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語言》讀書筆記
《無聲的語言》讀書筆記1
語言就仿佛一座橋梁,教育科學就是通過這座橋梁變成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的。”“教師的語言,是感化學生心靈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藝術,首先是靈犀相通的說話藝術。”教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從其說話藝術上體現出來的。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認真地揣摩自己的語言,在實踐中堅持不懈地訓練自己的語言。語言有有聲和無聲之分,我要說的是有聲語言,即教師將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從無聲化為有聲的語言進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數學教師的語言要準。
教師的語言要科學、準確。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這句話如果說成“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 月有29天”就不科學了。還有諸如“26這個數字”這樣的話也不科學,因為在阿拉伯數字中只有0——9這10個數字,26是一個數而不是一個數字。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不能犯科學性的錯誤。
第二,數學教師的語言要精。
能用一句話說的,就不用兩句話去說。必要時,當學生有積極主動地學習行為和發言欲望時,你甚至可以不說話,要學會“不為”,先做一個旁觀者,在旁邊觀察,伺機引導。“此時無聲勝有聲”,教育過程中應該多留給學生一些寧靜與沉思的時間。一個好老師,不應該是一種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口若懸河,鋒芒畢露的形象,而應該是一個懂得適當地“藏巧”,會激發學生潛能的智者,應該學會等待。教育是一門藝術,在適當的時候教師可以表現得低調一點,弱勢一點,因為這樣做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機會,提供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機會,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時間。
第三,數學教師的語言要傳情。
教師的語言應該象催化劑一樣,深入學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識基礎之中,與其匯合,發生反應,從而啟發學生的心智,振奮學生的神經,促其深入思考,這樣的語言對學生才有吸引力,才能開啟學生思維。
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盡相同。當學生的回答有失偏頗的時候,以往大多數老師便以“錯了,請坐!”“不對!誰再來?”這些單一的語言來否定學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而現在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老師們善于運用自己巧妙、機智的語言來糾正、鼓勵學生的回答,注意情緒導向,做到引而不發。
第四,數學教師的語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語言極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會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你的語言親切,飽含思想與感情,與學生的智慧和心靈進行活生生的交流,學生就會信服你,跟隨你,這樣就會形成良好的互動。
師生之間需要一種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對話。“對話”不是“對答”。“對話”的實質是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心理與社會的相互作用,是在學習過程中,師生腦海里固有的知識、經歷、觀念、信息與文本的碰撞,是師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和升華,它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與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維、新思想的特質。對話的質量表現為:或者增長見聞,或者增強技能,或者提高認識,或者升華精神。
總之,作為教師應該樹立一種信念:用一生的時間去打造自己,錘煉教育教學語言,立志成為一個講究審美與教育藝術的教育家。
《無聲的語言》讀書筆記2
我讀《初中數學創新教學設計》一書對我很有幫助,感想很多。
教學設計作為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工作之一,對教學起著先導作用,它往往決定著教學工作的方向;同時教學設計的技能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已成為教師從師任教必備的基本功。所以教師了解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的內容很有必要。新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的內容可以包括:
(1)教學目標。
在新理念下,教學目標一般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兩個方面,也可以進一步細分為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等多方面。
(2)任務分析
進行任務分析的重點在于關注幾個要點:
一是關注學生的起點;二是關注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三是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四是研究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在這里,有兩個問題十分重要:第一,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基礎,第二,要正確認識教材。對于前者,意味著不僅要考慮學科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科學習的心理規律;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對于后者,意味著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本次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教材是極其宏觀性的一個藍本,覆蓋著非常廣闊的時空,主要對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起到指向作用。但教材僅僅是教師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素材,使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平臺。新理念下的教材給教師留下了比較大的創造空間,進行任務分析,就必須改變“以教材為本處理教材”的現象,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和當地實際,模擬教材,重組教材,編制教材,消減技巧性訓練,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現實性的成分,為實施開放式、活動式的探究、合作、參與等新型學習方式創造條件。事實上,對初中生來說,喜好數學問題,對有關的數學活動充滿好奇心,這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首要前提和發展動力。
(3)教學思路。
主要考慮具體的教學過程,包括創設的情景、活動的線索、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可能的情況下必須附設計說明。
(4)教學反思。
主要針對如下一些問題開展反思:
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如果沒有達到,分析其原因,并提供改進的方案。有哪些突發的靈感,印象最深的討論或學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教學設計的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沒有想到的問題?為什么會提出這些問題?
了解了教學設計的內容,為我們以后教學設計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無聲的語言》讀書筆記3
竇老師的對教育事業的摯誠,對學生的真心的愛讓我感動,那成熟富有魅力的人格使我久久不能平靜。
竇桂梅是一個愛思考、有獨特見解的人。這思想、見解是屬于竇桂梅自己的,是竇桂梅教育實踐的提煉和升華。在本書中,竇桂梅并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于此同時,我收獲頗豐。
在激動、沖動、迷茫中讀完了《竇桂梅與主題教學》,我知道了主題教學就是在教一篇課文的時候,不僅僅要找到“這片樹葉,還要找到這片樹葉所在的枝條及大樹,這還不夠,還得去尋找這棵大樹所在的森林”,這樣的教學才會避免支離破碎的分析講解,才會使教與學有效。這就意味著教師得有淵博的知識,閱讀廣泛,我很佩服竇老師,她的成功與她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幾年來,她的閱讀量達300萬字,記下了2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500多萬字的文摘卡,寫下了10萬字的教后感,聽了校內外1000多節課??我們能做到嗎?所以很多人聽過竇老師的課以后感嘆,好,但學不來!我在竇老師的課堂主題——溫度·廣度·深度中遨游,聆聽《再見了,親人》、《圓明園的毀滅》、《游園不值》、《晏子使楚》、《秋天的懷念》、《珍珠鳥》切實感受到了竇老師的“三情共振”——課始激情情始終、課中悟情情更濃、課中喑情情未了,這就是竇老師的課堂,充滿激情如吹皺一池春水,流動起來,活潑起來,以執著激發執著,點燃心靈圣火,撥動課堂的琴弦。這本書我讀了三遍,也撥動了我的腦弦。我在深思我們今天的課堂。
主題教學就是重新全面認識課堂,整體構建課堂教學。其要義是圍繞一定的主題,充分重視個體經驗,根據不同主題的特點,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入境”,正所謂“入境始與親”,再通過對重點(最好是經典的)文本的敲打、感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題的內涵和語言的魅力,稱之為“典范方為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走進廣闊的語文天地,進行主題閱讀的擴展或者相關的語文實踐,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大學生的視野,所謂“拓展求發展”。在重視過程的生成中,實現真正主題意義構建的一種開放性教學。其優勢是學生所學是多方面的、立體的,既有信息資源的獲得,又有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還有價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語文素養的逐步形成和發展,從而讓一個一個主題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養料,使母語文化能夠滲透到學生的人格中去。
一本好書讀了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不僅是語言的魅力,更是人格的魅力。讀完全書,除了由衷的敬仰之外,還平添了很多很多的慚愧。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也要努力地讓自己去做一個善于讀書學習、不斷進取的人,用竇桂梅老師的話說,要“立足于課堂,讀有字的書,也讀無字的書,并且隨時記錄自己的心得”。相信當我們的學習毅力足夠強的時候,我們的生命之花會開得更加艷麗。
《無聲的語言》讀書筆記4
讀書筆記是大家平時在讀書時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內容鑒賞,探討主題,評論人物,評品語言或者讀后感記下來,也可以摘抄下你感興趣的精美語句,語段,詞語。
我所看的這本書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的《中學數學教學論》一書。 書中論述了中學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中學數學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對中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它有一個特點,就是本書的作者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讀后獲益匪淺。
介紹了中學數學概念教學、計算教學、幾何問題及其教學,尤其是其中關于計算教學的論述使我對中學數學中計算教學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書中談到“計算更多的是一種內隱的心智活動”。下面我就結合書中的一些的觀點并結合我在計算教學中的一些體驗,談談我對計算教學的一個新的認識,即:應關注計算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很多教師在計算教學中都喜歡采用操作的方法,本來結合操作讓學生理解算理無可厚非。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算法的建構離不開操作的直觀感知來獲取算理,但并不意味著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構算法。事實上動手操作所獲取的只是對算理的直觀感知,迫切需要教師通過有效引導來搭建平臺,幫助學生進一步內化整理,以便溝通算理與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系。也就是說:操作不能停留在對結果的追求和對算理的理解上,還應及時概括和提煉出算法。教師在學生操作之后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出操作過程,幫助學生實現“實物操作”向“算法操作”過度,讓學生體驗從直觀到抽象的逐漸演變過程,逐步擺脫對操作的依賴,從而促使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把操作活動與知識教學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思維外顯為直觀的操作活動,學生的思維由動作到半動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維,最后到抽象思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拾階而上不斷深入。
另外,課堂上讓學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這就為抽象出算法儲備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感性經驗,為算法建構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此基礎上,再展開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將學生零散的經驗和認識進行整理、匯聚,幫助學生將認識進一步明晰化、系統化,從而自然地促進算法的建構。
如果僅停留在操作層面,不能讓學生在頭腦中對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必要的重構,而讓仍沉浸在直觀形象算理中的學生運用抽象的算法進行計算,則欲速而不達,不利于算法建構。
書中提到: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對數的運算結構教學進行整體改革,即融口算、筆算、估算和簡算為一體。我想,在教學此類知識時,在思維方法上,應該突破原有的單一凝固的某種算法前提下的教學格局,不是用簡單的“加法”,而要用綜合的方法來關注和處理單一打破后出現的復雜的多維變化的信息,通過價值判斷和結構化的處理,形成有核心的豐富的統一。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與“一”的統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單一”,而是有“主”有“從”、有“層次”、是多方面的和諧統一。這種融合可以喚醒學生靈活判斷與主動選擇的自覺意識,意味著學生的思維有了更大的空間,是一個更深層次的靈活主動。這才是計算教學深層次的教育價值。
總之,這本書對我而言在教學方面非常有幫助,可以大大地提高我對中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認識,讓我可以學到很多新理念,并嘗試著運用課堂教學中,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地去摸索經歷,從而獲得寶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
《無聲的語言》讀書筆記5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認真學習了《標準》的基本理念。通過學習與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學習《標準》基本理念的粗淺體會,以求教于各位專家和同仁。
1、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是我們開展教學的主線。
在現實教學中,不少教師不是按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開展教學,而是習慣于把教學過程歸結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上課做不完,課外繼續練,在大量反復操作的基礎上達到掌握的目的。教學評價時,主要看結果,即分數的高低。新“課標”指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對此,教師應改變過去那種輕過程,重結論,單純依靠重復操練的“經驗性”教法,按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開展教學,減輕學生大量的重復操練產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2、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全過程,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關鍵。
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著力點之一。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真正把學生當作數學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他們的知識與能力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對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與學生的心理規律,創設情境,注重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參與動機,強化參與意識,提高參與興趣,從而使學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并作出評價調控。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滿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有畏難情緒、不積極參加學習的學生,教師應給予真誠的鼓勵、熱情的幫助、細心的輔導,促其從“要我參與”轉變為“我要參與”,增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參與活動的時間盡量多些,參與活動的效率盡量高些,教師應多考慮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由“靜態”變為“動態”的畫面,有利于反映事物變化的過程,易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多地為學生提供參與說、議、做、練等多種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努力營造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濃厚氣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參與的方法,提高參與的質效。達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使學生在獨立探索、解決問題過程中,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3、教師必須重視對釋疑解難過程的調控。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大膽設疑、質疑、釋疑、辯錯。設疑,即放手讓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學生如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表明他們已在積極探索事物之間的關系,是積極思維的表現。通過設疑,培養學生追根究底、不斷探索、創新的'精神。質疑,即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不滿足于教師的講解,對教師的講解產生疑問時,教師應加以肯定和鼓勵,不要忙于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應采用交流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觸發思維,尋求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好求甚解、凡事多問的精神,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釋疑,即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解決疑難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學民主,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學習的主人,敢于舉手發表不同的意見,積極去找問題、找病因、找解題方法。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富有創新、敢于實踐、獨立思考的精神。辨錯,即學生對教師的有意“示錯”進行分析、判斷、提高防錯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有時可恰到好處,有意的把估計學生易錯的做法顯示給學生,以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通過師生共同分析錯因,加以糾錯。達到及時、有效預防,并避免學生出現類似錯誤的目的。這樣,可防患于未然,并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聲的語言》讀書筆記6
愛,一個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才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但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故事啊,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里,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離開了愛的人,就等于沒有靈魂的人。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是愛,使我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愛,給予了我們內心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寬恕的,愛又是包容的 。愛是教育的源泉,愛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在今后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沐浴在愛的海洋里。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 帶著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游,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干沉重的活兒;那么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
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么,我認為這就是對于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于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是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愛是教育的根本。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至關重要的階段,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我們除了教給他們知識,還應該給予他們什么呢?《續愛的教育》給我們提供了素質教育的典范。安利科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長,他有詩人般細膩優美的語言、哲學家那樣敏銳的
洞察力、生物學家那樣淵博的知識、紳士般的風度與品格。他把安利科帶到廣闊的社會中去,娓娓而談,循循善誘。他時而嚴厲,時而溫和,時而興奮,時而低沉,講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愛的教育》講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續愛的教育》則是意志教育。其中看似心平氣和的對話,卻洋溢著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以及對社會丑惡現象的無情鞭撻。讀后令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本書是素質教育的最佳讀本,是老師、父母、青少年必讀的教育經典。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而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安利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這就是《愛的教育》吸引人之處和告訴我們的道理。
《無聲的語言》讀書筆記7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初中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初中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初中數學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初中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初中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初中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初中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找到教學的“亮點”。閑暇時翻看一下里面的內容,總是對自己教學的一個充電。學記》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里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于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
【《無聲的語言》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無聲告白》讀書筆記12-17
《無聲告白》的讀書筆記06-01
《無聲告白》的讀書筆記07-05
無聲告白讀書筆記07-01
《 無聲告白 》讀書筆記09-17
無聲的語言初二作文07-20
自我——《無聲告白》讀書筆記01-29
關于無聲告白的讀書筆記10-03
最新無聲告白讀書筆記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