛是在午夜,離黎明還很遠,而對整個資本主義來說,日出是否真的帶來了陽光普照?還是寒意猶在?以前只聽說上海在1930年代各項指標遠超香港和東京,是遠東最發達的大都會,這兩本書可以給我們更全面的認識和更深入的啟發。

  盡管一開始就覺得潘月亭令人作嘔,但是一直恨不起來他,仔細想想,他畢竟是民族資產階級的一員,也許和《子夜》里的主人公一樣,做不了實業才去做投機、做公債、做地產,這不正是近年來很多本土企業家的縮影嗎?民間力量做金融也許會被處以極刑,《日出》里的潘月亭最終也很可能是死路一條。結尾處上下級之間的一番斗爭簡直有些滑稽:他們本質上是一條船上的人,何苦打得你死我活。作者的悲憫之心值得贊美。

  和潘月亭相比,估計沒人不討厭張喬治,這種官僚資產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集于一身的人,既缺乏企業家精神,又可以肆意掠奪財富,而且絕對無情無義、非常虛偽做作。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寄生蟲。金八大概暗示了舊上海的頭子,但多少令人意外的是,他居然沒有直接害死“小東西”或威脅陳白露,他好像還是對掠奪潘月亭之流更感興趣。在公權缺失的背景下,出現這種亂象確實不足為奇,也實在令人感慨。

  對一些底層人物的描述揭示出社會保障對于現代城市生活的不可或缺,但黃省三確實沒有理由害死自己的孩子,他也實在是太懦弱了。李石清則非常可憐。對比劇中的各位女主人公,我們應該慶幸今日的女性能夠有機會進入職場,從而獲得生存的權力和最基本的尊嚴。同為被的小白臉和金絲雀,胡四和陳白露內心都十分痛苦,不然也不會耽于享受、揮霍無度,但陳白露明顯要比胡四高貴得多,這也顯現出了作者對女性的關心和愛護。

  王福生這樣的市儈者,我們只能希望越少越好,盡量不要再有這樣的土壤了。而方達生這樣真正意義上的人,一個日出以后的現代人,多少給我們帶來了一絲希望,畢竟劇本整體的悲劇色彩實在是太濃了些,作者仿佛是刻意要收集當時上海最黑暗、最丑陋的一面,讀來很容易令人膽戰心驚。順便說一下,陳白露的兩段臺詞,關于她掙錢的`方式和對婚姻的論述,確實十分震撼,也發人深思,不僅是時代的最強音,也具有穿越時空的魅力。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 篇4

  《日出》里面的主人公陳白露,在外人看來是可恥、放蕩、墮落。然而這是不能歸咎于她的,這是有其時代背景造成的。她活在新舊社會的交接時代,深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卻又接受了很多新式的思想,醒了,卻無路可走。

  1)讀完《日出》并不覺得陳白露有多麼可恥與墮落,相反,我對她更多的是憐憫與悲傷。從陳白露的名字來看,好像她的命運就已經是注定的的。陳白露小的時候名字是“竹均”即“筠”。它是竹子的一種。據說竹子只有在將死的時候才會開花,一旦滿山的竹花盡情開放,那大片的竹林也將枯萎而死。根據一般的自然規律,鮮花本來是為了讓生命更加艷麗和充實才盛開,然而竹花的盛開卻要以竹子的死亡為代價。而大自然賦予竹子的這一神奇而慘烈的宿命跟陳白露何其相似?而“白露”本來是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曹禺用它來給自己筆下的主人公取名,是不是想以這一秋令時節——氣因夜寒凝而為露未成霜的自然癥候來象征陳白露淪落風塵大紅大紫,夢回酒醒卻找不到歸宿的生存處境呢?

  2)新式的思想教育使陳白露明白,她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的獨立,堅守自己的生活信念。她懂得思考生活的意義,懂得思考人的價值。當她從婚姻中解脫出來,還有一種思想引領她,她還有路可走。當她滿懷信心的去開始新的生活的時候,生活又結結實實的給了她一次教訓,這一次,她認清了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是這個金錢社會里的附屬物或是渣滓。

  3)她“無論怎樣的呼號也難逃脫這黑暗的坑”也難逃脫出“殘酷的井”,他們掙扎著、爭執著,可是越是掙扎越是陷在死亡和悲慘的命運里,徘徊以至猶豫。她找不到出路,她只知道生活是不可以倒退的。她對生活“一種嘲諷的笑總掛在”嘴角。生活對于她是一串習慣的桎梏,她不再想真實的感情的慰藉。生活是鐵一般的真實,有它自來的殘忍!她開始用玩世不恭去隨和現實,用酒精麻醉自己,去極力掩飾心靈的痛疾,用自己所習慣的生活方式自我凝固起來。她的每一句表面看似玩世不恭、放蕩、墮落的話都是對現世生活的控訴與不滿,她知道“天真”與“孩子氣”對生活是無濟于事的,她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泄對社會的不滿,把“孩子氣”與“天真”深埋起來,放在內心中那個最安靜的角落。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 篇5

  前幾天看了紀念曹禺誕辰100周年人藝演出的話劇《日出》,這是曹禺先生經典四部曲之一,講述了交際花陳白露因沉浸于上海的紙醉金迷而最終墮落、破產、走向死亡的故事。而《日出》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則是表面上的榮華富貴如何掩蓋了內心的美好。

  陳白露來到上海這兩年,用方達生的話說是“變得讓人不認識了”,但是她骨子里,卻是一個善良而豪情仗義的人。她救下了素不相識的可憐女孩“小東西”,并把她收為養女,小東西失蹤時幾次派人去找她,在黑三等人來抓小東西時,她也無畏地站出來保護她。在我看來,這些都是陳白露內心里對美好的渴望,對他人的關懷。她本可以成為一個善人,一個快樂地活著的人,如果沒有那些…

  她周旋于那些富商巨賈、達官顯貴之間,整日與那些好吃懶做之輩打牌跳舞,享盡了上流人士的仰慕與關注。她并不愛財,但她離不開這種榮華富貴的生活,耐不住所謂的“寂寞”。于是越是在這種日夜不得安寧的生活里,她越是錯失了自我發現和自我省悟的良機,越不可能理性地問問自己:我究竟想要什么?

  當方達生來拜訪她,勸她回鄉時,她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那時她還不知道,她拒絕的是一道逃離虛偽生活的邀請,是一顆善良而質樸的心。于是,陳白露心甘情愿地被奢華無度的外殼所包裹,也讓自己心底的真、善、美被假、惡、丑的現實世界永遠封存。

  每個人都本是善良純樸的好人,但是只有他們拒絕那紙醉金迷的厚重外殼,才能煥發出人性的光輝。否則,就只能像主人公陳白露那樣,體會不到善良與真情,做不了真正的自己,甚至于,走向破產和毀滅,選擇服藥自殺的同時,也揮手告別了下一個美好的日出。

  “太陽升起來了,

  黑暗留在后面,

  可太陽不是我們的,

  我們睡著了。

  ——陳白露”

  此時此刻,才真正理解了取名《日出》的含義——只有那些選擇了真誠與美好的人,才會突破重重陰云迷霧,迎來那散發著人懷的光輝的、美麗的日出!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 篇6

  魯迅先生曾說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陳白露的人生悲劇,就詮釋了這樣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陳白露本名陳竹筠,出身書香門第,受過教育,純潔、聰明、美麗。她和方達生有過一段青梅竹馬的小兒女情懷,這段情誼在她心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女校畢業之后,受當時風行社會的女性解放風潮的影響,她決然走出封建家庭,闖入社會。

  盡管她在社交上風流一時,但那時的竹筠還是對人世間的美好愛情充滿了向往。她邂逅了一位詩人,“永遠是那么樂觀”,她真的好愛好愛那個詩人,即使在身為“白露”之后,她仍把詩人的“日出”詩銘記于心。竹筠的確和丈夫度過了一段快樂、幸福的婚后生活。但是,她青春的愛情夢做得太美了,認識不到再絢爛的光彩最終也要歸于平淡。隨著天長日久的平淡生活,她和詩人丈夫在思想、精神乃至婚姻觀上的分歧越來越大,終于,這樣一段美好情緣以分道揚鑣收場。

  愛情憧憬幻滅了,婚姻破滅了,竹筠的心也碎了,自此,青春美好的竹筠時代也終結了。

  在那樣一個人欲橫流的都市洋場,女人的美麗是一種錯誤,而聰明能干更是為男人所不容,所以,竹筠面對的便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歸。而在兩條路中,竹筠選擇了墮落,從此化身為白露。她終日周旋于銀行家、實業家之間,醉生夢死、放蕩墮落、調笑無忌。她是享有盛名的交際花,即使是潘月亭這樣的勢派大佬也圍著她團團轉。墮落就墮落吧,如果她已完全沉淪或許對她來說也是一種解脫,可是偏偏她又人性未泯,一絲希望尚存于心。于是,墮落的現實生活與人性尚存的精神尖銳對立,使她的內心痛苦萬分,這才真正是她最大的不幸與悲哀。

  她有理想,崇尚自由,但在那個社會她只能屈服。她對妓女這個職業本身并不羞恥,讓她羞恥的是放棄理想放棄追求出賣靈魂的做法。她對當時的社會有著清醒的認識——“一切以錢為中心”,她追求獨立自主,反對封建的束縛,但她不能抑制對豐裕的物質生活的熱切渴望。

  陳白露在方達生面前,暫時丟開了矜持與戒備,沉浸在過去的回憶里,心中是又甜又苦,“甜”是因為她的“竹筠”時代是那么美,“苦”是因為它只是她一閃而逝,不可接近的夢,她再也回不去了。所以,當方達生繼而要求她和他一起回去時,她斷然拒絕了。

  陳白露是一個絕望了的好人。她與黑三斗狠,救下“小東西”后,抑制不住地喊出一句:“我第一次做了一件痛快事!”她的內心情感得到痛快淋漓的舒展后顯得清波蕩漾,這是她人性深處的靈魂告白,是她向往自由光明的人性追求的表現。但這一次宣泄并不能把她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終于,等到“小東西”還是落入魔網,在劫難逃時,她的痛苦到達了頂點。然后,一切便歸于了平靜,心中不再有沖突。哀莫大于心死,這次,陳白露的心真的死了,痛苦、矛盾也就不存在了。她知道太陽遲早會出來的,但也為出來的那個時刻感到渺茫,自己看來是等不到了。即使等到了,以自己這樣一個女人,又拿什么去擁抱太陽呢?既然,生有何歡,那么,死亦有何懼?所以陳白露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死,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擁抱太陽的權利。

  這樣的一個女人,驕傲,自尊,聰慧的女子,只能說是生不逢時吧!一個用生命去擁抱太陽的女人是絢麗的!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 篇7

  第一次讀曹禺的書是在初二的時候,看他的《雷雨》,那個在眾人口中所流傳的叫好的如同雷雨般的女人周蘩漪并沒有給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就是一個女人,一個運氣并不怎么好的女人。所以在初三時又重讀了一遍《雷雨》,還是沒什么更深刻的感覺。于是便放棄了讀第三遍的想法。時隔一年,再次讀起曹禺的書,不是《雷雨》,而是《日出》。也許曹禺喜歡寫女人,也許他喜歡把自然現象寫作書名,也許她喜歡把這些女人寫得像那些自然現象,所以在周蘩漪和陳白露身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不可否認,他喜歡寫得那些東西都寫得很棒。不知為什么,《日出》帶給我的感覺遠比《雷雨》要強烈的多。

  這個名叫陳白露的女人應該也算是一個悲劇人物。從鄉下來到城里,在旅館住著,一住就是幾年。憑著自己美麗的外表,為了錢,為了舒適的生活,更有可能是為了娛樂,她一直在“玩”,和別人玩著一個生存的游戲,但更多的時候是被當作玩具來消遣。李石清曾經帶著仇意酸溜溜地對自己的妻子說:“陳白露是什么東西?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不是姨太太,這么一個!……”穿梭于上流社會,穿金戴銀,吃香喝辣,身邊還圍著一群有錢的少爺、老爺,但卻沒有一個真正的身份,心理上的地位正如一個下等的人,這可能就是陳白露的悲哀。

  這也許就是那個時代那些女人們的悲哀。

  中國的女人歷來是逆來順受的。至于反抗的女人畢竟只有極少數,而大多數的女人就委權于生活之下。它她們所謂的人生就只是安定舒適的生活。陳白露這樣的女人與傳統的女人有一些不同。她們所尋求的生活不止是安定舒適,更要豪華奢侈,同時又帶點刺激。可以玩,可以鬧,可以游戲人間。但她們所獲得的僅限于此,她們可以玩可以鬧,但卻不能得罪身邊的任何人,她們只被當作“開心果”;她們可以游戲人間,但卻不可以有真感覺。所以,她們得到的永遠只是物質上的,永遠得不到精神上的安寧和舒適。那些花容月貌的女人在當歲月逝去時,她們便沒有了資本,年輕時那些虛幻的地位和生活將會不復存在。她們或許會找一個“老相好”嫁做當姨太太;或許會回到當初屬于她們的地方度過晚年,在老得走不動時,躺在搖椅上想著曾幾何時自己是何等的“風光”。或許她們之中會有許多人像陳白露一樣在最后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想離開這樣的世界,卻逃不掉,也走不了,倒不如帶著這個美麗的夢離開人世。

  而她們是有感情的,周蘩漪也好,陳白露也好,她們的感情往往比一般的人、一般的女人要豐富、細膩的多。但為了生活,她們總要把自己的最真、善、美的感情埋藏在心底深處,就像是壓在一個陳舊的木箱的最底層,不想去觸碰它,也幾乎忘記了它的存在,天天用一種另自己陌生的態度行為去對待別人,久而久之倒也成了習慣。只有在不經意找到了一把鎖開啟了木箱,在不小心時看到了那一份真實情感的一個角,再把它一點一點拉出來時才發現原來屬于自己的感情仍然完好無損。就像陳白露遇見了方達生,遇見了小東西。這本是值得高興的,卻因為如獲至寶的珍惜這份感情而變得猶豫、左右為難。也許這才是那些女人最大的悲哀。

  白露,二十四種節氣的一種,這個節氣表示天氣更涼,空氣中的水氣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陳白露的人正如她的名字。聽上去像是象征著日出,年紀正是上午,卻在太陽剛升起,照得正亮堂時,匆匆落了下去,給人一種寒意。虛是日出,實是日落。陳白露的悲哀便是《日出》傳達給我們的感情。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 篇8

  看完《日出》,我終于明白曹禺被稱為“大師”的原因了。好的戲劇,可以像優秀的小說一樣,將人物放在歷史的洪流中,去演繹人生的悲歡離合。

  《日出》是一部四幕劇。剛開始看第一幕時,我覺得這部戲無非是才子佳人的卿卿我我罷了。但是到了第二幕、第三幕,作者把達官貴人與底層人民的生活進行了淋漓的描寫,增加了矛盾,使人讀來產生強烈的共鳴。劇中李石清說“我恨!我恨我自己為什么沒有一個好父親,生來就有錢,叫我少低頭,少受氣嗎?”這樣的話語,即使是在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此劇寫于1935年),仍使人感到酸楚而無奈。文章行至最后一幕,財閥的破產,交際花希望的破滅,都將戲劇推向高潮——陳白露服藥自殺。這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文末,在陳白露自殺時,太陽出來了,照亮了一切。與題目《日出》呼應,日出了,可是美麗的生命隕落了,一個家族也沒落了。這是個人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群體的悲劇,它是真實的,震撼的。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 篇9

  這幾天,因為女兒從圖書館借了一本破舊不堪并且書紙已泛黃的舊書——《日出》來看,我也利用空閑時間又一次讀了曹禺老先生的這本書,漸漸明白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日出》已不僅僅是書中各色人等的悲劇,更是一部社會的悲劇,生命的悲劇,青春的悲劇。

  書中的陳白露是一個矛盾、頹廢、但同時又熱愛生活、厭惡生活的人,她希望生活得安逸舒適,紙醉金迷,但同時她又極度的鄙視憎恨著生活中的丑惡和不平、痛苦和齷齪。她性格自傲、高貴,但又脆弱、不安。但她的那顆天真、深沉、自由、善良的心從來都是自己的。所以她喜歡日出、陽光,甚至是窗外的雪花。她醉生夢死、得過且過,雖然她也并不甘心這樣的沉淪下去,但是除了等待,她似乎又別無選擇。最后,她終于解脫了,回到大自然中去了。書中還有不少個性鮮明的人物,如方達生、李石清、潘經理、黃省三、顧八奶奶、金八爺、小東西等等。在這樣一個充滿悲情、充滿動蕩的環境中,陳白露等人的悲劇是注定的、無法避免的。黃省三的命運更讓人唏噓不已,他是個懦弱、可憐的社會下層市民,他想要拼命的活下去,但別人不讓他活,他們逼他去死。于是他終于破滅了生活的希望,將自己的兒女們通通毒死,然后再自行了斷生命。可笑的是,他真的想死的時候,他們又不讓他死,說他精神有問題,這種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狀態讓這個可悲的小人物終于無法再支撐下去了,于是他瘋掉了。無辜可憐的“小東西”,陳白露雖然救了她,但卻保護不了救她,充其量只是將她的悲劇稍微推遲了一會兒而已。

  劇中唯一的超然一點的人物就是方達生,他有著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他想要去幫助需要他幫助的人,他想帶陳白露走,他想給陳白露正常的生活,但終究也只是給自己的心靈增加了傷痛而已。整個社會都在傾覆,能逃得了的又有幾個。“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通過《日出》我們能感覺到的是作者在方達生身上寄托的一些理想和希望。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 篇10

  當拿起《日出》的劇本,必須要整理好自己的心緒,把自己代入到那個年代,才有辦法切切實實的體會到當時社會的種種黑暗與在這種環境下一個個扭曲心靈的形成,也才有辦法真正體會到曹禺老先生寫這個四幕悲劇劇本的真正含義。

  我特別喜歡讀《日出》,無論它用怎樣的形式出現,在我的心中,它是那么細膩與自然,也讓我們現代人可以永遠銘刻那段悲慘的歷史。

  在《日出》里面的每一個人物,對于當時的社會來說,也許就是蕓蕓眾生的人物之一,但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逃不過那個黑暗、悲劇的社會,當人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又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甚至是努力的后果比“等著”更糟糕時,人就扭曲了。《日出》恰好就把社會上各種人的扭曲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好比如有陳白露身上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幾分“倔強”與對現實的妥協;有如淤泥中蓮花般的方達生,有新的思維也有沖勁,就是找不到可以一起奮斗的人,最后也只能來去匆匆;有徹底悲劇色彩的“小東西”,無法看到希望與熱情,只等這個黑暗的世界去吞噬她的生命……

  當我讀到這樣一個個細膩的情節,會讓我不由得佩服曹禺老先生對于生活的細致觀察與筆下那最真實的文字,因為他通過一個四幕的劇本,通過這些錯綜復雜而又悲情的劇情里,讓作為讀者的我已經可以對那個時代感同身受了,并且對那個黑暗的社會表示憤憤不平,當出現一些讓我心覺痛恨的對話時,我甚至會握緊拳頭,咬牙切齒。劇本中很少涉及歡樂的場面,我想,曹禺先生不是缺少會寫歡樂場面的心,而是那個時代,再大的喜都是從悲中來,只有用濃濃的悲情色彩,更可以烘托出時代的特征。

  我認為,《日出》是通過刻畫人物來體現當時社會的黑暗,很貼切,因為人們的一言一行肯定會帶著一個時代的符號,他們的壞,他們的悲,也是在那個大背景下“孕育”出來的。而用“日出”這個名字也恰好反應了當時人們的共同愿望,一定會沖破這個黑暗,等到日出的到來,等到美好生活的到來。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曹禺《日出》讀書筆記范文11-17

曹禺《雷雨》讀書筆記范文03-21

曹禺北京人讀書筆記10-08

曹禺北京人讀書筆記范文01-10

曹禺公園作文范文09-29

游曹禺初一作文10-04

夜游曹禺公園作文350字12-25

游曹禺為題目的作文05-17

曹禺話劇《雷雨》的個人優秀觀后感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