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七律長征》重點詞語解釋

時間:2022-09-03 20:05:34 詞語 我要投稿

《七律長征》重點詞語解釋

  《七律·長征》是一首七言律詩,選自《毛澤東詩詞集》,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律長征》重點詞語解釋,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七律長征》重點詞語解釋

  重點詞語解釋

  萬水千山:這里的千、萬都是泛指,形容山無數,水無數,隱含著困難多、艱險多。

  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細浪:小浪花。

  烏蒙:指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

  磅礴:氣勢雄偉,這里指山勢高大、險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過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只剩下十三根鐵索。

  岷山:在四川、甘肅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

  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當年沒有編制紅三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原文

  七律⑴·長征⑵

  紅軍不怕遠征難⑶,萬水千山只等閑⑷。

  五嶺⑸逶迤⑹騰細浪⑺,烏蒙⑻磅礴走泥丸⑼。

  金沙⑽水拍云崖暖⑾,大渡橋⑿橫鐵索⒀寒⒁。

  更喜岷山⒂千里雪,三軍⒃過后盡開顏⒄。

  詞句注釋

  ⑴七律: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分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

  ⑵長征:1934年10月間,中央紅軍主力從根據地出發作戰略大轉移,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肅、陜西等十一省,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和堵截,戰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

  ⑶難:艱難險阻。

  ⑷等閑:不怕困難,不可阻止。

  ⑸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⑺細浪:作者自釋:“把山比作‘細浪’、‘泥丸’,是‘等閑’之意。”

  ⑻烏蒙:山名。烏蒙山,在貴州西部與云南東北部的交界處,北臨金沙江,山勢陡峭。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說險峻的烏蒙山在紅軍戰士的腳下,就像是一個小泥球一樣。

  ⑽金沙:金沙江,指長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紅軍曾強渡云南省祿勸縣皎平渡渡口。

  ⑾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懸崖峭壁,濺起陣陣霧水,在紅軍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樣。(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學者指為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也有學者說意思為直譯后的溫暖。)

  ⑿大渡橋:指四川省西部瀘定縣大渡河上的瀘定橋。

  ⒀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⒁寒:影射敵人的冷酷與形勢的嚴峻。

  ⒂岷(mín)山:中國西部大山。位于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東南走向。西北接西傾山,南與邛崍山相連。包括甘肅南部的迭山,甘肅、四川邊境的摩天嶺。

  ⒃三軍:作者自注:“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

  ⒄盡開顏:紅軍的長征到達目的地了,他們取得了勝利,所以個個都笑逐顏開。

  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笑逐顏開。

  創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黨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這首七律是作于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后,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后,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七律·長征》寫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作品鑒賞

  《七律·長征》僅用56個字,便高度概括了長征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通過生動典型的事例,熱情洋溢地贊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這首詩的首聯是全詩的統領,以直白的語言,豪邁的語勢,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紅軍在長征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給整首詩奠定了輕松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遠征難”三個字概括了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間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然而面對長征途中的千難萬險,鏗鏘有力的“不怕”二字,下筆千鈞,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勇敢頑強,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也明顯暗示了對圍追堵截的敵軍更是不值一提。“等閑”意思是“輕易;隨便;平常”。“等閑”兩字將困難輕輕一描,呼應了“不怕”的表述,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蔑視敵人、從容不迫的自豪感。“萬水千山”以靜寫動,以艱難險阻為主體,展現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藍圖,是“面”的體現。

  頷聯承接“千山”,沿著紅軍長征的.路線,俯瞰五嶺和烏蒙山這兩個典型的高山峻嶺,以點帶面地描繪了“騰越五座嶺”和“疾跨烏蒙山”兩幅“長征圖”,這兩句寫出了紅軍對山的征服。“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嶺,但在詩人的眼里卻如小小細浪以及小小的泥丸,奇特的想象和夸張的寫法,是詩人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藐視并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騰”和“走”的動態化描寫,使靜止的山有了生氣,既是寫山,也是寫紅軍對山的征服,反襯了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頸聯承接“萬水”,詩人還是以點帶面選擇了“巧渡金沙江”和“強渡大渡河”兩幅“長征圖”。奔騰的金沙江水拍打著兩岸高聳入云的山崖,山山水水都在為紅軍的勝利縱情歡唱。橫跨在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沒有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鐵索,令人望而生寒,這兩句寫出了紅軍對水的征服。詩人并沒有正面描寫巧渡金沙江的戰斗,在強大敵軍的追擊下,當時的情況是非常危急的。紅軍僅用七只小船,經過九天九夜偷渡過了金沙江,全殲對岸守敵,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圍。詩人把寒冷的江水寫得如此溫暖,那是在戰斗勝利后,詩人在江畔流露出的勝利的喜悅。另一處水是大渡河水,紅軍在陰冷的天氣下奪取瀘定橋,瀘定橋的鐵索高懸在湍急的河面之上,寒光閃閃,不由地讓人想起大渡河戰役的慘烈場面。一“暖”一“寒”,對比強烈,既是客觀事實,又是詩人的心理感受。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后的喜悅,又表現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這一場惡戰的艱苦激烈,驚心動魄,可見紅軍的英勇無畏。

  尾聯描述了長征最后的歷程,那是一幅“喜踏岷山雪”的“長征圖”。此聯是對首聯的回應。開頭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更喜”承接紅軍在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來的一條血路,其實,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難程度其實超過“逶迤”的五嶺和“磅礴”的烏蒙山,但二萬五千里轉戰的目的地已經到達,三軍大會師近在眼前,全軍上下都在喜笑顏開。 “三軍過后盡開顏”,寫出了戰士們的雙重喜悅,一重是戰勝雪山的喜悅,一重是勝利在望的喜悅。

  縱觀全詩,氣勢磅礴,氣魄宏偉,格調高昂,筆力雄健。不僅大處雄渾,節奏強烈,而且小處精細,抑揚頓挫。詩中對仗極為工整,用詞極為精妙。全詩對張牙舞爪、窮兇極惡的敵人不置一字,視之若無。這種傲視山川的奪人之氣,非百戰百勝、總攬全局的三軍統帥、一代偉人而不能擁有此胸懷,無此胸懷亦不能出此語。

  名家點評

  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慶振軒和閻軍在《毛澤東詩詞全集輯注》中談到《七律·長征》時說:“李白《戰城南》: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是因為長征萬里,歷盡艱險,過了岷山,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七律長征》重點詞語解釋】相關文章:

狼詞語解釋及重點詞語04-20

重點詞語解釋解析05-28

《口技》重點詞語解釋07-21

分享《狼》詞語解釋與重點詞語06-02

《我的母親》重點詞語解釋05-23

《秋天的雨》重點詞語解釋05-28

晏子使楚重點詞語解釋。06-03

《晏子使楚》重點詞語解釋06-07

《鷸蚌相爭》重點詞語解釋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