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精選1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1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而且每個傳統節日都有一些有趣的習俗文化,比如中秋吃月餅,重陽登高,七夕節示愛,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冬至了,因為那天可以吃到湯圓,各種口味的湯圓,還記得去年的冬至,老師利用了一節課的時間,給我們講了冬至的來歷,相關傳說,相關習俗和現代人如何過冬至,還有怎么做湯圓。
冬至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根據史書記載,冬至源于漢代,盛于唐宋。《清嘉錄》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
關于冬至的傳說是這樣的: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講完了這些,老師把我們分成了8個小隊,我和楊晨曦、林朝植、黃顏翔、黃偉森和陳主杰分在了同一小隊。
最后,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視頻,這個視頻告訴了我們怎么包湯圓,將面和好,餡做好,然后將面做成一個個小小的圓扁片,將餡放進去,收口,掐掉多余的一點,搓圓。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我真期待明天的到來,希望明天的DIY湯圓活動開展成功。
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2
今天我做完作業,媽媽剛好買回了一些湯圓,我便爭著要去煮,在我的“三寸不爛之舌”的軟磨之下,媽媽終于答應了。
說干就干,我迫不及待地揭開鍋,放好水,合上電閘,等待水燒開,我隔三差五地掀開鍋蓋看,可那水偏和我做對,就是不開,“不要心急,熱氣都被你放掉了,水當然開不了”。媽媽探進頭來提醒我。“哦,原來如此”。我便去看書了。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哎呀,我的水!”,等我沖到廚房,鍋里的水都快燒干了,沒辦法,我只好又加了點水,繼續燒。這回我不敢離開鍋,只好在鍋旁邊耐心地等待。等了好久,水燒開了。我把湯圓“嘩”地全部倒下去,才想起書上寫的要輕輕地放下去。我頓時泄氣了。不過,那些湯圓倒挺結實的,只破了幾個。“沒辦法,聽天由命吧”。我嘆了口氣,按照書上所說的用勺子輕輕地把湯圓推開,可是那些不爭氣的湯圓卻一個個“列開”了肚皮。
水開了,我把火調小,又加了些冷水。湯圓里的餡全露了出來,成了一鍋黑水。沒辦法,干脆將就著煮吧,待水一開,我便大功告成了。
“媽媽,開飯了”。媽媽看見我的“杰作”,笑得前俯后仰,而我卻覺得它們有獨特的味道。
通過這次煮湯圓,我認識到我的動手能力太差,“一回生,二回熟”,我相信只要我繼續努力,就一定能煮出好吃的湯圓。
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3
冬至到了,我們這里家家戶戶都有吃湯圓,聽說湯圓代表團圓,而且吃了湯圓就會大一歲呢。
冬至前夕,媽媽買來了糯米粉,開始做湯圓了,媽媽先把糯米粉倒入一個盆子里,再倒下一些水,水不能太多,用手搓著,再往返地和著糯米粉,搓到差不多再倒下一些水,直到糯米粉變成團,用手在糯米團里掰出一塊粉團,做成香蕉外形,把它平分成五塊,拿出其中一塊放在手心里搓成圓形,越圓越好。
湯圓做好了,就來煮湯圓。媽媽先在鍋里放些水,把水煮開了,再加些糖,最后把湯圓放進鍋里煮,煮到湯圓浮到水面,湯圓就熟了。煮熟的湯圓,就像一朵朵白色的小棉花,好看極了。
湯圓煮好了,媽媽盛了一碗給我,我吃著自己做的湯圓,含在嘴里,感覺它柔柔軟軟的,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今天我吃了湯圓,是不是真的就長大了一歲呢?
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4
溫暖冬至當香味裊裊升起,灶火漸息,用那雪白的糯米粉包裹的湯圓啊!那甜甜的,黏黏的,熱氣騰騰,幸福滿滿的湯圓呀,滿是我們同學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
今天是冬至,學校竟然安排我們做湯圓,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開心極了,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學校里做湯圓。老師先幫我們分好糯米團和麻心,再把我們每8人分成一個小組開展活動。好,湯圓開做啦!我們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球,然后壓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餃子一樣,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圓球。
當然,我遇到了問題總是不能把湯圓搓圓,總是有一個一個的“小尖角”。裝著餡的湯圓里頭似乎有許多調皮的小人,像是把腳一只一只翹出來,形成一個一個尖尖的角,真是難看。哎,都是軟軟的糯米粉惹的禍,任我們怎么努力搓都沒用。后來,我干脆等“湯圓們”干一點了,硬一點了再去搓,里面的“小人”安心了,不會再動了,真是“軟的不服,得來硬的”!
再看看其他組的同學瞧,有的同學把餡放得太多了,結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學沒放餡,湯圓就成了“實心球”。施捷仁同學在做的時候,禁不住鮮美的麻心餡的誘惑,往嘴里一點一點的塞,引起了同學們陣陣笑聲。一節課過去了,我們的湯圓做得差不多了,一個個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齊齊地擺在桌子上,像“孩兒兵”排著隊伍等隊長檢閱呢!做好了,當然少不了吃這個環節。
嗨,熱氣騰騰的湯圓來啦!湯圓冒著熱氣,在盆里等待我們品嘗。“咦?這湯圓湯的顏色怎么跟在家里吃得不一樣?”哦,是湯圓的“餡漏”了!后來我們知道,原來“罪魁禍首”是王子木。他做了一個“黑煤球”湯圓,外頭是餡,而餡的里頭才是糯米粉,所以,我們的湯圓湯全被它“污染”了。雖然湯圓包得不是很好,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一碗碗熱熱的、親手包的湯圓,一碗碗承載著同學們歡聲笑語的湯圓,在寒冷的冬天散發出陣陣暖意。
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5
今天是冬至,我們家鄉的習俗,今天要吃湯圓啦。今年家里沒有自己做,所以要出去買。
一早起來,我和大大去超市買湯圓。我看到湯圓在冰箱里,用一個個盆子裝著,上面有一卷袋子,還有一個勺子。我撕了個袋子放進里面,用勺子把湯圓裝進袋子,每次裝5個。有3種湯圓,有白芝麻的,黑芝麻的,綠茶的,像一個個石頭,硬硬的。我裝了半袋,去稱稱多少斤,阿姨用膠布把袋子口包好了,還貼了個小標簽。我發現不夠,袋子不能打開再裝了,才一斤多,要吃兩斤才夠,我只好拿個袋子再裝。裝了一斤多,是0.556千克,第一次0.57千克,我拿去交錢。我不知是哪個位置,后來找到了,在柜臺前面,阿姨用機器一照,共15.9元。我拿出錢數了數,零錢不夠,把一張20元給阿姨,阿姨沒辦法找錢,叫我多把1塊給她,她找了5.1元。
回到家里,我把湯圓倒進鍋里蒸熱,2分鐘后湯圓浮上來了。我用大網勺把它們裝進3個碗,有紫,有白,有綠,然后關火。
在冬天的夜里,我們吃著自己煮的湯圓,過著冬至,感覺溫暖極了!
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6
“冬至”就是人們所說的“小年”,是我國廿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在這一天,因為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我們這里的習俗是做冬至圓,媽媽說:“每年的農歷十一月每家每戶都做冬至,在這一個月內都可以做。”昨天,是農歷十一月初二,伯伯家做冬至,伯伯買了好多菜請客。伯伯一大早就聯系親戚朋友們晚上到他家吃飯。我在伯伯家和姐姐一起寫作業,過了一會兒,伯伯叫我們一起去挖芋頭。伯伯用鋤頭一挖,哇,好大的芋頭啊!伯伯說:“這個芋頭下午拜祖宗要用到的。”到了下午,伯伯拿出九樣燒好的菜,擺在桌子上,上好香和蠟燭,就開始拜祖宗了。到了晚上,來了很多客人,開始吃飯了,桌上擺滿豐盛的菜肴。
一碗碗熱騰騰的湯圓出鍋了,上面還撒著用白糖、芝麻和花生磨成的糖料,頓時,我的眼睛亮了,嗅覺也靈了,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圓圓胖胖的湯圓往嘴邊送,太燙了,又連忙擱回碗里,可是實在又饞得很,只好翻來覆去地把那個湯圓左吹右吹,待它稍稍涼了,又忍不住地往嘴里送,一口咬下去。那湯圓色滑潔白,滋潤香甜,爽滑軟糯,不粘筷,不粘牙,味道太美了!表妹和表弟也在一旁皺著眉頭,閉著眼,大張著口,唏噓唏噓地狼吞虎咽,真是太甜蜜了!
吃湯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可惜爸爸卻獨自一人在外地出差,今晚我更想念他了。
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7
“一個扁食兩頭尖,下到鍋里成萬千。金勺舀,銀碗端,放到桌上敬老天……”你猜這是什么?這就是聞名中外的美食——水餃。餃子是北方人冬至和過年必不可少的美食,是南北朝張仲景發明的。
“去包餃子嘍,去包餃子嘍!”我們滿懷期待地來到食堂包餃子。因為今天,就是這個傳統節日——冬至。我迫不及待坐下,桌子上放著雪白雪白的皮子,紅紅的胡蘿卜餡,綠油油的韭菜餡和一大碗清澈的水。我先拿出一張薄薄的皮子,再把皮子放在手上,然后拿起一雙一次性木筷,接著夾上韭菜餡,最后把餃子的半成品對折、按緊,按出精美的花紋,一個餃子就做好了。
真是人多力量大。那兩大疊皮子被我們這群毛孩子“三下五除二”地揉捏后,霎時間成了一個個形態各異的娃娃。有的皮開肉綻,像小白娃的頭上帶了一朵小紅花;有的鼓鼓囊囊,像快撐破肚子的小妹妹;有的矮子看戲,像三天三夜沒吃東西的小寶寶;還有的玲瓏剔透,像一條美麗的裙子。
“哇,蒸餃可以吃啦!”大家爭先恐后地都拿了一碗,這餃子粘滿了水珠,一股迷人的香味飄進我的鼻子里,我連忙咬了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里回蕩。咦,這里面是什么?哦,原來是紅棗。
一陣陣香氣迎面撲來,“煎餃,”我猜,“這一定是我最愛吃的煎餃!”我猛一回頭,哇,好一鍋金燦燦的煎餃呀!我拿了兩只就往嘴里放,蔥的香味和肉的鮮味一起涌進嘴里。
冬至離不開餃子,餃子離不開冬至。這個冬至,我真開心!
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8
今天是冬至,奶奶從商場回來,剛進門,我就迫不及待地迎上去,接過她手里的菜藍子。仔細一看,菜藍子里有芹菜、羊肉、雞蛋和火腿腸。我問奶奶:“今天要包餃子嗎?”奶奶說:“沒錯!”
我又問奶奶:“可以在餃子里面放硬幣嗎?”“可以。”奶奶邊掏菜邊回答。
擇菜,洗菜,切菜,做餡,好大一會兒功夫,奶奶把餃子餡準備好了,面片是現成的,我們可以開始包餃子了。
奶奶包餃子很熟練,幾秒種就能包一個,我和哥哥笨手笨腳,奶奶嫌礙事,讓我們出去。哥哥悄悄地問我:“你猜,誰能吃到帶硬幣的餃子?”我不客氣地說:“要吃嘛,肯定是我先吃到。”哥哥不服氣:“當然是我吃到了。”我們爭來爭去沒個結果,只好等餃子熟了。
過了一會兒,聽爺爺喊我們進屋,進門一看,哇!餃子剛出鍋,熱氣騰騰的。我對奶奶喊:“我要30個餃子。”奶奶說:“好嘞!”順手給媽媽遞過來的碗里盛滿了餃子。媽媽把餃子端上桌,我和哥哥搶著吃,爺爺笑瞇瞇地說:“別搶,別搶,還多著呢!”媽媽又端了兩碗,我們也不搶了,等大家都坐好后再開始吃。
每個餃子碗都冒著熱氣,我們一家人大口大口地吃著,突然,我感覺牙齒好痛,原來,我吃到了一個硬幣。接著,哥哥一聲尖叫“啊!”也吃到了一個硬幣。我們相視一笑,哈哈!同時吃到硬幣。
冬至的餃子,吃起來別提有多高興了。
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9
時間飛逝而過,不知不覺,二十四節氣之冬天第二個節氣——冬至到了,從這以后的天氣會越來越冷。而冬至,在我們北方有一個習俗——吃餃子。
今天放學回家,聞到一股香噴噴的餃子味。我迫不及待地沖到餐桌旁,夾起一個餃子,塞到嘴里,那種熟悉的味道在舌尖彌漫開來,漸漸擴散……吃著吃著,我心中有了疑問:為什么北方要在冬至這一天吃餃子呢?
姥姥告訴我:立冬,表示萬物收藏,規避寒冷,以及秋收冬藏。我國民間常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來休息一下。對于立冬,還有很多民間諺語,如:“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立冬,補嘴空”……
聽完姥姥的話,我又吃了一個餃子。我邊吃邊想:是啊!以前的人們能吃上一頓餃子就很滿足了,有的也可能吃不到呢!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珍惜身邊的一切萬物……
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有一個奇特的習俗——吃餃子。它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帶給了我們美好的祝福。
冬至的習俗小學生作文10
二十四個節氣中哪個節氣最溫馨?這當然數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了。在我們南方,冬至象征著團團圓圓。這天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與家人團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風習習,凍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里卻溫暖如春,大家的臉上都掛著幸福溫暖的笑容。這時,老師走上講臺:“同學們,我們每個冬至都會吃湯圓,可是北方人卻不同,他們冬至吃的是餃子。雖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湯圓和餃子同樣象征團團圓圓。“我有些驚訝了——同在一個國家,同在一片土地,節日習俗竟有差異!老師打斷了我們的討論:“在冬至這天,太陽正好到了南回歸線上,所以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這使我們更加期待接下來的搓板湯圓活動了。在老師的一聲令下,各路“人馬”都以最快的速度沖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著馬上能搓湯圓,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干凈,“嗖”的一聲又沖回教室。只見我們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組,每組都鋪好了桌布,準備好了面團,有白、紅兩個顏色。先到達“戰場”的同學已經開始搓了。我連忙抓起一把面團搓了起來。家長們都把面團搓成條狀,再把它分成許多小段,后沾點面粉,便開始搓了。我也按著他們的方法搓。兩個顏色的面團混在一起就能搓出“雙色湯圓”。我只聽“叮叮咚咚”的幾聲,湯圓們頑皮地跳入了鐵盤。接著,幾個家長抬著一個大鍋上來了,哇,原來是食堂阿姨們煮的湯圓——有包著芝麻、花生餡的大湯圓;有和我們搓的一樣白、紅小湯圓;有胡蘿卜做橙色湯圓;還有玉米做的金湯圓;菠菜做的綠湯圓……當然,還有我們最喜歡的芋圓,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來那是很有勁道的。
家長們見我們搓得差不多了,就開始煮湯圓了。他們先把湯圓倒入沸水中過一遍,再把湯圓盛回帶有面粉的鐵盤中,不斷重復這一系列動作,這樣煮出來的湯圓才有嚼勁,而且不會粘鍋。幾分鐘后,湯圓終于正式入鍋了,家長們在鍋中加入桔皮、生姜。據大人們說,吃了這樣的湯圓,冬天才不會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湯圓出鍋了。吃著自己親手做的湯圓,心里暖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發現餐桌上擺著一盤餃子。我頓時感到奇怪了,我們不應該是吃湯圓嗎?怎么回事?媽媽說,現在北方的習俗與南方融會貫通了,我們也學北方人吃餃子吧!是啊,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當然要互相學習!吃了湯圓和餃子,冬至原來如此溫馨!
這樣平凡的一天,竟然這樣不平凡。冬至——這個充滿歡聲笑語的節日,讓所有人收獲了愛和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