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動作描寫作文教學
導語:在寫作文時,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寫出一個人做事情時的動作。如實地寫好一個人的動作,才能夠把人物寫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小學動作描寫作文教學,歡迎借鑒!
在寫作文時,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寫出一個人做事情時的動作。如實地寫好一個人的動作,才能夠把人物寫活。老師說的話是有道理的。描寫人物的動作,寫出人物是“怎樣做的”是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學會在作文中細致地描寫人物的動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那么,怎樣寫好人物的動作呢?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寫出連貫的動作
描寫一個人的動作要進行分解,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是由一系列地動作構成的。把一個大動作分解成幾個小動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動作,一一進行敘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動作寫具體了。
請你閱讀下面的作文片段:
炒菜
媽媽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凈,又一片片摞起來,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著,把白菜切成一個個的小方塊,剩下的菜葉放在旁邊。
開始炒菜了。媽媽先把鍋坐在火上,等鍋燒熱后把油倒進鍋里,不一會兒,鍋里騰起了油煙,發(fā)出“嗞嗞”的聲響。媽媽先把切好的蔥花扔進鍋里,等蔥花變黃,騰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進鍋里,抄起鍋鏟,不停地翻動著。等菜慢慢由白變黃,媽媽再倒入醬油、醋,撒上鹽,接著用鏟子翻動了幾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鍋端下來,翻炒了幾下,就出鍋了。
媽媽炒的糖醋白菜,甜絲絲,酸溜溜,香噴噴,吃起來別有風味。這是媽媽的拿手菜呢!
媽媽是怎樣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媽媽炒菜的動作進行分解,用了表示連貫動作的詞,然后抓住媽媽炒菜時最有代表性的動作,進行具體描寫。如:先是——洗菜、切菜,開始——坐鍋炒菜,又把——菜放鍋里,再是——倒入調料,接著——用鏟翻動。在這個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動作先后順序及動作連貫的詞,清楚地寫出了媽媽炒菜時的全過程,并且把媽媽炒菜時那熟練地樣子清晰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二、準確運用詞語
我們祖國的語言十分豐富,例如:表示動作的詞有:拿、提、拎、推等等,運用哪些詞語呢?這就要看文章的具體環(huán)境了。因此,在描寫人物動作時,要準確使用詞語,精選動詞,力求把人物的動作寫得準確、具體、鮮明,這樣才能把人物的動作、形象,逼真地寫出來。
請你閱讀下面的作文片段:
擦玻璃
別看張敏的個子矮,可是每次做掃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凈了!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絕招兒,我仔細觀察了她擦玻璃的動作。她敏捷地踩著椅子上了桌子,又從桌子邁上窗臺。她先用一塊干布撣了撣玻璃,然后再換一塊潮濕的抹布,踮著腳,一只手抓住窗欞,一只手從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著,又自上而下從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點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氣,使勁蹭幾下,還不干凈,她又用手指摳幾下,啊,污點終于被她消滅了。她從窗臺上下來,站在地上,端詳著被她擦得一塵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來她擦玻璃這樣細致,還真有兩下子呢!
這個作文片段在寫張敏擦玻璃時,使用了“踩、邁、撣、踮、抓、蹭、哈、摳”等一系列的詞,把擦玻璃的過程寫得很具體,我們把這些詞串連起來,在頭腦中就會形成張敏擦玻璃又干凈、又麻利的畫面,從心底里佩服她把玻璃擦得一塵不染、又快又好地絕招。
從這個實例中我們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動作的詞,能夠把內容寫得充實、具體,把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能夠再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避免內容空洞無物。
在描寫人物的動作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
我們常說:“行動從思想中來”,就是說人物的行動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內心世界。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動作描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更加鮮明。在描寫人物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寫他是怎樣做的。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面貌。
2.寫人敘事中穿插寫
人物的動作描寫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體的事件中寫人物的動作,也就是說在敘事過程中,需要表現(xiàn)人物某方面的特點或品質時,可進行一連串的動作描寫,使人物通過典型的、細致的動作描寫,更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3.要分步寫清楚
在對人物動作進行細致觀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過程寫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動的每個步驟一步一步地寫具體,這樣才能夠使得人物形象鮮明,文章層次清楚。
〔例文〕
巧做不倒翁
一天中午,我準備用雞蛋殼做個不倒翁。于是,我找來雞蛋、膠泥、白紙和漿糊。開始,先在雞蛋尖的一頭戳個洞,把蛋清、蛋黃倒在碗里,把空蛋殼洗干凈。然后,把膠泥從戳開的洞里放進蛋殼,粘在蛋殼的頂端,這就是不倒翁的身子。接著,再給不倒翁做頂漂亮的小帽子。先把白紙剪開卷成一個圓錐形的帽子。可是白色的帽子不好看,我想:還是把不倒翁的帽子裝飾一下吧!就用彩筆在白帽子上畫了美麗的花紋,漂亮的花帽子就做成了,把它用漿糊粘在蛋殼戳洞的地方。最后,用毛筆在帽子下面畫上了眉毛、眼睛、鼻子和微微向上翹起的小嘴。一個美麗漂亮的不倒翁做好了。我用手把它按倒,剛一松手它就站了起來,笑瞇瞇地朝我晃來晃去。我真喜歡這個有趣的不倒翁。
〔評語〕這篇短文把制作不倒翁的經過一層一層寫得很清楚、很具體,讓人讀了能夠比較形象地了解事情的情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說動詞“戳”字,就寫出了作者當時小心、謹慎的樣子,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畫棋盤
看著容易做著難,這話一點不假,一個臭棋盤,竟讓我畫了一個下午!
我看人家下圍棋,心里挺想學。聽哥哥說,要學下圍棋,先得熟悉棋盤。我想,怎樣畫棋盤呢?會畫棋盤不就熟悉了嗎!于是,我就根據(jù)腦子里的印象,打開鉛筆盒,拿出尺子、鉛筆,吭哧吭哧地畫起來。噌噌噌,三下五除二,一會兒就畫好了。畫完,我端詳著自己的棋盤,橫線不平,豎線不直,每個小格,沒有一個正方形,再一數(shù),跟人家正式棋盤的數(shù)也不對呀!哥哥看了我的棋盤,哈哈哈一陣笑,捂著肚子直不起腰來。我只好重畫。哥哥告訴我:“干什么都得有個計劃,你先量一量紙的大小,再根據(jù)紙的大小,算一算每個格占多大面積,接著,畫個大正方形,橫邊豎邊都要點上點,把點連起來,一個棋盤就畫成了。”我照著哥哥說的畫,果然像個棋盤了。哥哥說:“你這還是個半成品哪!要在底下襯張厚紙,邊上也要裱上紙才結實耐用。”我又按照哥哥說的做了“加固”工作,一張標準的圍棋盤終于誕生了。這棋盤,我看比買來的還好呢!
〔評語〕你畫過棋盤嗎?讀了這個片段,畫棋盤的過程就會一清二楚了。小作者寫了自己第一次怎樣畫,第二次怎樣畫。第一次直接寫,第二次記哥哥的話,寫法靈活而有變化,這是難能可貴的。
運白菜
“開始運白菜啦!”同學們喊著,笑著,向白菜地里跑去。抬的抬,抱的抱,豐收的菜田里一片歡聲笑語。
我們班的勞動干將陳文鋒同學挽起袖子,抱起幾棵大白菜先碼在一起,然后彎下腰去,伸開雙臂,使勁抱起來,他腳下生風,嗖嗖嗖地向菜窯跑去。王平同學身高力大,他挑著兩只大筐,晃晃悠悠地奔向菜地,大喊一聲:“收白菜的來啦!”同學們一窩蜂似的向他跑來,把一棵棵的大白菜碼滿了大筐,他貓下腰,猛一下挑起來了。李風同學個子矮,抱著大白菜只顧往前,“撲嗒”一下,被土埂絆了一跤,白菜滾在地上,他趕忙站起來,撣撣身上的土,抱起白菜,噔噔噔地向前跑。他怕摔壞白菜,把白菜舉得高高的,臉上滾動著晶瑩的汗珠。田野里,到處是嘁嚓嘁嚓的腳步聲,到處是銀鈴般的歡笑聲。運菜的隊伍,就像一條條長龍,從菜地蜿蜒到了菜窯。
菜地里的菜消失了,菜窯里堆滿了圓滾滾的大白菜。
〔評語〕這篇短文,在“運”字上大作文章,既寫了群體——大家的“運”,又寫了個體——幾位同學的“運”。這樣,就把運菜的動作有點有面,點面結合地描繪起來了。使我們不僅了解“運菜”的全貌,還知道運菜的具體動作。
擦黑板
今天是小凌做值日。上午第一節(jié)課后,她看到黑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數(shù)字,便拿起黑板撩動手擦了起來。
她先擦黑板下邊的字,只見她右手使勁地握著黑板擦,快速地擦著。白色的粉筆末像雪花一樣紛紛落在她的手背上、頭發(fā)上,落在她的衣服和鞋上。慢慢地,下面的字擦完了,她就伸直手臂繼續(xù)擦上邊的。后來,她踮著腳也夠不到了,又蹦著擦了幾下,可惜擦得不太干凈。于是她搬來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擦。擦到畫著課程表的地方,便放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擦著。黑板上的白字越來越少了,黑色的底子越來越大,好像一個辛勤的農民將豐收的稻谷割下來,露出大片黑色的土地。小凌移動了三次椅子,終于將整個黑板擦干凈了。
這時,她手上、衣服上都沾上了白色的粉筆灰,可是黑板又變得干干凈凈了,可以繼續(xù)為同學們服務了。她撣了撣身上的灰,望著烏黑發(fā)亮的黑板笑了。
〔評語〕擦黑板是同學們常做的事情,可是敘述清楚并不容易。這里的《擦黑板》,把小凌擦黑板的順序寫得十分清楚,先縱向擦——由下而上,再橫向擦——移動了三次椅子,終于將黑板擦干凈了。這篇短文還把小凌擦黑板的動作寫得生動、形象。比如“使勁地握著黑板擦”,“快速地擦”,“伸直手臂繼續(xù)擦”,“踮著腳擦”,“蹦著擦”,“站在椅子上擦”,等等,把一個學生擦黑板的動作,具體形象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洗菜
我做完作業(yè)已十點多鐘了,到廚房一看,菜還沒洗。我今天就幫媽媽洗菜吧!
想到這里,我便動手干起來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白菜解開來,先用刀把菜根切去。然后把一張張的菜葉剝下來。黃的菜葉,我就把它放在一邊;綠的菜葉,我就放在簸箕里。我一棵棵地剝著。突然,一條大青蟲躺在一張葉子上,青青的身子,軟綿綿、毛茸茸的。我嚇了一大跳,順手把葉子扔掉了。看著扔掉的菜葉,我又想:媽媽長年累月洗菜,不知要遇到多少這樣的大青蟲,要是都像我這樣把菜扔掉,不知要浪費多少菜。一條青蟲有什么可怕的!我壯著膽子,鼓起勇氣,從地上拾起那張菜葉,硬著頭皮從葉子上抓住青蟲,趕快扔到地上,一腳把它踩個稀巴爛。這時,我真像打了勝仗一樣高興,又接著選菜了。選完菜后,我再把裝菜的簸箕,端到水池邊,把每張菜葉兩邊洗干凈,再把菜梗洗得雪白,然后把它整整齊齊地放在簸箕里。
〔評語〕這篇習作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小作者分兩步寫了洗菜的經過。一是選菜,二是洗菜。選菜的一系列動詞如:“解開”、“切去”、“剝去”、“扔掉”、“拾起”、“抓住”、“踩”等用得確切,把自己見到大青蟲,先怕后恨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包餃子
媽媽搟面皮,我和爸爸包餃子。媽媽搟的皮中間厚,邊上薄,圓溜溜的。我拿起餃皮,用筷子夾起餡,小心地放在餃皮兒上邊,兩手使勁一捏,只覺得黏黏糊糊,仔細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聲來——原來是我用力過猛,擠破了餃皮兒,餡冒了出來。我趕緊“急救”,又拿起了一塊餃皮兒,堵住破的地方。可餡又從另一邊冒了出來。我急忙又用另一塊餃皮兒裹住那一邊,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終于用三塊面皮包了一個餃子。這時,爸爸已經包了五六個了。我包的餃子排列在它們中間,挺著“將軍肚”,真叫我不好意思。
〔評語〕有的同學敘述自己親自做的一件事,往往用“不一會兒就做完了。”一句話概括地敘述,內容空洞、干癟。這篇作文就不是這樣寫。作者用“拿”、“夾”、“放”、“捏”、“擠”、“冒”等一系列動詞,描述了包餃子的過程,以及包得不好看的原因,給人以真實的感覺。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準確地使用動詞,是寫好人物動作的關鍵之一。
攤“黃菜”
媽媽的拿手菜之一是攤“黃菜”。每逢節(jié)假日或者有親戚朋友來,媽媽總要露一手。我拿定主意,要學學這道菜的做法。媽媽說:“要學,先得看我怎么做。”
我目不轉睛地看媽媽做攤黃菜。她先坐上鍋,哧的一聲,劃著火柴,打開煤氣的開關,只聽噗的一聲,鍋底下冒出了藍色的火苗,均勻地舔著鍋底。接著,媽媽從竹籃里拿出四個白花花的大雞蛋放在案板上。這時,鍋熱了,她打開油瓶,慢慢地往鍋里倒了一些油。又從碗柜里拿出一個藍邊粗瓷碗放在案板上,一手攥著一個雞蛋,撞了一下,咚地一聲,蛋清蛋黃流到碗里。她把四個雞蛋都打在碗里,端起碗,另一只手拿起筷子,嘩嘩嘩地攪打著碗里的雞蛋,蛋清蛋黃都混在一起,黃澄澄的大半碗。這時,鍋里騰起油煙,放出一股刺鼻的油味,媽媽嘩的一下把一碗雞蛋都倒在鍋里,又端起鍋,傾斜著轉了一圈,鍋里的雞蛋液凝固成一個金黃色的雞蛋餅,坐在火上,一會兒又端起來,手腕一抖,雞蛋餅翻了個個兒。媽媽抄起鏟子,叮叮叮敲了幾下,一盤油汪汪、黃燦燦、香噴噴的攤黃菜出鍋了。這攤黃菜能不使人唾涎欲滴嗎!下次,我該動手學著做了。
〔評語〕這篇《攤黃菜》,小作者寫了多少個動作啊!看、坐、劃、打開、冒出、舔、拿出、放在、倒、攥著、撞、流、端、攪、騰、放出、轉、凝固、抖、抄、敲、翻……,由于細致地描寫了動作,所以使人有現(xiàn)場感。
換燈泡
“燈泡壞了,燈泡壞了!”我們嚷嚷著。何老師聽見了,手提工具袋,扛著梯子上了樓。他來到電燈下,把梯子靠墻放好,然后走到電燈開關下,一拉燈繩,燈泡果然沒亮,他又拉了下燈繩。接著,他移動梯子,對著電燈支穩(wěn),雙手扶著梯撐,小心翼翼地一撐一撐地爬上去。到了頂端,他抬起頭,用右手扶著天花板,左手慢慢地擰著電燈泡,把電燈泡擰下來后,他又從衣兜里掏出一個新燈泡擰上去。接著,他再一撐一撐地從梯子上爬下來。走到開關處,拉了一下開關,電燈亮了,射出耀眼的光芒。我們拍著手又嚷嚷起來:“噢,修好了!修好了!”何老師望著我們,笑著說:“你們這群小麻雀,就會嚷嚷,什么時候才會換燈泡呢!”
〔評語〕怎樣換燈泡?這段短文十分細致地描述了換燈泡的一系列的動作:提、扛、來到、放、走到、拉、移動、支、扶、爬、抬、擰、掏、望、笑等。這十多個動詞用得恰當,寫了手、腳、眼的多種動作。
補車胎
星期六下午,我到自行車鋪去補內胎。一位修車的老爺爺,把我的車高高掛起,接著他用撬板往瓦圈與外胎之間撬幾下,輕而易舉地扒開外胎,又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把內胎抽出來。充氣之后,先把內胎放進一盆清亮的水里,只見水里咕嚕咕嚕直冒泡,老爺爺趕忙拿出車胎。然后就用木銼把有洞的地方,有節(jié)奏地銼幾下,那兒的皮子又變得薄薄的了。他找來一塊小小的內胎,剪成一個圓塊,又銼了幾下,隨后把銼過的地方抹上了膠水,粘在有洞的地方。老爺爺又把內胎放在水中試試,一點一點地移動,仔細檢查,確信沒有漏氣的地方以后,這才放心地放進外胎里,把氣打得足足的。他站起身來,高興地對我說:“沒問題了,可以騎了。”
〔評語〕小作者的眼睛就像一架攝像機,把老爺爺修車的過程一一拍攝下來,然后按動作的先后順序寫出。記敘富有層次,描寫細致入微,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拉面
“賣拉面了,賣拉面了。”一陣悅耳的叫賣聲吸引了我。于是我拉著媽媽爸爸來到“佳興商場”門前的拉面攤前。只見拉面師傅頭戴白帽,腰系白圍裙,雙手拿著面團反復揉著。面和好了,拉面師傅把面團揪啊揪的,揪成一米長,用刀切成幾段。接著,只見拉面師傅雙手拿起一段面上下顫動著,越顫越長,越顫越快,面長得快要拖地了,拉面師傅把面的兩頭合在一起繼續(xù)顫動著。經過反復許多次拽拉,面團不見了,變成了無數(shù)根細絲般的面條。最后,拉面師傅把面條放在白面粉上輕輕地滾來滾去,面條全沾上了干面,用刀切去兩頭,拉面就做成了。
〔評語〕要寫好人物,就必須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人物的動作。本文的小作者就是對拉面師傅進行了細致現(xiàn)察,抓住了人物主要的特征,準確而恰當?shù)剡\用了動詞,使人物形象鮮明,具有活力。
捉蛐蛐
我躡手躡腳地順著叫聲尋找著。突然,一個東西一蹦,鉆到了墻邊的磚縫中,又繼續(xù)叫了起來。我連忙打開了手電筒一照,啊!好大的蛐蛐呀!你看它,兩根觸須微微抖動,兩只后腿強健有力,叫的時候,它那只小肚子忽閃忽閃的,好像在使勁呢。我剛走近,它就跳到附近的碎磚堆里。我輕輕地把磚扒開,兩手攏成喇叭形,慢慢弓下身,心想:這下你可跑不了了。誰知一撲竟沒撲著,蛐蛐順著手邊又蹦到了墻根處。我也追近墻根,那蛐蛐似乎知道了我在捉它,索性轉身逃進了一個小洞里,再也不出來了。
我焦急地等著,卻始終不見動靜。唉,怎么才能捉住它呢?突然,我急中生智,忙向屋里喊道:“小弟!拿杯水來!”一回頭,小弟不知什么時候已經蹲在身邊,他聽了趕忙起身向屋里跑去。我把水小心地對著洞口倒去,嚇,這下可靈了。只見蛐蛐渾身濕漉漉的,一下子從我眼前跳了出來。就在它還沒站穩(wěn)的當兒,我看準了,一撲,終于捉住了它。小東西在手心還一個勁兒地蹬腿哩,我忙把它扣進玻璃瓶。這時,我那高興的勁兒就甭提了!心想,捉住你可真不易啊!還得動動腦筋呢。
燈下,我舉起瓶子仔細看,那只蛐蛐豎起兩只翅膀,立起兩根觸須,翹起兩條后腿,盯著我,好像要和我大干一仗!我自言自語地說:“好樣兒的,待我再俘虜一只你的伙伴,你有勁與它較量吧!”湊在我身旁的小弟弟好奇地看著我,我們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評語〕本文的小作者把捉蛐蛐的經過和樂趣,寫得活靈活現(xiàn)。這說明他平時注意留心觀察生活,對捉蛐蛐的過程:發(fā)現(xiàn)——尋找——智擒——樂趣,觀察得全面,體驗得深刻。這樣,就能抓住富有特征的情節(jié),進行細致地描寫。
攔車
一位老奶奶被車撞倒了,爸爸攔車救人。
忽然,一輛夏利車停在爸爸身邊,爸爸向司機說明情況,那司機搖搖頭,“噌”的一聲開著車跑了。人群里發(fā)出一陣埋怨聲。爸爸仍然伸出雙手,像一個“大”字,站在馬路中央攔截著汽車。一輛黑色的“切諾基”停了下來,爸爸說明情況,那司機從車窗里探出頭來,說:“快上車”!爸爸急忙擠進人群,對肇事司機說:“快抬人上車”!那司機好像從睡夢中驚醒了一樣,急忙彎下腰去抬老奶奶。爸爸也跪下身,雙手緊抱住老奶奶,那司機抬著奶奶的雙腳,一步一挨地向“切諾基”車走去。到車門口,爸爸側過身,雙腿跪在車廂內,小心地把老奶奶放在后車座上。看此情景,肇事司機連連說:“多謝你的幫助”!爸爸把手一揮,說:“救人要緊,趕快去醫(yī)院吧”!汽車喇叭長鳴,向醫(yī)院駛去。
〔評語〕這篇片段作文寫的是爸爸為搶救被車撞倒的老奶奶,攔車送往醫(yī)院的事。為了展現(xiàn)爸爸助人為樂的精神,小作者在敘事的過程中細致地刻畫了人物的動作。當汽車停下后,爸爸“跪”下身,雙手緊“抱”老奶奶。一個“跪”字,一個“抱”字,寫出爸爸救人心切,又小心翼翼的心情。讀后給人留下身臨其境之感。
扎小辮
星期天到了。這天早晨,我拿著心愛的紅綢子來到關叔叔家,要給蘭蘭扎小辮。蘭蘭見我來了,就高興地站到我跟前。我命令似地讓蘭蘭閉上眼睛。然后,解開皮筋,讓辮子松散下來。我右手拿著梳子,一下一下,慢慢地把蘭蘭那烏黑的頭發(fā)梳開,再用皮筋扎緊,這才取出紅綢子,左一繞,右一繞,扎上了兩只蝴蝶結。“蘭蘭,別睜眼。”我把她領到立柜鏡子前面。“蘭蘭,快睜眼看看,多漂亮呀!”隨著我的喊聲,蘭蘭慢慢睜開眼睛,從鏡子里一下看到了我給她扎的兩個紅綢子蝴蝶結。她高興地左瞧瞧,右看看,然后一下子撲到了我的懷里。
〔評語〕描寫動作,可以分步寫出。分步寫出,就是一件事分幾步進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然后一步一步地敘述出來。這篇作文寫的是扎小辮,是分四步敘述的:先寫讓蘭蘭站到跟前;接著寫解開皮筋,松散頭發(fā);然后拿著梳子梳理,用皮筋扎緊;最后寫取出紅綢子,扎蝴蝶結。這樣分步敘述,把扎小辮的過程寫得很真實。
捉知了
暑假里,最有趣的活動,就是捉知了。雄知了會“吱……吱……”地叫,像吹笛子一樣,又好聽,又好玩。白天捉知了,要準備一根細長的竹竿,在竹竿頭上粘些蜘蛛網。再準備一個裝知了的小籠,就可以去捉了。當你走進樹林的時候,知了的叫聲從四面?zhèn)鱽恚阋屑毜芈犚幌拢缓箜樦曇舻矫艿臉淙~或枝梢上去找。找到以后,要小心地把竹竿伸到知了的背上,粘住知了的翅膀,知了就飛不掉了。
晚上捉知了,比白天更有趣。不過,晚上捉知了要跟著大人才行。我常常跟著爸爸,在沒有月亮的晚上去捉。在靜靜的夜晚,我們常帶一個燈籠,爸爸爬上樹,用力搖樹身,樹葉、樹枝也跟著動起來。知了被驚得飛起來。但是在黑暗里,它們看不出方向,就飛往有燈光的地方,“撲,撲”地落下來。這時候,我就拿著小籠,一只一只地往籠里放。一個晚上,可以捉幾十只哩!
〔評語〕讀了這篇短文,你好像和小作者一起去捉知了一樣,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歡樂和樂趣。這是由于小作者如實地描寫了捉知了的過程和動作。你看,夜晚捉知了,爸爸“爬”上樹,用力“搖”樹身,樹葉、樹枝也跟著“動”起來,知了被驚得“飛”起來。一連串的動作,活化了捉知了的樣子。當知了落在地上,“我”就往籠里“放”。過程清楚,描寫具體,引人入勝。
有趣的小實驗
——吹乒乓球
上課了,王老師面帶笑容地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做一個小實驗。”說著,她從講臺桌上拿起一根鐵絲,鐵絲上吊著兩根線,兩根線距離是5厘米。兩根線的底部各系著兩個乒乓球。王老師說:“誰能把乒乓球吹到兩邊去?”同學們紛紛舉手,王老師先叫一個力氣最小的郭華同學到講臺桌前面試一試。只見他鼓足了氣使勁一吹,乒乓球沒有到兩邊去,卻往中間跑。哎!郭華勁太小,“我們來試試!我們來試試!”教室里沸騰起來了。同學們一邊說著,一邊高高地舉起手。王老師叫“大力士”景躍同學來試試。只見他邁著穩(wěn)健的步子來到講臺前,定睛看了看乒乓球,然后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氣,腮幫子鼓鼓的,臉漲得通紅,向前一邁腿,“撲”得一聲,一股氣從嘴里噴出來,沖向小小的乒乓球。“好大的勁呀!”我情不自禁地說。可是,那乒乓球好像跟他作對似的,不住兩邊去,徑直向中間跑。同學們都愣住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時,班里有名的小博士謝輝站起來說:“這是因為嘴吹出來的氣流快,壓力小,周圍的氣流慢,壓力大,周圍的氣流把乒乓球壓到中間去。所以乒乓球不往兩邊去,往里跑。”同學們聽了他的話連連點頭。
多么有趣的小實驗呀!我從中又懂得了一個科學道理。
〔評語〕寫人敘事離不開寫人物的動作。本文寫的是一次小實驗——吹乒乓球。全文略寫了郭華同學吹乒乓球的姿態(tài),詳寫了景躍同學的動作:“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氣”,“腮幫子鼓鼓的”,“向前一邁腿”,寥寥幾筆,使人物形象顯得真切。開頭交待小實驗的做法,結尾點明做實驗的目的,首尾圓合,中心明確。
【小學動作描寫作文教學】相關文章:
作文教學動作細節(jié)描寫11-17
動作描寫活動作文11-10
小學描寫人物動作的段落11-17
動作描寫的作文07-24
描寫動作的作文08-03
小學生描寫人物動作的作文精選08-13
小學生關于動作描寫的作文06-18
描寫跳繩動作的小學生作文10-17
小學生描寫人物動作的作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