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精選14篇)
《社戲》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下面是關于社戲的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1
我曾讀過不少魯迅的作品,比如《孔乙己》《藥》《狂人日記》《風波》等,里面有許多鮮明的兒童形象,但都以被“吃掉”來反映當時破敗的封建思想。但讀完《社戲》后,里面的兒童卻讓人體會到了一如反常的童真。
這里的孩子們都十分自由,被魯迅這樣一個在封建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稱為“樂土”。孩子們對他進行了無微不至的體貼與照顧。這里也沒有各式各樣的規矩。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絕沒有一個想出“犯上”這個詞來。相對于城里那種蒼白無味的生活來說,鄉村生活無不是新鮮有趣的。
在這些聰明活潑的孩子中,最有趣的就是雙喜了。他聰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且反應敏捷、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充滿自信,既有組織力又有號召力,是當自無愧的孩子王。魯迅之所以能看上社戲,主要是因為雙喜出主意、打包票。可愛的不只是孩子,還有這里的`成年人。比如六一公公。雖然寫的很少,但僅有幾筆卻勾勒的十分準確。寫出了他的寬厚、淳樸。孩子們偷了他的豆,他非但沒有責罵,還請孩子們吃豆。沒想到聽了魯迅的一句“很好”,便激動起來,得意極了。
魯迅回憶往事,只是慰藉自己的心。雖已是二十年后,但人民還是和以前一樣麻木、封建愚昧,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那到底人們的美好世界丟在了哪里?就在二十年前的平橋村,在六一公公身上,在雙喜和那些孩子身上。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2
“故鄉的歌是一只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離別。”----題記
美的自然環境
讀《社戲》這篇課文,撲面而來的是一種濃郁的鄉土氣息,恰如一曲田園牧歌回蕩在我的心中。作者筆下的平橋村,“是一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很少受到世俗的“污染”,更多的保留了自然的.純樸氣息,那地方的山水令人陶醉,那地方的美景別具韻味。碧綠的豆麥天地,水汽中朦朧的月色,淡黑的連山,星點的漁火,孩子們的談笑聲,潺潺的流水聲,宛轉悠揚的笛聲,豆麥和水草發出的清香……有聲有色,情景交融,宛如身處童話世界,盡顯江南水鄉的獨特風韻,美不勝收。鄉村世界彰顯出的柔情,那樣溫馨,又是那樣朦朧透明,仿佛給整個世界套上了一個柔媚而富有詩意的光圈。作者以其少有的抒情筆調,刻畫出了一個清新悠遠、如夢似幻的江南水鄉,帶有北京城里的絕無僅有的神韻風致之美。
美的生活情趣
平橋村的“住戶不滿30家,都種田打魚,只有一家很小的雜貨店”,但那兒卻是我的樂土,鄉下的生活充滿無限的生機和情趣。在這里,我是公共的客人,可以得到不少的優待,有小朋友陪我掘蚯蚓、釣河蝦,飽餐一頓,有迷人的月夜出航,小朋友們偷羅漢豆的活動,使我無比歡快,心曠神怡,這一切都充滿了童真童趣。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多么古樸的生活,多么純樸的民風!
美的人情意味
“我”是一個遠客,所以極受村中人們的優待。雙喜是小伙伴中最聰明的,小領袖一般,心細如絲,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想出“好主意”,并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好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體現了他的親切體貼;他敢于負責,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勸止“再多投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又表現了他體貼他人的品質。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代表,六一公公對于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斗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并不是吝嗇的人,后來他又親自送走表現他熱情好客的性格,體現了老師厚道的農民本色,在這臨海的小村子里,自然與人情融為一體,人情之唇,不如山水一樣,令人沉醉、感動。
平橋村不僅是我的樂土,更是魯迅先生精心營造的桃花源,借《社戲》來構建自己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他對故鄉的割舍不斷的復雜情感,已經融入血液,深深植根于心田。故鄉的景、事、人同樣也聚焦于作者的心理感受:向往熱情美好、淳樸的人際關系,憧憬正直無私、美好和諧的人情味和人性美。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作者抨擊都市,盛贊農村社戲,所潛心抒發的就是對假丑惡的厭惡,對真善美的追求。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3
魯迅的社戲分為兩個部分,而我更喜歡后一個部分,他主要描寫了“我”在趙莊看戲的感受和經歷,里面有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對孩子形象的一個塑造。孩子們遠離“名教”世俗,沒有接受嚴格的封建正統教化,他們兒童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保留著一顆自然純潔的童心。對來自書香門第的“我”親若一家人。來了遠客,農家的孩子都來陪伴游戲。我們一起放牛捉蝦、搖船摘豆。釣到一大碗蝦自己決不吃,照例全要送到客人嘴里,這體現了農村孩子們的熱情好客。但當看到客人不會放牛,連走近牛身都不敢時,他們卻毫不客氣地嘲笑起來。這說明了孩子的本性純真,絲毫不受到禮教的束縛,敢于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社戲對雙喜和阿發的塑造,讓我感受到比如說雙喜,當外祖母和母親不放心一群孩子去看戲時,他一口氣說出了幾條理由來“寫包票”,這正體現了雙喜很聰明并且有主見,具有很強的領導才能,而正是因為他的幫助“我”才能去看社戲。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雙喜的熱心和淳樸。在看戲時他的品評都是孩子氣的天真、活潑可愛,他沒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也沒有受到封建禮教的毒害,他在這里盡情的釋放著自己的`天性,坦誠的對別人,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樣會拘束著自己。阿發的形象由偷“羅漢豆”這一場景得到了表現,偷羅漢豆之前在伙伴問偷誰家的“羅漢豆”時,,他先上岸調查一番,偷豆時考慮到阿發的娘可能會發現,最后便決定偷自家的,因為自家的“羅漢豆”長的大的多,從這一細節我們可以看出,阿發的真誠無私。
除了對孩子的塑造外,還有農村的場景描寫也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起來就顯得特別親切,一幅美麗的“農村夜景圖”仿佛映入我的眼簾:藍藍的天空、圓圓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橋、小巧玲瓏的劃船。“我”和一群活潑可愛的農村孩子來到河邊,他們下船、點篙。飛一般的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麥散發出草香味,河邊的小草、朦朧的月色、淡黑的群山、依稀的趙莊、婉轉悠揚的笛聲,還有點點漁火等等。這些本來是農村中很普通的景色,也是我們農村孩子很熟悉的,但經過魯迅的一番藝術加工,看上去簡直變成了人人向往的神仙美景了。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魯迅對農村的懷戀,對他小時候在外婆家的眷戀之情。同時更激起了我和農村孩子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在《社戲》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在描寫小伙伴們時,文字所透漏出的溫純與喜悅,在描寫田園風光的,透露出了濃濃的喜愛。文中最后一句話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結合本文的創作背景于一九二二年十月,我想是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再看當時的人民處于封建的思想文化的束縛當中,人民仍舊處于麻木狀態,然而希望究竟在哪里呢?在“樂土”上生活的童年伙伴們的身上,因為他們有著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們不受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縛。魯迅認為只有這些人們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得以發揚光大時,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社會才會真正的有希望。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4
當我看完《社戲》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話后,我閉上眼睛,仿佛看到12歲的魯迅正和小伙伴們看戲,他們有說有笑,還喝著豆漿,笑容掛在臉上,享受與伙伴們玩耍的時光。
童年的多姿多彩,少不了朋友的陪伴。我想起《社戲》的最后一句話,“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其實,那夜的戲并不真正很好看,只能看到臺上的人咿咿呀呀地唱;那夜的豆并不真正很好吃,更本比不上別人那香甜可口的豆子。但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只有友好的'朋友。
看戲時,大家一會兒討論小旦的動作,一會兒罵老旦的歌,最差的戲也會變得更加精彩!因為有了伙伴。煮豆時,大家說笑打鬧,還把豆殼拋到河里去,窩在一起品嘗,最壞的豆在會變得更加美味!因為有了伙伴。讀著,讀著,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趣事。
那是一個炎熱的暑假,我只有7歲,媽媽讓我參加了一個夏令營活動,是到農村體驗鄉村生活。一到農村,我和伙伴們就像一群脫韁的野馬,在草地上狂奔、打滾、呼吸新鮮空氣。穿過草地,便看見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中還有成群結隊的魚兒在暢游。我們不等老師的同意,便紛紛跳入水中,水沒過了我的肩膀。“去抓魚!”有人提議,大家連聲贊成,可是,魚沒有抓到,卻一腳踩進了泥巴地。“看!”就在大家玩得熱火朝天之時,吳天亦喊了一聲。我們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只見一頭無比巨大的水牛也在這條溪上洗澡!我們哭笑不得。
那句含義深刻的句子,透出了作者——魯迅懷念童年的濃情。我的童年還沒有結束,我要去珍惜它,讓它變得更加精彩。去交一些朋友,知心的朋友,這樣,你就能跟她一起分享快樂,承擔痛苦,從此你的童年就不再單調了。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5
讀魯迅伯伯的《社戲》,其中描寫小朋友釣蝦的有趣情景,記得很清楚。 機會終于來了。去年暑假,我來到了崇明。自然便想起了要去釣蝦,同時也想試試魯迅伯伯講的那種釣蝦辦法靈不靈··… 我拿起一根綁有棉花的線扔到水中,站在岸邊靜靜等著蝦上鉤,可過了許久還不見一只蝦上鉤。這時站在我身旁、與我年紀相仿的男孩正沖著我笑,我告訴他這是書中寫的釣蝦的辦法。他笑了笑告訴我說,那是釣小白蝦的,這里只有龍蝦,釣龍蝦自有釣龍蝦的辦法。
在這熱情的崇明男孩指點下,我找來了木棍和鐵絲,照著他的樣子將鐵絲彎成一個圓圈,又在圈上穿了一條,然后用線系住鐵絲圈,把它吊在木棍上。這樣,一副象樣的釣具就做好了。 我們把這些釣鉤放入水中,不到兩分鐘,我就迫不及待地將木棍拉上來,果然在鐵圈上一只大龍蝦正揮舞大鉗津津有味地“品嘗”著,我太高興了,不料手一抖,那大龍蝦從我眼底下溜走了,我不禁責怪自己的魯莽。
可那小男孩安慰我說:“這東西饞得很,一會兒還會來的`。”過了一會兒,我又去拉 那根木棍,這回我可小心了,慢慢地、慢慢地……果然那只龍蝦和剛才一樣又在品嘗著它的“美餐”,還未等它全露出水面,說時遲那時快,一只大網已套住了它。就這樣,不到兩小時,足有三斤龍蝦裝滿了我的網兜·。·… 釣龍蝦可真有趣,從中我也悟出、一個道理,釣小自蝦有釣小白蝦的辦法,釣龍蝦有釣龍蝦的辦法,可不能到處亂套。那么做,其它事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6
《社戲》一文不少老師在設計教案時都會把文中人物形象和自然風景的分析作為重點,這樣雖然也是一種思路。但是對于這么長的一篇課文,作為公開課展示出來,如果不從全盤考慮,沒有自己獨到的分析,課堂必然顯得平淡而無味。作為一課時就要完成的課文,我覺得必須要有它的亮點與制高點,于是我把平橋村的閉塞、落后作為課堂的轉折點來設計了自己的教案。
我把整堂課設計成四大環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文本研讀——主題探究。采用首尾照應的方式,利用魯迅的照片導入又以他的照片收尾。在整體感知了文中因為“人情淳厚,山水秀美”而得出結論——這戲“好看!”研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解讀了作為”樂土”的根由。
之后拋出“為什么作者要把如此優美的.畫卷置身于平橋村這樣的環境中?并引出對概述平橋村的句子的分析與解剖,為了縱向理解這個“百分之九十九不識字“的平橋村,我引進了魯迅《故鄉》開頭中荒涼、蕭瑟的環境的文段描寫與課文進行了對比,并呈現了《范愛農》中的一段情節,在學生深情的朗讀,在低沉的音樂中,我問:這這時得故鄉還那樣讓人摯愛不舍嗎?這時的人情還依然虔誠的淳厚嗎?讓學生說比較后的感受。并進一步追問“故鄉遺失了什么?”學生在鮮明的對比中深刻感受到人情與風景不再的遺憾。也因此理解了《社戲》僅是魯迅的一次精神的返鄉,魯迅心中那不受世俗沾染的平橋村是他心中一方永恒的凈土,精神的家園,理想的圣地。
最后,當我再一次出現魯迅的照片,讓大家感受他威嚴犀利的形象時,我以一個在我看來是震撼學生心靈的問題“魯迅將此文收集在《吶喊》中,那么他要吶喊什么?”結束了課堂。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7
今天看了魯迅先生的《社戲》和王英崎的《看社戲》,感觸滿多的。
首先是魯迅先生的社戲,我看到一種天真爛漫的東西,作者通過對童趣事的回憶贊美農民的善良與高尚。
看社戲是從社戲的背后入手的,作者身為一個女性,更是母親,從女性的視角寫出了“飄鄉戲班子”辛酸苦辣。
兩篇文章有一個很明顯的相同點,就是對老旦的看法。我不知道老旦這一行是干什么的,到百度上查了一段話,但還是不知道具體有什么用。 老旦 是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 老旦 的表演特點, 就是唱、念都用本嗓, 用真嗓, 但不能像老生那樣平、直、剛勁, 而應該像青衣那樣婉轉迂回。從文章看來,老旦大概是屬于那種一上臺就扎根的那種不緊不慢。應該是老年人拿手好戲。但兩個作者都是持反對的態度。特別是在一群孩子的眼中,從他們的漫罵中可以知道他們對老旦的看法。和魯迅一樣,王也不喜歡看老旦在場上。
雖然都從社戲入手,但兩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大步相同。魯是作為一種對趣事的回憶,而王則是對幕后的同情。魯沒有這個機會走到幕后,而王卻做了,所以他們的感慨是不一樣的',我看過之后的想法也是不一樣的。看完王的之后我很同情他們。他們的艱辛是我所從來沒有想到的。我門這面也有一種 “飄鄉戲班子”他們就是在紅白是的時候在那面唱,沒有節奏,也沒有情感有的只是聲音,或者說是噪音。但卻仍然有很多人去點歌,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
臺上與臺下,演員與觀眾,我不知道在用什么去說他們了。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8
魯迅是文學大家,他的深刻不是瀏覽所能體會的。《社戲》中的情趣以及道不盡的“人生經驗通感”是它令我產生鑒賞教學的嘗試。
這篇課文講述了魯迅童年時看戲的一次經歷,寫了魯迅一開始認為平橋村是“我”的樂土,他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挖蚯蚓、釣蝦。但是所盼望的,就是去趙莊看戲。看完戲之后,由于他們的肚子空空的,想去找點吃的,雙喜很聰明也很機靈,為了不讓阿發的母親知道,因為如果阿發的母親知道的話,會罵他們的。于是,雙喜想了一個歪主意,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去偷羅漢豆。但是事情真相始終會浮出水面的,六一公公最后知道了村子里的小孩吃了他田里的羅漢豆時,也并沒有生氣,而是把魯迅請到了自己家里。六一公公問魯迅豆兒中吃嗎,魯迅說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地說道:這真是大市鎮里出來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豆子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送些給我姑奶奶嘗嘗去。他于是打著笈子回去了。
魯迅最后又白吃了六一公公的羅漢豆,但他認為這回吃的羅漢豆,卻沒有他昨天看戲的時候吃的豆那么好。
讀者論壇這篇文章寫出了魯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懷念,也使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原來,魯迅的童年這么豐富而有意義呀!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9
初讀《社戲》,不禁有些惘然:魯迅與他的伙伴去看戲。船是偷來的,戲,是無趣的,豆,也是偷采的。那為什么文章的結尾卻寫道“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 好戲了”?
多讀幾遍后,才發現,魯迅寫“去看戲”的意圖并不是為了講述看戲的過程,而是“去看戲”一路上有趣的經歷,以那些經歷突出了小伙伴與長輩們的性格。
我從“都回來了!那里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初還不要你呢。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雙喜終于熬不住了,說道,怕他會唱到天明還不完,還是我們走的好罷。”中看出了雙喜機靈,膽大,急躁的性子。
從“近臺沒有什么空了,我們遠遠的看罷”,“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我看出了阿發遇事沉穩,有主見,大方的性格。
從“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中,我體會到了魯迅與他的小伙伴互相關心,團結互助的精神。
從六一公公的神態、動作與語言描寫來看,他顯然是一位樸實、勤勞的人。
正是有了這些團結的小伙伴和樸實勤勞的農民在魯迅身邊,魯迅才得以有了如此難忘的一段童年回憶。童年永遠是最難忘,最自由快樂的。兒時的故鄉正是魯迅理想中的一片純凈,無半分約束的一片樂土,一份珍貴的寶藏——脫離舊俗啊!
我們與那時的魯迅年齡應是相仿的,可是,別說劃船了,一只螢火蟲都看不到。平日從沒有哪次是暢快地與伙伴們出游的——沒有大人。然而,就算出游了,又能去哪兒呢?被鋼筋水泥蓋的城市早已喪失了純凈的氣息。
這時,我又開始羨慕起魯迅了。
多美的鄉村夜景啊。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而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
簡直是一幅濃油墨彩的山水畫。描繪了一片屬于童真的天堂!
魯迅的《社戲》,確實耐人尋味,令人難忘。
再讀《社戲》
童年之趣,隨處可尋,與小伙伴玩耍, 更是尋常之事。
向來覺得魯迅選材,文筆相當精彩,怎忽的選如此平淡無奇的素材呢?
這就要看魯迅那時的寫作背景了。
不是血染長刀的戰場,也不是平和安穩的現代,而是一個被舊俗包圍著的封建思想腐蝕著全中國的環境里。
等級的差別是地位的天差地別,是決定了別人對你跪還是你對別人跪的利器。可以說,當時之社會下層人民,其實邊連狗都不如。
在這樣的環境下,《社戲》完筆了。那是魯迅所回憶的二十多年前的事,然而,在文中的小伙伴,鄉民身上,我們看不見下等人的自卑,對上等人的畏懼,甚至看不出地主與貧農的半點差別。沒有傲慢,沒有紛爭,有的,只是魯迅與他的小伙伴們純凈的友誼。
戲并不好看,精彩的地方如何也等不到,但是關鍵不在這里。
魯迅所向往,懷念的,并不是社戲,而是帶他去看戲的小伙伴兒,是在鄉下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是那片小小的,純凈的樂土,是他理想中渴望生活的地方。
多么難得的,一去不復返的'童年經歷啊!夜觀社戲,看似平淡的事,在魯迅蒼桑的眼中,亦是彌足珍貴了。
現在,再回過頭來細讀社戲,一切都不一樣了。
文中的雙喜,阿發等小伙伴的一系列舉動無不深刻體現了孩童間純真無暇的友誼,六一公公則是代表了農民,體現出了勤勞樸實的性格。而一段段美好迷人的環境描寫使我們無處不感受到魯迅對于故鄉濃濃的眷念之情,對那不復存在的無慮生活感到留戀惋惜之情。
這與做一個回轉悠長的夢又有何區別呢。
不,這不完全是回憶,這不完全是留戀,這是魯迅先生內心對未來的渴望啊!
他渴望將來的孩子們可以過上這樣的生活,而不是被封建思想左右。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魯迅先生想表達的真的只是“一直到現在”么?他的言語中泛出的不僅有眷念之情,還寄托著一份美好,值得留戀的期望。他期望國家可以逐漸強大起來,掙開封建之束縛,讓未來的孩子們過上與他所憶之童年生活相仿的生活。
這是魯迅先生對國家,對晚輩最執著的期待。
于是,現在的我們,才可以自由穿梭于人群,而非閉足禁戶了。
這一篇課文,并不僅僅是社戲。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10
當我看完《社戲》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話后,我閉上眼睛,仿佛看到12歲的魯迅正和小伙伴們看戲,他們有說有笑,還喝著豆漿,笑容掛在臉上,享受與伙伴們玩耍的時光。
童年的多姿多彩,少不了朋友的陪伴。我想起《社戲》的最后一句話,“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其實,那夜的戲并不真正很好看,只能看到臺上的人咿咿呀呀地唱;那夜的豆并不真正很好吃,更本比不上別人那香甜可口的豆子。但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只有友好的朋友。
看戲時,大家一會兒討論小旦的動作,一會兒罵老旦的歌,最差的戲也會變得更加精彩!因為有了伙伴。煮豆時,大家說笑打鬧,還把豆殼拋到河里去,窩在一起品嘗,最壞的豆在會變得更加美味!因為有了伙伴。讀著,讀著,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趣事。
那是一個炎熱的暑假,我只有7歲,媽媽讓我參加了一個夏令營活動,是到農村體驗鄉村生活。一到農村,我和伙伴們就像一群脫韁的野馬,在草地上狂奔、打滾、呼吸新鮮空氣。穿過草地,便看見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中還有成群結隊的`魚兒在暢游。我們不等老師的同意,便紛紛跳入水中,水沒過了我的肩膀。“去抓魚!”有人提議,大家連聲贊成,可是,魚沒有抓到,卻一腳踩進了泥巴地。“看!”就在大家玩得熱火朝天之時,吳天亦喊了一聲。我們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只見一頭無比巨大的水牛也在這條溪上洗澡!我們哭笑不得。
那句含義深刻的句子,透出了作者——魯迅懷念童年的濃情。我的童年還沒有結束,我要去珍惜它,讓它變得更加精彩。去交一些朋友,知心的朋友,這樣,你就能跟她一起分享快樂,承擔痛苦,從此你的童年就不再單調了。
讀完了《社戲》這篇文章,讓我更加熱愛童年了。
成語有說有笑:連說帶笑。形容十分歡快。如:清·吳趼人《情變》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還是有說有笑,相親相愛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變了這個情形。”又如:林邊場園里,曬豆子的,打芝麻的,剝包米的,到處有說有笑,是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獵戶》
成語咿咿呀呀:物體轉動或搖動的聲音,小兒學語或低哭聲,也指鳥叫聲。如: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全村的大人娃娃,說說笑笑,咿咿呀呀,手舞足蹈,都穿上了自己最體面的衣裳,紛紛走出家門。”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11
那天晚上,薰哥看了一場難忘的表演,吃了最美味的豆子。然而,這部劇真的好看嗎?這些豆子真的好嗎?
薰哥隨母親回到省里,幾經周折與搭檔乘船去看戲。他們透過船群看著遠處的舞臺,聽著喋喋不休的戲曲,可見戲曲并不那么優美。
回來的路上,我和朋友一起吃了羅漢豆,但是第二天早上,劉義端來的羅漢豆,味道卻沒有昨晚的好。可見,豆子并不是那么好吃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好的呢?
我想是去看戲之前的坎坷,是媽媽答應荀哥去看戲的驚喜;是路上的寧靜,是悠揚的笛聲,是豆麥的香氣。那種興奮;也是孩子們珍貴的純真,是那段再也回不去的無憂無慮的快樂……
雖然戲隨時可以看,豆子隨時可以吃,但他身邊的事情卻早已發生了變化。
生活中我們錯過的不是事物本身,我們向往的是事物的美好。
我們懷念媽媽熬的.好湯,不是因為湯有多好,而是因為里面充滿了媽媽對我們的愛;我們懷念家鄉的小池塘,不是因為它有多美麗,而是因為我們在那里度過了童年最美好的時光。無論是“湯”還是“池”,都是我們的“好戲”、“好豆”。
對我來說,一本《山海經》就是我的“好戲”、“好豆”。不是因為它的包裝和封面有多精美,也不是因為它的價格有多昂貴。這是我與遠在他鄉的朋友分別時她送給我的禮物。每當我讀這本書時,我總會想起我們和她一起玩耍的多彩時光。我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玩。最珍貴的書。
好節目、好豆子離我們并不遙遠,相反,它們是我們心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12
《社戲》寫得像一首舒緩的歌,千回百轉激蕩在美質猶鮮的童年里;寫得像一首動人的詩,詩情畫意回旋在流連忘返的風景里;寫得像一幅美麗的畫,濃墨重彩潑灑在人文濃郁的民俗里。
詳略的敘事美。課文詳寫去看社戲的全過程,略寫在平橋村的情況和看社戲后的余波;去看社戲的全過程,真正寫社戲的內容也不多,作者用了不少筆墨寫農村小朋友的活動和景物。這樣寫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因為“我”所懷念的并不是看社戲本身,而是在看戲過程中與農家小朋友結下的誠摯友誼和農家的自由生活,“社戲”只是一條線索,在課文中起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但課文的略寫部分又是必不可少的,如課文的開頭三段雖然沒有寫到社戲,但卻為對社戲的盼望做了很好的鋪墊,展示了去看社戲的環境;最后寫看社戲后的余波,突出對社戲的懷念,使得文章余味無窮。
溫馨的風景美。寫意的筆法,抒情的筆調,情景交融,如夢如幻,散發著江南泥土的芬芳。課文中的景物描寫細致逼真。出航途中,作者用白描手法,勾畫了一幅江南水鄉的美麗圖畫;看戲時描繪了仙境般的戲臺;歸途中又用比喻寫了行船的情景,富有童話色彩。這些景物描寫細致逼真,有著濃郁的抒情氣氛,表現了“我”去看社戲時興奮愉快的心情和對江南農村美景的熱愛,寫得情景交融。
淳厚的人情美。在這臨海的小漁村里,自然與人情融為一體,人情之質樸、淳厚如那里的山水一樣令人沉醉、感動。課文成功地刻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雙喜和六一公公。雙喜聰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應靈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充滿自信,又有組織才能和號召力,是孩子們的當然領袖。“我”之所以能看上社戲,主要是因為有雙喜出主意、打包票。這個形象是令人深深喜愛并難以忘懷的。成年人里的'六一公公,著墨很少,但幾筆勾畫極其準確,寫出了他的寬厚、淳樸、熱情、好客。另外,如桂生的機靈勤快,阿發的憨厚無私,都只用一兩筆便刻畫得生動傳神。“我”之所以認為這一夜的戲好、豆好,原因就在于這片樂土上的人好。
活潑的語言美。這篇小說的語言生動、簡練、幽默。如寫“我”熱愛農村,把平橋村比做“樂土”。寫“我”想看社戲而不能去時“急得要哭”,“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漿喝”,表現了“我”的急切心情。寫可以去看戲時,用“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生動地寫出了“我”如愿以償的喜悅。寫人時用筆極為儉省,僅通過人物語言和簡練的動作描寫就傳神地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說的許多語言幽默風趣,如“或者因為高等動物了的緣故罷,黃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著,站著”,把“高等動物了”活用為動詞,既貶斥了牛,又寫出了“我”的窘態。雙喜說,“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我”還特地為“白地”頗作了一翻注釋,幽默中不乏輕蔑之意。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13
月色如水,水映月輪。身周的點滴絲縷皆朦朧于融著點點星光的水汽中。河邊,迅哥兒極目遠眺,似乎能看到趙莊的戲臺上老生搖頭晃腦地唱著些什么。
雙喜正信心十足地向迅哥兒母親打包票;身后幾個少年目光灼灼,眼神中的期盼似比迅哥兒還強烈些;不遠處,阿發又帶幾個少年撐船前來......小船于座座高山間飛快穿過,剛換下的幾個劃船的少年直嚷著渾身疲乏,卻依舊陪迅哥兒說笑......
幾個十歲出頭的少年,白日里雖已看到了社戲最精彩的部分,卻仍懷飽滿熱情張羅帶好友再次看戲。無論是出于對朋友情緒的關心還是年少時天然的玩心,又或是朋友間互相幫助的“俠義之心”,幾人的天真、質樸、單純皆流露于作者的字里行間。
文章結尾,迅哥兒道:“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好戲了。”細讀文章中間部分便知,那夜的戲并不好看。品讀文章,我想起迅哥兒懷念的應是身邊有好友相伴的充實;渴望的是懷一份童真去發覺幾處野趣,歡笑看臺上老生咿呀著聽不懂的戲曲。再讀文章,又覺得不只是迅哥兒在懷念,魯迅先生也許亦將自己的情愫融入其中。作為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歷經沉浮,見人情冷暖,才會嫉惡如仇,于是便更珍視更渴望少年時的稚氣與單純,朋友間義無反顧的幫助與陪伴。
人總是懷念過往,小心翼翼地捧著“小時候”的回憶念念不忘,于我來說,大腦忙里偷閑之時思緒便會不經意間輕躍至姥姥家的老房子內。那間屋子實在不適宜居住,每個房間又小又窄,唯有陽臺格外寬敞。我便時常想起姥姥因睡意愈濃而漸漸低沉的讀書聲又因我的一“念”而高昂起來,想起我湊到廚房中吃剛炸好的`花生又被嫌礙事而趕出......沒有面對未來的迷茫,沒有“少年強說愁”般的唉聲嘆氣,笑語間是無法藏匿的天真爛漫與稚氣單純,那段極致溫暖的時光便應被保存在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當年少時強說的愁緒變為真正壓力時,它又會由內而外地將人溫暖,混沌復雜的心又泛起層層漣漪,最溫柔的回憶又支持著你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也許正因如此,魯迅先生會回憶童年、渴慕童真;文中的迅哥兒會那樣珍視一次看似平平無奇的看戲經歷;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會頻頻回頭,尋找記憶與過往時光。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 14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一捧普通到滿田遍野的羅漢豆,一場無趣到令人哈欠連連的社戲,為何能令魯迅先生惦念一輩子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見臺上一個黑的長胡子的背上插上四張旗,捏著長槍,和一群赤膊的人打仗。”
“我最愿意看的是一個人蒙了白布,兩手在頭上捧著一支棒似的蛇頭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黃布衣跳老虎。”
……
作者對社戲場面的這幾處描寫,非常質樸,近乎平淡,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難以忘懷。
我一直在想,魯迅先生為何對社戲如此懷戀?難道是社戲真的“好看”?縱觀全文,我們會發現,魯迅先生真正懷戀的絕不只是平橋村的社戲,還有童年時期那群可愛的小伙伴兒和那些淳樸善良的村民,更有鄉下那種快樂無憂的生活與那一去不復返的童年!
童年,總是那么美好,也總是那么短暫!
仔細想想,我的童年里似乎也有這種雖平凡卻快樂的經歷呢——
在我小時候,學校附近的不遠處也有個戲臺,雖然比較普通,也少為人知,但卻同樣給我帶來了許許多多童年的樂趣。這個小小的戲臺是室內的,僅僅不到九平米,幕布也是沾了不少灰塵的`、破了許多洞的紅絨布。至于道具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
那兒上演的常常是秦腔,抑或晉劇,偶爾也會有一些說不上名字的雜牌劇,但無論怎樣,唱起來都是那么高亢,那么激昂。每次鑼鼓響起,我便飛奔而去,在稀疏的人群里,鉆來鉆去,總想找到一個最佳的位置,一飽眼福。
現在回想起來,我依舊不知道他們嘴里唱的究竟是什么,但我當時卻常常被感動得淚流滿面。腦海中,船形鞋里剛烈而又溫柔的腳步,總是搖搖晃晃;褪了色但卻不沾任何塵埃的衣衫,總是起落飛揚;或嫵媚或凝重的眼神,總是攝人魂魄……如今,統統成了回不去的過往。
時代變遷,滄海桑田,曾經男女老少熱捧的戲臺,如今卻像秋后的草木般蕭條。除了幾位老人偶爾光臨之外,幾乎再無人問津。
如今讀到《社戲》,想起童年,怎能不唏噓感嘆!唯有懂得珍惜,才不致將來日日嘆惋那回不去的每一天!
【魯迅社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魯迅《藥》讀書筆記(精選24篇)08-27
魯迅《風箏》讀書筆記范文(精選30篇)01-14
魯迅《故鄉》讀書筆記(通用20篇)07-05
《魯迅傳》讀書筆記(通用9篇)09-20
魯迅《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精選37篇)05-18
魯迅狗貓鼠讀書筆記(精選16篇)09-03
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讀書筆記(精選17篇)10-20
魯迅狗貓鼠讀書筆記(通用32篇)07-2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書筆記(通用7篇)11-30
魯迅著作《五猖會》讀書筆記(通用17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