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端午節的作文700字錦集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見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
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征,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2
今天是端午節,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起了床。媽媽端上了一盤茶葉蛋作早餐。“為什么呀!”我問道,“今天早上怎么改吃雞蛋了?”媽媽笑著說:“端午節吃雞蛋可以祝福你逢兇化吉、平安無事啊!”“是嘛!”我趕緊拿起一個雞蛋剝起來。“我小時候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變得網兜裝著,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著。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看見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超市貼出了一張張關于端午節促銷活動的大海報。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樓梯,看到外婆家大門上懸掛著幾簇綠色的植物。只見這些植物有著細細的莖桿,葉子長長的。“這是什么呀?”我問來開門的外婆。“這是艾葉和菖蒲。”外婆回答。“為什么要把它放在門口呢?”“這樣可以防止蚊蟲進到家里,還可以避邪呢!”
一走進房間,廚房里飄出的粽香令人饞涎欲滴!
外公外婆正在熟練的包著粽子,我也想來一試。便開始對外婆說:“讓我包一個粽子吧!”外婆擺擺手不肯,我又說:“我要試試看嘛!”這時外公發話了:“要包可以,不過先得告訴我們,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哈哈!正中下懷!我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這是為了紀念戰國末期的大詩人屈原。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舍棄祖國,于五月五日,抱石跳進汨羅江自殺。屈原死后,百姓們哀痛異常,都到汨羅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發展成劃龍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外婆說:“夠了夠了,過來吧!”
外婆教我包粽子了。先把粽葉卷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粽葉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餡放在米上,再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下來,葉尾捏籠,將多余葉尾上卷,接著用葉絲系牢。最后,剪掉多余葉尾。啊!我終于包出了一只粽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那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很好。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粽子,又嘗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粽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我更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3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具有偉大紀念意義的懷念故人屈原的日子——端午節。
一大早,爸爸就帶我們回奶奶家了,還沒進門就聞著奶奶家不時傳出的清香,我趕忙三步并作兩步邁進屋,我的口水差點就“飛落三千尺”了,一會奶奶端來了清香四溢,熱氣騰騰的粽子,只間有菱形的,橢圓形的,三角形的,為了好區分粽子餡,有的用桑皮纏的,有的用玉米繩纏的,還有的用線繩纏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個大大粽子,三下五除二就剝開棕皮,看著鮮紅的大棗,粘滑的糯米,飛揚的熱氣,我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了一大口,又香又甜,奶奶的手藝可真算得上精益求精,絕妙無雙,我狼吞虎咽的吃完一個,又順手拿起一個。
“加油!加油!”聽見門外的叫喊,我詫異的探出頭,原來是小孩子們在小河邊賽“龍舟”啊!我也跟姑家弟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只見一個個紙做的精巧別致的小船漂在水中,每個小船都被畫得五顏六色,還起上了好聽的名字,看著一個個名字浮在水上,“神龍號”,“白虎號”……,甚至還有一些時髦的名字,如“潮人號”,“神馬浮云號”……一個個小船順著水而下,又接連著被浪給打翻,激起了一陣陣水花,嘩嘩聲,嘻嘻聲,吆喝聲接連不斷,此起彼伏,熱鬧極了。
一些老人將棕皮放在水中,看著它順江而下,聽奶奶說,這叫“避水”,讓水里的妖魔鬼怪吃飽,以后就不會纏著我們,不傷害人們了。
不一會,奶奶有約我回家吃荷包蛋,只見奶奶用艾蒿、麥穗、豬埡槽等五種珍奇異草熬成的湯,再放上紅糖,吃完蛋,再喝湯,喝了能治頭暈,我其實肚子早已撐得鼓鼓的,沒胃口再吃了,可迫于奶奶熱情跟諄諄教誨,還是勉強喝了點。不一會,鄰居家伙伴都來找我玩,奶奶讓他們吃粽子,荷包蛋,他們都說自己家有,吃過了。
以前我記得每年端午節,農村很少有包粽子的,奶奶每次煮一大鍋粽子,光送親朋好友跟鄰居就送去一大半,現在新農村變化可大了,不光是體現在街道、樓房,家電、生活物質上,農村的鄉村文化大院也體現著農村的精神文明,也體現著農村天翻地覆的變化,也體現著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端午節,是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勞動與品質的象征,是中國的自豪凝成的寶貴鉆石,看著農村人家也如此重視這個紀念故人的節日,由此可見,屈原可真是一位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必定會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的。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4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見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
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征,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5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劃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著家里的阿姨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阿姨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著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后,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斗志似乎隨著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阿姨在旁一直緊緊地攥著我的手,和藹地笑著。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著阿姨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阿姨端出兩只冒著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阿姨微笑著說,這些用荷葉包著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里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阿姨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劃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著這噴著荷香的飯團,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著阿姨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阿姨在我上小學以后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是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只粽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注冊了,家鄉的的河臟得不能再劃龍舟了,阿姨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注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臟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劃龍舟;但是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著阿姨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是我更想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阿姨。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6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于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是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是都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的減弱。端午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于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淀,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愿。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恒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于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為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新時代我們引以為豪、為傲的民族瑰寶。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7
不知不覺中,又到了粽子飄香的端午節!走在街上,看著種類繁多,各式各樣的粽子,心里卻更懷念小時候外婆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經濟條件不如現在好。所以每年的端午節,中秋節這類凡是和吃有關的節日,我都特別喜歡。
端午節前夕,外婆就會去家門旁邊的山坡上割棕葉。棕葉矮矮的,一叢一叢密密的長在山坡上。外婆會把大的無洞的割下來放在井邊,打上井水一片一片的清洗干凈。帶回家后再把棕葉的頭一束一束的捆起來,倒掛著晾干備用。接下來就是準備粽米。那時候只有兩種口味的粽子,一是甜的,一是咸的。甜的就是洗凈的糯米,什么作料也不要;咸的就是在糯米里加上一些赤小豆和鹽,攪拌均勻即可。做完這些,就只欠東風了。這東風是什么?就是我外婆的那雙巧手。只見她手拿一片粽葉,像變魔術一般,手指快速的一動,粽葉轉眼就變成了一個小漏斗形狀(漏斗下面是封口的),接著用勺子往這個小斗里裝糯米。裝的和漏斗口差不多一樣平的時候,再用筷子在糯米里面戳幾下。接著把剩余部份的粽葉往漏斗口拉過來,給它蓋上蓋,再把斗口兩邊多余的粽葉往內一折,分別捏在左右兩邊。一個小巧玲瓏的四角粽子就誕生了。接著嘴里咬住線頭的一邊,用拇指捏著線頭的另一邊,往粽身上那么一繞,牢牢的就把衣服給粽子穿好了。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用無限崇拜的目光看著外婆。心里更是躍躍欲試,恨不得那個可愛的粽子立馬能從我的手中變出來。可是無論我如何求學上進,這粽子還是包的搖搖欲墜,有的甚至還少了一個角。然而外婆是那么的慈祥和溫暖,每當這個時候,她總會用溫暖的目光看看我,再看看我的粽子。讓我一下從挫折沮喪中蹦到快樂的天堂。糯米和粽葉就在這樣幸福的時光中變成了一個個小粽子,并被我前仆后繼的扔進了開水鍋里接受它的洗禮。不一會兒,粽香滿屋。我愛吃甜的,每當此時,外婆會先剝一個白米粽,澆上她自己弄的釅釅的紅糖,一個香噴噴的甜粽子就端到了我的面前,咬上一口,又香又甜。那一刻的那一種滋味,已經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多年以后,外婆已經不在了,街上的粽子種類也越來越多了。然而,我卻再也吃不到那種美好的味道了。
又是一年端午節,外婆,我又想念您的粽子了!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8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每當到了端午時節,大街小巷就成了快樂的海洋。端午節也是我最愛的節日:好吃的粽子,激烈的龍舟競賽,有著中藥味兒的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還有雄黃酒、小香囊¨¨¨
粽子是端午節的象征,嘉興的五芳齋馳名中外,肉粽味道咸鮮、豆沙粽子甘甜不膩,還有好吃的火腿粽子。我的外婆在端午節時還會做幾只粽子給我吃,外婆先把豬肉切成大約五厘米的細條,用醬油、米酒浸泡一夜,糯米則用浸過肉的醬汁加鹽拌勻。包粽子的時候,外婆先把粽葉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之后,就是煮粽子了。1小時后香噴噴的談氏粽子就完成了,那味道真是令人難忘。
賽龍舟真熱鬧,所有人都跑去南湖邊看龍舟賽,萬人空巷。只見在遠遠的湖對岸有一排龍舟,龍舟中站著幾個大漢,他么正活動著身軀,準備著馬上要開始的比賽。裁判一聲哨聲,幾十條龍舟一起進發,每一個選手都努力的劃著,和著那鼓手的鼓點,努力的劃著。那鼓手也認真的敲著鼓,鼓聲就像雷鳴一樣,震耳欲聾。幾條龍舟你追我趕,就像幾條巨龍在水上掠行。漸漸地那條插著白旗的龍舟在眾龍舟中脫穎而出沖在了最前面。岸邊也有許多人在為他搖旗吶喊。正當大家都在為“白龍”的優勢呼喊的時候,“藍龍”沖了上來。它“吼聲”更響,氣勢更足。“藍龍”上的勇士也更有精神頭。“藍龍”慢慢超了上來,但“白龍”不愿那么輕易地被趕超,鼓手更用力的擊起了鼓,勇士們也更賣力的劃龍舟。“白龍”的支持者又振奮了起來,搖旗吶喊。這一次的龍舟賽,不到最后一刻是決不出誰是最后的贏家。最后“藍龍”最先奪標,沖過了終點,“白龍”的支持者頓時泄了氣。其實輸贏不是重點,重點是在看賽龍舟中的快樂心情。
端午節給我們帶來了那么多歡樂,我們也要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來歷,有紀念屈原、紀念曹娥、紀念伍子胥等幾種說法。紀念屈原是最多的說法。據說,愛國詩人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人們每逢五月初五投五色絲粽子,以驅蛟龍。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在我的記憶里,這端午節就是端午節,愉快而有趣。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9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是由于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閑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著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么痕跡。大伙很傷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里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后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0
“啊,好香是什么味道。”我跟隨著香味尋找,我來到了廚房,原來是媽媽在切臘肉和蛋黃我一拍腦袋,“對了,過兩天不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嗎?”
我跟隨著奶奶的腳步來到了市場,市場上到處是賣粽葉和賣艾草和野菊的之類的草藥的人,我和奶奶隨著人流來到了一個小攤邊,好香的草藥和粽葉的香氣,左手一袋,右手一包,收獲滿滿的,回到了家中,把粽葉洗凈,草藥入鍋,開始包粽子了。
奶奶熟練地包起了粽子,左手把粽葉卷成漏斗狀,右手拿起一把米,再舀一點臘肉丁放進去,用筷子攪拌一下,再把兩邊多余的往里一按,又拿出一根線把粽子五花大綁,成了一個尖尖的三角狀。我看著挺簡單的,可包起來不是這樣的,我把粽葉卷成漏斗狀,沒想到這粽葉真成漏斗了,從下面的角下就漏了出來,沙沙沙就漏了一地,我立馬把他抵住,重新緊了緊,放上了幾個蛋黃和臘肉,把粽子綁住,左綁一圈,右綁一圈,就好了,可以了,可已經開了一個大口子,我又包了幾個,媽媽把它們放進了鍋里開煮了,我在這個時候就跑出去看賽龍舟了。
龍舟賽還沒有開始,周圍的小販就開始擺攤了,一個人正在那兒講關于龍舟的故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國家被楚國占領了屈原投江自刎。客人們卻打撈不到他的尸體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尸體就把飯團包成菱形,畫著龍形的船來投放,棕香四處飄香著,看開始了開始了,好大的江面上有二十條龍舟準備出發,長長的龍舟上雕刻著各種各樣的花紋。龍舟上做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前面鼓手,指揮著整條龍舟的前行,發出咚咚的上響聲水面上蕩起波紋,如同一條條龍圍繞著龍舟,“看,一號超過了三號是第二了,五號是第一,一號發出了吶喊與五號并駕齊驅……”主持人精彩的解說著。觀眾席上的我們吶喊助威,聲勢震天。“五號與一號并列冠軍。”我開心地跳起來……回到家,淡淡地竹葉和糯米的香氣,清淡,彌漫在整個房間里,我迫不及待地包開了一個粽子,吃了一口,又黏又甜,一股清香在口腔中回蕩著,淡淡的竹葉味異常清香。
端午節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我的舌尖卻時時縈繞著粽子的清香,耳邊回蕩著賽龍舟鑼鼓的聲響和人們的喧囂。真是讓人留戀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