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端午節的作文

時間:2024-07-12 09:27:43 端午節 我要投稿

(優秀)端午節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優秀)端午節的作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老家,我也體驗了端午節包粽子的傳統習俗。

  我們先拿出一疊曬干的粽葉,量取足量的糯米,赤豆作為主要原材料。然后,我們先燒一大鍋開水,水開后把干粽葉放進去煮,大概過了八分鐘的樣子,粽葉的香味從鍋子里飄了出來,奶奶說有香味出來就可以了,她立刻把剛煮好的粽葉撈了起來。接著奶奶教我把盛斗里的糯米和赤豆攪拌均勻,接著,我們就要去小溪洗粽葉和糯米了。

  我們去小溪洗好了粽葉和糯米,接著就開始包粽子。我先拿兩片粽葉疊在一起,向里一攏,做出了一個“碗”的造型,往里面填上洗好的糯米。再把這個“碗”的“碗沿”用一只手稍微攏進去一點,再用另一只手把其它多出來的粽葉給蓋在上面,捏緊,最后,用細繩子捆上幾圈,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可別小看包粽子這幾個動作,說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可不容易。我包第一個粽子,到最后一步的時候,剛要捆起來,可是糯米一股腦兒地漏了出來,沒辦法,只好拆了重包。第二次包粽子的時候,剛要把多出的葉子蓋好,可是怎么也蓋不上,原來是糯米放太多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將多出來的糯米給挑掉,可是一不小心,捏著粽子的那只手放松了一點,糯米灑了一地。第三次,我吸取前面的教訓,終于,第一個包成功的粽子出現了,接著,熟能生巧,就有了第二個,第三個……

  我喜歡包粽子,更喜歡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

  奶奶輕聲喚著我,耐心地教我如何插秧。我學著她的樣子,提起一把秧苗,解開秧把兒腰上的草繩,將秧把兒握緊,再一一將它們撥開,攤開在手掌心,一片翠意便毫無保留地顯現出來。我的.心中不知被什么東西浸潤,慢慢萌生起了一股欣喜之情:自然萬物,原都是有靈性的!彼時,那些可愛的小生命正在我的掌心里靜靜沉睡,正等待著我去喚醒它們。我屏氣凝神,似是聽到了它們微微的呼吸聲,均勻而歡快,無不召示著生命的痕跡。我已經不能再等了。拈起兩三根秧苗,我深吸一口氣,調整好手腕的力量。將它們拋了出去。只看見一團小綠點劃過天空,太陽不知什么時候已經出來了,將它們映成了嫩綠色。忽的,秧苗穩穩地落入水田里,濺起了一星點泥水,水田里便又多了一份翠意。我十分享受這個過程,插了一次又一次。我看到燦白的陽光似乎劃過我的肩頭,在水田上方濕漉漉地奏鳴。我拂著汗水,心中又被無限的美好與幸福感充盈。

  那一束束陽光依然在演奏著動人的樂章,也撥動了我的心弦,我的心便與那陽光共鳴……一抬頭,奶奶則在另一塊水田邊,嫻熟地插著秧,手指不停地撥動,不停地翹起又放下,水田上她撩起的水花也從未間斷,不斷給水田中增添翠意。奶奶似是一位高明的大自然織工,在這片她所熱愛的土地上織著美麗的綠錦。汗珠滾落,把凝聚著的希望一起融入這水田,滋養著這片土地。我走過去,輕聲問道:“奶奶,累嗎?休息一會兒吧!”“不累的!”奶奶并沒有朝我這邊看,手仍然不停歇地拋出兩根秧苗。

  它們化為一支響箭,射向遼闊的卡空。響箭聲聲,綿延不絕的是對土地人們的贊歌,詮釋的是所有農人的幸福指標。我忽然明白了,我因見證生命生長而欣喜;因勞動而幸福;而對于農人來說,幸福不過是那水田中的一片翠綠,是金秋時節的碩果累累……田野里,滿眼的綠。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有句話說得好;“當一個人總愛回想往事的時候,就證明這個人已經進入了老年。”不知怎的,這幾年我老愛回想往事,尤其是童年發生的事情記憶尤深。這兩天隨手翻著日歷,一看到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來,心里不由浸洇出一些溫馨的情愫來,昨天晚上幾乎一整夜都沉在回憶里,想的都是家鄉和兒時的那些事情。(這可能也是逐漸進入老年的緣故吧。)

  由于我從小被父母親從城市送往鄉里交祖母撫養,我跟祖母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這幾年每逢端午節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我那慈祥可親的老祖母。遙想當年端午節即將到來的前幾天,祖母趕夜給我做各種各樣的香布袋,有鎖子型的,雞心型的,蓮花型的,還有娃娃扳腳,小老鼠偷油等等,然后是用五顏六色的蠶絲線,我們那里叫扎線,纏五色金錢。扎線一般是用來扎花用的,可經過奶奶的巧手把扎線纏在一枚大銅錢上,一會就變成了一枚煞是好看的五色金錢。這金錢用五色線穿做項鏈被奶奶掛上我的脖頸,成了第二天我向小伙伴們炫耀的珍貴物件。看著小伙伴們艷羨的`目光,我自然很是驕傲。把他們領家來,自然會得到祖母饋贈給她們每人一個造型不同的香布袋。

  接著便是包粽子。早幾天,祖母就吩咐家人到北大河的葦塘里采下一大把寬寬的葦葉,然后從地里剪回一些細而韌的長草葉子,紅棗江米,泡在和面用的大瓷盆里,包粽時,便將一張張葦葉抹平,包上糯米和蜜棗或花生仁,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水里泡的草葉,一頭用牙咬住,用另一頭去纏那米粽。祖母的手巧的很,利利索索一會兒包一大堆粽子,我想跟著學包,可無論如何總是學不會。怕誤了祖母的事,只有老實的坐在一旁,不眨眼的看著,遺憾的是我始終沒有學會像祖母那樣包粽子。那時祖母年輕,手腳靈活,總是一個人麻利把事情做完,而且老是慣著我,從不勉強我干什么,學什么。

  端午的頭天晚上,開始煮粽子,只一會兒時間,滿屋里都是米的清香,以及葦葉草葉的特有的甜絲絲香氣。從粽子一下鍋,我就像一只小饞貓,總是圍著鍋臺轉,怎么也攆不走。祖母說,睡覺去吧,粽子得煮上一夜 ,明早才能吃哩!我犟著頭說,我不瞌睡。

  咕咕嘟嘟,粽子在鍋里煮著,香味散發的越發的濃。在這濃郁的香氣熏蒸下,我終于耐不住瞌睡,兩眼皮開始打架。不知什么時候被祖母抱到床上。一睜眼,天卻亮了。枕頭邊是祖母放在白瓷碗里的幾只小巧的粽子,香噴噴的味道直往鼻孔里鉆,也不管沒有洗手洗臉,抓起來就撕開吃,那整個叫香啊!我想我這一生再也沒有吃過那么香的粽子、祖母親手包的粽子。盡管這以后我曾吃過胖等來生活廣場賣的各種各樣的粽子,但總吃不出來當年那粽子的味道。

  吃過粽子,奶奶手里拿著一把鐮刀,踮著一雙纏過的小腳,要到后門外野地里去割艾草。我便急猴兒般三下五除二,穿衣穿鞋,小尾巴似地跟在祖母身后到貓貍溝去摘青杏。

  端午時節,已經是仲夏季節,貓貍溝草木茂盛,溝兩岸長滿了毛桃和野杏樹。鳥兒藏在樹葉深處,高一聲低一聲歡快的鳴叫,甚至互相嬉戲,有時甚至猛不防隨著祖母的鐮頭翻動還驚出一支肥肥的野兔來,嗖的一下子就竄沒影蹤了。不過小鳥們并不在乎懼怕我這個小小人伸手摘青杏或夠毛桃,它們兀自在枝頭鬧騰嬉戲。貓貍溝北岸是大片的麥地,我們叫四十八畝,四十八畝的麥子或遠處的麥子已經連成一片金黃。祖母說麥子料生割,谷子要長過。馬上就要開鐮收割麥子了,收了麥子就有好面饃吃。祖母在前邊割艾草,我在貪饞的偷吃著青杏,酸的我直流哈喇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又是一年端午節,端午來了又去了。

  看到粽子,我總是在不經意間想到了端午。

  時光總是過得好快,白駒過隙,一晃即至。兒時總覺得人生的路太長,時間總是太多,總是不緊不慢,沒有想得那么多,日子總是悠閑,心情總是舒暢。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童年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段完美與快樂的時光。對于我而言,今年的粽子不比兒時的香。

  好懷念兒時的粽子啊,是那么的格外香甜,那么的松軟可口,回味悠長。沒有今天的食品添加劑,沒有進行人工造色,不用防腐,隨煮隨吃,總是帶著片片新鮮粽葉的縷縷清香。

  記得兒時每年端午,就和父母一起去外婆家,而去外婆家總是我們兄妹倆最快意的事情了。既好玩,又有好吃的,雖然就是極為簡單、極為平常的,一些外婆親自炒作的地瓜片而已,放到口里嚼起來卻是那樣的`香。

  還在出發前,腦海中就已浮現出了外婆的身影,早就依在門口,靠在門框上,用雙手搭在眼眶上,做成一個望遠鏡,兩道慈祥、和善和深帶笑意的目光向遠方眺望,穿過片片田疇,越過那長長的山坳,迎接我們的到來。

  終于出發了。一路上,歡呼雀躍,你追我趕,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用不夠的勁了。還只到中途,就已體力不支,連問媽媽,“還有多遠?”“還要多久?”真是望眼欲穿,心早就飛到外婆的身邊了。

  好在爸爸早有準備,挑了一副竹蔑制作的籮筐。連忙跳入籮內,一路悠悠晃晃。一時興起,在籮內歡歌笑語,一路欣賞風景,一路唧唧喳喳,指指點點。興致一來,還故意攀著籮筐的繩子晃來蕩去,全然不顧爸爸的汗水在白花花的陽光下默默流淌,晶瑩發亮……

  好不容易,終于到了。一段十八里的路程,十八道山彎彎,好似過了幾日的時光。可以噓一口氣,我們終于見到外婆了。外婆早就靠在門框上,看到我們,第一句話就是“洪兒,怎么才來呀?”

  此時外婆正在鍋里煮第一鍋粽子,鍋內水聲鼎沸,還在屋外幾十步外就已聞得那一絲絲沁人心脾、爛熟于心的清香。

  于是,我們又吵著外婆“我們也要做粽子!我們也要做粽子!我們也要做粽子!”。外婆連連應聲道,“好!好!好!”,于是我們兄妹兩人和早就到了,亂作一團,滿屋亂竄的表兄表妹們忙拿起砍刀,跟隨著外婆到屋后的堪上,砍取扎粽子所用的棕葉,再摘來粽片,清綠綠的一片片粽葉子,摘后用剪子去掉尖尖的頂角,剪平葉頭,然后一片片放入腳盆中用清亮亮的山泉水一泡,仔細清洗后,更加地綠得閃閃發亮。

  當外婆調制好經浸洗后的山糯米后,一端出盆子來,剛一現眼,我們就跳了起來,搶著圍攏過去。我們早就急不可待了。學著外婆的樣,“鬼畫符”般的扎起粽子來。有的是全然扎不攏去,翻來覆去就是不像一個粽子,有的是扎得稀稀松松,一下鍋煮就散了。外婆也不責罵,總是笑意盈盈,夸我們“扎的好!扎的好!扎的好!”

  當粽子出鍋后,撈出水面,透著滾蕩的熱氣,剝開清香的粽葉,一個黃燦燦的粽子就一覽無余地展現在你的眼前了,不待你張口,口水早就流了出來……

  外婆去了好多年了,再也沒人親手扎粽子了。市場買的粽子,已經不再是原汁原味,古色古香,放到嘴里,無論如何也品嘗不出童年記憶中粽子的那般韻味,那股清香……

  現在的孩子和外婆也沒有那么親近了,連一個小小的粽子也吃不出什么味道來了。

  平日街頭隨意可見的粽子,我總覺得沒有端午的香,心頭總是少了一股端午的氣息與韻味。

  年年端午,可現在的孩子們似乎已經不屑于吃粽子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從中國農歷節氣上說,是太陽將要到正頂了(最北的北回歸線)。

  端午節的習俗,相傳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其他地方的端午習俗我不清楚,廣東省英德市青塘鎮的習俗是傳承正宗客家(中原人由于戰亂,遷移到其他地方的,俗稱客家人。)習俗的,流傳著一首順口溜:"四日夜五日朝,六日粽子打交,七日閑掉掉!"就是說:不同的村子,節日的主餐時間有所不同,有的以五月初四夜為正餐時間,有的以初五早上為正餐時間!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致的習俗…

  1.門上插桃條枝、苦艾、蘇茅

  初五的大清早,家家戶戶都要起的早,婦女們到野外折了桃條枝(桃樹的)、蘇茅草(白茅草)、苦艾草拿回家。扎成一小束一小束,分插到本家房子的每一間的門楣上或門框上邊,說是辟邪的用的,將晦氣全部避在門外,祈求平安!(聽說這是唐朝黃巢之亂時,黃巢到處抓人或殺人,為躲避戰亂的中原地區的人們人遷徙到福建,又從福建向廣東遷移。在廣東的南嶺時,遇到了黃巢,看到一個寡婦帶著兩個小孩在逃命,黃巢就告訴她:在自家門前插上桃條枝、蘇茅草和苦艾草就沒事!可是這婦女將這些東西插在村子的巷口,整條巷都沒有被殺,當時村子的`姓氏很雜,因此后來的廣東韶關南雄珠璣巷百家姓祠就這樣出現了。)

  2小孩佩戴紅蛋

  五月初五這天,最特別的恐怕就是染紅蛋了!一年當中,就這一天才準許染紅蛋:早上起來,婦女們干完了插桃條等事之外,就要做第二件事----染紅蛋!先將雞蛋或鴨蛋煮熟,再趁熱放到有紅色染料(是雄黃和一些植物粉末的混合物,著色牢固,我們客家人叫"飲品紅",濃的時候變成紫紅色)的碗里,滾幾下,看整個蛋都著了色,再撈起來晾干,就成了紅蛋!農村的大人們,都會拿個"春絡袋"(客家人叫蛋為"春".),裝上一兩個紅蛋,拴在小孩胸前的紐扣上,紅蛋就垂掛在胸前了,小孩隨時可以碰爛后去殼吃蛋了!據說是紀念屈原的,因為當時,死人要埋葬,都要裝在紅色的棺材里的,要游棺,人們就用胸前掛紅蛋的方式來表示對死者的孝道和尊重,這習俗就傳了下來,小孩也挺喜歡胸前掛紅蛋的。這蛋在當時做什么用,就不太清楚了,反正是可作半餐(小口)充饑又不易變壞。這些紅蛋,每年的端午節前后一兩天,在街上都可以買到!不信你到青塘鎮來看看…

  3.包粽子

  一般在初五的早飯后(約10點半鐘吃飯)就包粽子。有糯米粽和粳米粽兩種,米料里一般都放點硼砂,包殼是竹葉或正式的粽葉,包帶是席草(一種水生三角形的,可以編織睡席的草。)餡料有花生、紅綠豆(不用綠色的)、糜豆(我們叫白飯豆)等豆類,就是不用黃豆!肉粽有:豬肉、鵝肉、雞肉、鴨肉,就是不用牛肉、狗肉!煮粽子的湯水要用灰水:平時打柴時,割些黃藤灌木回來,(也有用黃豆莢的)曬干后燒成灰,到了要用時,燒好開水,用布袋(過濾用)或布帕攤上那灰,趁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淋過去,得到的水就叫灰水,這樣悶煲出來的粽子顏色就變得有點黃色,口感也很有筋性,不黏,又爽滑,吃起來也比較爽口,別有一番風味。也許超市里的就沒有這味道和口感了!粽子在我們這里一年四季在街上都可以買到熟的…

  歡迎你來青塘嘗一嘗青塘粽子、青塘艾糍、青塘雞爪粉、青塘米粉……挺有特色的哦!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石榴花染紅了五月,梔子醇厚的香氣裊裊襲來,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粽葉和艾蒿的縷縷清香,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時節了。只記得兒時的端午,母親要煮一大鍋粽子和雞蛋,并把菖蒲和艾蒿插在門框上,用雄黃在我額頭上畫個王字。然后把雞蛋灌在用采色絲線織成的網兜里,掛在我的脖子上。我不知道這些是為了什么,母親說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端午那一天是不要上學的,私塾的老夫子也被請來吃飯。席間他自然要對我夸獎一番,此時要算母親最開心了,頻頻給先生斟酒,連說:先生辛苦。

  隨著年歲的增大,慢慢接觸到一些關于端午的傳說,和一些文人描述端午的詩詞。比如文秀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湯顯祖的“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李靜山的“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才逐漸知道端午是紀念一個叫屈原的詩人的節日,而且喝雄黃酒,插菖蒲和艾蒿的習俗也已流傳久遠了。說明母親的話: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沒有錯。

  新中國成立以后,城里人過端午的氣氛就漸見淡薄,農村也只知道這一天要包粽子,已很少有人提到屈原了。如今端午已被定為法定假日,不知道節日里還有多少人會想起當年這位不識事務的楚國三閭大夫。我在想,屈原出生的秭歸,處于大山之中,2000多年前,他目睹著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滿懷豪情壯志,乘一葉扁舟,踏著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他立志為國的那座圣潔殿殿。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回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為后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著端午的習俗千古傳乘。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燭照著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燭照著峽江的驚濤駭浪,也燭照著中華大地,成為后世典范。

  離歸州古城不遠的山坡上,有一片郁郁蔥蔥的桔林,桔林中掩映著一片仿古建筑群。陸游筆下“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中的屈原祠就在其中。但這已經不是原來的屈原祠了,因修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始建于宋元豐三年的屈原祠行將淹沒,政府按原貌將它遷建于此。如今三峽工程蓄水后,屈原祠將隨同歸州古城永沒江底。一座新的秭歸將易地重建,屈原祠也將搬遷。屈原祠數度搬遷,說明雖經幾千年的歲月流逝,并沒有沖淡國人對這位愛國詩人的緬懷和崇敬。屈原的精神仍將回蕩在神州大地,人們以各種形式紀念這位愛國的先驅者。端午這一古老的傳統仍將延續,端午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也將延續,并賦于更多的現實意義。

  又是一年端午節了,物是人非,孩提時代盼望端午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那淡淡的粽葉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使人浮想聯翩。忽然想起唐人殷堯藩關于端午的那首詩:“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詩人的意境,不經歲月滄桑的洗禮,恐怕是很難體會得到的。在這個節日里,愿大家都有個好心情!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又是粽葉飄香時,可我用力的想啊想,卻怎么也想不起那包著粽葉的粽子的模樣。

  每到端午前夕,家家戶戶是要腌制鴨蛋,浸泡粽葉的。因為媽媽工作忙,加上她對這些傳統的節日一向不在乎,所以我從未見過自己家里有這些迎接節日的準備,但是每到端午前,奶奶一定是會托人送來煮熟的粽子和咸鴨蛋的。

  在那沒有冰箱的年代,送來的粽子們,需要一直浸泡在涼水里,吃的時候,現撈現剝現吃。每每看到他們沾著白糖吃,我總是暗暗吞著口水:因為我腸胃不好,老是積食,自然媽媽從不允許我吃哪怕一口粽子。一直到我上初中了,她才偶爾允許我吃上一兩個解饞。

  而有關做粽子的記憶,就是去朋友家玩,看到她們家做粽子的熱鬧!

  朋友家四世同堂,一大家人,因為爺爺剛從臺灣回來,對傳統節日格外重視。我親眼看到,阿姨在一個大木盆里浸泡了很多的糯米,糯米粒被水滋養的柔軟粉嫩,慵懶的沉在盆底。另外一個鐵桶里裝的是去年用過的粽葉,浸泡的.神采奕奕,那里有前幾天掛在廚房墻上干枯的模樣?旁邊的小茶幾上有若干個小盆,里面有紅豆、黑豆、花生、芝麻等等雜糧,還有紅棗、蜜棗、桂圓等干果。最讓我詫異的是,居然還有煮熟的臘肉、牛肉、豬肉等等肉類。朋友告訴我,這些都是包在粽子里面的餡。我也品嘗了這些稀奇古怪的粽子,味道的確鮮美,尤其是肉餡的粽子,但卻總覺得,沒有奶奶包的白糯米的粽子味道誘人。

  端午節總是在上學,是沒有機會在老家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的,但是我知道,她也一定是早早買來上好的糯米,早早浸泡在木盆里,洗刷干凈粽葉,挑出破損的葉片,撕成條狀,搓成細繩備用。

  到了端午前一天,奶奶忙完家務,把木盆端到堂屋,準備好粽葉和裝粽子的盆,坐在小板凳上開始包了。

  她是怎樣隨手就把粽葉在左手中完成一個圓錐形的樣子的呢?尖尖朝下,大頭朝上,右手抓一把糯米放在粽葉里,然后雙手像變魔術似的,就幾下,手中出現一個飽滿的、被捆的五花大綁的三角形的立體的粽子。

  奶奶把粽子放到盆里,繼續開始包下一個。一不小心,粽葉的鋒利邊緣,劃破了奶奶的手指,奶奶隨意用嘴巴吸一吸,又繼續麻利的包起來。我明明看到,傷口里滲出血絲,混入糯米里,包進粽葉里……

  全包好了,奶奶在灶上燒一大鍋熱水,放進剛包好的粽子和洗干凈的鴨蛋,不一會,蒸汽裊裊,突然看不清奶奶的樣子,等煙霧散去,灶臺上,裝好滿滿一盆粽子和鴨蛋。

  下午,這些粽子和鴨蛋就被送到我家,被媽媽浸泡在涼水里,靜待第二天的到來。

  那含著奶奶手指血絲的粽子,到底會被誰吃呢?這并不重要,因為每一個粽子,每一粒米,都浸透了奶奶的心血。

  后來我吃過很多種類的粽子,有同事的媽媽親手包的,有學生家長親手包的,有食品公司做的,甚至品嘗過一些所謂“天價”的粽子,但總是沒有小時候,我吃過的那一兩個白糯米的粽子味美、熨貼。

  過年,帶豆豆去一個小鎮摘蘑菇,路過奶奶的小鎮,我問爸爸:你現在還回去嗎?爸爸說:我還回去干什么?

  沒有爺爺奶奶的小鎮,能算故鄉嗎?沒有奶奶親手包的粽子的端午節,算是端午節嗎?

  又是粽葉飄香時……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城西富貴坊翠竹巷是酒樓餐館的聚集地,其中最熱鬧的便屬聽風樓。聽風樓實際上是間茶樓,說聽風樓最熱鬧,并不是因為這里的茶有多香,小吃做得多精致,而是因為這里是一群斗蟋人的聚集地。

  斗蟋,又名斗蛐蛐,比斗的其實不僅僅是蛐蛐,同時還有蟲師。蟲師,在民間又稱蟲把式,一般情況下,這些賭斗的蛐蛐都是經他們飼養調教的。上場時由雙方蟲師手持簧草,微微撥動各自的蟲兒,引它們斗在一起,從而分出勝負。這活計在外人看來簡單得很,也容易忽視蟲師的存在,但是真正精通此道的行家卻知道,一個好的蟲師才是左右一場賭斗的關鍵。

  只有蟲師才真正了解自家蟲兒的特性,簧草撥動之間,向蟲兒傳達自己的意圖,蟲兒在蟲師的手中猶如戰陣上的武將。而蟲師,便是坐鎮指揮的元帥。

  聽風樓能坐上翠竹巷的頭把交椅,自然有它的門道,別的不說,單看這里養的十來個蟲師,都是一等一的好把式,而且每個蟲師的手中都有上十只好蟲。靠著這些個蟲師和好蟲,便能聚集大量的斗蟋賭徒,聽風樓每天開那么幾場斗蟋,光入場費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在這些蟲師之上還有金牌蟲師,這類蟲師平日里是不出戰的,好吃好喝地供著。待每年入秋蛐蛐大量繁衍生息的時候,聽風樓便會舉辦一場盛大的`斗蟋大會,約戰各省的行家,迎來各地的權貴。

  這么隆重的場面便不是那些一般蟲師能應付得了的,自然該那些金牌蟲師出馬了,而在這些蟲師的背后,都有一些豪門巨賈支持。

  此時正值秋高氣爽之季,一年一度的斗蟋大會如約而至,蛐蛐鳴叫響遍整個翠竹巷,引得眾賭徒心癢難耐。聽風樓門口搭起了一方齊腰擂臺,這擂臺十米見方,能容多人站立。擂臺中央擺著一張黃花梨木的小圓桌,桌上整齊地碼著斗蟋的一系列器具,每一樣都是做工精致,價格不菲。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擂臺邊上豎著的一支大旗,上書“百戰百勝”四個大字。

  到了辰時三刻,擂臺邊已經擠得人山人海,只聽得鳴鑼三響,從聽風樓里走出一位身著錦袍的富態中年人,這人便是聽風樓的大掌柜張三爺。緊隨張三爺登場的,是一個黃臉漢子,手捧一個銅質斗蟋盒,滿臉笑意。這黃臉漢子剛一登場,臺下立時響起一片雷鳴般的歡呼聲——這黃臉漢子,便是聽風樓的金牌蟲師劉海,從三年前斗蟋大會一舉奪魁開始,劉海就穩坐聽風樓第一蟲師的寶座。

  張三爺退到劉海身邊小聲說道:“劉海,這次的排場是少東家要捧你,專為你而辦的,你可不能有什么差池,你墮了名頭不要緊,要是削了少東家的臉面……”

  這話說得恩威并施,劉海連忙躬身道:“劉海多謝少東家和大掌柜的抬愛,請您放心,‘西府霸王’這幾天狀態好得很,便是大公雞也敢斗個勝負。”

  張三爺看了他一眼,點點頭。這劉海的實力張三爺倒是清楚得很,剛入門那會兒,他雖然位列金牌蟲師,但也不能說必勝,直到兩年前尋到一只奇蟲。這蟲兒生得好看,通體呈琥珀色,指天須,壽星頭,利劍翅,柳葉身,四肢健碩,鳴聲震天,好生威猛!這蟲兒看起來就像一把銅錘,力大而性兇,于是劉海給它取名為“西府霸王”——取自李元霸的武器擂鼓甕金錘。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過去的端午,總是伴隨著許多精彩紛呈的活動。聽老人們的講述,端午節,人們都會在家門前懸掛菖蒲、艾蒿,以求辟邪、求福;釀雄黃酒,大人們喝,孩子們抹,在屋子里淋灑,為的是五毒不侵;纏五色線,掛香包、抓鴨子,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吃粽子、賽龍舟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二是積極面對生活。

  不過,現在的端午,由快節奏生活的影響,許多傳統習俗正在逐漸被淡化:掛艾草,可現在人們住在擁擠的公寓中,就算掛了,也少番韻味;賽龍舟,離我們的生活太遠。思來想去,貌似我唯一關心的就是端午節的飲食習俗。

  在粽子、咸蛋、莧菜三大美食中,我對粽子情有獨鐘。

  粽子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因為被誣陷,含恨含淚,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入汩羅江自殺;沿江的漁民們聽說了,都去救他,但屈原最后連遺體也沒有找到,人們便用竹筒子盛滿米,撒入江中,以寄哀思。后來,這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于是人們便將這天稱為“端午節”,而盛滿米飯的竹筒就是“粽子”。

  粽子在古代稱“角黍”。顧名思義,用箬葉折成角錐狀,往里面裝滿黍米,就是粽子的雛形。經過時代的變遷,粽子在廣闊的中國版圖上走南闖北,各地都留下了它的身影,并衍生出一系列具代表性的風味粽子:廣東的枧水粽,安徽的豆沙粽,陜西的蜜蜂涼粽,福建的燒肉粽,內蒙古的奶皮子粽等等。

  感謝現代便利的交通運輸,也得益于各地之間的文化交流,所有特色粽子都可以在各個省份之間來往穿梭,我也可以對它們一一進行品鑒。和14億中國人一樣,我也粗略地將粽子分為“甜派”和“咸派”。我認為“甜派”的杰出代表是來自安徽的豆沙粽,“咸派”則是來自福建的燒肉粽。

  取這兩個粽子,盛一鍋水,點火。水由安靜逐漸變得好動起來,翻滾著,咕嚕冒泡,升起陣陣水氣:水開了。這時兩個粽子放入,看著他們在滾水中向下翻轉,左右滾動,還挺有趣,像小小扁舟在驚濤駭浪中艱難前行。一刻鐘后,粽子可以食用了,將粽子撈出,我驚奇的發現,煮了兩個粽子,水卻幾乎沒變色,我顧不得燙手,將其中一個粽子的'粽線拆掉,剝開碧綠的箬葉,立刻就有一個潔白如玉的小角露了出來,原來所有的香氣與味道,都被這箬葉層層包裹,不斷在水的沖擊下打亂、重組,再升華,又獲得了箬葉的清香;盡管只有糯米和紅豆兩種材料,粽子卻為我們提供了三種色彩:糯米純潔無暇的白,紅豆鮮艷亮麗的紅,豆沙溫和輕柔的紫;一口咬下去,滿口濃郁的豆香與甜蜜,糯米也是甜的,但是卻浸潤了箬葉的清香,甜而不膩;燒肉粽則完全不同,肉滲出的湯汁被箬葉包裹,一滴不少,燒肉與糯米相中和,紅亮與潔白,仿佛在你的舌尖跳起了華爾茲,妙不可言。

  “甜派”與“咸派”究竟誰更好吃,我也說不清,但是畢竟我是四川人,還是四川自貢人,不得不提一嘴“辣派”。“辣派”的代表:臘肉粽,絕對是辣中之王。但是離奇的是,四川本地的粽子大多偏甜,而所有重油重辣的辣粽子幾乎都來自外省,盡管標明是“四川特產”。

  最近還聽到一種說法:有的粽子是長條或長方形的,實際上是不合理的,因為只有三角錐形的粽子在江中不易被沖走,這也就是民族情懷的體現。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相信這是大家都很喜歡的一個節日吧?可對于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多少呢?估計大多數人都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其實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有三個不同的說法,第一個是為了紀念屈原,第二個是紀念孝女曹娥,第三個是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一個傳說是紀念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是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公元23--220年),曹娥為救父投江。事情是這樣的,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紀念伍子胥,關于這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那么,人們在過端午時又有什么風俗習慣呢?第一個就是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第二個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第三個是佩香囊,據說可以避邪驅瘟;第四個是懸艾葉菖蒲;第五個是掛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第六個是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小時候記事起端午節好像就只有吃粽子這一風俗,感覺家里人也不是很重視這個節日,不過我倒是挺喜歡的,因為我超喜歡吃粽子的。

  好了,介紹這么多了,你的家鄉有什么習俗我沒有列出來嗎?呵呵,說出來大家一起分享吧!

  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采,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伙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采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伙伴們競賽,看誰采的多。箬葉采回家后,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里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肉買來后,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后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后,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只手,一下子又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嘗著,各自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端午節的作文 篇11

  又是一年端午節,今年端午大不同。看著外面賣的一個個玲瓏小巧的粽子,媽媽也眼饞,加上手機短視頻上粽子簡單包法的推動,終于,她決定了,“今年咱們自己包粽子吃!”

  深綠色的粽葉泡在鍋里,細細一嗅,有著草木獨有的清香。鍋旁邊是紫、黃色兩團毛線,邊上放著一大碗備好的餡——這次我想了個新型肉餡,即,將肉切碎成小條,加上少量醬油,再與提前一晚上泡好的糯米拌勻,如此一來,每吃一口粽子都有肉。想想就很滿足!當然還有傳統餡料,媽媽準備的糯米混合黑米,外加少量去核紅棗,這樣,咸甜口味就齊全了。

  我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洗了手,卷起袖管,斗志昂揚,神色堅定。包粽子,豈不是小菜一碟,一學就會。我看了眼教程視頻,聽了下媽媽講的包法,我就開始動手操作。左手持粽葉,右手順勢一折,使綠葉成漏斗狀。此時,空出右手用勺子挖入糯米肉餡,直到與“漏斗”邊緣差一橫指即可,如果熟練,可以直接加滿。然后,將立在“漏斗”后的粽葉蓋在餡上,兩邊一收角,多余部分圍繞粽身裹住。最后,拿著或紫或黃的細線,把粽子給綁住系緊。

  “誒呦!我米掉了……”

  “沒關系,我也掉了點。”

  “嘶……葉子裂開了……”

  怎么這么難啊?我看了看爸媽和我手里慘不忍睹的“葉子包米”,撇了撇嘴,十分無奈。

  再讀一讀那個包粽子的方法。咦?沒錯啊,怎么就是包不住呢?真是奇怪。看著視頻里阿姨手指翻飛,粽葉翻滾,細線一繞,不出十秒,一個綠色的“小胖子”就出來了,不僅如此,他身上的線也纏繞得均勻,有楞有角。恍若在對我說“很簡單的,來試試啊”。可惜,試倒是試了,但是半點也不簡單!我有點垂頭喪氣,而且站久了,我的腳也很累,不過看著爸媽依然在粽葉中酣戰,咬咬牙,擦擦手,伴著葉香,繼續作戰!

  下午日頭正盛,溫度升高,不過幸好我們在家,還較為涼爽。我們偶有閑聊,但眼睛都是盯在粽子上的,畢竟,這一個個的四角粽都可以當做我們自己的小型藝術作品。

  三十八張粽葉英勇就義,成就了一個個綠油油的粽子,只不過有的歪歪斜斜,攤成一團;有的奇形怪狀,自成一派;有的像模像樣,卻五花大綁……哎,不漏餡就不錯咯。

  原來古人為了祭祀過節,也是不容易啊。粽子本叫粽籺,俗稱粽子,包住美味的葉子則多是箬葉,粽子形狀繁多,內餡更是各地有各地的習俗風貌。我認為,制粽興盛之地,當以嘉興為首。而且足夠好的粽箬,煮出的粽子,則是清香不散。可惜要特別栽種,讓懶人自動放棄。

  待到第二天早晨,將粽子放入鍋中蒸熟。一打開鍋蓋,熱氣氤氳,清香四溢。原本亮綠色的“小胖子”色澤暗淡了些,但依舊能包裹住瑩白如玉的內餡。不待它們完全變涼,我就等不及一邊說燙,一邊手拿粽子開始剝。顧不得手熱,我也想嘗嘗自己的勞動成果。果然,伴有獨特的草木香,和細心準備的餡料,真是味道獨好!肉粽每一口都有肉,而甜粽則是由第一口逐漸變甜。

  吃粽容易,包粽難。但好像唯有家中粽葉飄香家里人其樂融融包粽子才是最美好,團員的端午節。粽葉飄香,味道這里獨好!

  端午節的作文 篇12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大詩人屈原還寫過一首世界著名的詩,叫《離騷》。

  端午節又稱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有掛菖蒲、艾葉、薰蒼術、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端午節的時候,在一個大桌子上,一起吃著香噴噴的粽子,到嘉興南湖的一條河邊,還看見他們賽龍舟。“觀看的人真多啊!”我不禁感嘆道。“他們劃得真快啊,他們比得真激烈啊!”爸爸也說道。

  中華傳統節日不僅僅只是端午節,還有話多其它節日,正等著我們去了解它們呢!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還要在門上插艾蒿掛菖蒲寶劍,再灑點雄黃酒,這樣可以驅邪保平安。

  今年的端午節是在阿婆家過的。早上,阿婆帶我一起去菜場買菜,買來了艾蒿和菖蒲。回到家我們就一起動手,很快就做好了兩把寶劍。我們用膠布把它粘在大門上,看,兩把寶劍多么像兩位威武的大將軍啊!

  粽子的種類很多有豆沙粽子,鮮肉粽子,蜜棗粽子等等。粽子的形狀是三角形的。我喜歡吃豆沙粽子。豆沙粽子又香又甜,我大口大口地吃著,吃得津津有味。

  今天,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今天中午我聞到了香噴噴的粽子味道。我問媽媽種子有什么味的,媽媽說有臘肉的.有紅棗的.還有蜜棗的。聽得我口水直流。我問媽媽粽子好了嗎?媽媽說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臘肉的吃起來。嗯.臘肉的好香哦。一粒粒糯米被煮的軟軟的.糯糯的.好吃極了。吃完臘肉的,我還想吃紅棗的。我們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的。粽子真的很好吃哦!

  我喜歡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端午節、元宵節、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節有個神奇的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它聽到自己的國家要被毀掉的事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大石頭縱身跳入江河中。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都要劃船到江中,把飯丟入江中。但人們發現江中的魚兒要吃人們丟下的飯,于是人們想出了個辦法,用很長很長的葉子包住米飯,樣子像一個個菱形,這就是人們說的.粽子。

  粽子的樣子很多有:兩個角、三個角、四個角……粽子的餡有豬肉、棗、糖……吃上一口回味無窮。每當端午節時,我家也會有吃那回味無窮的粽子,再在粽子上沾點白糖,那味道就更好了。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里,都有獨特的食物,每種都很好吃。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大詩人屈原還寫過一首世界著名的詩,叫《離騷》。

  端午節又稱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有掛菖蒲、艾葉、薰蒼術、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端午節的時候,在一個大桌子上,一起吃著香噴噴的粽子,到嘉興南湖的一條河邊,還看見他們賽龍舟。“觀看的人真多啊!”我不禁感嘆道。“他們劃得真快啊,他們比得真激烈啊!”爸爸也說道。

  中華傳統節日不僅僅只是端午節,還有話多其它節日,正等著我們去了解它們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13

  一大早,爸爸媽媽帶我去逛超市,迎面撲來陣陣清香。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味道的粽子,我問媽媽:“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呀?”媽媽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叫屈原。他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由于受到奸臣所陷害,五月初五這天他抱石投汩羅江而亡,以此表達他的愛國之心。老百姓為了防止魚兒吃他的尸體,就包了很多粽子扔到江中。為了紀念屈原大夫,我們每年端午節都要吃粽子。”

  爸爸還告訴我:“端午節家家戶戶的房門上還要掛艾草,求平安。而且這天還要吃很多帶黃的東西,比如:黃鱔、黃瓜、黃魚、黃酒等等。有些地方還有賽龍舟比賽呢!”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催媽媽教我怎么做粽子,媽媽說:“你先別急,我們還要去買材料呢,你以為沒有材料就可以做了啊?”說完,媽媽就去買材料了。

  不一會,媽媽就回來了。她不我叫到廚房來,說:“你看好了,首先,我們要把這些糯米泡在水里一會兒。”媽媽把一大堆糯米泡在水里,說,“然后,把箬皮水里煮一會兒之后,就放在冷水里浸涼。再把糯米取出來,放上許多蜜棗,然后再放上一層糯米,最后就用箬皮把糯米包的嚴嚴實實,捆上棕繩泡在裝著水的高壓鍋上就行了,不過要等兩個小時哦。”只見媽媽已經包好一個粽子了。然后她又開始包紅豆、鮮肉粽子了。

  我想:“既然粽子里能放豆沙、鮮肉,那么放巧克力也行吧,我就放點巧克力吧。于是,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糯米取出來,趁媽媽不注意拿出飛快地取出幾塊巧克力,放在了上面,又把它包了起來,然后混進了高壓鍋。

  兩個小時過后,我剝開我做的粽子之后,傻眼了,這是黑森林粽子還是非洲人做的黑炭頭粽子啊?天啊!我好不容易買的巧克力就這樣沒了!

  奶奶準備了兩種餡料——豆沙和鮮肉。然后奶奶拿起一片粽葉,把它折成像三角形一樣的小

  哥哥又說:"我來提問了哦,三角四樓房,里面包黃娘,要吃黃娘肉,還得解帶脫衣裳是什么?(打一個食物)"

  "a,端午到啦!嘿,該吃鮮肉粽子,白米粽子,黑豆粽子,紅棗粽子,蛋黃粽子。。”我在老媽面前喃喃自語道“明白了,不就是想吃粽子嘛!”“真聰明。”有你這樣說媽媽的嗎?”我摸著腦袋不好意思的笑咯,“想吃什么?”說著從墻角取來粽葉,哇什么時候藏的哦“嗯。。。我想吃沒有紅棗的糯米粽。”“好說好說,開始啦!"(同學們,要開始咯!)

  我注視著媽媽的.一舉一動:媽媽先把粽葉浸在熱水里洗一洗,把米淘一淘,拿出來放好,讓它將里面的水慢慢流出。。半響后,糯米白白的一個個沾在一起,媽媽倒到碗里去:“曬好咯。”“哦~"我有點愣的回答,媽媽接下去弄粽葉啦,她把粽葉的兩頭彎合住直到另一頭的小洞洞也合住。此時,我手也想動起來拿了個葉子也動了起來”嘿,我彎我彎!”媽媽已經把米放進去啦,我迫不及待的抓來一大把米扔進去。。哦,天,那個小洞洞都張開了,米像沙漏一樣一顆顆下來了“哇,飛流直下三千尺啊!”媽媽一見,慌忙過來救米。我還想來,媽媽讓我看著她做,“草。”可我還是忍不住想問:“媽媽,我剛剛咋失誤咯。”“你看牢。”媽媽把洞洞和好后,手就有一邊把它的洞頭扶住,放米,米不多不少,免了爆破的危險。哈哈,幫線拉,媽媽咬住一頭線繞繞饒打個結,一個粽子就好啦。。。。

【端午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作文:難忘的端午節08-08

端午節日記_愉快的端午節作文03-23

(經典)端午節的作文01-18

端午節的作文06-12

端午節作文06-12

端午節作文【精選】07-06

端午節作文06-28

端午節作文(經典)04-02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7

(精選)端午節作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