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端午的作文合集九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的作文 篇1
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后,中國國民紛紛譴責其用中國的節日申遺,當然也有人覺得他們已經融合了自己的風俗和思想。
對于這件事,我覺得國民的行為略微過激了些。即使韓國“端午祭”的原形是我國的端午假,但他們也在其中融合了自己國家的民風民俗。誰又能說“端午祭”就是一個純屬抄襲的節日呢?“端午祭”的雛形是端午節,這點不假,他們用“端午祭”去申遺也是真,但我覺得我們應該保持理性。首先,中國是一個大國,是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對于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我們應該祝賀他們他們,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所擁有的氣度。其次,就算要追究,我們也不該這樣謾罵他們,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國家,我們應該派專業人員進行交涉,而不是網上如此不顧形象。最后,我想說,韓國的“端午祭”或許和我國的端午節是有些相似,但也不完全相同,我們應該相信,韓國會擁有一個他們自己的“端午祭”。
這就是我對“端午祭”申遺成功的看法。
端午的作文 篇2
今天是星期四,農歷五月初五。我們預備去奶奶家過端午節,我早就起床了。我吃過一個雞蛋,喝了一杯豆漿就出發了。
過了一小時,就到了住在大明鎮的奶奶家。我一進門,,見到爺爺、奶奶、伯父、大娘、大哥都在,我急忙向他們問好,他們也向我們一家三口打招呼。
今天的午宴很豐盛,大魚、大肉都有。還有香味撲鼻的粽子呢!我吃了一口粽子,格外可口,這也讓我想起了老師講過的屈原故事了。屈原是個愛國詩人,也是楚國的`大官,后來為國家投江自殺了。百姓卻愛關愛他,怕江里的魚蝦吃屈原的尸體,就把飯團投向江中,后來把飯團包成粽子形喂魚,就演變成了今天的端午節吃粽子的民俗了。
我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我們從小就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精神,讓他的精神發揚光大。
端午的作文 篇3
嘴里咀嚼著香甜的粽子,鼻內散發著艾草的清香,心中回想著五班的雙優,手上則寫著三周的種種,心里有說不出的高。
憶出真假班會優。這三周,班內發生的事情中最重大、最有意義、最引人深思的便是開展真假主題班會。開展真假主題班會之前,班上有不少假學現象,如:上課眼望課本,心想電腦、游戲。因此,萬老師讓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假學者,發表感想。周末,再讓每位學生寫篇《假學.真學》的議論文,讓大家回想,回想自己究竟是哪類人,讓大家反思,反思自己究竟有沒有做錯;讓大家發誓,發誓自己以后定要棄假求真。在看班會時,萬老師用學生作文里的語句作為觀點來提醒我們,告誡我們,啟迪我們。班會召開后,還要由各個小組上臺做出今后的誓言,“簽”下保證書。真心希望通過這個班會,五班的同學都能棄假求真!
憶出英語默寫優。在以前,英語默寫部分人質量不高,甚至還在默寫時作弊。萬老師了解了情況后,開始優化本班默寫。首先,萬老師選出了七八個英語默寫不認真的人,讓他們每天默寫時要么在大報告廳,要么在操場,按照質量,獎罰分明。這樣一來,讓班上原本不認真的同學態度轉變,讓原本認真的同學更加細心。默寫質量也是蹭蹭蹭的往上升。后來,萬老師又讓全班的同學都到報告廳默寫,默寫完畢后再以小組為單位收起來,各個小組互相批改,批改完畢后,再逐一公布默寫得分,讓大家能夠自動定位,合理安排,制定計劃,爭奪獎勵。看來萬老師的招數還真管用呢!
憶出量化計分優。“量化計分數,誠信定座位”是五班的一大特色。可有時有些小組因不知哪些分數該加哪些分數不該加而導致被他人誤解。因此,值周班長陳安琪便想出了一個計策,在每日夕會時,陳安琪會將前一天量化分數最高的兩個小組的計分紙展示出來,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看別個小組是怎樣計分的,好吸取經驗;再一個便是看看這些分數哪些是不能加的,有哪些分是可以加的,好規范量化分數。經過陳安琪的調整、規范,在這個周內,量化分規范了許多,某些落后的小組也吸收了經驗,量化分也在上升呢!看來,量化分在大家的心中還是非常重要的。規范、優化量化分是不容有誤的。
在喜慶的'端午節里,在熱情的盛夏中,我回憶著五班的雙優。憶出了大家的承諾,憶出了大家的態度,憶出了大家的聰明,更憶出了大家內心的雙優。
端午的作文 篇4
端午節,想必大家都熟悉。每當這一天來臨時,掛艾草,吃粽子,劃龍舟,都變成了這一天的習俗。
那大家是怎樣度過端午節的呢?還是我先說吧。
端午節前一天,我媽總會在菜市場買好粽葉,糯米,紅棗和臘腸,去外面摘艾草,而我們爺三個嘞,就在家享受,現在想想,我都有自行車了,還不如我去摘艾草。材料買回來,全家動工,我姐淘米,我媽包粽子,我爸把繩系在粽子上,而我呢,則是給我媽遞粽葉。粽子包好,就該放鍋里蒸了,然而又是我媽干,我們爺三個嘞,看電視看電腦,二選一,現在想想,還不如我去蒸粽子,反正也不難。粽子蒸好,總是我第一個吃,然而吃一次燙一次。粽子蒸好,就該掛艾草了,那個簡單,全家就我個最高,直接拿著艾草,優哉游哉的插在門框上,現在想想,挺有成就感的嘛。
端午節前一天,就那么精彩,端午節還用說,當然是大吃特吃,全家動工,邊吃邊圍在電視前看端午節特別節目,尤其是龍舟比賽,我、我姐都和老爸打賭賺錢,然而我幾乎沒贏過,不開心。沒事,反正端午節就不是賺錢的,當看好哪個選手時,就在心里默默地吶喊助威。這感覺,可以的。
總之,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的'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任何矛盾都會化解,都沉浸在節日的氛圍當中去。
最后也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端午的作文 篇5
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佇立在這個高科技,給人現代感的都市里。陽光照在玻璃上,反射出刺眼的光!我漫步在公園小道上,聽風的娓娓述說,樹的竊竊私語……
十年啊,這看似漫長,實則短暫的時間轉瞬即逝!如今,我已是一位職場中人,有著優越的待遇,整天處在工作的忙碌之中!想到自己的辛苦,換來的是工作的'成功,“呵呵——”我會心地笑了。
忽然,在兩塊石板的夾縫中,一棵矮小的、嫩綠的植株映入我的眼簾,定睛一看,竟是一株艾草!
輕輕彎下腰,摘下一片葉子,那淡淡的清香,翠綠的色彩,打開了我腦海中記憶的大門,勾起了我的回憶……
“外婆,我要吃粽子,白米粽喲!”剛進大門,我便吵著要吃粽子。外婆最疼我了,匆匆地去廚房,拿一個大粽子,抽出一根竹筷遞給我。“吃吧,吃吧,外婆的粽子可好吃啦!”外婆瞇縫著眼睛,眼角的皺紋瞬間凸起,形成深深的,似扇貝般的溝壑。
我用小手捧著熱騰騰的粽子,呼呼的吹著氣,指尖挑起葉尖,轉幾個圈,那包裹著糯米的粽葉脫落,像死蛇一般沉寂,不過白軟的糯米便呈現在眼前,竹筷一插,一個糯米魔法棒就這樣誕生了!我咽了咽口水,咬一口,軟、糯、香,剎那間向我襲來,那是一種無法抵擋的誘惑!
夜深了,銀色的月亮點綴著深藍的夜空,淘氣的星星孩子們,在她的身邊跑來跑去,追逐玩耍。眾星捧月,月亮,今晚一定不會寂寞了吧!
凳子上,一大堆不知名的草引起我的好奇,我走到凳子旁,順手抓起一株打量——這草竟比我還高哩!葉厚,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色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葉尖高低不同,顯得參差不齊!像鴨掌,有像雞掌,十分好笑!
摘下葉子,靠近鼻子,一股淡淡清香瞬間漫步整個大腦,緊著著,另一股藥臭味便夾雜其中……我皺著眉頭,嫌棄地扔掉了,外婆趕緊疼惜地撿起,”你這個小鬼!“”哈哈——“我做個鬼臉跑掉了……
“洗澡了,洗澡了!”外婆拉著我,帶我去衛生間,綠悠悠的水觸碰我的皮膚,身體的每個毛孔,仿佛剎那間張開了,好舒服啊!“這呀,就是剛才的草煮的水。”我一聽,這竟是臭草煮的水,不樂意了,哇哇大哭起來,用手不停地拍打水面,泛起圈圈波紋。外婆把我抱到床上,說“這草洗了身子,蟲蟲就怕你了喲!”聽著外婆的話,便也半信半疑地睡去了……夢里,外婆就像那艾草,雖然外表顯得蒼老,但是卻那么樸實——滿滿都是對我的愛!
“哎,想什么呢!”路過的朋友,驚醒了我,我從小時候脫離出來,現在是在漫步呀!想到家中高端,漂亮的熱水器,可口的食物,總覺得缺少些什么——
是外婆對我的愛?
是艾草的特殊氣味?
還是那已經漸漸消失,而我卻不在乎的端午文化?
端午的作文 篇6
一天晚上,寫完作業后,我問爸爸:爸爸,端午節的來歷是什么呀?爸爸笑著對我說:好,今天我就來給你說說端午節的來歷。我猶豫著說:我好像在書上看過,是為了紀念一位詩人。爸爸摸著我的頭說:是呀,那位詩人叫屈原,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
爸爸接著嚴肅地說: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人,為國家盡心盡力,可是后來卻受到壞人的迫害,被放逐到江南。秦國大將白起攻破楚國國都后,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了,對前途感到絕望,他選擇了為國捐軀,就在同年五月初五跳進汨羅江自殺了。爸爸接著又說:兩千多年來,每到五月初五,人們就把粽子投入江中,據說是拿粽子去喂魚,以免屈原的尸體被魚吃掉。這也是每年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我滿懷深情地說:原來,我們端午節吃粽子,為的就是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屈原為國捐軀的愛國精神啊!爸爸高興地點了點頭。
端午的作文 篇7
說到端午,我們便會想到吃粽子、賽龍舟等常見的習俗。但是,我家不同。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一道必備“佳肴”。
說起這道必備“佳肴”,我們這人年年吃的人真不多。每次我們在制作或是品嘗的時候,一些鄰居總會來問問這道菜的名字。想必他們是不吃的吧!說來也奇怪,每逢端午,我從沒在這看見別人吃過呢!倒是我外婆家,年年都燒。也許就是從外婆家——當然,那兒引過來的吧!
既然每年我們都吃葫酥餅,那這葫酥餅怎么做呢?哈,顧名思義,這餅里頭肯定有葫蘆咯!你也許會奇怪,這“餅”里怎么放葫蘆呀?味道多怪!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葫酥餅可以稱為“餅”,也可以冠以其他的稱謂。因為它的制作過程是這樣的:
先勺一些面粉,加入適量的.水,放進切成絲的葫蘆,一個勁的拌呀拌。直到面粉糊拌到可以下鍋的狀態,就行啦!接著就是在普通不過的步驟啦!起油鍋,倒油。你也許會納悶,這餅不用塑形嗎?別著急,這才是葫酥餅最大的樂趣!你可以用勺子隨意撈起一些面粉糊,或多或少,然后把它倒入鍋中。這時,“調皮”的葫酥餅就開始造型了!這時便不用理會,接著倒面粉糊。有時,一些“重情義”的葫酥餅會粘在一起,你得將其分開,否則,就會誕生一個超級大的葫酥餅啦!待到兩面金黃,撈出就可以吃。
每次,我都是最貪吃的食客。當然了,我也會發揮我的想象力,來想象葫酥餅像些什么東西,雖然大多數時候葫酥餅還是寫不規則的圖案,可我卻也樂此不疲!
啊,端午的葫酥餅……
端午的作文 篇8
端午節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說:“你明白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說:“明白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奶奶見咱們談得這么開心,湊上來說:“你們明白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齊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著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著念著,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的作文 篇9
(一)
秀秀最近放牛總愛牽到出村很遠的水庫邊。老黃牛和犢子自在坡上吃草,她便坐在大巖石上繡著荷包,眼睛更多時候卻是眺向河面上正在破浪的木舟。
只有一個多月就端午節了,滿正和他的龍舟隊天天抓緊時間在水庫苦練。今年,滿正瞄準了縣第一名那面紅艷艷的錦旗。因為,他答應了秀秀,要把那面錦旗掛到秀秀家堂屋,迎娶秀秀。
這幾年,農村的政策好了,滿正高中畢業后就沒出去打工,和村里的幾個后生挖個魚塘,平時除了給自家田地做陽春,就是搞水產養殖。去年,滿正在周圍幾個村邀了十幾個后生參加縣里的龍舟賽。雖然是第一次參賽,經驗不足,卻也是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要是以前,村里除了老人、小孩就是些婦女,哪能湊得這么多人參加龍舟賽?今年三月三,滿正娘給秀秀家送了一籃子雞蛋,秀秀娘問滿正娘:“大姊,你看他倆也好了快兩年了,我們合計合計,什么時候把這件事辦了,我也好安心打理老幺的事。”滿正娘說:“我也催過滿正,他說要在端午那天劃船拿個第一名來娶秀秀。滿正讀了這么多年書,自己有想法,我也逼不了他。”
日頭開始西斜。秀秀轉過身看了看,牛還在坡上乖乖地吃草。水庫河面上,滿正他們仍然在奮勇苦練:滿正在船頭吹著哨子大力地擊鼓,眾人整齊地劃動木槳。夕陽的余輝照在水面上,泛起鱗鱗金光,木船像一只出水蛟龍在破浪急馳。秀秀仿佛看到了滿正哥走上主席臺接過那面紅艷艷的錦旗,仿佛又看到了滿正哥披紅掛彩去她家迎親,把那面錦旗高高地掛在她家堂屋。秀秀不禁把手中的荷包拿緊了些,這時,天邊飄來了一朵紅云映上了她的臉。
(二)
陳老四的真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知道,也忘了哪個人最先這么喊他,于是全廠的人都這么喊他了。
陳老四下班后徑直回到宿舍,把行李箱從床底拖出來,打開攤著,人就坐在床上盯著箱子發呆。這是個大號的行李箱,里面已經裝滿了東西,有還沒撕去標簽的新衣,有簇新的電動玩具,漂亮的書包,有幾條平時自己都舍不得買的雙喜煙,還有幾包藕粉菱角粉。陳老四就這么盯著,嘴角似乎在動,仿佛在一一清點,又仿佛要想出少了些什么。然后他輕輕拿出一樣細細撫看,又輕輕放回,看過幾樣后,終于輕輕合上箱子,抓起飯盒奔向食堂。
自從有消息說今年端午節會放三天假,陳老四就是第一個沖進廠長辦公室并得到廠長親口證實的.人。那天,陳老四顯然格外激動。倉庫卸貨裝貨的活時有時無,沒事做時,他那雙粗糙的大手一會插進褲腰袋,一會兒又伸出來干搓,好像是剛長出來的一雙新手,極不習慣。下班后,陳老四飯也不吃,跑到市場里買了個大號行李箱,這些天,一向節儉的他時常去逛市場,每次都買回些東西。工友們都知道,陳老四端午節要回家去了。
聽老工友說:陳老四在這個廠子打工有6年了。當初,他媳婦嫌他窮,跟人改了道,留下個1歲的兒子給他,陳老四也一狠心,從西北出來打工掙錢。頭兩年還回去過,現在只怕有三四年沒回過家了。
其實,心里最清楚的還是陳老四自己,兒子去年秋天上了小學,春節就想回去的,可又逢著冰凍。今年端午,是兒子7歲的生日,老爹老娘的身體又一日不如一日,還給他帶著兒子。陳老四心酸酸的——都不知兒子長啥樣了。這次,是一定要回家看看;年底,等把工錢結了,就安心回家,給爹娘養老,盼兒子上學、上大學,以后不受這份窮罪。想到這,陳老四那雙正在卸貨的大手顯得更有力了。
(三)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記住歷史年份和歷史事件,更要讓學生了解民族的發展、興衰,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榮辱觀。至少,方懷山是這樣認為的。
三年一個輪回。去年,方懷山再次拿起初一歷史教材時,已是不惑之年。也許是年歲逐增的緣故,每次講授時自己都有不同的感覺和更深的理解,特別是那節課,講授戰國七雄,重點介紹屈原的時候。
多年來,上這堂課已形成個習慣:先把屈原圖像正中掛在黑板上,再用工整的隸書寫上“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方懷山神色凝重地介紹屈原生平,當講到屈原懷石投江,聲音竟然哽咽。情動處,仿佛不是在介紹兩千多年前的古人,而是身邊至親至熟的好友,陷入深深哀悼之中。后來方懷山猛然回神,卻發現學生們個個端坐聆聽,表情沒有絲毫嘻笑,心中很是欣慰。那節課,方懷山不僅講了書本的知識,竟把二十多年前自己尚是學生,為了瞻仰遺跡逃學跑到屈潭的事說給了學生聽。最后,他作了個自己也感到驚訝的決定:明年端午節,我們全班去屈潭拜祭屈原大夫!
還有半個月就端午了,方懷山帶著學生包車來到了汨羅江畔。又臨屈潭,卻隔廿年,方懷山不禁感嘆自己“鬢絲日日添白頭”。走到水邊,面江而誦“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江水滔滔,似逢故人,拍岸而和。學生們按照計劃,整齊有序地點起蠟燭放流紙船,然后集體立于江邊,看著紙船遠去、遠去。方懷山也走了過去,靜靜地看著,仿佛看見了這群湘楚少年的明天,頓時頷首而笑。
回去后,一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那天,我們在汨羅江邊祭奠了屈原大夫,同時也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方老師對著江水背誦詩句時,我看見了淚水在他的眼里閃動。他時而慷慨、時而悲壯的聲音,讓我肅然起敬。我為我們有這樣的優秀老師而高興,更為我們民族有屈原大夫這樣的杰出人物而自豪!”
【端午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作文02-16
端午的作文11-14
端午的作文(精選)12-19
端午的作文[經典]01-21
端午作文02-16
(經典)端午的作文12-09
(精選)端午作文12-12
(經典)端午作文12-13
端午的作文(精選)12-13
端午的作文(經典)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