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習俗作文(合集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的習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的習俗作文1
細心的同學一定不難發現,在市場上會經常見到一種發著陣陣清香的綠色長葉子,與這相配的還有雪白雪白的糯米跟紅紅的大棗,聰明的同學們一定會猜到,這是為了包粽子呀,因為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稱“端陽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等,其中為佩香囊跟包粽子最為盛行。
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呢?這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于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汩羅江而亡。楚國民眾知道后十分憂傷,駕船奮力營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
每逢端午節,小孩子們都要佩戴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當然,除此之外,很多家庭還會在門口插艾葉、飲雄黃酒,有的地方還會舉辦龍舟賽,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的習俗作文2
我心中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日期是農歷五月初五,它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后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了端午節文化。
端午節又有“端陽節”、“龍舟節”等二十多個名字,最主要的習俗就是扒龍船,也就是龍舟競渡。還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放紙鳶、游旱龍、打馬球、拴五色線等許多風俗呢!
今年的端午節我吃了好吃的糯米粽子,還去東區龍子湖觀看了一場激烈的龍舟比賽呢。這場比賽真是熱鬧呀,湖兩邊彩旗飛舞、人山人海。湖面上一排停著六艘龍舟,船上的運動員們穿著不同顏色的隊服。他們在船頭擺好大鼓,一個人站在鼓前,雙手揮舞著鼓槌,其他幾個人兩人一排坐在船身,雙手握緊船槳,雙腳蹬緊船底。只聽一聲清脆的槍響,六艘龍舟倏地駛過起點,像離弦的箭一樣快速向前。敲鼓聲震耳欲聾,吶喊聲此起彼伏,身穿紅色衣服的紅隊暫時領先,他們的隊員動作整齊,身體一起向后仰,再向前傾。手里的船槳上下翻飛,讓我看到他們斗志昂揚。但是黃隊緊隨其后,氣勢上一點也不差,仿佛拼盡全力也要趕超紅隊。我的心也跟著激動起來,不由自主地給他們加油助威。我想,這就是民俗的魅力吧!
我認為端午節是很有意義的節日,它是我們國家的民俗文化,傳統文化。我們要把這個傳統節日繼承下去和發揚光大,一直傳承下去。
端午的習俗作文3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個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
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那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故鄉的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贊頌。
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的習俗作文4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傳說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楚國的忠臣屈原,當時秦國攻打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農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亡。傳說屈原死后,楚國人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人拿出準備的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怕飯團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葉子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節前奶奶就開始忙活開了,早早地著手準備好了粽葉。奶奶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再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碩大的菱角。包好以后,再放在鍋里煮上一會兒,滿屋子都彌漫著粽葉的清香。輕輕剝開粽葉,咬上一口,粘粘的,整個人渾身都沉浸在香味中。我多么盼望著端午節快快到來呀!
端午的習俗作文5
端午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就把粽子投入道河里不認讓魚吃到他的尸體,屈原投河自殺的那一天正好是農歷五月初五,所以,人們就把那一天叫做“端午節。” 你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且聽我娓娓道來吧!
我們的習俗分成四類,分別是賽龍舟、包粽子、搶鴨子、洗艾草澡。我先說賽龍舟,賽龍舟可比賽艇強多了,它油一個龍頭,一條尾巴,大大的尾巴上可坐十來個人。每當裁判吹響口哨,就像運動員聽到槍聲,特工聽見命令一般,一溜煙功夫地劃了過去。陸地上的人為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劃龍舟的人也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一個個用盡全力往終點劃。
然后說包粽子,先找大片竹葉。糯米密封四十分鐘左右,然后在糯米里放進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接著放進鍋里煮半小時,煮好后打開鍋蓋,嗯!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一看就很好吃。那時的你會迫不及待地想去吃,注意要先等它涼了才能吃,如果你想吃,不聽勸告,等著燙傷吧!
接著說搶鴨子,當裁判員吹響口哨,運動員紛紛劃到河中央,一手劃槳一手搶鴨,折騰了一番河里的鴨子通通跑到運動員的手里。
最后說艾草澡,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洗,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端午節蟲子特別多,洗艾草澡是為了驅蟲,我們的習俗是不是很有趣呀!
端午節的習俗是不是特別有意思呢? 端午節啊!端午節,我愛你!
四川省新津縣鄧雙學校三年級一班:楊樂添
端午的習俗作文6
要說起家鄉的風俗,我必然會仔細回想,因爺爺奶奶早逝,我便節假日去的都是外婆家。我是個“不合格"的家鄉人,為何故說,因為我對風俗這是一竅不通啊,這可不是謙虛。
記得我年幼時,5月5日端午節,外婆在三更半夜雞鳴時便起床了,因雞鳴很響亮,我便被吵醒了,睡眼朦朧的我,清清楚楚地記得外婆并不拉燈,緣由是因燈太亮,擔心吵醒我罷了,現在回想起來滿滿都是對我的愛呀,外婆輕悄悄的起床,輕悄悄的穿衣,麻利極了,接著便看看我,這時,我閉著眼睛只睜一條縫繼續看她做事。
外婆出去了不久便回來了,一種沁人心脾的奇特的香味,不用多說,香味便是艾草那獨特的香味,外婆用艾草掃了房屋便一根根的插在墻縫中。用來凈化空氣,驅蚊蟲,其風俗,有句俗詩叫“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就是艾草。
記得還有個方法,就是用藥草洗漱。外婆粗識草藥,外婆上了山,她對山了如指掌,一會兒采好了草藥,大約10種,把它們洗干凈和水煮,當水漸漸從清水轉變成了好看的琥珀色就大功告成了。
對了,還有一大主角就是吃粽子,粽子一開始就是紀念屈原的,因為屈原他杞人憂天。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的好人。后來屈原想不開就投江自盡,百姓擔心他被魚兒吃掉,于是包了許多粽子,不讓魚兒吃掉他。
端午節過了,我回到了家,這次端午節過得還挺開心的呢。
端午的習俗作文7
在我國,每到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會唱起這首童謠:“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同時,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端午節流傳下來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也因此,過端午節也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人民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如今,端午節已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端午的習俗作文8
說到端午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賽龍舟,懸艾葉,聞香囊,包粽子,忙碌而又開心!
其實關于端午節的來歷,現在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說;惡月惡日驅辟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傳說屈原投江后,漁民們劃著漁船去打撈他的尸體,后來慢慢演變為今天的賽龍舟。屈原投江后,當地的村民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啃食,就把糯米投入江中,但多被蛟龍所食,后來屈原托夢給村民,經過屈原的提醒,村民們才把糯米用葉子包起來,再用彩線纏繞,形成了粽子的最初形態。
過端午節,人們喜歡將艾葉掛于門上或用彩線綁在手腳上,意為驅邪辟邪。人們在這一天還會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投江。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的節目。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米,因水中含堿,用茭白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我們祖國各地的人們,用他們不同的方式和習俗,共同慶祝著這個傳統的節日。“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濃濃的粽香,濃濃的親情,濃濃的歡聲笑語……
端午的習俗作文9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后投江自盡。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著濃濃的民風民俗。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后。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艾草驅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著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后,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臺上還供著不少供品 ,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將其中6個棕子投下河去喂魚蝦祭祀便完畢了。其余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午后,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為導,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后跟著鑼鼓隊、花童等。這個游行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干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不斷,鑼鼓聲響徹云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于得到一件香包禮物。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著一些美麗的圖案。據大人們說,香包里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愿。閩南的端午總是那么別具特色,那么令人難以忘懷!
端午的習俗作文10
端午節是我們柯橋的一個非常美好的節日,我們在過端午節的時候都會多出一個平常用不著的比賽,這一個特殊的比賽,只有在端午節的時候才會有,那就是賽龍舟了,你們在端午節不只能大飽眼福才可以大飽口福呢,因為說到端午節的時時候,我們其中一個習俗是賽龍舟的,還有一個習俗,名字叫包粽子的。
粽子外面的形狀,像一個平看著的沙漏一般,但是么,它的漏沙子的地方變得圓了一些,他們一般都是用普通的米做的,但是雖然米是差不多的,不過你可以在里面放各種不一樣的東西,放到粽子里面,有往里面放的肉的,這一種粽子,如果燒的時候火候和時間控制的好,那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在眾多的粽子中,也免不了有幾個比肉粽子差一點的,這個粽子叫豆沙粽,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粽子里面放了豆沙的,這個燒的好,可以咽下去,但是如果燒的很差,那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難以下咽了,再有一種中的的在有肉的基礎上還加了蛋黃,那就叫做蛋黃肉粽了,它的口感很好,不過有時候他的蛋黃只有一點點,所以他就有了這么一個缺點了……
跟粽子最有關的故事就是屈原投江了,屈原這位愛國主義詩人聽到了國家被滅亡的消息,選擇了以身殉國,因為屈原高尚的情感打動了后人,就把屈原投江時的這一天定為了端午節
端午節,這是一個美好的節日,美好的人,美好的物,構成了一道柯橋的美麗的風光,家家吃著粽子,看著龍舟,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節日風光。
端午的習俗作文11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游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凄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后,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尸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于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粽子包好后,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后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制成1厘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端午的習俗作文12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那是可以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如,劃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點朱砂。
去年端午節那天,我早早地來到汨羅江邊,人還不多,我迅速找了個位子坐下。不一會兒,人們說三五成群地來到了江邊。
比賽開始了,來自浙江的龍舟飛速地向前劃去。一陣風吹來,浙江龍舟減速了,另一艘龍舟超過了他們。浙江隊員重新振作起來反超之后,得到了第一名。比賽結束后,他們唱起了《招魂曲》:
大夫大夫啊,聽我說喲,嘿嗬!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萬里,
地不可下啊,下有九關八級,
東不可往啊,東有旋流無底,
南不可去啊,南有財狼狐貍,
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
北不可游啊,北有冰雪蓋地,
唯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
聽完這首《招魂曲》,手表里傳來媽媽的聲音:“快回家包粽子。”
我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我學會了包粽子,先把粽葉卷成圓錐體狀,再往粽葉里放上糯米,然后用線捆起來,就做好了。媽媽把粽子放進大蒸鍋里蒸了起來。一陣香味飄了出來,啊!原來是粽子蒸好了。我抓起一個就開吃,外婆拿來一盒白糖,在我的粽子上撒了一些白糖,我咬了一口——真香!
就在這時,爸爸在一旁給我講了一個端午節的神話傳說故事《白蛇傳》。很久很久以前,白蛇修煉成仙。后來她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白娘子,她愛上了善良的許仙。端午節時,他們在一起喝了雄黃酒,白娘子現出了白蛇的原形,嚇死了許仙。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可以看龍舟比賽,可以吃到粽子,還可以聽到美麗的神話傳說故事。
端午的習俗作文13
每到端午當日,家家戶戶的主婦將買回的箬葉(菰葉或蘆葉)、糯米等物,浸泡水盆中。蘇州人端午節非但要自己吃粽子,還要用它來祭祀祖先。端午粽品種繁多,按它的形狀來分,像秤錘的叫秤錘粽,像枕頭的叫枕頭粽,三角形的叫三角粽,老蘇州則把它叫“小腳粽”。箬葉里除糯米以外,人們還常在里面加入其他物品,如肉、豆等等。于是就有了鮮肉粽、火腿粽,赤豆粽、綠豆粽、豆瓣粽、棗子粽、豆沙粽等等。只用粽米包裹而不放餡心的粽子,叫做“白水粽”。過去多用艾草灰汁來煮粽子,稱作“灰湯粽”。
端午節蘇州一家子人的習俗。一大清早,蘇州人將艾草束成人形懸掛在大門邊框上或廳堂門前,主婦用菖蒲浸水洗臉洗頭發,并給起床的孩子頭上戴上虎頭帽,貼身穿虎頭肚兜,外穿五毒衣,腳上穿虎頭鞋。主婦除了包粽子,還要上街買回魚、鮮肉、茭白等時令蔬菜,中午要燒一桌端午飯菜。
老蘇州端午節第一件事是在廳堂中掛一幅鐘馗像,并到藥店買回雄黃和在黃酒中,配制成雄黃酒。中午開飯前,老蘇州將小孩叫來,先用手醮著雄黃酒在小孩額頭上寫一“王”字,再將部分雄黃酒灑在庭院四周。還有的人家煮燃蒼術、白芷等中草藥,煙熏室內,并用艾草、菖蒲燒湯沐浴。還有的人家以“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最后,一家人圍坐一起,共享清涼解毒的端午飯菜,共飲雄黃酒,共祝端午節健康快樂。午飯后,主婦將香包給孩子帶在身上,有的在自己手臂上纏上五色絲線,叫做“長壽線”或“長命縷”。全家人一起到書場聽上一回書,說的是《白娘子》一折,講的是白素貞端午節誤食雄黃酒驚現蛇形的故事,聽說書先生將蘇州端午節的風俗娓娓道。
端午的習俗作文14
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一團一、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一團一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的習俗作文15
“百里不同于風,千里不同于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說到端午節,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些綠色衣服、香甜肉餡的小粽子。
我拿起一片又長又綠的竹葉,把它卷成一個三角形的“小碗”,把洗好的米飯放進去,再放幾片培根,最后用一條又厚又白的“被子”把培根蓋上,把竹葉折起來,用彩繩綁好,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做好了!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說:“小粽子,小粽子,你怎么看起來這么好看?我不想吃你。罪過是什么?我把你放進蒸籠煮三個小時再出來。好吧,這就是決定。”我命令母親:“快,打開監獄的門,把小粽子扔進去,煮3個小時再放出來!”媽媽笑了,然后按照我的吩咐,把小粽子放進鍋里。時間一天天過去,3個小時后,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一股香味撲面而來。我趕緊拿起粽子,打開粽葉,咬了一口。竹葉的香味和米飯的粘稠感彌漫在我的嘴邊,我咬了一口。這一次,我吃了熏肉,這使我有很多回味。吃完粽子,我舔了舔手指,跑到媽媽身邊問:“媽媽,媽媽,粽子還在嗎?我完了“然后,”媽媽說,“桌子上有很多東西。”媽媽還沒吃完,我就沖到桌子邊開始吃
生活的每一點都體現著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端午的習俗作文(合集15篇)】相關文章:
端午的習俗作文合集九篇04-05
端午的習俗作文合集7篇03-27
端午的習俗作文合集5篇02-10
【推薦】端午習俗作文01-26
【精】端午習俗作文01-26
端午習俗作文【推薦】01-21
【薦】端午習俗作文01-21
端午的傳統習俗作文03-22
端午的習俗作文九篇02-21
端午節的習俗的作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