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什么時候貼春聯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春聯吧,春聯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的春聯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什么時候貼春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過年貼對聯的時間
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過年貼對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
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說,所以,對聯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
也有一種說法,春聯是大年三十早上貼的,春聯內容表達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愿望,貼完春聯還要放炮,據說是為了趕走年獸,帶來新一年的好運。
現如今大多數人不是很講究,貼對聯的時間越來越隨意了,其實不管什么時候貼春聯都是可以的,寓意吉祥就好。
貼春聯的講究
1、春聯的貼法
傳統習慣,春聯的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讀的。上下聯不可貼反。
怎么判斷春聯的上下聯:
譬如,“紅梅含苞傲冬雪;綠柳吐絮迎新春”,從內容看,上聯與下聯具有時序遞進關系,貼反了就錯了;還可從尾字的平仄來判斷,通常三聲、四聲的(即仄聲)是上聯,尾字是一聲、二聲的(平聲),是下聯;另外,春聯通常都有因果、遞進或時序等關系,張貼前結合橫批認真讀聯,弄明白聯句的內容。
注意:自從豎式書寫改為橫式書寫后,原豎式從右往左的閱讀習慣也改為從左至右,那么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但特別要注意的是,橫批順序也須相應從左至右書寫和張貼。
2、春聯的尺寸大小的選擇
為了協調,居民家的門戶貼15—20cm寬、長度超過門框一半的春聯為宜,而商家鋪房店面要根據門戶的寬窄,貼20—30cm左右、長度亦以超過門框一半的春聯為宜,這樣顯得協調、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機關大門,如果貼春聯的話,其春聯的寬度也不宜超出40cm、長度也需超過門框的一半。
3、“福”字要倒貼
福倒貼著就是福到了。且民間還有一個很多關于福倒貼的傳說,比如:相傳,在清朝恭親王府的新年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仆人貼在庫房和王府各個門上,有個仆人不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福晉十分惱火,此時大管家靈機一動,跪在地上奴顏婢膝地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后來,福倒習俗也就一傳百,百傳千,一代代地傳承下來。因此,希望來年有福的人,可以在大門上倒貼“福”字祈求福到。
貼春聯的禁忌
禁忌一:左右聯勿貼錯
在張貼春聯時,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聯貼錯位置。要區分上下聯關鍵在最后一個字,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
禁忌二:貼春聯的時間
民間有一種神話的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撕破后,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家家戶戶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等。
所以,貼春聯最好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禁忌三:單數才吉利
在大門貼春聯,記的要貼單數,單數象徵吉祥。還有,家門口不要單貼「春」字,可以貼福、招財進寶等,因為古代,只有怡紅院會在門口貼「春」字。
禁忌四:福字不可隨意貼
貼春聯的同時,有的人家還喜歡貼‘福’字,但貼‘福’字不是都要倒著貼。
1、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2、箱柜上的福字可以倒貼: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3、特殊情況: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發生,希望轉運的朋友可以將福字倒貼。
禁忌五:貼門神不要貼反
貼門神要注意兩張門上的人物臉是相對的,不要貼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門都是對開的兩扇門,門神正好一邊貼一張,而現在的住房都是單扇門,兩張門神只能貼在同一扇門上,粘貼時要注意位置的美觀大方。
貼窗花有講究:
1、部分地區有俗語“大年三十貼窗花,沒日子了!”所以窗花應在二十九前貼好,三十的時候小小補一下,意為“添福”。
2、老人住的窗戶,窗花內容以花草動物為主,圖個身體硬朗;已婚未育的小媳婦窗戶只能貼花草。
3、窗花里有龍、虎、鳳、雞的,應該把龍貼在虎上方,鳳貼在雞上方,不要貼的太近。它們都是不相容的。
4、窗花尺寸不宜過大,注意鏤空透亮,象征好運氣來臨。
過年為什么要貼春聯?
過年貼春聯的傳說: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貼春聯的意義
春聯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
貼春聯的來歷
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到了五代的時候,蜀主孟昶親自在桃符上題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賀長春”一聯,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聯。到了宋代,春節貼對聯已經成為一種風俗了。王安石詩中就寫過:“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用紅紙書寫春聯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云瞻《簪云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
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有一年除夕,他傳旨:“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見交相輝映的春聯感到十分高興。
當他行至一戶人家,見門上沒有春聯,便問何故。原來主人是個殺豬的,正愁找不到人寫春聯。朱元璋當即揮筆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送給了這戶人家。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春聯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提倡,推動了春聯的普遍盛行。
春聯典故
據說五代時的后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內容。這就成了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谷豐登的美好心愿。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后,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贊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么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后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里,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么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
民俗文化
新春開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部分地區可能更早),家家戶戶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據說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春聯的最早雛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畫“神荼、郁磊”兩神神像,用來驅穢辟邪,到了后來,桃符不斷規范化,演變成為用于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郁壘右神荼。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如果說畫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么寫春詞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幾經演變,這就形成了后來的門神、年畫與春帖、春聯兩大脈絡。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于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