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作文(精選2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又是一年端午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1
當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愚人節漸漸成為一種潮流,端午節似乎只剩下了一種形式。兩千年的風煙慢慢吹過汨羅江面,屈子依然佇立在風中,但卻漸漸模糊了身影,他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隱退。當傳統文化僅成為一種形式的時候,我不知道我們的靈魂如何安放?
一個偉大的詩人,一個充滿正義的愛國者,用生命為我們鍛鑄了一個民族的節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一個將人民的疾苦攬入胸中的悲歌者,在他縱身一躍的那一刻,歷史便定格在了汨羅江畔。此后,“端午”便成了紀念屈子的一項傳統節日。
端午,因屈原而不凡;屈原,因端午而流傳。
然而當韓國將“端午”納入本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時,炎黃子孫失落的靈魂重新活躍了起來,于是愛國成了一種行動。因為我們發現,端午文化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我們又怎能容忍它成為中韓的共同文化遺產?
今天,江南的水鄉又漂浮起了久違的粽子清香。當龍舟從一岸沖向另一岸的時候,我們與歷史接軌了,我們又重新踏回了那條文明之路。當心中的激情燃起,我們將夢想放飛在對歷史的緬懷中,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端午的分量和內涵,那是生命的根,是用心連起來的愛國長城。人們將糯米用竹葉包起來,也包起了一顆神圣的心、愛國的心、滿懷崇敬之情的心。在將它投下的一瞬間,一個民族的希望正從江底泛起。
用傳統搭建現代文明的橋梁,用歷史構筑現代文明的金字塔。當紀念歷史文化節日成為一種信仰,并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和諧的社會、和諧的中國將會出現在人們期望的目光中。
讓迷失的傳統文化“回家”,我們炎黃子孫的根脈才會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2
又是一年端午節,又是一年粽葉香!
已經好幾年家里不包粽子了,每每都是小姐妹婆婆包著燒好喊我去拿,她包的粽子小巧精致,吃在嘴里,糯糯香香……有了家的味道,渲染得淋漓盡致。
出了嫁的女兒,一般,這一天都會回娘家。自然不會空手,少不了一些禮物,美其名曰“送端午”;于是家家的廳堂里,多了歡天喜地的說話聲,孩子的哭鬧聲。這些聲音,院子里掩不住的清香,把莊戶人家的快樂和滿足,舒展著惟妙惟肖。懸蒲掛艾,自然是少不了的事。撇開浮華,總覺得少了些以前的滋味,少了些浸泡在日子的芳香綿長。
下午陪母親看《非誠勿擾》,說實話,我有點厭惡這個節目,總覺得上面的女孩在故作姿態,惹人生厭。但細細看來,我才明白,她們之所以那么尖銳,那么犀利,那么刻薄,無非是同所有的女子一樣,希望得到一個包容喜愛自己的人。
我們容易對現實世界失望,久而久之會變得麻木,認為一切都是子虛烏有,認為一切都不過如此。但我們的精神世界總需要一些童話,一些幻想,我們的心才不至于失去感動,才不至于冷漠。是的,我們總有否定自己的時候,總有失敗頹唐的時候,慶幸的并不是因為別人的安慰,而是有同樣備受煎熬的同類用盡全力地為你療傷。
過節,也許就是“綿延一種活著的方式”,要能夠“記得起”“喚得醒”“回得來”,說得多好。還有一種懷念的方式,那就是好好生活,不庸人自擾。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3
時間飛一般地流逝,往事如同過往云煙般,消散在記憶的深處。回望前年的端午節,再看看現在,任誰都會發出出于肺腑的話:"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離端午節還有那么兩三天,奶奶家早就忙開了!那天一早,奶奶就去了菜市場,買齊了包粽子所要的東西。將這些東西一一洗凈,一一擺放在奶奶家的門前。呦!和前年差不多的情景,我依然還學著包粽子。即使是前年也學了一點的我,包的粽子依然是不堪入目的。拿起我包的粽子,輕輕那么搖一下,你就會看見大把大把的糯米撒下來。外強內干罷了!
嘔!又是一年的端午節!不知道明年的端午節會是什么樣的呢?也許一天天長大的我,有一天會不再期待這端午節把。但是我依然堅信,無論如何這會是我童年中一個美好的回憶!
身處去家中,正想著該如何將這篇作文寫下去。而遠處傳來的吆喝聲,加油聲.......令我無法再靜下心來!一年一次的劃龍舟呵!要是從前的我,我想現在早就已經跑出去了把。然而,現在我正被這一堆堆的作業所牽絆著。無法控制自己想看的欲望,最終還是探出了頭。河邊早已經有了大批大批的人了,龍舟上,一個個壯年男子都在用著力,總希望自己的龍舟能賽過別人的。
真不知道下一次的端午節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感覺上有點小小的期待哦!又是一年端午節!年復一年,然而快樂是不是也要年復一年呢?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4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又是一年端午節,姥姥還是像往年一樣,買粽葉,買糯米,準備好包粽子用的紅棗,花豆,五花肉等餡料,再過一天,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
記得小時候,我問過姥姥,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啊?姥姥告訴我,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以后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端午節那天早上,媽媽還會在我的手腕上系五彩繩,在門窗上掛上艾草,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插艾草?媽媽說,因為天氣漸漸暖和了,各種小蚊蟲又開始活動了,艾草有驅蟲防疫的作用。端午節是一個全民健身、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端午節有這么大的意義,于是我就查了一下,原來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
端午節馬上就到了,因為這是一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我認真的拜讀了屈原的《懷沙》,在日后,我要學習屈原,做一個熱愛祖國,內心充實而端正的小學生。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5
媽媽,您好嗎?又是一年端午節,可您又在哪里呢?“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
去年的端午,您忙忙碌碌的為我準備了六樣粽子,說是祝我一生事事順利。我拿著粽子和小朋友互相攀比,您在旁邊抿著嘴笑。我好高興啊!
今年的端午,您去了天堂,我成了孤兒。我站在一片廢墟之上,淚流滿面。我們的家已沒有了,大地震奪走了我的一切。媽媽,天堂好嗎?天堂有粽子吃嗎?媽媽,您能聽到你的孩子在喊你嗎?媽媽呀!
幾個叔叔問我想要什么,我不假思索的說到“我要媽媽”,是的,我要媽媽,我要媽媽,我要媽媽!
媽媽,我感到無邊的孤獨,特別是黑夜里,我不停的做惡夢,媽媽,我哭著喊媽媽,可回答我的是無邊無際的寒冷。
媽媽,我不忍心看別的孩子依偎在他們媽媽的懷抱,我不能聽到別的小朋友喊媽媽,我心都碎了啊!我摔倒,我餓了,我頭疼了,我一張口還是叫“媽媽”,可沒有人回答我。媽媽,您為什么不帶上我呢?媽媽,天堂好嗎?
今年的端午,我站在廢墟之上,我手中拿著一位阿姨給我的粽子。媽媽,我不想吃,我把這個粽子給您吃,好嗎?以前總是你給我做粽子,今年,我給您粽子吃,好嗎?媽媽,您吃吧,我跪下了,媽媽!感謝您以前的粽子,感謝您這么多年的辛苦,媽媽,您快點吃吧!馬上又要下雨了,別淋濕了粽子。媽媽,媽媽,快點來吃吧!
媽媽,山上好多花都開了。你年年都帶我去看花的,今年還去嗎?媽媽,我們一起去吧。你還會給我縫一個避邪的香囊,還會給我洗一次驅邪的熱水澡,媽媽,我閉上眼睛,你牽著我的手,我們一起去看花吧!
今年的端午,我跪在廢墟之上。媽媽,孩子敬你一個粽子,您吃吧!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6
又是一年端午,只不過是第一個在大學過的端午。
每到端午,總是不自覺地想起陸游的《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首詩開篇點題,將時間限定在“重五”,將地點定格為“山村”。此時此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有的只是節日的氣氛,有的只是淳樸的民風,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風光,那江南端午的風俗習慣,那字里行間的閑適愜意,浮現在我們眼前,感受在我們胸間。這首詩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在端午時節的閑適與歡樂。
以前,每年端午,媽媽都會包粽子,有俗語云:“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雖然隨著天氣轉暖,人們早已換上清爽的半袖短褲,但是端午的粽香卻縈繞在心間。爸爸總會端起酒杯,讓我抿上一小口,說是"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這是老人們留傳下來的。"雖然俗語無從佐證,但是含在酒里的關懷卻是溫暖了內心。那時一家人坐在桌前,吃著粽子,看著電視,拉著家常,感受著端午的粽香與幸福,飯菜的蒸汽徐徐升騰,最終定格在回憶里。
今年是第一次在外地過端午,雖然不能再像以往那般與家人團聚,但是在大學里,我認識了一大幫好友,宿舍室友,班級同學,學通社的伙伴,我們一起笑過、鬧過,一起奮斗,一起成長。所以,這個端午,情意綿綿,我的心暖暖的。
又是一年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就讓五月五的和風帶著濃濃的粽香,帶著我對你們的思念與祝福,飄向親愛的爸爸媽媽、遠方的朋友、身邊的小伙伴,輕輕地告訴他們,端午別忘了吃粽子!別忘了想我!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道關于端午節的兒歌。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他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
其實關于端午節的來歷的說法,有三個。第一個說法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第二個說法是為紀念吳國大將伍子胥,第三個說法是為紀念孝女曹娥。端午節,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節。過端午節我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香噴噴的粽子。說起粽子,他不僅好吃,而且十分容易包。每年端午之前的一兩天,媽媽在盆里泡上糯米,早上我和媽媽就一起包。把粽葉里放上糯米和大棗包成圓錐形的粽子,再把粽子放在鍋里蒸上一小時。過一會就熟了。咬上一口,露出了大棗的頭兒,甜甜的。粽子有很多口味呢,南方的肉粽和蛋黃粽子,都是咸味的,北方的多少大棗和蜜棗的甜粽子。古代的人們,在考試當天的早上都要吃一個棗粽,因為他的諧音是“早中”,寓意著要早早高中。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端午節的早晨,太陽還沒升起來時,媽媽就在我的手腕上系上了五彩線。在我心中這些五彩線就是珍貴手鐲的代替品。五彩線,不能隨便扔掉,要在端午節之后的第一場雨時,把它剪下來。讓五彩線隨著河流漂走。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像賽龍舟、避五毒、畫額、沐蘭湯、掛艾草等等,都非常有趣。
端午節呀,你給我帶來很多的快樂,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等待著你的再次到來。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8
又是一年端午節。 端午節,這是一個只屬于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它都會按時到來。
端午節的來歷,說法千奇百怪,其中最得到大眾認可的,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雖忠實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便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我的爸爸媽媽不會包粽子,可我奶奶會。每次端午,奶奶都會事先買好材料,一纏,一包,一裹之間,粽子便已形成。
端午節是親人團圓的日子,賽龍舟,吃粽子,也只是借口,最重要的,還是為了和親人在一起啊!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9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在這“家家雨”中,又一個 端午節在向我們款款走來。今天的端午節我們除了要吃粽子、掛艾草,還要做一個香袋來迎接這溫暖的端午節。
說起這香袋,在我們中國可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古時候人們認為5月初五是個毒日,會有邪物侵襲,于是就把各種香料放進香袋,戴在身上避邪、驅瘟、祈福納祥。人們還把香袋做成各種形狀,既美觀又實用。
我興致勃勃地翻箱倒柜找出做香袋所需要的材料,有布頭、針、線、剪刀、棉花,接著就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學做心形香袋。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用剪刀把彩色的布料剪成兩塊大小一樣的正方形,可是剪刀實在是太不給力了,剪了許久,還是沒有剪成正方形,邊緣處還冒出了一條條毛邊。好不容易把正方形剪出來了,我就把他們各自的正面疊在一起,拿出準備好的針和線,一下又一下的沿著相鄰的兩邊縫了上去。再看看男生那一邊,一個個不是不會打結,就是不會縫,請求幫助的聲音滿屋子里都是。反觀女生這一邊,卻是飛針走線,不斷地傳來“我做好了!”“好簡單啊!”之類興奮不已的聲音,有的還在做好的香袋上綴上流蘇,掛在脖子上向男生們炫耀著,好不開心。我回過頭繼續專心致志的做著手頭上的活,可惜一個不留神,針頭就扎進了我的小拇指,疼得我直叫喚,心里想著:做香袋看起來很簡單,可是真正自己做起來還真是不一般的難啊!
終于把兩邊的縫好了,然后我把布頭翻過來正面朝外,壓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心”的尖部已經呈現出來了,我總算是有了喘氣兒的機會了。休息了幾分鐘后,我把棉花和香料塞進香袋,最后把缺口用平針縫上,然后把線抽緊,將兩個角靠攏在一起。一個雞心形的香袋就在我手中誕生了。我拿起自己新手做的迷你型小香袋仔細地聞了聞,一股怪怪的草藥味道撲鼻而來,但是聽說它能驅蚊保平安,我對它一點兒也不反感。看著自己親手做的一個香袋,雖然做的并不好看,但是我還是被一種名為“快樂”的心情包圍了。
走進端午,領略我們中華民族的別樣的內涵,縈繞心頭的是那綿綿的暖意。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10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那我們來介紹一下屈原吧: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寫下了許多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此,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情很悲痛,五月五日,在寫下了最后一篇詩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許多人往江里扔米飯團和肉包裹在一起的食物,請魚蝦們不要吃屈原的尸體,吃人們扔的食物,所以每年端午節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
今年的6月6日,又是端午節了。我的媽媽不會包粽子,但是每年的端午我們都會買各種各樣的粽子來吃。現在粽子的種類多了,有肉餡的、有紅棗的、還有紅豆的,超市里都有。過去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知道肉的咸粽子味道好,可是在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后,我知道粽子的含義是紀念那個寧可失去生命,也不愿做別人的奴隸的詩人----屈原。那么,我吃下的不僅僅是粽子,更是在感受愛國主義精神。如果有一天,我的祖國受到侵略時,我會奮力抵抗,將侵略者趕出去,用我的生命來保護祖國!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1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我們青少年兒童就合唱這首朗朗上口的兒歌。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系在一起,比如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各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黃”字,還要穿“五毒”的小褂子,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一大早,人們都去看賽龍舟。比賽場上的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生龍活虎。發令槍一響,龍船似離弦的箭,又象猛虎下山,威不可擋。隊長一邊打鼓,一邊為隊員們加油,在震耳欲聾的鼓聲下,隊員們的力氣也好像漲了三分。……
其實,賽龍舟的勝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12
伴隨著濃郁的艾香,伴隨著美味的粽子,伴隨著激烈的龍舟賽,新一年的端午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端午節原本是人們為了魚蝦不撕咬屈原的身體,向河中投放許多粽子而形成的。可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不進行向河里投粽子這種浪費的事情了,端午演變成了一家團圓,享受美味的節日。
每年媽媽都會包許許多多的粽子來滿足我這個小饞貓的需求,粽子的數量多的足以讓我吃怕,媽媽知道這一點,所以每次都會把大部分的粽子分給親戚朋友,讓大家都嘗嘗美味的粽子。每年,我們的粽葉是從來不用去買的,因為我的姑父每年到山里采箬葉給自家包粽子時,總是也會給我們捎帶一些來。我們南方喜歡吃肉粽子,在白花花的糯米飯團里放一塊白花花的肥肉,這是傳統的方法。可是媽媽知道我不吃肥肉,所以總是很細心的換成瘦肉,還另加一些菜干,讓粽子更有味道。
包粽子其實并不難,晾干的箬葉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爾向其中塞入一塊瘦肉,折疊成錐體,綁上纖細的葦桿,載入锃亮的瓷盤,放在水里慢慢蒸煮。其實,看著鍋里的水沸騰也挺有意思的。它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龍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仿佛是屈原投江時的情景。不知等了多么長的時間,也不知道箬葉是什么時候一點點的由青綠色轉變成墨綠帶黃的顏色,葦桿也慢慢變軟貼合粽子的形狀,使人看了頗有食欲。撈入盤中,用剪刀剪去葦桿,拉住箬葉的兩腳在碗上方用力一拽,粽子就自動落入了碗中。看一看,雪白的糯米已經變成了淡黃色,問一問,清香的味道撲鼻而來讓人忍不住“一食而盡”。放在盤中托在手上,輕捷地將它們擺在桌上,一家人圍坐在方桌幾面,品嘗著粽子以及周圍的美食,平日的勞累也一揮而散。
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但有一樣東西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的節日,先人的愿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13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于到了。一家人磨拳擦掌忙活起來,準備包粽子。
媽媽和奶奶把提前泡好的糯米和餡料拿出來,洗好粽葉,一切準備就緒。
說干就干。奶奶與媽媽都是包粽子的高手。她倆各自站在桌邊,像比賽似的,專心致志地包起粽子來。媽媽拿過一張粽葉,兩手一扭,粽葉被圈成了一個小小的尖錐。她抓了一把米放進錐中,又撿了兩顆紅棗放進去,上面再鋪一把米,用手擼平,然后把粽葉折過來,兩手配合七拐八彎地折了幾個,一個四棱形的粽子便成形了。她一手捏緊粽子,另一只手抽出一根棉線,在粽子上繞了幾圈,麻利地打個結,一個結實漂亮的粽子就完成了。再看奶奶,速度也差不多。只不過,她的粽子跟媽媽那只長得不一樣,是一個又瘦又長的小尖粽,特別小巧可愛。
“奶奶,我要吃你這個!”我激動地喊。“好好好,囡囡喜歡,奶奶多包一些。”奶奶慈愛地笑著。
看著看著,我也手庠了,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學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呀?”“行,但是你得有耐心。”“好!”我信心十足。
“首先,將兩片粽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緊一點,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照著媽媽說的,一步一步地往下做。慢慢地,還真有點粽子樣了。馬上就要大功告成,只要再用繩子把粽子捆起來就行了!我強壓著內心的激動,學著媽媽的樣,拿起棉線開始往粽子身上繞,才繞了兩圈不到,粽葉開始調皮搗蛋,原本裹緊的葉子不知怎么就松了,里面的米漏了出來,而且越漏越多,很快就剩個空殼了。我氣得滿面通紅,不服氣地打算重來一次。經歷過幾次失敗后,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我終于包成了第一個粽子。盡管形狀還不是很美觀,但我已經非常滿意了。原來包粽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這么難啊!
我們邊包邊聊天。奶奶告訴我,粽子的種類很多,喜歡什么,就可以在粽子里放什么。各種肉,各種豆,還有紅棗、粟子,甚至連咸蛋黃也可以往里放。要是什么都不喜歡,也可以裹成白粽,蘸糖吃,味道也很不錯。我聽得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下午,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小尖粽剝開吃起來。白白的粽子蘸上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楊楊,你知道端午為什么要裹粽子嗎?”媽媽忽然問我。我搖了搖頭。
“想知道嗎?”我點了點頭。
于是,媽媽便娓娓動聽地講了起來……
吃著粽子,聽著媽媽的故事,我仿佛依稀看到,一位峨冠長須的清瘦詩人,正吟著詩,微笑著慢慢走來……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14
歲月無聲,紅塵擺渡,茶靡了幾季光陰,回首相望,時光,那條奔流不息的河,已在身后翻涌了十五年,河中似乎伴著點點粽的綠意與清香。遠方駛來高大的龍身,跳上龍身,走入記憶,細數,那岸邊端午的往昔。
幽幽芳草,青青柳枝,淡淡清香,端午節的氣息愈發濃烈。過端午,最為講究的就是包粽子了,粽葉要碧綠新鮮的蘆葦葉或槲葉,散發著清新,又讓人感到縹緲的幽香。潔白的粽米浸泡在清水中,飽滿的蜜棗、紅豆、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外婆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絲線層層纏繞,一個個精致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是制作過程中最難的一步,火候的掌握十分關鍵,前一天把粽子放進去,整整燜一個晚上。第二天一起床,揭開鍋,就是熱氣騰騰的粽子,屋子里,到處都彌漫著蘆葦葉和粽米混合的香氣。在家鄉,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甜蒜和雞蛋。這些食物放在桌上,扁圓的如玉般的甜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三角形狀的粽子,配在一起,煞是好看,拾起一個粽子,輕解羅裳,粽子便露出了雪白的身,清清葉香從里面涌出,咬上一口,軟軟糯糯的米香立即充滿了口腔,細細品味,用每一個味蕾感受它的清香,用每一個細胞體會它的軟糯,回味無窮,吃完過了許久,腦畔中還能品味到那淡淡的甜與香。
粽,是端午最不可缺少的,亦是我最愛的那個,伴著它,過了一個又一個清香的節日。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在集市上買一株艾蒿,端午時掛在門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枝在院子里熏一下,艾蒿的香氣便一直可以在院子中留一周。小孩子最期盼的,便是系香包和五彩繩了。小時候,這小小的香包和細細的絲線總是能輕而易舉的滿足我的愛美之心,任憑絲線在洗臉時把我的手腕印得紅一道,綠一道。
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去踏青。清晨,天空湛藍而高遠,云朵清靈而潔白,一切都靜悄悄的。遠處的深綠,近處的嫩綠與花的繽紛,構成了一副秀美的山水畫。那么恬靜,淡雅與和諧。潤潤的空氣中夾雜著絲絲泥土的芬芳,清風吹來,林中葉嘩嘩作響,風從臉龐吹來,帶來清爽,植物也隨風舒展她柔軟的身。伴著風,伴著草,伴著春的氣息,趕在出太陽之前回家,總是累得滿頭大汗。
年華伴隨思念,美味與親情在這端午節中傳遞。行云,渺渺,煙水,茫茫,了卻了年華,泅渡了紅塵,愿你伴我永遠,我最喜愛的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15
在每一年的節日中除了春節,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因為在這一天我不僅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粽子,而且還能親自動手包一包粽子。
說到端午節,我先來跟大家講一講端午節的來歷吧。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因為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給皇帝提個意見,皇帝聽了,怎么也不同意他的意見,他就很生氣,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他走到江邊,投江入死。人們在這一天,就劃著船在河面上尋找屈原的尸體,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屈原的尸體。就把包好的粽子一個一個的投進江河里,不讓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讓魚蝦把粽子吃飽,就不會把屈原的尸體吃掉。所以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有賽龍舟,包粽子的習慣,就延續下來,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
又是一個端午節,我也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綠豆、肉等做餡,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粽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奶奶告訴我,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我在想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經過千辛萬苦,我的粽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里煮的時候,我不停地打開蓋子,嘴里還念著“好了沒有、好了沒有。”把家里人逗得哈哈大笑。終于粽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咽的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想:我的粽子雖然難看,但太好吃了!
這真是難忘的端午節呀!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16
還記得一年前的一個夏天,當時正值端午節,因為是端午節,所有我一大早就起來了。
起床后,感覺肚子已經餓得不行,于是前去廚房尋找吃食。還沒踏進廚房,便聽到里面有些許動靜,走近一看,原來是父親正在收拾包粽子的材料。我走上前,看了看。
“父親,你這么早就要開始包粽子了嗎?”
父親只是笑著點了點頭。
“我餓了,早飯有吃的嗎?”我摸著我的肚子說道。
父親見我這副模樣,便直起身子回答道:“要不幫我包粽子?包多少吃多少!”
我心想:包多少吃多少?那我豈不是賺了嗎?說干就干。于是,我滿口答應下來。
過了一會,父親就拿著材料來了,有粽葉、糯米、白線等。我興奮地兩眼發光,沒等父親反應過來我就搶了過去,躍躍欲試。
“你不要這么迫不及待!我先來給你做個示范,不然一會你包不好!到時候就不是你包粽子,而是粽子包你了!”
我只好用焦急的目光看著父親,等待父親傳授包粽子的好辦法。只見他用粽葉形成了一個近似三角形的圓錐,然后放了一點糖,又用勺子盛了一點糯米,將沒有米的地方折了起來,疊在一起,再捆上白線,用剪刀將線剪斷,系好,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地目瞪口呆,心想:這也太快了吧,我都沒看清楚呢!但是我之前在網上也學過一點三腳貓功夫,雖然有點難,但是應該沒什么大問題。
于是,我也硬著頭皮開始了。我按照記住的方法,一步一步地進行。首先,我把糯米放在呈三角形的圓錐粽葉里,再放了一點糖進去,再用線捆好,可不知怎么回事,我在捆的時候卻沒拿穩,一不小心將里面的糯米漏了出來,我有點心急,趕緊又重新一圈一圈的繞著捆。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粽子捆好了,而且用時挺短!看著眼前這個粽子,我不禁自豪起來,想不到我竟然包得這么快,這速度比我預想的還要快,幸好我在網上學到的東西用上了,不然我可能不會這么快,甚至還可能不會包呢!我自豪地對父親說:“怎么樣?不錯吧!”接著又包了好幾個粽子。
粽子包好后,開始上鍋蒸啦!我的肚子已經快等不及啦!蒸好后,看著鍋里的一個個粽子,我更是歡喜,這不是本大師的作品嗎?哈哈……我把粽子從鍋里拿出來,快速解開,咬上一口,啊!粽葉的清香,糯米的粘稠,白糖的甜味,包裹了整個口腔!自己包的粽子果然好吃!
這時,父親給我講起了粽子背后的故事:“古時有一個叫屈原的楚國人,因為看不慣自己的國人被傷害,便在五月五日跳江了,人們為了不讓魚傷害他便向里面扔粽子。”這時,我才知道這小小的粽子背后的深意!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1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和小伙伴們唱起這首童謠的時候,家鄉熱鬧的“粽香端午”就快要來到啦!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它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也叫做端陽節、重五節。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會聽到大人們不厭其煩地跟孩子們講端午節的故事:“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大詩人——屈原。龍舟競渡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屈原,把粽子投進汨羅江是為了喂飽江里的魚蝦,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一天天的盼望中,端午節終于來到啦!
早飯吃的是咸鴨蛋,我最愛吃那流油的蛋黃。據說這也是端午“五黃”之一,還有其他幾樣就是黃魚、黃瓜、黃豆瓣餡的粽子和雄黃酒。吃完早飯出門去,小伙伴們也都三三兩兩在花園里玩了,他們有的系著長命縷、有的帶著香囊,還有的居然在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個“王”字……而大人們都在家里打掃衛生,在廚房里撒上雄黃水是為了殺死毒蟲,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和蒜頭也是為了驅趕各種毒蟲。
下午,終于等到我們最期待的劃龍舟比賽了。我們小區里的孩子們幾乎傾巢而出,一個個都爭先恐后地趕到了湖邊。只見比賽現場兩岸早已擠滿了人,遠遠望去人群摩肩接踵,都為了能找到一個有利的觀賽位置人們嬉笑著、歡呼著,為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吶喊。我們一群小孩子在人海里像一條條小魚兒,一下子就擠到到了人群的最前面目不轉睛地看著一條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沖向終點。隨著人群中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一條金黃色的龍舟率先到達了終點!轉眼其它的幾條龍船也陸陸續續地沖過了終點。隨著比賽的結束,我懸著的心也終于落了地。
眼看著夕陽染紅了天邊的晚霞,小伙伴們在大人的招呼下趕緊結伴往家趕。而我是跑得最快的那個,因為我似乎老遠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讓我的肚子都咕嚕嚕地唱起了“空城計”。只見我家的餐桌上擺滿了各種美食,可是我卻只對粽子“情有獨鐘”,甜的豆沙粽、棗泥粽;咸的蛋黃粽、肉粽……似乎一個個都是那么美味無比:粽葉的香氣混合著糯米和其它各種餡料的清香、醇香、濃香……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整個家里的空氣里都彌漫著讓人垂涎三尺的粽香,濃濃的,全是端午的味道,
在我的心里,這端午的味道,不僅是用鼻子聞到的味道,也是嘴巴品嘗的味道,還是記憶里幸福的味道和全身心感受到的甜蜜味道,更是從心底溢出的愛的味道!
啊!好一個粽香端午!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18
不知不覺中搬家已經一年了,一年的時間,生活固定有序,每天三點一線,單位、孩子的學校、家,除了途中經過的市場,我竟然從未踏足小區周圍。每天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是混凝土的堅固與冰涼么,總感覺日子缺少些什么……
終于,端午節的清晨,我決定要按照習俗去市場買把艾草,抑或自己去拔點。就在頭天晚上,我問孩子,過端午節,去山上拔艾草吧,孩子搖頭,他對此并不感興趣。于是我一人悄悄推門而出。一切和往昔一樣,樓道靜靜的,而我,在推開門那一刻,終于明白了。
曾經,這一天,推開門,總會有淡淡的艾草香撲鼻而來,摻和著泥土的氣息,總會不知哪個鄰居,悄悄在家門口放上一把艾草,夾著麥穗,夾著桃枝,帶著露珠,系著紅繩子……
按下電梯,我來到大街上,有些茫然,去哪里弄些艾草呢?遠遠望去,小區東邊群山起伏,那里肯定有這一刻我迫切想擁有的艾草,我順著小區通往附近山中的小路,開始了端午清晨的獨自踏青。
進山的小路上,行人三三兩兩,又從山上回來的,也有的像我,才剛剛進山,晨霧中,我就這樣慢慢尋找……
此時,思緒迅速飛跑,飛到老房子,那些平淡卻溫暖的日子……
說是老房子,現在算算,有十年多了,因為孩子小,在小區帶孩子,于是認識的鄰居就越來越多,因為孩子,交往就越來越多,那時,誰家做好吃的,什么包子餃子,方便帶出門的,都會帶給孩子們分享……于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鄰里之間關系越來越好!哪天主廚不舒服了,孩子就安排到鄰居家蹭飯,誰家男人不在家,孩子半夜發燒,一個電話,鄰居家的男人就會出馬,開車五十公里送孩子去市區醫院。有時候早上曬被子,下午下雨,抑或晚上有事回家晚了,不用擔心,總會有鄰居幫你取回家……
鄰里之間這樣溫暖的事情太多了!我清楚的記得,有一次,特感動!那時,孩子剛上學,我一直不敢開車,每天要換乘公交車從高新區,穿過萊山區,去芝罘區接孩子。那是冬天,很冷,下著雪,我和孩子好不容易等到公交車,天已經很黑了,我正愁著回家給孩子做什么飯,手機響了,是鄰居,問我走到哪里了,說包的水餃,我們回家正好煮熟,那一刻,我在公交車上,偷偷擦去淚珠……那些年,天天和遠方的媽媽通電話,每天都給媽媽講身邊的小事,媽媽說我也幫不上你的忙,遠親不如近鄰呀,好好和鄰居相處,家里有的東西,多給鄰居些,有什么忙,都互相幫助。
是啊,遠親不如近鄰!想念那些溫暖的日子,我想有些東西,中華民族傳統的東西,不能丟……就這樣尋找著,在路人的幫助下,我終于順利地找到了艾草,拔一株,我忍不住聞聞,淡淡的香氣,獨特的香氣,有些醉了……
回到家,系上紅繩子,我悄悄的放了一把在鄰居的門口,明年我會帶著孩子……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19
又是一年端午時,太陽不見了蹤影,只是留下了幾片云彩。那些云朵也悄悄離開了,天空中只剩下了一股灰煙。不知是哪一個清晨,太陽又回來了,投射下了那明晃晃的陽光。大地生機勃勃的一片,是太陽帶來了這一年的端午節。
那太陽正在和云朵握著手呢!它們悠閑自在的飄著,飄著。不一會兒太陽就飄走不見了,云朵兒多了起來,不知從哪來的。一陣暖風吹過,天空就被染成了淡灰色,落下了一陣蒙蒙的細雨。那雨點只顧自己在天空著飄著,跳著,唱著。但是也和朋友做伴,一股腦從云層中鉆出來。不知飄了多久,跳了多久,它們就只記得自己唱了很久。落在了樹葉上,彈回了天空,又落下去,彈回天空……就這樣彈來彈去,忽然刮過一陣風,雨點兒就落在了地上——“啪”的一聲,便不見了蹤影,只留下了一個小小的腳印。
雨還是沒有停,不知從哪兒響起了鼓聲。鼓聲中,能隱隱約約聽到水聲,喊叫聲。鼓聲,水聲,喊叫聲響成一片。仿佛是一曲三重奏,又是一首交響曲,在河面上一起奏鳴。河道上的波紋越蕩越大。只見遠處快速地飄來一條紅色的龍舟。遠看,就像是一條紅色的絲帶。龍舟近了,舟上的人們的動作是多么得整齊,沒有一點瑕疵。它們整齊得叫喊著,前進著。揮動著劃槳,它們就像龍舟的一部分,在前進。似乎他們就是一條龍,在水中靈活的穿梭著。龍的吼叫聲,響徹整條河。“咚,咚。咚,咚。”鼓聲強勁有力,遠遠得傳來,絲毫不比在旁邊聽到的聲音要小。
龍舟過去,只是聞見了一陣清香。香味似乎也被剛剛劃過的龍舟所感染了,味道若隱若現。好像是鮮花的香味,可是鮮花的香味是十分濃烈的,濃得刺鼻。又像是雨后草坪的味道,可是雨后草坪的味道沒有那么讓人感到溫暖。對,那是粽子的香味,粽香中還包含著粽葉的香味。
雨,還在下。雨點兒落在了馬路上,車輛濺起了我們一身的水花。雨點兒落在了池塘里,小魚兒在水中快樂得舞蹈。看,雨點居然滴在了龍舟的龍頭上——龍頭一高一低的搖擺著,龍頭向上翹時,雨滴正好滴在了龍角上了!
夏雨、龍舟和粽香,又是一年端午時!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20
清晨,打開窗戶,一股淡淡的香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又是一年的端午節的到來。我們一家忙著插艾葉。包粽子……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媽媽輕聲唱著,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為了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積極主張聯齊抗秦。后因小人誣陷,被懷王疏遠,并被兩次流放,在流放期間,他聽到自己家破人亡的時候,無可奈何。吟誦著“世人皆醉我獨醒”帶著滿腔的悲憤,投入了汨羅江里去了!這真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劇嗎?當當地的人們聽說了之后,悲痛之余,連忙乘小船想把屈原的尸體打撈上來,他們用船一直追到洞庭湖的時候,尸體突然不見了。在這個過程之中,一位百姓帶著粽子往水里扔,是避免江中的魚將屈原的尸體給吃了。由此可見人們對屈原的愛戴之情。由這個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的包粽子,賽龍舟。現在,我們吃的粽子也有許多種,如:肉粽子,紅豆粽子等等,都別有一般風味,也更加深入人們對屈原沉重的悼念!
現在端午節,就是熱鬧的場面了!你瞧,一條條龍舟如同真龍一般,在水上輕輕自如的游來游去。在屈原的故鄉還流著“寧荒一年舊,不輸一次船”的說法,更說明了賽龍舟的重大意義和它的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在兩岸的人民在比賽的時候,吶喊聲,助威聲次起比伏,就像是演奏“比賽交響樂”呢。而現在的賽龍舟,已經得到了新的發展,成為了國家性的體育比賽。
是啊,又是一年粽葉飄香的端午。屈原不朽的精神一直鼓舞著我們。這讓我想到5·12大地震后,中國13億人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呼吸同命運,就象那競飛的龍舟,這正不是人們同心協力劃動的嗎?希望就在人們心中!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21
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全家早早的起了床,明媚的陽光透過薄薄的窗紗找在地板上,讓人感到絲絲的暖意。吃完了香噴噴的早飯,媽媽大步流星地走進廚房,準備包粽子。我躡手躡腳地走到廚房門口,認真地看媽媽包粽子,只見一片粽葉、幾勺糯米在她手中像變魔術似的,成了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看到媽媽忙得不亦樂乎,我也趕緊上去幫忙。我輕輕的拿起一片綠油油的粽葉,學著媽媽的樣子把它慢慢的卷成一個小漏斗,接著我又盛了滿滿一勺雪白色的糯米放在漏斗里,從遠處看,就像一個美味可口的冰激凌,讓人看著就垂延三尺。接著,我輕輕地拿起一片較小的粽葉,把它蓋在漏斗上那然后我再拿出一根黃澄澄的稻草繩,讓他在粽子上繞幾圈后再打上一個結,嘿!粽子做好了,活脫脫就是一個小精靈。我把粽子放在盤子上,舔了舔口水,問媽媽:“媽媽,粽子要什么時候才能吃啊?”媽媽笑瞇瞇地說:“別急,別急!到晚上才吃呢!”
包好了粽子,我們又上街去玩耍,街上的場景可熱鬧了。有的在比賽跑步,進行得如火如潮;有的在玩捉迷藏,玩得不亦樂乎;有的在比賽跳遠,就像一只只活波的小精靈······真是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家鄉的端午節具有它的獨特的特點和魅力,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2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著電視上的歌謠,吃著手上香香的粽子,又是一年端午節。
早上,我起的早早的,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了粽子葉、江 米等材料。回到家以后,我和媽媽便大開工了,媽媽說:“要先把糯米放進水中浸泡,等可以用手展碎的時候就可以拿去包粽子啦!”我半信半疑地把江米放進了水中,接下來我又和媽媽把粽子葉洗的干干凈凈、一塵不染,恰好糯米也可以用手展碎了。然后我把粽葉用手窩出個像三角一樣的形狀后,把江米放一半,放上棗和葡萄干,然后把粽葉按照其邊緣棱角開始包,再用繩纏緊,多纏幾下,系上活扣下鍋,粽子包好后,我們把粽子放進鍋里煮。
過了一會,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我連忙拿了一個,那粽子的香氣頓時就出來了。吃著粽子讓我想起了端午節的來歷。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時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23
剛剛度過了快樂的六一節,馬上又要迎來端午節。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抱著一塊大石頭投入了滾滾洪流,他與祖國共存亡的愛國精神深深激勵著我們。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奶奶早就準備好了箬葉,在熱水中洗凈、泡軟,爺爺準備好棗子、豆沙、火腿肉等做餡,相鄰幾戶人家聚在一起包粽子。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餡放在米里,揉勻、摁實,最后用線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三角或者四角的形狀。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一個小時左右,清香四溢。再看桌上,爺爺一早上市場買了黃鱔、黃魚、黃瓜,配上咸蛋黃和黃酒,真正的“五黃”就齊全了。
吃著端午節特地準備的食物,帶著媽媽送給我的香袋,爸爸教我讀記屈原的詩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我不禁熱淚盈眶,這位大詩人讓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們永遠銘記屈原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24
都說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而對于我這種對賽龍舟或是掛蒿草、艾葉、荷包的傳統活動都一概提不起興趣的人來說,六月則意味著一個可以敞開懷大吃一頓粽子的時節到來了。
粽子作為傳統節日的傳統食品,它和月餅一樣,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千奇百味的餡兒。像五仁啦,蛋黃啦,蓮蓉啦,豆沙啦,月餅有的餡粽子它都有。而且因為粽葉里面兒裹的是糯米,所以能摻進去的料就更多了,紅棗、瘦肉、臘肉、香腸……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粽子里面裹不到的。
然而,在眾多雜亂紛陳、讓人眼花繚亂的粽子餡當中,只有兩樣是我的最愛——紅豆、豆沙粽和小白粽。縱使粽子餡兒日益翻新,一天一個花樣,我還是對它倆愛得深沉。
先說紅豆、豆沙粽吧。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那會還興家家自個兒動手包粽子。端午前后一個月,每天我放學回家把小書包往沙發上一擱,就屁顛屁顛地跑去廚房端粽子吃。剛出鍋的粽子還散發著熱氣,每次拿到手里都是一陣新鮮,解裹著粽葉的細白繩兒也成為一大樂趣。又軟又香的糯米夾帶著些紅豆或是豆沙,面上再灑下一層白砂糖,好不美味。吹著涼快的空調,邊看電視邊咬粽子,夏天最愜意的事莫過如此。
至于小白粽,顧名思義,就是又小個兒又是白餡兒的粽子。剝開粽葉,里面除了雪亮的糯米外再沒有別的,頂多為了添點兒味再灑點白砂糖就開吃了。這種小白粽在老家金堂的大街小巷上處處可見。每到吃粽子的時節,走到哪都是這樣那樣關于“小白粽”的叫賣聲。餡料簡單,做工精練,外形小巧可愛,是頗受歡迎、極其搶手的一道美味。
這不,又到了端午,吃粽子的大好時節。不知道今年能不能也大飽口福一頓呢?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25
攀折下蜷延籬柵的薔薇,系在花籃邊緣,順便摘下幾片拗綠的箬竹葉,捆成一束,便丟進了花籃中。越過山頭,晃去泛黃的麥田,徑直院門。木柵間隙中鉆出了幾支玫瑰,迎風揚著葉瓣間秘釀的恬香。迎門望見姑姑持著瓷碗,揚播著彌散的雄黃。這里發生的一切都在悄無聲息的訴說著已深入庭院的端午氣息。
折下攀緣的玫瑰,聚在掌心般大小的竹籃中,散落幾塊冰糖,再盛上一蠱水,便是備好了色香具應的玫瑰醬了。塊截板油,制成一盤糖板油,赤小豆煮熟過篩,原先零碎的玫瑰醬與板油,此刻變得粘稠細膩。灌入砂鍋,浸豬油,中火烘上半晌,這簡單的幾步便使我墜入瑰醬的醇香了。待火燃盡,姑姑便取出瑰面,待溫適,盤成圓餅,中心置糖板油,搓成零散的圓球,遠看卻形同一盤圓形的珠落。
姑姑做的小球,便是我在家中品不到的玫瑰洗沙粽陷。看著姑姑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到了天上忙碌的仙子,此刻的她,仿佛融進了身后的竹林間。姑姑取走了我采集的箬竹,拆散開來,連成大片。三層壘級,一崴瑰面團,半勺瑰醬,著手散落糯米,雖未下鍋,卻好似能嗅到輾轉襲來的清香。步滿半盤,就準備制作咸蛋黃鮮肉粽了。挖出熟透的蛋黃,洗凈盛盤,晶瑩剔透,瑪瑙般的外表在光線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輝。手握箬竹葉,一顆蛋黃,三勺米,兩勺芽菜,緊纏起來,旁搦的葉身便緊實起來了。
左側瑰粽,右側咸粽,便將滿盤浸入熱水中。兩小時的等待看似漫長,我們一家卻毫無察覺。我掰下茶餅的一小塊,浸入壺中,在茶余中漫談,聽姑姑說那山中的趣事,茶壺鳴笛,細細的吐露著炙熱炎夏。蒸汽不停的撞動壺蓋,發出清脆的響聲。品一錮茶,嗅那深山彌漫的清香,待粽煮熟,大家便忙碌起來,拆線,鋪在桌上,蒸汽裊裊在林蔭中,撲鼻的香氣沁人心脾,我咬去粽尖,露出了糯連的玫瑰陷,盡留恬香在口中回旋,打動著大家的味蕾,一口粽,拌入布谷的啼鳴,傾下余茶,這一年如此愜意之時又能有幾回?
相比吃速凍粽,而家中劇里度過的端午,還是在一家的團圓中小談生活,品嘗美食更為善,這般的的自然,又有幾家能享受的得呢?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26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思量當年,端午起源,汨羅江畔,楚國屈原。
江中的波濤如聚如怒,狂風劃過你的臉頰,那個吟唱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大夫,也醉了嗎?那為什么任那江水浸濕他的足跡,任那西風撩亂他的發絲,任那波濤沖刷沉沙的折戟,任那敵人踐踏楚國的尊嚴?別了,我的祖國;別了,我的故鄉;別了,我眷念的山河!
隨著一塊巨石沉入江底,你停止了呼吸,身軀沉下了,靈魂升華了,你化作一縷粽香,雖然淡不可聞,但卻經久不散。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連篇累牘,回歸正題。于是,五月初五這張白紙上,開始有了別樣的色彩。
“粽葉香里說屈原,聽取鼓聲震天。”號令起處,千舟競渡,分開波濤,踏起重浪,萬龍競躍。一點雄黃,幾里飄香,驅走百毒,帶來安康。
但端午節最吸引我們的地方,怕仍是那粽子吧!
你看那粽葉翻折再翻折,折出了一只只碧綠的棱錐;你看那線繩穿梭再穿梭,穿出了一串串誘人的香粽;你看那清水蒸煮再蒸煮,煮出了一鍋鍋四溢的粽香。
一手執粽,一手剝皮,糯米微露,粽香四溢,輕聞其香,心曠神怡。
現在,我正坐在考場上,端午的粽香已隱隱飄來。況且,今年端午節與父親節正好相逢,那股香甜更加濃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猶如一片大海,而端午節恰似這汪洋大海上的一葉龍舟,千百年來未曾沉沒,反而更加絢爛多彩。中華文明又如一只茶壺,粽葉便是那香茗,經過歲月的浸泡,香氣撲鼻,沁人心脾。
覽世界歷史,千百年來薪火相傳,延續不斷者,唯我中華文化,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粽香悠然飄來……啊,又是一年端午粽飄香!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 篇27
又是端午節了,在街上四處可以看見粽子的蹤影。現在的粽子多了好多口味,有鮮肉的、豆沙的、水果的……但最讓我情有獨鐘的還是紅棗粽子。是奶奶自己包的黃米紅棗粽子。
在老屋不遠的地方有一片蘆葦灘,每年的這個時候,奶奶都會親自去那里打葦葉回家包粽子。茂密的蘆葦叢里有幾口很深的泉眼,使這里的蘆葦比任何地方的都長得好,這片蘆葦叢也就成了村集體收入的一處來源。每年周邊村落的婦女都會成群結隊地來進行掃蕩,所以村里保衛處的壯漢們都會在堤壩上來回巡邏,以防財產遭到損失,可還是會有好多婦女高興而來滿意而去。
奶奶每年都會去打葦葉,頭天她們就要約好時間,第二天天剛亮,奶奶挎起提前準備好的藤籃,拿上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細木棍,大嗓門一招呼,就和那些老妹子啦侄女啦侄媳婦啦一起出發了。
奶奶只有一次肯帶我們去那里打葦葉。進入蘆葦叢才知道里面真的好大,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那些大娘嬸子們進入蘆葦叢就往最里面走,但是奶奶卻只在離堤壩不很遠的地方打葦葉。她總是仔細地看每一根蘆葦上有沒有合適的葉子。葦葉要選葉面寬厚,離地面一米以上的,這樣的葉子不會太老,也不容易扯爛。選好葦葉以后,一只手抓住葉子的根部,另一只手很利落地打在那里,這樣葉子就不會被打得有了裂縫。還得小心,要不手經常會被葦葉劃破。我問奶奶為什么不去里面打呢,里面的蘆葦還很多。奶奶笑笑,兔子不吃窩邊草,但只有窩邊的草才好吃,這就是奶奶的答案。
太陽就要升起來了,大家悄悄地帶著自己的收獲走出蘆葦叢。那些嬸子大娘的鞋基本濕透了,泥歪歪的,一個個好像剛剛參加了激烈的戰斗,披頭散發的,臉上還左一道右一道的黑,有的還掛了彩。只有奶奶的腳上干干凈凈,原來奶奶去的都是地勢稍微高點的地方,既少水又容易看見堤壩上巡邏的人,即使被發現也好逃跑。否則被保衛處的發現抓住,一早上的優質葦葉就白打了。呵呵,這個老太太真聰明。
葦葉打回來了,奶奶會把它們和馬蓮(捆粽子用的一種植物)泡在大盆子里洗干凈。用柴火燒上一鍋水,等水快開的時候,把這些葦葉連同馬蓮一起放進去,看到水開了葦葉煮成深綠色的時候,就端起來放在水龍頭下過涼水,直到葦葉不再燙手。
我家用的紅棗是爺爺的爺爺種的棗樹,現在院子里這棵樹還活著,估計有好幾百歲了。這種棗只在我們老家那一帶有。我們用的是糯米,也是自己種的。奶奶提前就開始準備了,提上一個馬扎,拿上一個小簸箕,提著糯米袋子和老姐妹們一邊揀石頭一邊聊天。在包粽子的前兩天,奶奶會把糯米和紅棗泡在大盆里,等到包粽子的時候拿到水龍頭底下沖洗幾遍就好了。
終于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挽起衣袖拿上馬扎坐在院子里。看著奶奶先拿上幾片葦葉一扭,成了斗的形狀,然后放紅棗和黃米,在加上幾片葦葉插在剛才的葦葉上,又是一扭就成了一個四角粽子。馬蓮一頭咬在嘴里,一頭拿在手上,在粽子上纏繞幾下,拴個活扣疙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每次想吃到粽子都得等到太陽下山,粽子需要煮3至5個小時。聞到了粽子的香味,我們都是走到大門口就開始嚷嚷了,奶奶總會來一句,餓死你們了是不是?呵呵,但是回到灶房我們的碗里都會有一個剝好的粽子,上面還會放點白糖,真的好香,好吃得很。
端午節我們都會得到一個祈福辟邪的五色荷包,是奶奶用一塊小黃布縫成的,里面裝上五谷,外面掛上五色線墜,拿一枚小別針別在我們的褲子或者衣服上。奶奶說端午節是最熱的時候,五毒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它們最怕的就是這個荷包,所以要我們掛上。然后奶奶會用黃紙剪上幾只大公雞,貼在家門上窗戶上以及牲畜圈里用來辟邪。呵呵,是不是很迷信?
又是一年端午時,我知道從今年開始我再沒有機會享受這種端午的味道了。站在奶奶的遺像前,點上四炷香,供上幾只買回來的粽子――
奶奶,吃吧!這是水果味道的,還有肉的……
想念奶奶的粽子,更想念奶奶!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相關文章:
又是一年端午作文08-09
又是一年端午時作文04-12
又是一年端午-大學作文09-22
又是一年端午時精選作文04-11
又是一年端午時的作文04-13
又是一年端午時學生作文04-15
又是一年端午時作文范文05-31
又是一年端午節作文08-21
又是一年端午時_小學作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