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端午作文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月五端午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月五端午作文1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請你一邊吃粽子,一邊聽我講一講端午節的故事。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年的風俗習慣,據說:“公元前278年,秦國想統一天下,可是楚國成了最大的障礙,為了削弱楚國的實力,秦國使用了各種手段。楚國大夫屈原力諫懷王不要輕信秦國的謊言,楚懷王剛愎自用就是聽不進去,還是輕信了小人的讒言,將屈原逐出國都流放蠻荒。后來秦國不僅用計攻占了楚國的八座城池,還將楚懷王囚禁起來。這時在江南流放中的屈原接連得到這些不幸的消息,萬念俱灰,在五月初五這一天,空懷滿腔愛國的屈原,投入了汨羅江里。江上漁夫和百姓感佩屈原的忠心愛國,聽說屈原投江自盡,紛紛到江中打撈,他們害怕江中的魚、蝦吞噬屈原的身體,就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喂魚,并灑下黃酒驅趕蛟龍水怪。所以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的風俗,尤其是賽龍舟、吃粽子那可是端午節的特色風俗活動。龍舟競渡,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節的粽子飄著香氣,賽龍舟鑼鼓喧天!端午節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美好的傳統,是對屈原的一種欽佩與贊頌。吃著香甜的粽子,看著激烈的龍舟賽,心里別有一番滋味。
五月五端午作文2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里。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并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里,人們知道了,怕江里的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里,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干干凈凈,然后用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綠豆、蜜棗、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嘗嘗,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鉆。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后,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沖。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著:“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云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著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后,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五月五端午作文3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相傳,古時楚國的賢臣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為了避免屈原的遺體落入魚蝦之口,于是當地百姓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蝦。之后,每年五月初五世人劃龍舟以紀念之。
端午節劃龍舟,這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在家鄉莘塍顯得分外隆重。早在四月初旬,就會聽到熱鬧的鑼鼓聲,此時各個村子開始建造龍舟了。龍舟造好后,人們會舉行“上水”儀式。記憶中,家鄉人對于龍舟“上水”非常重視,他們請專門“看日子”的先生選個黃道吉時。到了龍舟“上水”時,除了喧鬧的鑼鼓聲,還要放煙花與爆竹。龍舟“上水”后,劃手們會先在自己村里的小河上來回劃上幾趟,邊劃邊大聲地喊著號子。接著,會劃著龍舟到“龍娘”的村子里拜帖。然而,這熱鬧的情景我向來只聞其聲不見其景,一是因為龍舟往往會選擇凌晨1、2點鐘“上水”。二是因為在家鄉還有一個特殊的規定,女性不能看龍舟“上水”。據說,倘若有女性即使是小女孩圖熱鬧偷偷地觀看,那條龍舟會遭遇不幸。因此,每個村舉行“上水”時,被喧鬧聲吵醒的我們盡管心癢癢,但誰都不敢起來瞄一眼。不過,“上水”后的龍舟在小河上競劃時,我們可以觀看了。
端午節前夕,男人們忙著端午節的龍舟,女人們也忙亂,她們預備著端午節吃的。吃粽子、咸鴨蛋、甌柑是家鄉莘塍過端午節的另一個風俗。四月初一或十五,女人們把鴨蛋浸到鹽水里,封好,為端午節時吃咸鴨蛋用。除此之外,還要準備包粽子。墨綠的粽葉包起來的粽子,玲瓏可愛,糯糯的米飯摻合著各種美味的餡兒,有咸的,有甜的。咸的,有豬肉梅菜餡、蛋黃豬肉餡、豌豆餡等;甜的有蜜棗餡、豆沙餡等。
現在你們明白端午節的風俗習慣了吧!
五月五端午作文4
五月初五——端午節,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戰國時期。端午節的由來源于中國的偉大的詩人屈源。屈源原先的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首都。屈源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寫下了絕筆作《杯沙》之后,抱石投祖羅江身死。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為此紀念愛國的詩人屈源。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淡淡的粽子幽香中。
我家也不例外,我最喜歡吃媽媽包的粽子。五月初五一大早,媽媽就買回了包粽子用的葦葉、糯米、棗、和細線等材料。我們全家人都興高采烈地圍在一起包粽子。在媽媽的指導下,我也學著自己動手包粽子。我手里拿著一張翠綠的葦葉,把它卷成一個小小的“漏斗”,然后塞入一把白白的糯米.,再放兩個紅紅的大棗,并用一根細細的線把粽子扎起來。由于用力過度,粽葉一下子被我給劃破了,糯米“嘩嘩”地灑了下來。我不耐煩地說:“這粽葉的質量怎么這么不好啊,稍微使一下力氣就給包壞了。”媽媽鼓勵我說:“孩子,別灰心,你看,糯米別放得太多,線不能扎得太用力。”媽媽邊說邊給我做示范。我學著媽媽的樣子,終于包出了一個完美的粽子,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粽子煮熟了,我拿起粽子一看,碧綠的葦葉里裹著雪白的飯團和瑪瑙般的紅棗,使人一看就生愛慕之心。粽子不僅顏色美麗,它的味道也好極了。輕咬一口,清清的',甜甜的,別有一番滋味。
故鄉的端午節給我帶來了無比的歡樂,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五月五端午作文5
“獨寫菖蒲竹葉杯,蓮城芳草踏初回。”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小時候常聽爺爺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一名楚國的詩人屈原,也是為了紀念人們崇拜龍騰的部族舉行的祭祀的節目。
每每迎接端午,家家戶戶就熱鬧了起來。一大早,人們就往自家門口插芹菜,然后往集市采購做粽子的材料。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呢?這是因為在屈原投江后人們擔心屈原的靈魂在河中餓著,便采用了包粽子的方式,在端午節里紀念屈原。媽媽帶著我,上集市買了粽葉,糯米,臘肉。一個也不少,媽媽說粽子又稱“角黍”,是一種古代祭祖拜神的貢品。
回到家我們就開工了,首先我們把粽葉清洗干凈,鋪平,其次用糯和肉做餡,放在葉片上裹成三角形,再用線包好,再放在水中煮,煮出來的水要是黃綠色的。
用高壓鍋壓兩個小時,我輕輕揭開鍋蓋,粽葉的香氣從粽子中綻放出來,大家聚在一起,才有了團圓的樣子。把粽子包打開,一個熱氣騰騰的粽子呈現在我眼前,輕輕咬,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中午,大家來到橋頭看龍舟比賽。龍舟,顧名思義,就是像龍一樣的船,船頭與船梢微微向上翹,鱗片一層疊一層,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中間是一排長椅。兩只龍洲漂浮在水面上,栩栩如生。不一會兒來了兩隊隊伍,隨著“砰”一聲槍響,水花四溢,“加油”的吶喊聲一聲比一聲響,兩支隊伍你追我趕,各不相讓,端午龍舟也,是為了紀念漁民們拼命劃船救屈原的場面。
五月的端午節,蘊含了中國古代的文化與故事。
五月五端午作文6
大家知道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是的,就是端午節!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有來歷的,是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所設定的節日,并且一直流傳至今。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一到,那就可熱鬧了。
在這一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這天流傳下來的風俗很多,這么多的風俗也就讓這一個節日變得越發的帶有文化氣息。每年的端午節里,我最愛的就是觀看劃龍舟比賽了。在我的家鄉,每年的端午節一到,家鄉里就會舉行一場熱鬧的劃龍舟比賽。所有參加了這一場比賽的選手,都會拿到一個端午節的大禮包。
這一天,喜歡熱鬧的人們一早就來了賽龍舟的場地,在這兒專門等待著劃龍舟比賽的開始。這是一場眾人們都期待的劃龍舟比賽,比賽一開始,場面頓時就沸騰了起來。喊著口號的參賽員們,還有在河岸兩邊激動的喊加油的觀眾們,大家一齊將這場劃龍舟比賽變得無比的熱鬧,熱鬧之下是一張張或激動,或喜悅的臉龐。
對我來說,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還有一個非凡的意義,那就是爸爸的生日。在這個熱鬧的節日里,我還迎來了爸爸的生日,這可不就具備著非凡的意義嗎?
這一天,我還會給我的爸爸準備一份生日禮物。在這個熱鬧的節日里也給我的爸爸送給上生日祝福,祝我的爸爸端午節快樂!也祝我的爸爸生日快樂!
今年的五月初五就要來臨了,已經有不少人在準備著快樂的度過這個節日了,我也一樣。只不過,我還多出了一項任務,那就是精心的給我的爸爸準備上一份生日禮物。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快樂的度過今年的端午節!
【五月五端午作文6篇】相關文章:
五月端午棕香作文04-06
五月初五是端午作文700字大全04-11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400字作文03-25
關于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文600字02-25
五月初五端午節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03-12
五月槐花香情感作文12-12
五月的田野作文(4篇)04-12
五月天的《倔強》作文08-02
五月的田野作文(通用4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