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龍舟作文合集七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賽龍舟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賽龍舟作文 篇1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后,主祭人宣讀祭文,并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后,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余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后,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于世。
賽龍舟作文 篇2
星期五的晚上,媽媽說星期六要帶我去觀看劃龍舟,我興奮得跳起來,馬上就把作業完成,等待明天的到來。
可是,早上起來,天一直在下雨。我沒有因這雨水退卻,相反更加堅定我看龍舟賽的決心。吃過早飯,我和媽媽帶上雨具就向西堤公園出發。來到了西堤公園,那里人山人海的,人群熱情高漲,我和媽媽好不容易擠到一個好位置,能全方位觀看龍舟賽。
比賽開始了,六條龍舟整齊地排列在起點。槍聲一響,龍舟就像離弦的箭一樣向終點劃去,誰也不讓誰。大家都在以為4號龍舟必勝的時候,突然3號龍舟追上來了,只看見觀眾們手握拳頭,不停揮動手中的國旗,嘴里大喊著:“4號加油!加油!”快要過終點了,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3號龍舟領先了一個龍頭的位置,但沒過多久,4號龍舟就被3號龍舟超前了,終于取得了小組初賽的勝利。
龍舟賽太好看了,運動們在賽場上使出了渾身的勁兒,這是力的較量,是團結的使然。
賽龍舟作文 篇3
小時候,總聽媽媽給我講屈原因為楚平王而投汨羅江,從此便有了端午節,我也似懂非懂地知道了:原來端午節是由屈原而產生的。
相傳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投江后,汨羅江畔的百姓們紛紛去打撈屈原的尸體,因此有了賽龍舟的習俗;百姓們把飯團等投入江中,因此有了吃棕子的習俗,百姓們把兄雄黃酒倒入江中,因此有了喝雄黃酒的習俗。
記得前不久,我還了南湖邊,看龍舟競渡,那兒人山人海,一派熱鬧的景象,南湖邊上圍滿了人,不用說他們就是來看龍舟競賽的,只見不遠處湖面上,停泊著大大小小的的龍舟,龍舟選手們嚴陣以待,不過一會兒就上了各自的龍舟,他們一個個精神抖擻,似乎真的是要打撈屈原。一眨眼的工夫,他們就開始了,隨著“嘿咻嘿咻”的口號聲。他們有節奏地劃起龍舟,這使我不禁想象起了當時百姓們紛紛去打撈屈原時的情景……
這些龍舟一個個身長十幾米,船頭是一條龍頭,船尾是一條龍尾,船頭有一個擊鼓手,負責擊鼓,打節奏,以此激勵隊員們,船尾有一個舵手,手上拿著一只槳,以此來控制方向,中間是船員他們是主要的隊員,就是他們使龍舟前進的。看著這些龍舟,我的心中忽然滑過一個念頭:在《端午寄情》班隊課上,徐州騁說一條龍舟上有20~22人,我瞇著眼一數,加上船頭和船尾兩個人,不偏不倚正好22人,我剛數完,龍舟就飛快地駛向遠方,似乎是刻意,準備讓我數的……
雖然端午節已經過去,可是在我的內心深處,還是保留著對端午的無限向往和那個我小時候聽過的古老的傳說。
賽龍舟作文 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吃粽子和賽龍舟是這天必不可少的習俗了。
吃好中飯,我們就早早地來到余杭塘河等待劃龍舟比賽的開始。我看見一排排龍舟整齊有序地一字排在河面上。龍舟是用木頭做的,很狹長。每個船頭都掛有一個色彩斑斕的龍頭,隨著龍舟的前進,龍嘴就會一開一合。船身插滿了各種各樣的錦旗,迎風招展。船尾還有一個高高翹起的龍尾。船的兩側坐滿了人,中間有個大鼓,一個人拿著鼓錘,另一個人拿著一面鑼。還有一個人站在船尾,手握著一根長長的船槳。大家都準備就緒等待號令。
只聽一聲哨響,鼓聲也隨之響起,隊員們整齊快速地向前劃去。龍舟如離弦之箭一般,嗖地“竄”了出去。岸上的人們隨著龍舟的飛速前進,為龍舟上的隊員們加油鼓勁。我也看得激動不已,為大家的精彩表現而歡呼。一時間,鼓聲、號子聲、加油聲響成一片。
排在河岸邊的龍舟也一艘跟著一艘加入進來,大家你追我趕,隨著鑼鼓的節奏,船上的人動作整齊劃一,有些嘴里還喊著口號,聽起來更加有氣勢,讓我們跟著激動萬分。有些人衣服被打濕也毫不在乎,依然拼盡全力繼續往前劃;有些人一邊劃還一邊用盆子往外舀水。
原來劃龍舟不僅好玩,還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只要大家團結,就能完成很多事情!
賽龍舟作文 篇5
有一個節日叫端午節,有種風俗叫撞雞蛋、包粽子、劃龍舟,在這個節日里我喜歡撞雞蛋、吃粽子,但讓我最喜歡的是賽龍舟。
午飯過后,我急匆匆地奔向南塘街的塘河邊。一聲聲急促的鑼鼓聲在我耳邊響起,我不由得踮起腳尖,迫不及待想看到水面上追逐到的龍舟,穿過擁擠的人潮,擠過大人的腋下,終于站到能看到龍舟經過的位置。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戰國時期,楚國的內政發生了變化,大夫屈原勸楚懷王聯合齊國抗秦,但楚王不聽屈原的話,以至于后來楚國被秦國打敗,屈原不愿意親眼楚國滅亡。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他抱著一塊石頭跳入江中,以身殉國。岸上的人們趕緊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滔滔的江水中,哪里還有屈原的影子,大家只好劃著小船在江面上祭拜。后來人們把這天稱端午節,把小船改成龍舟來紀念屈原,這也成了端午節的一種風俗。
就在這時,一排的龍舟從遠處的石橋下提槳待劃,隨著一聲口哨巨響,船上的槳開始飛舞起來,隨著船槳的一上一下,水花也跟著一上一下,水手們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龍舟以極快的速度飛馳在水面上,眼看就在面前。我仔細看著龍舟,它又窄又深,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前面是個龍頭,后面是個龍尾,每艘船的圖案都不同,水手的衣服也不一樣,他們還有各自的`一面旗。
‘嘿喲嘿喲’吆喝聲和鑼鼓聲連綿不斷,各個隊伍你追我趕,誰也不甘示弱,水面來往的龍舟很多,但不管怎么擁擠,他們都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常快得從我眼前駛過,兩岸的觀眾不停地拿著手機記錄這時刻,我心想:他們真的好棒,好厲害。
一波龍舟上去,另一波龍舟又飛馳而來,岸邊又是一片嘩笑聲和吶喊聲,平時寂靜的南塘河,今天熱鬧非凡。
賽龍舟作文 篇6
今年的端午節最特別的是爸爸要去參加劃龍舟比賽,所以星期天我們就一起去為爸爸加油打氣,希望爸爸參加的隊伍能奪下冠軍寶座。
一到河邊只見碧綠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河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地望著河面。在裁判的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沖出去。頓時,江面上鼓聲震天,只見龍舟上的選手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使出全身力氣拼命劃,只見領先的幾條龍船上,隊員們配合默契,就連龍舟也特別聽從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布滿硝煙一般。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使勁地敲鼓,鼓聲配合著選手們的動作,一聲聲的鼓敲著一旁觀看的人們也緊張極了,隊員們一邊劃船,一邊和著鼓聲,“一二一二”地喊著口令,那口令里充滿了選手們對勝利的渴望。除了爸爸參加的隊伍外,進入準決賽的隊伍都是實力十分堅強,因為我爸爸當中只有一個人有劃龍舟的經驗,而且賽前也只有練習過兩次,再加上所有選手的體重都超過六十公斤,在準決賽中就被淘汰了,沒辦法進入決賽,真可惜。
劃龍舟比賽流傳至今已經有200年歷史了,因為歷史悠久更具有紀念價值,而且劃龍舟比賽可以表現出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耐力,鍛煉一個人的堅強體魄與意志力,因此在各地的主要河川都可以看到。
我很高興今年有機會現場觀看劃龍舟競賽,這樣的經驗很有趣,將來長大我也要去體驗劃龍舟,它不但有益身體健康,還可以累積經驗呢。
賽龍舟作文 篇7
我們家鄉每年五月初五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
每年端午節,我們都會很期盼,我們盼了好久,終于盼來了賽龍舟的那一天。水面上有兩條龍,分別是紅胡子的龍和綠胡子的龍,兩條龍上有年輕力壯的青壯年組成的隊員。比賽開始了,兩條龍互相追趕,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青龍的隊員們齊心協力、動作整齊,好像信心十足。青龍遙遙領先,紅龍遠遠落后,紅龍的隊員們立刻團結一致,奮力追上了青龍。兩條龍不相上下,最終,兩條龍一同沖過龍門!觀眾們很過癮,興高采烈地歡呼著,在叫著:“好!好!”久久不愿散開。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賽龍舟。我們歡迎你來我們家鄉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