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1300字3篇
冬至的作文1300字 篇1
每年冬至到來之前,我的家鄉——大別山北麓的光山縣,人們喜歡打糍粑。這是一種為過年準備的食物,用糯米制作而成,有的地方叫年糕。據史料記載,它的創始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吳國名臣伍子胥。
在我看來,年糕與糍粑是有區別的,糍粑應是純糯米制作,不加入任何材料,而年糕則不同,加進了一些東西,或咸或甜,不那么純粹。打糍粑是一項需要協作的活。過去,由村里德高望重者統一安排日期,排定順序,互助進行;顒颖仨氌s在冬至之前完成,據說冬至這天將做好的糍粑用水漂起來,可保存到來年的春天都不會變質。
想制作出質量上乘的糍粑,需要從糯稻收割前就上心,將夾雜在糯稻田里的稗子、秈稻等揀干凈。糯稻收割后,放在遠離其他谷物的稻場上脫粒,晾干曬透,妥善保管備用。糯稻去殼成米,最好趕在秋末冬初,盛入透氣的陶缸。臨近打糍粑時,將糯米用篩子篩除其中的細米,再挑揀出其中的小石子、秈米等。挑揀后的糯米,粒粒飽滿圓潤,白亮如珠,這便是上好的糯米了。將上好的糯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一天一夜,撈出濾干,倒進架在鍋上的木甑大火蒸熟,然后扣入石臼內,用木棒反復杵搗和攪拌,或用木棰輪番擊打,前者四人,后者兩人即可,一對一下地捶打。在反復杵搗、擊打和攪拌下,米粒相互交融,黏性逐步顯現,能將木棒或木棰緊緊黏住,難以拽脫,拉成長長的絲帶,有如白色的綢緞,所以,干這種活都是年輕力壯的男人。待臼中之物成泥狀后,用蘸水的干凈毛巾把黏在木棒或木棰上的全部扒下,然后緊貼臼壁擦一圈,使糍粑與石臼脫離,最后整體托起,放在事先鋪了面粉的桌案上,搟成一厘米左右的薄片,切成大致均勻的方塊,晾涼變硬后,以清水浸泡存儲。
在這項活動中,主角是那位拿著濕毛巾者,糯米是否蒸熟、何時出鍋,石臼中的糍粑何時打成取出,皆由他掌握定奪。哪位搬籠屜,誰人上場揮汗捶打,何人鋪面粉搟糍粑,完全聽由他一人指揮。不過,他也十分辛苦,要在制作過程中,給糍粑翻身,給黏著糍粑的工具卸套,給如膠似漆的糍粑和石臼分離,最后要將沉重的大塊糍粑搬上桌案,這些都是很費力氣的。在當年吃不飽的日子,他在孩子們眼中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手中的濕毛巾就是印把子,給與不給,給多給少,全在于他的心情了。時值寒冷季節,圍觀的孩子們凍得吸溜著鼻涕,對溫暖和熱鬧有趨向性,籠屜上熱氣蒸騰,石臼里白霧縈繞,糍粑的香味激發出他們的唾液,眼神就難免流露出渴望和期待。要是每個孩子都給,主家心疼舍不得,給一個不給另一個,又怕得罪人,索性都交由拿毛巾者全權處理。圍觀中,有的孩子很快得到一坨,歡天喜地地跑了;有的知道等也沒用,識趣地走開了;有的從頭到尾干等著也沒結果,最后也只能失望地離開了。人生亦是如此,我們對某人某事有所期盼、抱有幻想,但結果往往并不遂愿。到底值不值得等待和追求,需要理性判斷和智慧分析,明知得不到,不如及早放棄,放下心里的包袱。果真如此,心情自然輕松。
糍粑可用籠蒸、油炸、火烤、水煮、煎炒、煨燉,其味細膩香甜、柔韌軟糯,是招待客人、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正月串親拜年,糍粑成為家家戶戶的主食,油炸糍粑外焦里軟,甜酒糍粑醉人心脾,肉湯糍粑香糯綿長,幼時的我總也吃不夠。
我偏愛糍粑,熱衷于去干有關糍粑的活兒,比如給糍粑缸換水,所以我家的糍粑能放到來年插秧時節。母親用火鉗在灶膛里烤出一塊焦黃的糍粑,舍不得吃一口,全分給我們,誰能得到,是對誰最大的獎賞。冬天早晨的被窩令人留戀,母親叫起床的方式不是吆喝,而是將烤好的糍粑放在枕頭邊,熱氣和焦香把我們從被窩里拽起。捧著熱乎乎的糍粑,心中充滿溫暖與幸福,咬住兩面的焦殼,不要急于切齒,慢慢拉扯,能牽出長長的絲來。
那長長的糍粑絲啊,是大自然的饋贈,是汗水與心血的凝結,更是母親對兒女的深情!
冬至的作文1300字 篇2
古代對冬至十分重視。有“冬至大似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從漢代以來都舉行慶賀儀式,到了宋代,達到頂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長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節日三天,百官朝賀,君不聽政,民間三日歇市。北方地區又稱冬至為亞歲、小年,同春節差不多,只是沒有拜年這一條。據說孟子死于冬至日,鄉人非常悲痛。于是,廢除慶賀冬至的儀式。
至于冬至祭祖之俗,早在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記載。說民間要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記載,至宋代多起來。《東京夢華錄》講京師最重冬至節,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武林舊事》說以餛飩享先。
明清時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陰縣志》記載:“節朝懸祖考遺像于中堂,設拜奠,其儀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興盛的南方地區,祭祖往往在祠堂進行,嘉靖江西《南康縣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备=ㄊ×餍卸良漓胧甲娴娘L俗,如萬歷《建陽縣志》說:“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禮!备=胱嬗脤iT制作的粉米圓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樣,在家廟祭祀祖先。
冬至作為節候甚或歲首,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祭祖所表達的正在于此。
在我們小時候,冬至是個和過年(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一起并重的節日,并有諺語如下:“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就是說燒紙錢祭祖,清明節那天時辰要早點,冬至這天要時辰要晚點,而農歷七月十五更是不能等到中午。每到這幾個節日,家家戶戶都要燒四大碗祭祖,當中魚和豆腐不可少,魚即“余”,希望過上富足有余的日子,豆腐意即“都富”。祭祖的四大碗菜也有講究,首先不能有葷氣的東西,比如蔥,蒜,韭菜。其次,魚最好是鯽魚,不能是鰱魚,因為鰱魚無籽(子)。四大碗一般至少有魚,肉,豆腐,第四種有時是蛋皮,過年則是肉圓子。
祭祖的場合在家里堂屋,要焚香禱告,氛圍很是莊重,所以各種細節總是絲毫不敢馬虎。祭祖的飯要倒扣,每碗插的筷子數量一至三雙不等。小時候,我好奇地問家人為什么這樣?家人只是說給死去的家族長輩吃的飯就該這樣,至于每碗飯上的筷子數量不等,更是解釋不清,是上代人傳下來的規矩。祭完祖先的飯菜要在灶上回過熱氣后才能吃。
祭祖的八仙桌的面板的紋路要東西走向(平常使用時候則是南北走向)。南面燒紙、拜祭。燒紙錢時,大人要求我們不能說話,不要亂跑,說這時亡人只在吃飯,不能打攪他們。還有一些小的細節,比如這一天不能打壞飯碗等。當然,更重要的一點,祭祖必須由男子進行(我想,這也許就是農村重男輕女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沒有男孩的家庭,必須得招贅女婿,行駛兒子祭祖的義務。
我們家祭祖,父親健在時,由父親主辦,父親去世后就由哥哥們操辦,上飯、插筷子、點蠟燭(小時候沒有蠟燭,就點煤油罩子燈)、依次磕頭、燒紙錢、回鍋飯,一家人再吃飯。回來,我在城里安了家,清明節、過年前肯定要回家上墳、敬亡人,過大冬就沒有回去過,生活在樓上也沒有敬過亡人。這樣一個場景:焚香燒紙的煙火繚繞中,一個孩童平神靜氣,滿臉肅穆,對著桌子三叩其首,這對于孩子是有教育意義的,教育后人不能忘根。
我們住進了城里,我及將來孩子可能會不知道房子哪里是正南正北,也不會有大大的八仙桌。即使一切從簡,想辦法焚香祭祖,我的祖先又怎會知道,在某個鋼鐵森林的小盒子里,有他們的子孫在此祭拜?因此,我就一直沒有給他們遙寄過紙錢,只會在清明節、年前,帶著妻女把紙錢送到墳堆上燒。對我的孩子來說,我更不知道他們以后連我們這些精簡了的動作還做不做?也不知道是否能將這些祖祖輩輩都有的烙印繼續在她身上刻就下去?如果是,這是否是種迷信,或者是種自私?如果不是,這又是否會讓她從此失去了根?
冬至的作文1300字 篇3
要說做飯,最愛的是包餃子;要講吃飯,最愛的是吃餃子,而且是家里包的那種形狀的餃子。
關于包餃子的時機,我給自己總結了一下。當心情好時,包餃子,因為開心,要慰勞自己;當心情不好時,也包餃子,改善心情,讓自己感覺能坐在一個屋子里靜靜地包餃子,說明生活還沒有壞到什么樣子,沒什么過不去的;當不知道該做什么吃的時候,還是包餃子,飯菜一并解決,何樂而不為?當在電視或雜志上看到餃子時,又要包餃子,因為饞了;還有每逢傳統吃餃子的日子,必包無疑,因為名正言順,比如今天的冬至。但是這一切,都是在老閨兒不在家時才能實現,因為她幾乎拒絕吃餃子,還編什么“難吃不如餃子”,影響我的興致,詆毀餃子的神圣。
人說,最愛吃的東西,往往是小時候喜歡吃而沒有吃夠的那些東西。我想我對餃子的至高無上的熱愛應該就是源于此。記憶中的餃子,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是跟這種食物有關的一系列過程和感受。小時候吃餃子,一般來說不會是一個平常日子,至少是一個小節日或者是有客人來。記得那梆梆剁菜的聲音,記得拌餃餡兒發出的香味兒,記得全家齊上陣包餃子擺餃子的過程,記得那大鍋里上下翻騰的餃子和那滿廚房熱騰騰的氣,以及擺在圓桌上的好幾大盤餃子。如果哪天放學回來,看到家里正在包餃子,那心情,天仙一般。而且那時家里都還有個習慣,冬天的時候,往往晚上包好一大簾餃子,第二天早上再吃,這就近距離也更真切地讓你感受對餃子的'向往。弟弟曾經實在禁不住誘惑,在爐子上先烙一個吃了,成為家里的千古笑料。過年前,家里有一項活動,就是提前剁餃餡兒凍起來,正月里包餃子用,這時往往我和姐姐、弟弟會輪流上陣,白菜、酸菜,一會兒就是一大盆,比起其他家務,為餃子而奮斗還是比較情愿的。年后的某一天,要是看到媽媽拿幾團餃子餡兒,放在炕上來熱時,就知道要有餃子吃了,很美的一種感覺。記得當年班里有個同學,她媽媽是我們學校老師,一家人都很胖,穿得也很破,但據說她家每周吃餃子,一次去她家寫作業,真碰到她家包蕎面餃子,同學們說起來都羨慕死了。后來也曾問過媽媽,不用肉也可以包餃子啊,當年為什么咱家平時從不包餃子,是因為嫌麻煩嗎?媽媽說,包一頓餃子的油夠吃一個星期了。唉,那時的生活,愛吃還不能成為選擇食物的理由。
家里包的餃子, 其實就是經典的幾種餡,酸菜、白菜、大頭菜、芹菜、韭菜、青椒,跟現在各類特色餃子無法媲美。可就是這幾種餡兒的餃子,印在了我的骨子里,其它餡兒吃過即忘,過眼煙云。媽媽包的餃子,很少能直接感受到肉,一是因為瘦肉少,二是因為剁得碎,整個餃餡兒從不會抱團,很散的那種,但是油多,很香很香。以至于到現在,我還是喜歡菜多油多肉少的餃子。這些年,家人集體吃的多是姐姐家的餃子,姐姐也自稱是“餃子一絕”,常常打擊我包的餃子,其實水平不分雌雄,沒人正面評判而已。但因為現在包餃子是小規模,吃餃子又頻繁化,有關餃子的總體感覺跟當年不一樣了。
兒時愛吃的東西還有很多,但到現在還保持興致不減的只有餃子了。出去和別人一起吃飯時,只要點主食征求我意見時,如果服務員說有水餃,我接下來的話就是“都什么餡兒的”,然后選上一兩種。水餃上來了,我就幾乎不再吃菜及其他東西了; 出去吃自助餐的時候,不論哪種自助,我總是去找水餃,也屬于被嘲笑的份兒;甚至到美食城吃小吃,轉來轉去最后也選了盤餃子;有時出差,賓館早餐有現煮水餃,那我就責無旁貸,連吃幾天,其它的概不考慮。還好,也曾遇到過知音,我們每早一起去約煮水餃,在別人的不理解中暢享我們的美食。說起這些,總遭到老閨兒的嘲笑,“好好的東西,非得剁碎混到一塊兒,有什么好吃呢?” 唉,道不同不相為謀。
外面的餃子花樣口味新鮮,但是那形狀以及端上來時的狀態,總是和家里的餃子感覺不同。有的人說,家里包餃子太麻煩;有的人說,不會和面,不會搟皮,不會包餃子,結婚幾十年,從沒自己包過餃子。很是為他們遺憾,沒有餃子的生活,怎么能叫生活?不會包餃子的人生,怎么好意思叫人生呢?
【冬至的作文1300字】相關文章:
冬至作文:冬至漫筆07-03
「冬至作文」淺談冬至12-28
冬至的作文:冬至夜的溫暖12-27
有關冬至的作文:冬至的湯圓12-26
關于冬至的作文:“小年”冬至01-14
「2015冬至作文」關于冬至的作文12-25
冬至的作文05-22
冬至的作文07-21
冬至的作文08-05
冬至作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