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使徒行傳》第五章讀書筆記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使徒行傳》第五章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使徒行傳》第五章讀書筆記 1
通過這次學習《使徒行傳》和斯托得圣經信息系列《使徒行傳》收獲很多其感受最深的有兩點:
一、使徒行傳中“三自”辦教方針。
中國教會實行自治、自養、自傳"三自"辦教的原則;在以前;我認為“三自”不屬靈,沒有圣經根據,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看到使徒行傳中按三自辦教的原則。
《使徒行傳》記載著使徒時代按三自精神建立教會的事實最早的耶路撒冷教會,使徒負責自傳(徒:6:4)大家凡物公用,實行自養(徒:2:44—45)大家選出七個合格執事管理生活,實行自治(:6:1—6)第九章31節記載:"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得平安、被建立"這給我們看到教會一開始就是按地方建立的從第十章開始,福音向外邦各國傳播,神興起一位外邦的大使徒保羅,他在外邦各國工作,始終按著始終原則辦教會,保羅沒有把耶路撒冷教會的傳統信仰搬給外邦教會,而且竭力抵制猶太門徒對外邦教會的自傳方面的干涉,彼得、雅各支持保羅的正義立場,這就是自傳精神。
他在各地傳了福音建立了教會選立了長老,就把他們交托給神,有他們自己管理自己。他特別提醒以弗所教會的眾長老,在他離開以后要為全群謹慎,抵制外來的擾亂,并防止內部的混亂,這是自治精神。保羅還為教會樹立了自養的榜樣,他一面織帳篷,一面傳福音,不但供養自己還幫助別人。教會應該"自治、自養、自傳"這個口號近百年來才提出來的,但教會如何對待經濟問題,在圣經眾早有先例了,在保羅第二次外出傳道過程中,正如今日中國教會的`許多義工是完全奉獻,擔任教會的工作任勞任怨,不收教會分文補貼趙志恩《使徒行傳研究》第170頁。這是自養精神(徒:18:3,徒:20:33—35)
由此可見,在使徒時代許多地方都出現了教會,她們都是圣靈所指引的,都是地方性的,都帶有本地色彩和個不相同的特點,她們同耶路撒冷教會是互相支持的,但也是各自獨立、互互相平等的、不是上下級關系,也不是父子或母子關系。
丁主教說:“三自愛國運動是正義的、合理的、必要的,它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更有重大的神學或屬靈意義。”(《丁光訓文集》第307頁)三自神學或屬靈意義在哪里《使徒行傳》給我們作了全面回答。按三自原則辦教會是正義的、合理的、是有圣經根據的。
二、適應性能力。
斯托得圣經信息系列《使徒行傳》第298頁有一個詞"適應能力",這讓我眼前一亮,斯托得說:"使徒過人的適應能力,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為主作工。無論是和個人或群眾、猶太人或外邦人、虔誠或是不虔誠的、受過教育或是沒有受過教育的、友善或充滿敵意的他一樣能夠應付裕如。
通過認真查考保羅在《使徒行傳》中的講道,的確讓我看到保羅是個適應能力很強的一個傳道人,從保羅的言詞中讓我們看到保羅在他的布道與牧養過程中非常注意方法和策略,并且在這些方面做除了一些必要的處境化的調整,適應不同的聽道人群,例如:保羅在對雅典這座城市的知識精英布道時,使用了他們自己的語言在講述,信手引用了他們自己的詩人與哲人的立場和看法。有人說:“這就是初期教會處境化”。
保羅向這些從未閱讀過舊約圣經和從未聽說過摩西其人的人進行宣講,則完全不同于他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猶太人會堂里所使用的布道方式。在那里保羅所要做的只需要宣揚拿撒勒人耶穌確實應驗了舊約預言,不信靠耶穌就將使舊約的預言落空就可以了。顯然這種宣講方式對于那些不懂希伯來圣經的人毫無作用。而保羅對于希臘文化、風俗、宗教、藝術和哲學等都有比較多的了解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見識廣、學士淵博的人。
然而正是許多人踏上這塊土地都可能對雅典人的建筑、雕塑及哲學感到由衷的仰慕之時、保羅卻"看見滿城都是偶像"甚至在凈白"未知之神""就"心里著急、這里保羅的反應并非是基于對世俗審美意義上的反對、而是出自對這種文化所做的基督教的分析。當保羅在亞略巴古寶講時、他在其所要表達信息的措辭上確實是機智策略的同時有十分彬彬有禮、可以說保羅的這次宣道的處境是一個有著高度希臘學文化背景之中。
保羅這次講道是沒有引用舊約圣經、但保羅所傳的信息、基本信仰并沒有改變。這讓我想到多少時候我的講道常常引經劇典甚至對一些不信的人或者一些知識份子傳福音時也是如此、其果效甚微我當效法保羅在各樣的知識裝備自己、使自己用道能夠適應不同的人群、傳出時代、信息。
《使徒行傳》第五章讀書筆記 2
《使徒行傳》是《新約圣經》中的一卷書,主要講述了使徒保羅及其同伴的傳教經歷、遭遇的困難以及他們所展現的信仰力量。第五章作為這部著作的一部分,繼續沿著保羅及其伙伴的傳教旅程展開,揭示了早期基督教傳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信仰的堅持以及信徒間的互助。以下是對《使徒行傳》第五章的一個簡要讀書筆記:
一、章節概述
地點轉換:本章開頭,保羅和巴拿巴(也稱為巴拿巴斯)離開了敘利亞的安提阿,前往了居比路的塞浦路斯島,這是他們傳教旅程的新一站。
治愈的力量:在塞浦路斯,他們遇到了一個被不潔之靈附身的仆人,通過祈禱和耶穌的名,保羅驅除了邪靈,展現了基督教信仰中祈禱與神跡的力量。
信徒的增長:隨后,他們在巴法(Paphos,現代帕福斯)遇見了塞浦路斯的.羅馬總督塞爾求斯,盡管面臨可能的政治風險,但保羅仍堅持宣講福音,結果導致塞浦路斯島上許多居民接受了基督教信仰。
返回安提阿:完成塞浦路斯的傳教后,他們返回了安提阿,途中經過了彼西底的亞大利(今土耳其南部地區),在那里也留下了傳教的足跡。
二、核心主題
傳教的勇氣:即便面對羅馬總督這樣的權威人物,保羅也沒有退縮,繼續宣講福音,體現了早期傳教士不畏強權、勇于傳播真理的精神。
信徒的快速增長:在塞浦路斯和彼西底亞等地的傳教活動,使得許多當地人接受了基督教,顯示了基督教信仰的吸引力和傳播速度。
三、個人感悟
信仰與實踐:保羅的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信仰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宣告,更在于實際行動中的體現,如通過祈禱、治愈和傳教來展現神的愛與力量。
勇氣與堅持: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對信仰的堅定和勇氣是至關重要的。保羅的例子激勵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考驗時,也要堅守自己的信念。
【《使徒行傳》第五章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02-13
《水滸傳》讀書筆記02-25
名人傳讀書筆記02-15
《水滸傳》讀書筆記05-04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選02-15
《水滸傳》讀書筆記07-20
名人傳讀書筆記03-04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22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