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宵節(jié)的習俗猜燈謎介紹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猜燈謎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jié)的習俗猜燈謎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jié)的習俗猜燈謎介紹
元宵佳節(jié)也稱燈節(jié),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佳節(jié)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十分重視元宵佳節(jié),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xù)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jié)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guī)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要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佳節(jié)后增加的一項活動,出現(xiàn)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佳節(jié)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燈謎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詼諧、笑謔的文藝游戲。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射,開始于南宋。《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元宵佳節(jié),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猜謎變成燈謎,還有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財主,人稱笑面虎。他見了衣著體面的人,就拼命巴結,見了粗衣爛衫的窮人,就吹胡子瞪眼。有個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爛,一次去借糧時,被他趕出大門。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氣,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頂大花燈,來到笑面虎家門前。這大花燈上題著一首詩。笑面虎上前觀看,只見上面寫著:
頭尖身細白如銀,稱稱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
笑面虎看罷,氣得面紅耳赤,暴跳如雷,嚷著:“好小子,膽敢來罵老爺。”便命家丁去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哎,老爺莫犯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就是‘針’,你想想是不是。這‘針’怎么是對你的呢?莫非是‘針’對你說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說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氣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這事傳開后,越傳越遠。
第二年元宵佳節(jié),人們紛紛仿效,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人猜射取樂。以后相沿成習,猜燈謎、打燈虎成了元宵佳節(jié)的重要活動內(nèi)容。
元宵節(jié)的習俗猜燈謎介紹
猜燈謎是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一活動常常與賞花燈同時進行,增添了節(jié)日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猜燈謎的起源:
猜燈謎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宋代,當時人們在元宵節(jié)掛起帶有謎語的燈籠,供人猜測。這些謎語多以諧音、拆字、寓意等方式構成,富有文學性和娛樂性。
猜燈謎的形式:
1. 制作燈謎:主辦方會提前準備一些謎語,并將其寫在紙條上,然后貼在花燈上。
2. 展示花燈:元宵節(jié)期間,公園、廟會或其他公共場所會舉辦燈會,展出各種精美的花燈。
3. 猜謎互動:參觀者在欣賞花燈的同時,可以挑戰(zhàn)解謎。通常,猜對燈謎的人會獲得小禮品或者獎品,這增加了參與的樂趣。
4. 交流分享:猜燈謎也是一種社交活動,人們可以聚在一起討論謎底,分享解謎的樂趣。
猜燈謎的意義:
1.文化傳承:猜燈謎體現(xiàn)了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傳承了中國的謎語文化。
2.智力開發(fā):解謎需要一定的智慧和知識儲備,有助于鍛煉思維能力。
3.寓教于樂:通過娛樂的方式傳達知識和道德觀念,具有教育意義。
4.增進交流:猜燈謎為人們提供了交流互動的機會,增強了社區(qū)的凝聚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猜燈謎的形式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現(xiàn)代技術如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應用等也融入到猜燈謎活動中,使得這一傳統(tǒng)習俗更加貼近現(xiàn)代人的生活。無論是傳統(tǒng)的現(xiàn)場猜謎還是線上互動,猜燈謎都為元宵節(jié)增添了獨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