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端午的作文

時間:2024-08-30 07:16:48 端午節 我要投稿

[通用]端午的作文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通用]端午的作文3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的節日,每到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做香包、掛艾葉,還會組織賽龍舟,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了。

  粽子不但好吃,而且包粽子的經過也很有意思。每當端午節那天,家里都會買來包粽子的材料,有棕葉、糯米、草繩和紅棗。姥姥總是先把糯米浸泡在水里,再把棕葉和草繩洗干凈,然后就可以開始包了。姥姥每次包粽子的時候,我總愛在旁邊興致勃勃的觀看,只見她先拿起一片碧綠的棕葉,用手捏著兩端,然后兩只手往里一裹,棕葉就變成了一個圓錐形,像個小酒杯一樣,姥姥先把米放到里面,放到一半的時候,再加入一顆又大又紅的棗,然后再把米加滿,最后用手中剩余的葉子把口封上裹緊,再系上草繩就可以了?粗牙牙牙讶聝上戮桶昧艘粋漂亮的四角粽,我也躍躍欲試。我拿起了一片棕葉,雙手一裹,就成了一個圓錐形,再把糯米和紅棗都放在里面,然后把口蓋上,我想:這還挺簡單的嘛!可是當我開始纏裹棕葉的時候,突然發現米從四面八方露了出來,讓我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姥姥看著我包的露餡的粽子,笑呵呵的說:“你的功夫還不行,起碼還要學三年!笨磥戆兆诱娌皇且患菀椎氖。

  當粽子煮出來的.時候,又香又甜,晶瑩剔透,滿屋子都充滿了棕葉的清香,姥姥說:“這就是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不光能吃到美味的粽子,而且還能讓我們永遠的懷念屈原的偉大精神,真是一個美好的傳統節日。

端午的作文 篇2

  舊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老北京人習慣俗稱為五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初同義,五、午相通,按地支順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亦稱端陽。

  端陽節始于春秋戰國時代,起源于江南,由來有多種說法,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宋代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為忠烈公,正式將五月五日端午節賦予紀念屈原的意義。抗日戰爭時又定五月五日為詩人節。

  端午節時,在南方講究舉行龍舟競渡,在北京明清兩代則講究熙游避災。初五日上午,群入天壇避毒,天壇是祈年圣地、各勝,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游樂;過午,有的`到魚池或高粱橋、滿井、草橋、積水潭等處飲醵熙游。

  端午應節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棗粽子,蘸白糖吃。時令鮮品是櫻桃、桑椹。糕點鋪賣一種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圖案的桃酥式的圓糕點,叫五毒餅。人們以這些時鮮和應節糕點用來上供或互相送禮。

  北京人俗謂善正月,惡五月。因五月氣候溫熱,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師符和鐘馗像來鎮宅、驅避邪祟。清人柴!堆嗑┯洝吩疲(端午)前數日,肆間用黃紙蓋朱印,或繪天師、鐘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購而粘門上,以逐祟惡。從五月初一起,各家還將菖蒲、艾草插在門的兩旁,一曰蒲劍,一曰艾虎,也為辟邪驅瘟。為辟邪,京城端午時,人們還紛紛買蒲鞋穿上過節。不錯哦

  端午節還有扔災一說。節前,手巧的婦女以五彩綾羅制成小虎、葫蘆、櫻桃、桑椹、瓜豆、蔥、蒜形狀,用彩線串起來,五月初一那天系于小兒的釵頭或背上、胸前;小姑娘還用硬紙條疊成菱形粽子,纏上五彩絲線,戴在身上,通稱葫蘆、續命縷。到了五月初五午時之后摘下來,連同貼在門楣上的剪紙葫蘆揭下來,一起仍到門外,叫扔災。

  節日期間,人們還要飲黃酒,在小孩頭上用雄黃畫一王字,有的還用雄黃涂小孩的耳鼻孔,說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蟲鉆到耳鼻孔中去。

端午的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吃粽子﹑賽龍舟的'時間又來了。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來到深圳看龍舟,長長的龍舟前有一個打鼓的人,大家聽到鼓聲,就按著節奏劃船。這場比賽真是太精彩了。

  看完龍舟之后,媽媽帶著我來到東湖公園的游樂場玩游戲,我玩了許多游戲,有:“打氣球”、“青蛙跳”、“袋鼠跳”、“摩天輪”……我最喜歡的游戲就是“青蛙跳”,“青蛙跳”這個游戲是坐在 機器椅子上,一會兒跳得很高,一會兒從高處落下來,就行一只青蛙一樣,很刺激。

  今天,我玩得可真開心!

【端午的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端午作文03-04

端午的作文[經典]01-21

端午作文(精選)01-19

端午作文02-16

(經典)端午的作文04-10

(經典)端午作文05-13

[經典]端午的作文02-29

端午作文【精選】01-13

端午的作文(經典)01-01

(精選)端午的作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