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九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 篇1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小學作文關于端午節。“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贊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著大地的靈氣,沐浴著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于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
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床,把事先準備好的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著后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里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征著一年的五谷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著,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里煮沸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后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后,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里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媽媽也如法炮制,材料一樣,但入嘴后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里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媽媽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小時候,一到端午節,我就會讓奶奶做十幾個小粽子。可是,去年的端午節奶奶卻對我說:“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該學會自己包小粽子了。”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因為在我的眼里,包粽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開始包粽子了,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粽子餡和粽葉,她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粽子。奶奶說:“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范動作,“接著在卷好的粽葉里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后在中間放上一個小棗,最后把粽葉包起來用繩子扎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粽葉,把粽葉先卷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然后就照著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粽子。可是在奶奶手里聽話的粽葉,到了我這里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 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些,我有點泄氣了。原來粽子好吃,卻這么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什么事都會遇到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奶奶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著包。不知道是第幾個了,我包的第一個粽子終于“問世”了,它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還是很高興,我總算學會了包粽子。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粽子,后來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個勁地夸我心靈手巧。奶奶還把小粽子串在一起,據說這樣象征著好運連連。
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而且還懂得了要不怕困難的道理
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 篇2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唐朝人們就開始慶祝端午節了。
端午節又有許多別名,如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浴蘭節、解粽節、女兒節、端禮節、菖蒲節等等。端午節的來源不確定,有很多說法。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關于端午節的傳說。
端午節家家總會飄來陣陣粽香。各種口味的粽子總會博得人們的歡心。尤其是小孩子,總是圍在大人們身邊,津津有味的學著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干干凈凈,然后用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綠豆、蜜棗、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嘗嘗,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鉆 。
看過白蛇傳的人都對雄黃酒有一定的印象吧。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于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更應該發揚廣大。
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 篇3
“哦也!端午小長假,香噴噴的粽子”
終于,又是一年端午節,同學們的心情一定跟我一樣,期待著復習中的忙里偷閑,期待一個個香氣四溢的粽子,期待江河中的龍舟,期待家里豐盛的晚餐……但我為了更好地融入傳統端午節的氣氛,也為了這則作文的順利“誕生”,我準備好好的體驗一把端午習俗——包粽子的魅力。
說到包粽子,第一步自然是尋找材料了。在冰箱里“乒乒乓乓”亂翻了一通后,結果可想而知——糯米?沒有!粽葉?也沒有!無奈之下,只好進軍沃爾瑪購買材料。(當然,讓家長協助一下肯定理所應當。)一路上車水馬龍,爸爸好不容易找了個停車位,一行人這才安頓下來。進入沃爾瑪,這里更是里三層外三層的被人群包了個遍,好不容易擠進去,我放起尖銳的目光仔細的尋找,把老爸早已甩在身后。在里面轉悠了兩三圈,突然,我眼前一亮,一個箭步沖向角落里的柜臺。“這是東北大米,這是泰國珍珠米……”我自言自語地沿著柜臺尋找著。“優質糯米……嗯!就是你了!”我一邊欣喜的捧起一把糯米一邊往后看,“老爸,這里,糯米在這兒!”可遲遲不見老爸的身影。“管他的,先買一斤再說。”包好了米,回頭一望——呀,老爸提著大把的粽葉跑過來呢!“哈,老爸真給力,事先就想到了這一步!”
回到家,下面就該進行我們最重要的一步——包粽子咯!這一步我請到了專業級包粽子導師——奶奶來輔助我完成。“首先,將粽葉清洗干凈,再淘糯米。”奶奶在一旁指點著。“哦?粽葉每一張都要洗?”“可不,這吃的東西不洗干凈能行嗎?”粽葉是深綠色的,側面十分刺人,但浸泡在水中,合著窗外的陽光,它也就格外清麗了。緊接著淘米,自來水如清泉般浸入糯米中,然而水卻很快被米染成了白色,如牛奶圍繞這一顆顆珍珠,煞是好看。我伸出手胡亂的晃了幾下,清洗任務便被我de草解決了。
接著,開始包粽子。翠綠的粽葉與潔白的糯米相結合,那是再好不過了!“看著!”奶奶取出兩張粽葉合在一起,將其一轉,粽葉便成了一個漏斗狀,“米要不多不少,可別讓米鉆進葉縫里。”我在一旁仔細的看著,只見奶奶舀起一勺糯米,往“漏斗”里一倒,糯米們自然如流星瀑布般爭先恐后的鉆進“漏斗”。我本以為糯米們至少有一兩個“壯烈犧牲”可誰知竟沒有一丁半點的糯米灑露出來,此時,我對奶奶的高超技術不禁有了敬佩之感。又見她看也不看便抽出一根絲線,“刷刷刷”的繞在漏斗上,一個粽子就這樣做成了。整個過
圖片程看得我眼花繚亂,對于奶奶的技術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來,你也試試?”奶奶那了兩片粽葉放在我面前。“好呀,看你做我眼都花了。”拿起粽葉,我的腦海里像放電影一樣回憶起奶奶做的過程。“先把粽葉轉一下……”我心里默念著,手也跟著想象的畫面動了起來,一個流程下來誰知我這個漏斗有個1cm長的口,糯米全都漏了出去。“看你做的是啥?看重做吧!”奶奶用帶著嘲笑的口氣說。“好。”我當然不服氣,重做起來,可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嗨,還是我來吧。”奶奶拆看了那些個我包的“四不像”粽子。我的臉紅了起來,不由的用手抓了抓頭發,看著奶奶熟練的技術,我真有些羨慕。
包好了粽子,它就該下鍋了。雖然里面沒一個是我包的,但客觀地說我還是學到了不少知識的。吃著粽子,心里真是舒坦!
然而如今,端午節的過法漸漸多樣化,具有娛樂性和觀賞性——商家對粽子進行銷售,獲取商機,賽龍舟也成為了一種娛樂性的比賽。然而,盡管這樣的習俗現代化,我們始終不會忘記一串串粽子與一條條龍舟;盡管江邊已無屈原感慨的身影,我們也是忘不掉這個節日——端午,這個節日早已在我們心中化作一份信仰,一份感慨,一份對中華文明與屈原的深深敬意!
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 篇4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著一層層竹葉,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歷的 五月初五 ,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戶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里,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尸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DD永昌,位于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向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于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并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藥包于其中,讓孩子或戴于項下,或系于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并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仿佛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復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云煙,君王霸業恒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 篇5
抹去塵封的往事,老家過端午節的情景歷歷在目。那時候,我年紀還小,清寒的歲月因為端午節顯得豐富熱鬧,而端午節則因我的童趣變得格外親切,格外深刻動人。
在老家,房子一間連著一間,破舊的古屋歷經了久遠的時光,滄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蝸居在一起,雖然擁擠簡陋,卻分外和諧,彼此客客氣氣。十幾戶人家即使有時有一些小吵小鬧,但是,大部分時候卻很是和藹可親。人與人見面時,臉上掛著親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話家長里短,問寒噓暖。
小時候,端午節隨清風吹送,風度翩翩地來了。林家的老屋頓時沸騰起來。每一戶人家都會買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們一起包粽子。家里居然能煎、炸、燉、炒,一個個廚房里的香味傳來,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氣爽,沁人心脾。
傳統的節日里,粽子卻很樸素,料子就簡單純一色一樣的糯米。心靈手巧的老家的親人們,一邊有說有笑,一邊手里忙個不停,藝術般的手,爐火純青地包著粽子。寬大的竹葉,經過細心地清洗,折成特別的形狀,包著平時難得一見的糯米。棕樹的細長的葉子做牢固的“線”,捆綁著弄好的棱角分明的棕葉,恰當到極點。粽子,經過較長時間的水煮,一個個分外迷人。吃在嘴里,香在心頭,妙在竹葉包裝里的獨特的形狀。
我迫不及待地剪開粗線,剝開竹葉,張開大嘴,用鋒利的牙齒,吃著有嚼勁的粽子,內心自然非常喜歡。那種特別的滋味在小時候猛烈地刺激著我的舌尖。于是,每一年的端午節,吃粽子成為一種渴望,一種等待,一種難得的記憶。
我思想里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親的帶領下,先去摘采必備的艾草。端午節前,艾草在屋后,在田野岸邊,在山坡上,長得生機勃勃,郁郁蔥蔥。青青的外貌,翠綠如抹。柔柔的葉子,氣味濃濃,香味悠長。我們摘采完,興致勃勃地捧回家里。
母親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讓我們去做。我們拿著一些有特殊氣味的艾草,去完成我們的光榮任務。艾草摘下來時,一棵棵精神抖擻,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聞一下那久違了一年的氣味。純真的妹妹靠近用力聞一次,捏捏鼻子,搖搖頭,不喜歡艾草的氣味。我連說帶笑,說艾草會給我們帶來好運,能抗菌驅邪。這是親愛的母親告訴我的。妹妹睜著大大的眼睛,點點可愛的頭,十分相信我的言語。
我拿下一株,態度極是認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門框的小孔里。每一個門都掛上了艾草,顯得格外耀眼。艾草親和力仿佛極強,在我們的努力下,連豬圈,鴨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會保佑豬鴨等牲畜興旺,健康成長。我樂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帶來的樂趣。
那時,我還會端著一盆略帶紅色的“云紅”水。我先取一個干凈的臉盆,放上潔凈的水,打開一小包紅色的粉末狀的藥粉。那就是我們閩南語說的“云紅”。在臉盆里撒上一小包“云紅”,水里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顆粒“云紅”,懸浮在水里的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母親有時還讓我們喝幾口,說是藥水清清,對人有益。我毫不猶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熱情高漲,用小手一次次潑出“云紅”藥水,灑在每一個房間里,還有天井里,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灑上。我們甚至走進豬圈,不顧臭味熏天,灑脫地揮灑“云紅”藥水,把熟睡的豬嚇得站立起來,哼哼地叫著,心虛地走著。
端午節,那種風味,那種節日的氣氛,博得滔滔不絕的親切感。那樣子,足以寫下吟詠不絕的詩句,寫在我記憶的紙上,也能成為一段段思念綿長的故事。端午節,因為母親笑吟吟的面貌,讓我倍加想念。愛上端午節,更是思念愛意無邊的母親。
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 篇6
明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亦稱“端五節”、“端陽節”、“蒲節”,流傳于漢族和壯、布衣、侗、土家等少數民族。
據考證,端午節源于遠古先民對部落圖騰—龍的崇拜。又相傳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遭讒言被流放江南,于當日自沉汩羅江以身報國,當地居民為防止魚類食其軀體而將粽子投入江中。此后便形成民間傳統節日,代代相傳,兩千多年來綿延不斷。人們插艾蒲、吃粽子、飲雄黃酒和在小兒衣襟上系香袋、手腕腳腕上掛五色線等,以求滅災疫、去五毒。我國南方各地區還舉行龍舟競渡等活動以示紀念。
20xx年的端午節(20xx年6月25日),國家郵政局發行20xx-10《端午節》郵票一套三枚,其中第一枚“賽龍舟”,第二枚“包粽子”,第三枚“避五毒”。
第一枚“賽龍舟”,以我國傳統的木版年畫構圖,兩條龍舟你追我趕,舟上插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彩旗,一派吉祥氣息。第二枚“包粽子”,圖案是五顏六色的粽子。第三枚“避五毒”,是被古代人稱為“五毒”的五種小動物———蛇、蝎、壁虎、蜈蚣、蜘蛛,色彩鮮艷,生動逼真。
我從小就喜歡集郵,今天突然想起來郵票上的端午節,于是晚上從婆婆家回來我就把集郵冊翻了出來。
我的端午節——端午節作文我的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我的假期還沒休完,因此,可以跟家人踏踏實實的過個節。按照家鄉風俗,爸爸一大早起來做釀苦瓜,而我也一大早起來幫忙。
十點多的時候,給他打了個電話,問他考完試沒有,他說沒有,可能會比較久,考完再給我電話。不想去連隊吃飯,十一點,我就跟家里人吃了個飯,算是過節。
中午十二點,接到他的電話,準備行裝,帶上滿滿一盒的釀苦瓜,頂著烈日,到他那去過節。
一點,到了部隊,他來接我。到了他宿舍,他說他剛回來吃完飯,還不想吃,先去沖個涼。
一點十分,上來了,他說為了考試才睡了四個小時,要瞇會,一瞇就瞇到了兩點半。期間,我在玩電腦。
原本,他說下午沒什么事,訓練讓別人帶,要跟我過個好節。但是,兩點四十五分的時候,營部來通知他去開會。他留了塊西瓜給我,說等你把西瓜吃完,我就回來了。這塊原本五分鐘能吃完的西瓜,我吃了兩個多小時,五點,他終于開會回來了。
五點,剛進房門,把帽子一扔,又去準備第二天考核的事了。
五點半,我看到他在下面,給他打了個電話,他說,我馬上就好了,協商好就回來。這一個馬上,就到了五點五十。期間,我還在玩電腦。
五點五十,終于跟一個排長一起回來了,可能餓了,他給副指和排長都裝了一碗釀苦瓜,狼吞虎咽的吃起來,那一刻,我一點都抱怨都沒有了。
六點,集完合回來吃飯,我問他,晚上有事嗎,他說有,七點開會,沒事,你在這玩會,等我開完會就好。我說開多久,他說半個小時。我再問,開完以后呢,他說還要準備一下。
低頭吃飯,吃完飯六點半。我說送我回去吧。今天能不能送我上車。他說來不及啊,七點要開會。我說,服務態度越來越差了。他說,沒辦法,忙啊。我板著臉,不理他,豈有此理,我的端午節都玩電腦去了。
最后,他還是送我上車了。等車的時候,我讓他回去,因為我知道一等有可能就等半個小時,他說沒事,來一趟不容易,反正時間過了,今天我無論如何都要送你上車。帶著內疚,上了車,覺得自己還是太任性了,其實他也挺辛苦的。結婚后的端午節能跟他一起過,我已經很滿足了,即使我們說話的時間都沒有多少,我覺得還是幸福的。
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 篇7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里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致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床,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頓時都彌漫著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們這里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只在屋子里點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說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帶香包,鮮艷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里拔“圣草”了。這里說的圣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說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候拔回來,熬制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的相信,天蒙蒙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著蒙著神秘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農歷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臺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里,多少歡悅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采。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采回家,這樣那些神秘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秘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復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干嘛哪么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里藏著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 篇8
我們家鄉有許多的風俗習慣,節日自然也很多。有春節燈節、青明端午、中秋重陽……從小到大,我們都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的節日和親人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的。這些節日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凝聚著濃濃的血脈親情。然而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對它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同時也熱情地急切地歡迎著它的到來。
每一次過端午節都是非常開心快樂的,我們用一顆熱愛的心去感受端午節給我們帶來的無限愉快與樂趣,我們的收獲可大了。
端午節最受歡迎的食物便是粽子了,那天是要吃粽子的。每逢端午節,基本家家戶戶都有幾大串。勤勞的媽媽靈活地用雙手做出了一個個美麗惹人的粽子,我們看在眼里,如此簡單的做法準不會呢?說不定我比你們做得更好呢,可別小看我,于是我決定在母親面前“大顯身手”,讓媽媽看看我有多么的聰明。可不知怎的,我做的粽子始終沒有母親做的那樣好,有時還有些小漏洞會漏米呢。母親在一邊看著笑個不停,然后熟練地教我做。做完了后,母親用繩子把一個個粽子捆住,再成一串,大約有七、八個,之后放進鍋里煮熟。
開飯了,粽子被送上了桌。把包裝葉剝去,黃澄澄的肉食展現在我眼前,迫不及待地沾了點白沙糖就投進了嘴里,味道美極了,我津津有味地吃了幾個,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你知道粽子有幾個角嗎?”大哥突然問。“五個”我脫口而出。“年年吃粽子,它有多少個都不知道。來,仔細瞧瞧。”母親遞給我一個粽子笑著說。“你可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了”母親望著我問。“它是傳統下來的,哪有什么由來。”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這時大哥有點得意地說:“是為了紀念舊戰國時代楚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的形象體現和概括了中華民族的性格,他為捍衛真理與正義剛直不阿,奮不顧身的意志言行等都值得我們學習。”我瞅了大哥一眼,嘟起小嘴說:“我也要向屈原學習,愛真理、愛正義、努力學習,好好保衛我們的祖國。”爸爸媽媽大笑起來,笑得是那樣的開心,粽子吃得更有味、更香了。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的風俗習慣外,有時還要劃龍舟比賽。主要是在一些大河上進行的,在我們的家鄉就是清水江了,清水江也有點著名哦,有時間你也來看看。江岸兩邊埃埃擠擠地站滿了人,肩并著肩,腳跟并著腳跟。看,比賽船只正處在同一戰線上,每位隊員正沉著地等待著發號令。“啪”號聲已響,各位船員緊張而又熟練地操縱著船漿,不停地有規律地在水中劃動著。此時此刻,各隊的“啦啦隊”也正在興奮地舞動著,吶喊著,為自己所支持的船隊助威。進入了高潮階段,真是精彩極了,熱鬧極了,鼓聲、吶喊聲混成一片,震耳欲聾,翻過幾座山坡都能聽見。船員那雄健的姿勢,必勝的信念,令我贊嘆不已。其實,勝敗與否,在他們心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發揮出了真正的最高的技術水平,精神可喜。
端午節,十次有六次還吃楊梅呢。那墨紅的果實,甜甜的果汁,真是美味可口,又酸又甜。令人越吃越想吃,不過,吃多了,牙齒有些酸痛。因此小孩子還唱道:“楊梅,楊梅真好吃,吃完過后真難過,請找個地方坐一坐。”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又何止這些呢。可我的笨筆寫不出多少,就讓它在我心中珍藏著吧,讓我從內心去體驗那些風俗習慣,去感受它獨特的“美”。
端午,端午,你是我追求的見證,我一定堅持正義,更會向往你的“美”。
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 篇9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1100字】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作文:端午節07-05
端午節節日作文_端午節作文03-05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_端午節作文03-05
端午節英語作文端午節作文03-24
端午節的作文:端午節的回憶05-01
端午節作文:過端午節06-09
端午節作文:端午節與粽子04-22
端午節英語作文:端午節06-14
端午節的期待-端午節作文09-21
快樂的端午節_端午節作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