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萬物簡史》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1
比爾·布萊森寫了《萬物簡史》這本偉大的書。
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驚奇和感嘆組成了本書,歷歷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了本書,益于人們了解大千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這本書寫得通俗易懂,不象一般的科普圖書帶給人們晦澀、枯燥之感。從組成人體的原子講到宇宙大爆炸,從太陽系的形成講到居里夫人為什么得了兩次諾貝爾卻沒當選過她所在科學院的院士?(據說是因為她在居里先生死后和另一位科學做了有傷風化的事,所以學院里的老頭子們對她十分抵制。)以及人們曾癡迷的火星人的種種傳說,只是源于一個科學家看到了火星上的圖紋,就武斷的說那是火星人開鑿的運河,目的是為了從南北極運水以灌溉赤道上干旱而又高產的農作物(看到這,還真讓人哭笑不得呢)。它就象一個有魔法的盒子,總有新奇的東西不斷的跳到你的眼前,科學和科學家在這里都變的生動有趣。
這本書的語言風趣幽默,在讀到描寫哈雷這位科學家的文字時,我一下子笑出了聲。其實,類似這樣的語氣和描述在書中比比皆是。“哈雷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在漫長而又多產的生涯中,他當過船長、地圖繪制員、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皇家制幣廠副廠長、皇家天文學家,是深海潛水鐘的發明人。他寫過有關磁力、潮汐和行星運動方面的權威文章,他發明了氣象圖和運算表……他惟一沒有干過的事就是發現那顆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認,他在1682年見到的那顆彗星,就是別人分別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見到的同一顆彗星。這顆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約16年之后。”
《萬物簡史》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年的時間里,雖然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和滅頂之災,但是卻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她的光輝史不得不使我從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書的最后寫道:“如果說這本書有什么寓意的話,那就是我們來到地球上,實在是十分的幸運——這里的我們“我們”,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這個宇宙中,獲得任何一種生命都是一個奇跡。當然,作為人類,我們更是雙倍的運氣。我們不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還享有獨一無二的欣賞這個存在的能力,甚至還可以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這樣一種技巧,我們才剛剛開始懂得。”《萬物簡史》讓我重新認真的思索起“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題,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們”,“我們”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將駛向光明美好的未來——回顧四十多億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堅持這條信念。”“一個星球,一次試驗”。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為她創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人類,應當自求多福,好自為之。
雖然已經讀過很多的科普書,但我要說,《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一本好書就象是一個好朋友,有時可以啟迪心靈,有時可以陶冶情操,而這本書,會帶你走進另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你會從心里不斷的感嘆: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希望你也和我一樣,在這本書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請記住它相對于精彩內容來講有點乏味的名字《萬物簡史》!不會讓你失望的!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2
從古至今,科技發展變化的迅速是我們祖祖輩輩都親眼見證過的,科技讓飛機飛上藍天,讓人類發明字體,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但在我們正享受著科技帶來的幸福時,有沒有想到,科技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萬物簡史》告訴了我們答案。
《萬物簡史》主要講述了人類一切科技成果的來源,以及科技帶來的不便,例如:科技經常會危害環境、我們對科技的依賴使自己染上各種疾病等,而我們卻毫無察覺。比爾·布萊森寫的這本書是一本在科技史上,在全世界都稱得上”絕世著作“的書。他告訴我們在科技的背后有著多少艱辛的努力,并對天文、地理、物理、化學都有一些詳細的介紹。他為了這本書,足足準備了十年,并且在發表這本書后,立刻患上了嚴重的病。
比爾·布萊森在文壇算是幽默派的作家,因此,它簡潔的語言中流露出層層疊疊的風趣。比如,描寫火箭的`那一段:”火箭顧名思義就是火和箭的意思,你不會相信了吧?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嗎?“我看到這段時,以為作者僅僅是在湊字數。接著往下讀,卻發現火箭真的是由火和箭組成的,火箭軀體的原形只是一支箭,像漢字一樣,不知道演變了多少年,最后變成了現在的樣子。這使我不禁對這本書有了濃厚的興趣。
這本書里有著名人的成長過程,萬物的形成與起因,相當于把整個世界的縮寫……這是一本以創造為主的書,我不禁想起了語文書中的一句話: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3
《萬物簡史》這樣的書名,在西方有著非常古老的傳統。古代和中世紀的許多著作,都喜歡從“天地開辟”時談起,一直談到那時的當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書。如果僅僅從形式上與那些古代著作相比,本書也可以視為一部關于現代科學的通俗百科全書。
本來是介紹現代的科學知識,包括宇宙的結構、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狀況、核物理、相對論、生物、生命、進化、遺傳等等。科學知識難免有抽象枯燥之處,但是作者在敘述中不時穿插著大量科學家、發明家的遺聞軼事,讓你讀起來能夠興味盎然。有什么辦法呢?人們就是更愿意讀遺聞軼事而不是讀科學定律。
這本書談不上精深,讀過之后也就是可以對現代科學有個大概的了解,也不見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學概念,但可以給你提供許多與科學有關的談資,讓你看起來象是對科學相當了解的樣子。也許正是這一點吸引了讀者吧。這樣看來,本書將書名取作《萬物簡史》,其實實在有點夸大其詞。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作者在敘述那些科學概念時,確實能夠做到簡潔明快,讓人能夠比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細究起來也許不甚準確,但確實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談到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公式的意義時,作者說,一個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軀中蘊含著30顆氫彈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么釋放它”的話。
書中那些科學家的遺聞軼事,有時相當夸張(當然也有價值),比如說著名的埃德溫·哈勃“是個頑固不化的說謊大王”、“英俊到了不適當的程度”,而達爾文的父親因為達爾文學習成績平平憤怒責備他“什么都不掛在心上,你將丟你自己和整個家族的臉”之類。以前我們國內的普及讀物習慣于將科學家描繪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他們道德高尚,作風正派,一心為人類的福祉而奉獻。而讀讀這本《萬物簡史》,你就會深感“科學家也是人”這句話是多么實在了。
這就是《萬物簡史》,一本既是關于科學知識的有一點系統性的普及讀物,同時又可以說是一本頗具人文關懷的現代科學史著作。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4
在初一漫長的寒假中漫生活中,我除了學習就是看自己喜歡的書了,《萬物簡史》其實是媽媽自作主張給我買的,我其實并不是很感冒,年前快遞員都回家過年了,導致這本書一直沒有送來,媽媽倒是很著急,我卻無所謂,大年初六,快遞員終于將書送到媽媽單位了。
接觸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隨手翻了翻,感覺很一般,但是,寒假在家也不能老是做作業或者玩游戲啊,那是父母親所不容許的,因此,我只好耐著性子看起這本《萬物簡史》來,讀著讀著,越來越喜歡了,書里面的文章涵蓋地理、天文、生物、化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作者的語言通俗易懂,總是能將很高深的問題敘述得非常簡單,文風幽默風趣讓人在閱讀中感覺特別輕松,書中,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娓娓道來,不知不覺中,讓我也學到了不少科學知識,讓人受益匪淺,這本書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孤獨的行星》,看完這一章后,我感觸很深,以前,我一直在抱怨,為什么我沒有足夠多的錢,沒有好吃的,直到看完這一章,我才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可貴和生命的幸運,也明白了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意義,是啊,就像書中所說的,如果沒有合適的時間、優越的位置、合適的行星,我們就不能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如果沒有父母親在恰當的時候結合,也一樣不可能有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對這個世界來說,其實都是一個奇跡,這實在是太奇妙、太微妙的事情了……
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奇跡,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幸運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短暫的生命,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歷程呢,這本書里還告訴了我們地球的大小,地球危險的處境,宇宙通向我們的路等等知識,曾經有人這樣評論這本書,讀完它,你講不再會害怕和恐懼,以為你已經明白了生命的本質。
讀完這本書,我也基本明白了“我們是從哪里來的”、“我們是誰”、“我們將要到那里去”、總之,這不是一本僅僅介紹科學知識的科普書籍,它更是一本生命啟蒙教育書籍,讀《萬物簡史》,我對生命,對人生、對自然、對當下的生活都有全新的感悟。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5
最近,我讀了一本簡介事物來源和發展的科普讀物--《萬物簡史》,使我了解到許多科普知識以及一些我以前從不注意的事情來源,還彌補了一些我了解不夠的知識。
《萬物簡史》分為科技、政治外交、經濟、軍事、醫學、交通、歷法、服飾、文化、體育、藝術、節日習俗、郵政通訊、地理地名、生活用品、飲食16個部分,講述了300多個事物的歷史。配插了400多幅包括實物和歷史照片在內的精美圖片,并通過簡潔舒朗的版式設計將圖片和文字有機結合,營造一個個具象的場景,使我獲得直觀的閱讀效果。
《萬物簡史》所寫的每一種事物的簡史從內容到形式都獨具特色,讓我零距離感受、觸摸真實而生動的歷史,使我在輕松獲取知識的同時,走進更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想象空間,獲得愉悅的審美感受。《萬物簡史》可以從任意一頁讀起,也可以在任意一頁放下。它不僅給我許多全新的知識,而且會讓我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大千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歷史,每一個事物的歷史或蘊含著重要的.知識,或揭示著一種道理,或伴隨著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通過閱讀這些歷史,它所蘊含的知識、所揭示的道理、所伴隨的故事豐富了我的知識結構,向我展示出一個全新的世界。了解這些歷史,對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產生許多益處。它們豐富了我的知識結構,引發我思考和行動,使我對所處的世界產生新的認識。讓我了解到許多重大發明或發現的背后有著許多艱辛和努力。事物的發展和完善是靠著許多人努力奮斗來完成的。只有靠堅忍不拔的工作才有可能成功。
這個世紀將是我們的時代,同時也是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靠我們的努力去譜寫新的歷史。我們將發明創作更多更好的事物。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6
《萬物簡史》這本由比爾布萊森花費3年時間完成的科普讀物,講述了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對宇宙哲學、古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氣候學、生命科學、地質學、人類學的很多基本常識都進行了清晰的解釋。比如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出現在地球上的?世間萬物是怎樣演進的?等等。講述了作者本身和許多科學家是如何解釋這些科學現象和科學事件,誠然這本書的一大亮點是以一種簡潔輕松又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一次科學普及,正如書中的副標題一樣——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但這本書真真正正吸引我的不是那些智慧而又幽默的語言,也不是我如何明白了之前晦澀難懂的科學名詞,而是這本書中流露在字里行間的一種偉大的科學精神。
在讀美國人比爾布萊森的《萬物簡史》之前,我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沒有了一顆探索的心。不斷地發現和探索,是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是一大動力,當然這很大程度歸功于那些不懈努力地優秀的科學家們。但這并不是科學家們的專利,對于世界和未來強烈的好奇心,恐怕是包括你我在內的每一個孩子都曾經歷過的階段,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充滿求知欲的年齡是多么地可愛,卻又多么地一閃而過。
本書作者也并非理工科班出身,但正是因為自己小的時候對宇宙、對地球的好奇和向往,在長大之后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追尋科學的真相,而書中所提到在人類歷史上留下那些巨大財富的科學家們,大多也都是僅僅因為對科學的向往,對真理的渴求,他們有的衣食無憂、有的窮困潦倒、有的性格怪癖,相同的是那種對科學義無反顧的執著。更有無數并不是很有名氣但是卻仍為科學發展付出了畢生心血的科學工作者,他們的名字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聽說過,而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科學家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等巨匠,也有很多我們不曾想到的'故事。這許許多多的故事給我的不只是知識,而是他們每個人心中,我已經久違的探索之心。
曾幾何時,我們忙忙碌碌于各種升學、考試、輔導、培訓,當然在我們眼中這也都是學習,經歷過各種考試的大小學生們鍛煉了出色的邏輯思維和記憶力。我們也善于解答問題,對于試卷上的問題無論如何疑難,我們也都不在話下。但是,當初我們小時候提出的那些問題呢?那些在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憑借著孩童純真的本性提出的那些問題,我們現在解答了嗎?我們現在還能夠像小時候或者像那些科學家們一樣,想著去探索些什么嗎?知識不能完全代表能力,簡單地給出答案也不是追求科學真理。
合上萬物簡史,要感謝這本書,它讓我找回了那顆久違的探索之心,也希望更多的人通過這本書能夠理解真正的科學精神,我們雖然不是科學家,更不是科學工作者嗎,甚至不是一個很熟悉物理化學的理科生,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可以用發現的眼睛和探索的心不斷地去認知那些我們還未曾明白的事情,不斷地追求真理追尋真相。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的社會需要這種探索精神,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這種精神。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7
經過同學和小伙伴的推薦,這個寒假我讀了《萬物簡史》這本科學書。它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比爾。布萊森,我覺得這本書內容很精彩,而且讀后有很多感悟。
書中講述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而奇妙的時刻:宇宙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全書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一千古話題作了極為精當的描寫,每一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后,都會對生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生全新的感悟。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感嘆:在科學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同時,人類的一些發明又對我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比如:海洋危害、大氣污染、動物瀕臨滅絕……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引起重視,從自身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8
今天有幸重新再回顧一下小學時看的一本著名科普著作——《萬物簡史》。他的作者比爾布萊森的幽默直白至今我還記憶猶新,“你不會和另一個世界的你握手,因為和反物質的你握手會發生湮滅,然后你們都會消失。”這樣的.表述使我在小時候也能很好地理解物質和反物質作用之后的關系。說道宇宙的起源,術中這樣比喻“其實我們個體都是由電子組成的,如果把我們身上的電子一個一個夾出來就會變成一堆灰色的灰塵了”是多么的直白和簡潔。
作者用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筆法給我們展現了宇宙大爆炸到現代的各種妙趣橫生的故事。從小時候疑問地球模型是怎么可以切出四分之一看到地球的核心到人類對地球的環境污染;從動物進化的精彩到人類對動物的濫捕濫殺;從人類社會的茹毛飲血到現代戰爭的殘酷。《萬物簡史》讓我重新認真的思索起“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題,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們”,“我們”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將駛向光明美好的未來——回顧四十多億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堅持這條信念。“
”一個星球,一次試驗“。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為她創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人類,應當自求多福,好自為之。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9
《萬物簡史》,英國比爾·布萊森的一部科普書。這的確是一本值得多讀幾遍的書——第一遍,我只讀懂了三分之一,緣于自己的知識面不夠和對于英式幽默的思維方式不理解。好在還有時間多讀幾遍,等兒子到五年級時,再詳細給他講解。
有許多問題,在書中得到了答案。宇宙是怎么產生的?冥王星為什么被開除出行星俱樂部?旅行者一號走到哪里,要去向哪里?月球為什么不會被地球吸引過來?地球上的隕石坑什么樣?等等。邊讀書,邊查資料,邊給兒子講解。這本書也是給我上了一堂深刻的科學課。
感觸最深的是關于旅行者一號的故事:旅行者1號(Voyager 1)是由美國宇航局(NASA)研制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重815千克,于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2014年7月仍然正常運作。它曾到訪過木星及土星,是提供其衛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艘航天器;現時,它是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目前處于太陽影響范圍與星際介質之間。2013年9月12日,NASA確認,”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離開太陽系,一系列相關資料證明了旅行者號已經脫離了包裹著太陽系的由熾熱而活躍的粒子組成的太陽圈頂層,進入了寒冷黑暗的恒星際空間,它將成為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且將需要4萬年的時間才能抵達下一個行星系。這是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在過去36年的時間里飛行了180億千米的距離,使”旅行者1號“成為飛越距離最遠的'人類探測器。
韓寒在他的電影《后會無期》中有句臺詞:你們的偶像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一顆衛星。《萬物簡史》,也可以稱得上科普讀物的衛星,指引我們觀察世界,了解世界。比爾·布萊森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而是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所以觀世界,后有世界觀。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10
初拿到《萬物簡史》,看看封面,簡潔大方,深沉而又不失活力的深海藍,平靜而又廣博。閉上眼,輕輕摩挲著凹凸的花紋,一個清晰的地球的輪廓在手心中靜靜浮現,一種很奇妙的掌控感,頗有新意。細細一聞,是那種淡雅又不做作的書香,沁人心脾。書,仍未翻東,心,卻已開始沉浸于其中,開始幻想里面精彩斑斕的世界。
扉頁后第一頁,序前一頁,在“譯本科學顧問”和“譯本審訂專家”兩欄里赫然印著許智宏等“重量級”科學家與學者的名字,黑底白字,方方正正,原本因興奮而產生波瀾的心潮漸漸平復下去,我知道,這樣的一本科普書,一定得靜靜去讀,用心去讀,待之重之又重,不出所料的話,這必將是一次壯闊的視野開闊歷程。
初讀幾頁,便可見本書著者比爾——布萊森英國式的睿智幽默和美國式的搞笑,處處皆是妙語,富有活力,()當然,字字都是科學的知識,將大到宇宙大爆炸,笑道0的N次方物質講述得形象生動,令人欲罷不能。,全書的第一、第二人稱的自然使用,感覺就像是零距離的交流,似是父親正在耳邊給我普及科學知識。尤其令人感到驚喜的是,身為一名高中生,靜靜捧讀這本《萬物簡史》時,竟產生了一種穿越回孩提時代,滿溢著好奇與驚喜地閱讀著我人生的第一本科普書——《十萬個為什么》的感覺,一種由內而外的欣喜感。光就是這種感覺,我便對《萬物簡史》這本書充滿無限的感激與無比的珍視了。當然《萬物簡史》這本書的確可以看做我們小時候讀的《十萬個為什么》的超級融匯大升級版,在我看來,在不久的將來,這本書將成為今后的孩子們必讀的科普書。
通讀全書,許智宏先生的引言及書的第五大部分——“生命本身”,令我對于自己的生命有了“科學的新的解讀”。我們現在能活著就很不容易,往大里來說首先就要一個穩定的宇宙,而形成這樣的宇宙,要經過精密得嚇人的運算,不能出絲毫差錯;往小里來說,我們更加需要好到爆的運氣了,要久遠的.時間里,因為無數的機緣巧合,你的祖先才能生下你的父母們,再讓他們生下你,也就是說,我們是唯一的可能性,過去,現在,未來,都只有我們一個,永遠不會再有第二個。誠然,我們同一整個宇宙,抑或是一個地球的生米相比,我們的生命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無限接近于零。但是,對于我們來說,我們知道死亡,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我們的生命是無限大,正是這個宇宙,這個地球,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有了無限的可能性,令我們能在生命中給予整個世界,甚至整個宇宙,可見或不可見,已知或未知的無窮轉變,這便是生命的魅力所在。面對開闊得近乎沒有邊際的人生旅途,我們不就是應該負起責任,將自己的生命活得對得起整個宇宙,地球,對得起自己么!
最后,感謝《萬物簡史》這本書的作者,編者,科學顧問,審計專家,是你們,讓我對世界,對生命,有了嶄新的獨特看法!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11
距離上一次發讀書筆記,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星期,在這一個多星期內,我讀完了兩本書,一本漫畫集,一本科普書,還有一本社會學類正在讀。今天要說的是這本叫《萬物簡史》的科普,不過我的思維有點亂,沒什么信心寫好——這是大背景。
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前半部分讀得我非常興奮,后半部分讀得我如坐針氈,這主要與我的個人興趣有關,與書無關。
提到《萬物簡史》,絕大部分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這到底是是個什么史?所謂的萬物又包括了哪些方面,其實說白了,這就是一本人類探究萬物的科學史,你能想到的很多科學領域,諸如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都在這里有所涉及。究竟人類是如何從無知變成有知,如何認識世界與認識自我(生物意義上的自我),科學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如果你對這些感興趣,這本書會很榮幸地登上你的書單。
作為一部科普類書籍,目前分為了給大神看的高難度版本和給小白看的通俗入門版,如果非要給這本書下個定義,它應該算作小白進階版。所謂進階不是因為它難懂,只是相對于淺顯易懂的輕科普而言,這本書顯得很有邏輯。誰都不知道作者腦子里裝了多少知識,竟能將五花八門的科學史談得如數家珍。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是很典型的故事性科普,前后邏輯性很強,一旦書中出現了某個科學界人物,作者接下來一定會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的生平,順便談談他的“黑”歷史,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話里總是攜帶著一絲幽默感,好像一個詼諧的老頭——實際上作者今年已經66歲了——在給你講述科學界野史。
你能夠讀到一點《人類的群星閃耀時》的意味(如果作者文筆再好一些,再會講故事一些的.話),也能夠跟隨作者的步伐開發一下腦洞,試著想象一下已經滅絕的古生物或者地球內部會是什么樣的景象,總之,它可以成為你了解科學與了解世界的渠道,如果你不是個科學界大神的話。
那么究竟所謂的“萬物”包含了哪些方面?本書分為了六個部分,通過這本書,你能夠讀到:人們了解宇宙史的過程、了解地球年齡的過程、發現古生物化石的過程、地質學的發展過程、微觀世界的認知過程、生命科學的發展過程等。
作者提到了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家與一些我們從未聽說過甚至到死都沒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世人接受的苦逼科學家,這些人物與人物構成了整個科學的發展史,也使這本書變得生動有趣。
如果你能夠有興趣讀下去,你會發現在作者的文字中,你的思緒會從縹緲的宇宙漸漸來到這個藍色的星球,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一路看向文明的現代,你會發覺世界的偉大與自我的渺小,順便補充一下在社會生活中難以獲得的理論知識——它可以成為你很好的睡前讀物。
那么話說回來,我在開篇說到后半部分讀得我如坐針氈,主要原因是后半部分基本都在聊生命科學,地球上各個化石的發現過程以及DNA的發現史等,相比于前半部分的恢弘宇宙和量子力學,這幾節由于本身知識儲備不夠,讀起來有些疏離感。
既然最后提到了生物史,悲天憫人的人類一定要感慨一下,我們殺了那么多物種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用作者的話來說,這就是一種“運氣”。和很多科學史作者一樣,比爾·布萊森也反對一種“智人至上”理論,認為人類并不是上帝委派來主宰世界的寵兒——的確啊,一個存活時間與漫長的地球史相比根本微不足道的生物,有什么資格說自己統治了這個星球呢——于是在漫長的科學史結束之后,他說道:
“我們確實還處于起始階段。當然,問題的關鍵是確保我們一路走好,并且永無盡頭。而這一切,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僅僅有好運相伴是遠遠不夠的。”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12
也許,萬物是人類需要的第二要點了,人類需要食物、機械、服裝、武器。都在于萬物的原理。
這就是《萬物簡史》中的道理,我想象尼尤的艱難與困擾,正像愛迪生說的那樣,真不愧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沒有汗水,就沒有成功的希望,就像袁隆平那樣,他的一滴汗水就是一顆飯粒,想想他有多清苦吧!
彼得森是一名科學家,他曾經獲得了不少稱贊,享年75歲,他用了多年的時間完成了他最令人敬佩的成就,他甚至占了點“最”。
《萬物簡史》就是這樣,你可以模仿他,也可以繼承它,因為它把世界上所有東西都聚集在這一點。《萬物簡史》在我的眼中,他實在是太完美了!可是,這其中成就的是什么,我也解釋不了。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想去就去的故地,每個人喜歡看的`書都有喜歡的原因,你的思想誰也不能一樣。總之,書,是人生的真理,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我們啊!
書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萬物簡史》也是書種類中的一種,它會讓你想到大自然中的奇妙,只要你去發現,它們都會浮現在你的腦海里,你就會得到更多的知識,因為書是個虛擬大自然。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13
看到這書的名字,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本書的內容一定很龐雜。因為以前也有讀過好些科普類的書,能夠將書的名字寫成“萬物簡史”的,這就是第一本了。大學以前有看過好幾本霍金的書,總體上,他的書傳說中很淺顯,但是要是認真讀下去,會發現還是很復雜的,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夠理解。
我原以為這本書也會很復雜,但是翻開目錄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它沒有給出那種十分前衛的名詞,諸如“選擇歷史”、“弦理論”、“表象奇跡”之類的名詞。而是一些很平易近人的如“愛因斯坦的宇宙”、“歡迎來到太陽系”之類的短句。作為一個物理系的學生,我意識到這將是一本更接近我們普通人的書籍。
首先要承認的是我沒有將這本書全部看完,所能說的也不是全面的。
看到這本書時,它確實給了我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他沒有用一套非常嚴密的邏輯給你講訴一個十分深刻的道理,而是從很多側面讓你了解一段歷史,一個故事還有一個事實。
它會給出很多相關性的描述,我覺得是非常生動的。比如,其中有段關于牛頓的描述:他聰明過人,而又離群索居,沉悶無趣,敏感多疑,注意力很不集中,干得出非常有趣的怪事。
并沒有像傳統教科書中那樣:聰明好學,勤奮努力,18歲就進入了劍橋的三一學院,二十幾歲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讓一切看來都是那樣的.順理成章,而科學家的形象就是坐在一間小屋里冥思苦想,最后得出了驚世結論。
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有個性的,但是很多時候在教科書上一些個性就被磨滅了,留給人的印象就是各種職業形象。
另外,“萬物簡史”中也體現了科學研究中的困難與艱辛。那段關于1735年法國皇家科學院的秘魯遠征,讓人體會到了兩個世紀前的讓人感受到了法國人的堅強。而富蘭克林不顧危險去放風箏,也讓我看到了美國人的執著。而這點是很可貴的,因為科學研究確實是一件耗時間、耗精的事情。然而我們中國學生對這方面的接觸的并不多,通常情況下,我們的學習模式是先看看公式,再看看推倒過程,最后把兩個都記住就行了。
而在科學研究中這樣的態度是不太好的。一個人一生的科學研究中很難總結出很多的公式、結論,原因就在于其中的復雜性,而這個正是經常被我們忽視的,我們需要了解其中的復雜性,這樣才能在將來的科研道路中克服重重困難,而不是半途而廢。
其中有一段故事讓我印象深刻,那是在一次公開課上看到的。大致是這樣的:斯特恩老先生在聽了一次報告會之后,決定去驗證空間量子化。于是他就找了博士生蓋拉赫和他一起去做實驗。結果是花了八個月的時間,依舊是沒有結果。經費不足,再加上一戰戰敗,德國的各種物資十分缺乏,日子過得也是相當清苦。最后還是再一次偶然中才發現了結果,可貴的是他們堅持了下來,這就是著名的Stern-Gerlach實驗。
而本書關于對生物知識的講解也正我所欠缺的,尤其是在最后它提到的一句話“一個星球,一次實驗”,讓人很觸動。當我們身邊的物種都消失后,我們還能走多遠?我們人類占有了地球上絕大部分的資源,但我們給了其他物種多少空間?
也許生命的奇跡不在于一個物種的繁榮,而是一群物種的興盛。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14
這個暑假,我看完了《萬物簡史》,之后也寫下來讀后感。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世界和我腦袋里想象讀完全不一樣。水在我眼里是很弱小的,可書上寫到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十萬人的生命。還有近一萬年內最猛烈讀一次火山噴發——其規模是1980年美國海倫斯火山噴發的150倍,其能量相當與6萬顆廣島原子彈!
我認為小冰河時代讀冰一踩就會碎,我的想象和數上所說的可不一樣了,書上說這是得各種各樣讀冰上活動成為可能——人們每年都要在泰晤土和上舉辦冰雪節,或者沿河蘭讀運河舉辦溜冰比賽!這也太夸張了吧!
在我的.知識里一直以為只有火山下有巖漿,可看了書之后,我才知道美國底部下有一大片巖漿,一個巨大的火山熱點。它每隔六十萬年左右,就會災難性的噴發一次。最近一次這樣噴發就在六十多萬年以前。那個地點任在那里。如今,我們稱其為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我以前還聽一個人說過那個火山是超級火山。如果這超級火山再次噴發,那將會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一種災難啊!
自從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世界是多么的神奇啊!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 15
《萬物簡史》是比爾布萊森的一部科普著作,是比較暢銷的一部書,也是格局很宏大的一部書。這部書在我的書架里放了兩三年,只是信手翻了翻;前些日子,下了決心,看完了這部書。
《萬物簡史》是一部很出色的科普著作。科普著作往往容易寫得很生硬、乏味,但這部書不是這樣,筆下很幽默詼諧,讓人沒有距離感。有了距離感,讓人感覺很生硬,高不可攀,就沒有多少人能讀下去;反之,像這本書這樣,就像打開了一扇門,人們都可以推門進去,領略其中的美妙,這才是科普著作的真意。推門進去,隨著作者的向導,看看自然和科學世界的無窮景致,欣賞人類前仆后繼創造的科學文明,真是讓人賞心悅目,感覺充實快樂的事情。在興趣的指引下,不知不覺長了許多見識,增了許多知識,感受了自然奇妙的感染,體會了科學精神的熏陶,其樂大焉,其妙大焉。
科學現在有一種矛盾:一方面,人們依賴科學,以科學為驕傲,對日新月異的科技大為嘆服;一方面,對許多普通人來說(哪怕是受過一些教育的人),科學都是一個封閉的城堡,依靠它為我們帶來進步、福利,可是卻沒有多少人能進去,欣賞、領略城堡中的神奇奧秘。科學日益成為專業人員獨占的領地。學校里的教育,科學知識本是重點,可是也只是學了一點兒枝節的東西,科學精神學不到,科學興趣培養不起來。說白了,那只是一種生硬的課程,你只要按既有的方式學就行了。這樣學的科學知識,對人的影響有限,有的時間一長,干脆將那些基本的知識也忘了。除了一些專業人員,幾乎很少有人將科學當作一個可以終生探索、充滿興趣的神奇世界,就像書籍中的許多科學家似的,科學是他們探索自然、增進智慧的手段,他們的探索精神與他們的成就一樣,彪炳史冊。這樣的效果,幾乎很難達到。科學教育的結果,恰恰是讓人們學了一些基本知識之后,對科學產生了更大的遠離、排斥的心理,辯證的說,這只是一種失敗。
書市上的科學書,要么是非常專業的著作,一般人看不懂;要么是飛碟、神秘探索之類;要么是教輔書、練習冊,別的不知道,光是做題。(做題的效果雖然能鞏固知識,練習思維,但就譬如在針尖兒上雕花,再好,也不能通觀全體,具有批判思維。)總之,很少有像《萬物簡史》這樣的科普著作,既能吸引興趣,又能啟迪思維,增長知識,充滿人性的展示一個神奇的科學世界,給人探索科學的強勁動力。這才是真正意義的科學,不是野狐禪的科學,不是雞零狗碎的科學,這才是科學城堡的本來面目。
我的科學知識很少,沒有專門的造詣,至少對科學有一種興趣、親近,只是這興趣、親近被許多東西沖淡了,攪混了,在《萬物簡史》這書里,正好重拾這種心情。
《萬物簡史》是構思很宏大的,將自然萬物(包括人類自身)的方方面面,娓娓勾勒出來,穿插著科學史上那些令人激動的事跡,名字,那些難忘的時刻。自然萬物有許多秘密,還需要人去揭示。科學是獨立的`世界,是人類用科學思維、科學精神建立起來的寶庫。學科學知識,進入這個世界,你就需要從它的根兒上理解這個世界,你需要知道它的思維方式,它的來龍去脈,用別的道理、別的方式與它爭論,而不去理解它是獨立、自足的解釋系統,獨立的城堡,就會感到迷惑。科學是人類創造的獨立的文明,它是人類理性的工具。
科學幫助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它是人們手中銳利的工具,但自然是無窮的,萬物是無限的,科學本身也在不斷的進展、突破。科學的樂趣也正在這種不斷的探索、揭示的過程中。
《萬物簡史》用簡單而宏大的筆觸,勾勒出天上地下,過去現在的萬事萬物。它給人們打開了認識世界的門,給人一種視野,給人科學的趣味兒,這確是一部好書。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萬物簡史好詞好句賞析07-12
《今日簡史》讀書筆記范文04-28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筆記(精選6篇)06-22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3000字范文06-24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通用50篇)04-05
人類簡史的讀書筆記范文(通用16篇)07-20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筆記(通用29篇)05-26
北京故宮簡史05-29
萬物復蘇的春天作文03-03
薩頂頂萬物生歌詞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