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初中作文教學

時間:2024-12-11 22:40:18 志彬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初中作文教學(精選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作文教學,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作文教學(精選5篇)

  初中作文教學 1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范、工整。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一、轉變認識,積極作文

  很多學生認為,作文時老師讓我寫的,我不喜歡,作文沒意思。這導致學生作文積極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徹底扭轉這一現狀,教師必須使學生在心理上認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歡作文。

  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是表達,它是人的一種內心要求,一種心理需要。用寫日記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這就是一種寫作。寫作還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活動的過程。情有所感,才會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動還會貫穿作文過程的始終。情感始終是寫作的動力。讓學生有自信可以寫出好文章,從而轉變態度,愛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經歷一個心理過程,那么,我們就應該對學生的作文心理盡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從而真正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水平。

  1、有強烈的寫作欲望,表現出對作文積極取向的態度

  這樣的學生盼望上作文課,在課堂上情緒振奮,看到作文題目后,迅速進入思考的過程和寫作過程;且認識活動、情感活動十分活躍。作文成功率較高,但是這樣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沒有寫作欲望,但有來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對作文表現為消極被動的態度

  這類學生雖談不上有寫作的欲望,但是為了一定的需要,如爭取優異成績、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希望在考試中拿個高分等,他還是會認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題目合意會迅速的進入寫作過程,若不合意,仍會搜腸刮肚,努力完成。這類的學生在實際中所占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寫作文,對作文為回避對抗的態度

  這類學生不想寫作文,更怕寫作文。往往碰上能寫的題目,應付了事,碰上不會寫的題目就亂寫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這樣的學生所不多,但比第一類學生絕對數要多,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針對于以上幾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問題為:

  1、對生活缺乏觀察、感受和體驗、

  2、閱讀量少,知識和思想貧乏

  3、語文基礎差,寫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難

  4、作文的屢屢失敗,挫傷了寫作積極性

  三、改善教學,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源泉,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是每個孩子都愿意并積極去做的事。“留心觀察事物,養成勤于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下來。”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對于作文指導要從興趣入手。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強烈的樂于動筆的愿望。在這種愿望驅使下,他們樂意主動地、由地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想象,不把作文當成一種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美好的傾訴。有了興趣做基石,然后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文章,漸漸地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針對于中學生的作文心理,我們可以對癥下藥,試著從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寫作教學。

  1、感悟生活,獲取素材

  就目前來看,學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文章缺少個性,語言缺少少年的生動、活潑,學生脫離實際,生編硬套,湊成一篇應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

  葉圣陶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同時寫作是一種技術: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是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這樣說來,從有所積蓄而打算發表,從打算發表而研求技術,都不妨待學生自己去理會好了。”①怎樣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離不開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自己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

  感悟生活是使寫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逐漸磨礪出能發現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問為什么。倘若多問幾個“為什么”,就往往能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蘊含的思想和哲理漸漸顯露。例如下列問題:這是什么事情?為什么會產生這事情?這事情能表現人物什么思想感情?這事情的性質是什么?這事情將有什么樣的結果?……還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義。社會現象、自然生態,大都蘊含著一種哲理,一種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看到飄落的花瓣,想到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看到螞蟻運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鬧,就想到“天真”“可愛”……;要及時定格對生活的感悟。寫日記、周記,作札記可以逐漸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將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作文教學要重視生活,從生活出發,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2、模仿求新,培養文風

  模仿是學生寫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斷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對于不愛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自己的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

  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②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于用對話敘事寫人,注重刻畫人物形象,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過描寫其語言行動和一些細節來顯示人物個性特征。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

  同是亡秦戰爭中的風云人物,司馬遷寫他們在起兵前,陳涉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說:“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三人的獨白,突出了他們不同的出身與性格:陳涉出身傭耕,他的話表現了他改變自己和社會的強烈愿望;項羽出身貴族,加以才氣過人,對秦始皇就敢蔑視;劉邦是個無賴,貪圖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華生活便不自覺垂涎欲滴。這些手法都為后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

  模仿是創新的一步。我們必須強調模仿時還要加以創新,培養自己的文風。不單純地模仿,以求變通創新,培養自己的文風。

  3、先說后寫,動筆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難以成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葉圣陶先生的這段經典論述,生動地揭示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辨證關系,也就是書和寫的關系,我們通過寫話、作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說話詞不達意,條理不清,不合語法等毛病,增強詞匯的豐富性、表達的準確性和思維的嚴密性。因此,作文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必定會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使“說”更為規范,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更強。

  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說后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思后,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然后再寫下來。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培養口頭作文能力,引導學生將“說”和“寫”聯系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說話還可以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寫起作文來,中心明確,條理清晰,得心應手,學生的作文興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4、展現個性,鼓勵想象

  個性,是人的一種重要因素,即一個人,帶有傾向性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實施“個性化”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以一致的標準和答案強求學生,應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潛能,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作靈活的要求。鼓勵學生自我選擇感興趣的學習主題,在其獨特的潛能領域進行深入的指導。”因此,我們的作文要求也要發揮學生的個性心靈去體驗生活,體驗人生,并用各自獨特的視角及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綱在關于作文方面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高爾基也說過:“想象是創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習作中蘊含的想象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鼓勵想象中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于動筆。如一個學生構思了一篇關于“環保”的話題作文。借用豬八戒的形象,好吃懶做,貪心物欲,西天取經后,開了一建材廠,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生態環境,大量砍伐樹木,破壞環境,終釀成苦果,自己嘗盡,最后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富有創新性,也體現了一個學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這也是我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個性,鼓勵想象是學生作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拓寬思路,自由想象發揮,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5、積累材料,遷移運用

  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要“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要“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力求有創意的表達”。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就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閱讀是寫作的先導。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料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料……寫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件事,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經常需要的。他還指出“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老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寫得好。”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以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他們的閱讀經驗。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詞匯,掌握表達方法之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課外讀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優秀小說等。讓學生愛讀書,善思考,樂于寫作。

  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文中寫道“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運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機勃勃,一片欣欣向榮之態。像這種優美的語句,可以讓學生注意摘抄積累,模仿它的寫法,創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要融合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學生閱讀的熱情高漲,作文興趣得以激發,教師的引導,平時的材料積累以及合理的運用,讓學生有感而發,文思泉涌,動筆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

  初中作文教學 2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這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作文在考試中所占的分值很大。因此,作文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語文成績的好壞。為提高作文成績,教師想盡了辦法,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用整體論的眼光來看待作文教學,作文教學及訓練缺乏系統性。

  一、整體論與初中寫作教學現狀

  (一)整體論的含義

  整體論是一個哲學范疇,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最根本的方法。它亦稱“機體論”,是用系統的、整體的觀點考察有機界的理論,其實質是強調整體不等于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簡單疊加。它要求整體地考察事物的各個方面、各個因素,全面了解組成整體的各部分之間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事物的整體特征,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

  (二)初中寫作教學的現狀

  從整體論的角度來說,初中作文教學也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訓練。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傳統的作文教學過于隨意,毫無系統性可言。即使是作為初中語文教學指導性文件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7---9年級的寫作也是這樣要求的:“1.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2.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3.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提高獨立寫作能力……”。也就是說,《課程標準》對初中寫作只有一個非常籠統的要求。7年級寫作的重點是訓練什么?8年級寫作訓練的重點又是什么?9年級的呢?他們之間如何循序漸進?《課程標準》沒有一個細致而具體的說明,當然也就對寫作教學缺乏系統的指導。《課程標準》尚且如此,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也就會沒有系統性。他們往往沒有作文訓練計劃,沒有系統的教學設想、教學目標、訓練手法、訓練步驟等。所謂的訓練就是去尋找一個自認為比較好的作文題布置學生寫作,作文要求千篇一律,審題、立意、構思、選材、語言等問題面面俱到。結果是一次次地重復訓練,不但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愈練愈煩,愈寫愈差。初中生對于自己的寫作目標并不明確,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是隨便應付,為了寫作而寫作,不注重效果。這樣下去的結果必然是學生的寫作能力難以提高。

  二、用整體論指導初中寫作教學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既然初中寫作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那么用整體論指導初中寫作教學就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唯一方法。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首先,語文教師要用整體論的眼光來觀照初中作文教學,制定出各個年級作文訓練的重點及目標。在筆者看來,七年級到九年級的作文訓練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進行微格化、序列化的訓練才能奏效。所謂微格作文教學,英國的G布朗說:“它是一個簡化了的、細分的教學,使學員容易掌握。”它是在作文教學中依據課標對各年級段寫作的訓練要求,瞻前顧后,先有計劃地分散落實各項習作的子訓練目標,建立解決寫作問題的教學策略微觀方案,并在語文教學的課內、課外活動中進行學習和訓練,它是把復雜的寫作教學目標進行分解,以優化寫作教學效果為目的的理論和方法。在筆者看來,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學會寫簡單的記敘文就是他們的目標。要訓練學生寫人記事的能力,寫人要學會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去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敘事則要學會把事件的發生、發展及經過寫具體,交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到八年級,學生主要應提高寫記敘文的謀篇布局的能力。結合課文所學,學會用倒敘、插敘、補敘或欲揚先抑等寫作手法,從整體上對寫作內容進行布局;九年級則主要應提高學生審題立意的能力。既要訓練學生學會完整地理解題意,仔細分析題目的要求,又要挖掘出題目包含的深層含義,并且和社會、時代聯系起來,揭示出文章的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其次,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實踐的時候,必須嚴格按照既定的目標去執行。在作文的布置,作文的批閱,作文的講評及作文的修改等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只認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達到了,才進行下一個目標的訓練。這樣循序漸進,作文教學才會有實效。切忌在訓練的過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總之,初中作文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用整體論、系統論的思維看待。只有這樣,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時,才不至于事倍功半。

  初中作文教學 3

  寫作幾乎占據語文的半壁江山,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語文老師往往太重視閱讀,而忽略了作文,本該愛它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我僅站在一線教師的思想高度,談談我對作文教學的拙見,不當之處敬請斧正。

  一、我的幾點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優化作文教學,理念要先行。我認為作文教學往往存在以下誤區:重形式輕內容,一味強調技法,而忽略了重心應是“寫什么”;寫得多導得少,對學生作文放任自流,完全讓學生“自我成長”;見題寫無序列,隨意性太強,初中三年缺乏統一規劃。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走出這些誤區。此外,我還有以下幾點看法:好作文源于真實的生活;好作者應有悲憫的情懷;好作文需要反復的修改;好作者應有豐厚的積淀。而這些,都需要我們老師的積極作為,需要循序漸進的悉心指導。

  二、我的優化路徑

  (一)將寫真進行到底

  什么樣的作文最感人?肯定是有真情實感的。想當年,一窮二白的老公追我很辛苦,有朋友甚至戲謔他“就是坐火箭都追不到”,但他偏偏就把我給追到了。靠什么?靠一封封情書,靠真情來打動!從此我真的拋下父母,放棄較好的發展機會,背井離鄉死心塌地跟了他吃苦去。我也曾發現過一位成績差的孩子寫的“情書”,結果是讀到了一份他寫的最高水平的作文。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寫情書的人寫出了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沒有復制粘貼。新課標中對作文教學有以下建議:“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并且抵制抄襲行為。”課標的要求很美好,但現實卻很殘酷,我們的學生卻往往吝嗇說真話抒真情,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卻故作深沉,假大空套話比大人還熟練。韓寒曾在博客中指出:“中國人第一次被教會說謊是在作文中。”請看以下我班一個初一優生寫的《我的爸爸》之開頭: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贊美母親的、詩歌一大把一大把。是的,母親確實為我們付出了很多,我們的血液中流淌著母親的關懷、母親的愛、母親的期望……可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在這流淌的血液中還有一種不起眼卻無比重要的愛——他,就是父愛。”

  記敘文這樣的開頭套路還有很多,諸如語文老師幾乎都可以背誦的開篇第一段在記憶中摘星星,拾貝殼之類的套話。那我們的學生為什么要說套話?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沒有真正走進滾滾紅塵,沒有真實的.情感體驗,沒有用心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沒有及時記錄下寫作素材和靈感,到寫作時沒有生活基礎,自然就沒有太多真話可說,但要湊成600字以上的作文,就只有難為他編假大空的話了。

  怎樣改變這種狀況呢?教學的藝術在喚醒。因此,師生都應先有一種觀念:作文即生活。讓作文回歸真實生活是提高學生作文的不二法門。引用葉圣陶《例話》中的觀點:“生活就如泉源,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寫不是生活上的一點點綴,一種裝飾,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蘇霍姆林斯基會一周兩次把學生帶到野外去,他把這稱之為“藍天下最快樂的學校”;莎莉文老師也會把小海倫帶到自然中學習;《爸爸去哪兒》中的小孩寫童年趣事肯定有話可說,因為他們親歷過。我們怕擔風險,不敢親自帶學生去體驗生活,但至少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生活;引導他們作文就是說話,把真實的生活,把自己最想說的話用筆說出來就行。從初一的第一次作文開始,我就倡導原生態作文,想盡一切辦法杜絕假作文。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有意識寫真了。材料真實,感情真摯,這樣的作文就會獨特了。

  (二)讓閱讀為寫作鋪路

  閱讀和寫作關系親密,它無疑也是作文的源頭活水。秦文君曾說過,她從不給女兒講作文應該怎樣寫,只建議她讀什么書。我認為只要讀多了,就可能心領神會,變成自己的了。但針對學生課業負擔重,讀書時間少的實況,要想盡快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們也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讓閱讀為寫作鋪路。

  怎樣鋪路呢?

  一是要用好教材這個例子,讓教材起到示范作用。教材所選的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我們首先可利用它來陶冶學生性情,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如:魯迅的愛國精神;杜甫的悲憫情懷;蘇軾的豁達樂觀等等,作文如做人,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了,作文也會拓寬廣度深度,呈現生命的亮色;此外,教材中收錄了很多寫作型讀本,我們可以借鑒其寫法。如:前兩周我上了一堂公開課《小巷深處》。寫母愛的很多,但本課選材很有特色,且本課主題淺顯,我就著重挖掘了它在寫作上的價值。我首先以思維訓練為核心,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咀嚼了課文中所選材料的價值,再分析了材料的共性:大多為生活瑣事。然后啟發學生思考:寫媽媽,你會選哪些材料。學生說著說著,驚天動地的大事少了,與送醫院送傘等不同的生活瑣事都出來了,有些孩子邊講就邊哭了。課堂的最后,在學生配樂朗讀了我根據課文內容改寫的散文詩《致盲母》后,我作了小結:走進生活,走近身邊人,以悲憫情懷,寫出生命本真!課后跟蹤寫了一篇表現母愛的,收到了良好效果;再如,若把像《春》和《差半車麥秸》這樣的課文處理成寫作型讀本:從《春》中學習寫景的方法,從《差半車麥秸》中學習細節描寫,那學生就受益無窮了。

  第二、壓縮處理教材的時間,再把學生從題海戰術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讓步于閱讀,引導學生走進課外經典散文和名著等,目的是要豐富他們的積淀,同時也引導借鑒寫法。魯迅曾說:“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作的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這樣看來,在閱讀中學習和借鑒寫法應是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軒也曾說過:“要寫出見心性的文字,閱讀必不可少。我認為閱讀必須是一個以經典閱讀為基礎的閱讀,才可能是一個理想的閱讀。”是啊,經典之所以為名經典,因為它是經過時間沉淀的磨頭腦的書,是因為經典中的憂郁、悲憫、典雅、圣潔等在感染著我們,我們行走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從中得到慰藉,得到鼓舞,或趨于寧靜。經典除了有塑人的作用,它也有極高的對寫作的指導價值。“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讓學生每天背誦兩首詩詞,對他終生的影響絕對會優于題海的百倍。我們可以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它是貫徹閱讀和寫作的大門。怎么寫?積累經典中的精美詞句,在打磨消化后變為自己的語言;寫讀書心得,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這樣可以進行內化,訓練思維等等。此外,我們可以用閱讀為寫作導航。例如:學寫人,我們可以借鑒名著中寫人的方法:如魯迅寫阿長的方法,將人置身事件中寫,把人“人化”而不是“神化”;可以借鑒嚴監生臨死前的一段文字來指導學生抓人物性格,抓典型事例,抓細節描寫寫人。學生學以致用,定會受益匪淺。

  (三)在描寫上多下功夫

  初中作文以記敘文為主,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應以敘述和描寫為主,但很多孩子作文只有泛泛而敘,缺少描寫,以致敘事干癟,寫人干瘦,如同嚼蠟。雖然我們反對華而不實的文風,反對過度玩語言,倡導記敘文靠內容靠真情取勝,但這并不等于要學生只敘述不描寫。沒了描寫,還有生命力嗎?請看下面這個學生作文片段:

  “媽媽總是在生活上盡量滿足我,讓我過好。每次吃飯的時候她總會把菜夾給我。而我卻生氣的說了一句:‘你怎么又給我夾菜?自己吃行不行!’而媽媽每次都說不會夾了,可還是一直在夾。”(《一個偉大的人》)

  我的思考:選材好,用瑣事表現母愛。但為何不把情景真實再現,不加上對媽媽當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等描寫呢?缺乏了必要的描寫,母親的形象就不鮮活!外,標題太大喲!

  縱觀這些年的中考閱卷,描寫功力強的學生作文更容易得高分。我認為在平常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描寫能力的培養。首先,格物才能致知,沒有細致的觀察絕對無從下手于描寫,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是要務;其次,應把描寫方法各個擊破。如:人物描寫的五種方法,景物描寫的方法,我們應該逐一指導和訓練;第三:加強仿寫訓練,這應該是一條捷徑。如,《小巷深處》中有這樣一組句子“自我有記憶開始,家就是一張笨重的積滿油膩的木桌,一碗拌著焦黃豬油渣的醬油飯,一杯用過期折價的奶粉沖調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長的冰棍箱。”這幾句妙在把抽象的家具體形象化了。語文教材和課外名著中有很多這種資源,我們為什么不可以用來訓練仿寫呢?第四、巧用修辭。它對描寫的作用,不再贅述。關鍵是我們要把此類訓練常態化,以達到學生能應用自如的地步。

  (四)把評改權還給學生

  眾所周知,好離不開反復的修改。我們應該重視作文的評改,可以把權力還給學生。只不過,這個“評改”應該是在教師一定要求下的有針對性的批改。如:魏書生就把作文的批改權還給了學生,他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評改作文: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潔;錯別字有幾個;有無病句;標點是否錯誤;中心是否鮮明集中;選材是否典型、合理;語言是否簡練、準確。我們在每次評改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可每次集中提一二要求。如:單一看有無亮點;再如初一學生“記一件事”,我們可以以是否是一件事,事件敘述是否具體感人,事件詳略安排是否恰當作為評判標準等等。學生根據老師提的標準對號入座,很容易看出問題,長期訓練下來,很多時候評的作文比老師還好。這么多年,我經常運用這種懶惰的智慧,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評改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可以自評自改、互評互改,也可全班共改。凡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寫作訓練,學生的作文都必須經過寫完后的一次自改和評講后的一次自改;對于全班問題都嚴重的作文,就要進行全班的升格訓練,如前面展示的那個學生寫的媽媽給她夾菜這件事,由于學生都愛犯只敘述不描寫的毛病,又都有親人給他夾過菜的情感體驗,我們就可以用這樣的材料進行有針對性的全班改寫,學生既感興趣,又能加深印象,有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大家不妨試一試。

  以上是我對初中作文教學的幾點反思。思想還不夠成熟,思考還不夠深入,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已走在了思考的路上。各位同仁,不管語文教學改革將如何進行,也不管作文教學之路有多坎坷,我們只應寧靜而從容地前行。只要前行,我們就一定能夠品嘗到語文教學的絕美盛宴,一定可以還作文一片藍天,一定可以給學生的生命打上健康的底色!

  初中作文教學 4

  從事語文教學,深感初中作文教學存在諸多弊病,如重視課文教學,輕視作文教學;注重教師教學,忽視學生實踐;注重寫作數量,忽視寫作質量;重寫不重評,重評不重改等。針對以上種種問題,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解決問題。

  一、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計劃

  教師應根據語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作文教學的比重和要求,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作文教學規律的教學計劃,并認真執行。初一階段以進行記敘、描寫表達專項訓練和分解訓練相結合,初二階段以抒情、說明表達專項訓練和分解訓練相結合,初三階段以議論表達專項訓練和綜合訓練為主。根據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年級的目標計劃,有目的的循序漸進的訓練各種題材的作文。從審替、擬題、開頭、結尾、立意、謀篇布局、寫作順序等方面,有側重的訓練,使教學計劃具有可操作性,以滿足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需求。教師按訓練點即專題精心備課,用至少一節課給學生講清該專題的知識要點,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過一定數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師當場作文圍繞該專題作比較具體的示范。講清系統知識,學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師做好示范,學生訓練有“法”可依,避免了寫作的盲目性。

  二、喚醒“主體”意識,激發寫作興趣

  在作文教學實踐中,老師應當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舞臺,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堅持寫作練習靈活多變,倡導自由式作文和專題作文相結合。在自由式作文中,學校、家庭,社會、自然現象等皆可成文。學生不再是游離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經營的編造者,而是體驗生活的主角,表現生活的高手。在專題作文中,老師給出一個作文題目,讓學生從審題、立意、構思等方面去思考,各抒己見,自由爭論,以此激發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從而能順利地完成作文。經過逐步的訓練,學生習作中表現出的是真實的自我,真實的個性,他們不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歡,也在分析社會的種種現象。他們學會把握寫作的機遇,表現出濃厚的寫作興趣。

  三、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訓練,積累作文素材

  主體意識的覺醒,更新了寫作主體的觀念,開拓了寫作新視野。但放開寫,讓學生自由抒寫,并非只縱不收,教師在學生的“放筆”中,仍要悉心指導,擔當好主導角色,引導學生在自由抒寫之后,有進一步提高。首先老師必須在平時加強指導和訓練。一篇文章如何確立題目,如何運用語言準確表達中心思想,如何選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應、開頭和結尾相銜接,如何畫龍點睛、耐人尋味,如何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引起讀者共鳴,如何詳寫,如何略寫等等,老師不要企圖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學生樣樣精通,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以范文為例,認真分析基本的寫作套路,改變學生提筆無話可說,無話亂說的狀況,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筆者在每個學期都要開展讀書競賽活動,按時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摘抄、讀書心得,及時表揚或在班內交流。利用閱讀課,有針對性地搞專題討論,學期末搞一次讀書筆記大展覽,由同學們投票進行評比。通過上述活動,不僅使學生積累了作文素材,而且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其次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片斷訓練。比如記敘文教學中,根據階段重點進行訓練就可以出一些題目,或就某種事件或現象引導學生如何寫開頭、結尾、或給兩段文字培養學生怎樣寫過渡以及如何照應。還有當進行到小說單元時,可以補充一些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環境描寫的片斷訓練,從而為整體的記敘文能更加生動形象打下基礎。同時,要將作文的文法指導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結合起來。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作文指導專題。這些專題材料來源于教師的指導規范,學生的示范作文,媒體中傳播的最新出現的資料,它們來自生活,來自學生,也來自書本,有其取材的新穎獨特性,思維的嚴密性,“圣誕節前火雞的遐想――評想象力”,“曹沖稱象――說思維的獨特性”,“成語故事新編――論據與論點”,“辯論會――論言之有理”。教師根據對象的不同層次進行分類引導,對癥下藥,為其步入寫作道路奠定了基礎。寫作指導貼近他們,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對寫作再深入的激情,成功地調動了寫作的積極性。

  四、注重作文批改和講評,形式靈活多樣

  作文批改是老師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手段,通過老師的批改,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并加以重視和改正,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和習慣,可以培養學生腳踏實地,嚴謹求學的良好習慣。因此,老師既要注重作文批改,又要采取多種形式。從批改者的角度,作文批改可分為教師批改、學生批改和師生共同批改三種形式;從批改的方式來看,老師批改可以分成精批細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三種形式;學生批改可以分成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組批改三種形式。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倡導精批細改,允許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批語應避免呆板,要生動形象、新穎,使學生便于接受。在作文批改的基礎上,認真進行作文講評,選佳作當范文讀,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評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較優劣。鼓勵找出差距,尋找提高的途徑。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批改和講評,將對學生寫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初中作文教學 5

  農村初中的學生最怕的就是寫作文,無論什么樣的題目,都是無話可說。咬著筆頭很久寫不出一句話,實在沒辦法就開始胡編亂造,倒不是想象力豐富,而是不知所云。寫出來的文章沒有明確的中心不說,語言干癟得如同年近七旬的老人,絲毫沒有色彩。畏難情緒偏重,如果是留在課后寫作文,倒是容易得多。當堂作文,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遇到很多這樣的問題。所以本文就農村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其對策,談談自己的一點淺顯的看法。

  一、作文教學的困境

  1、無米之炊

  俗語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實在很有道理。學生寫作文就像這個巧婦,有再高的廚藝,沒有下鍋的原材料,又怎能做得一手好飯菜呢?學生寫作文,多數情況會遇到這個問題。當老師出示題目后,無論教師怎樣指導、點撥,就是下不了筆,無話可說。不知從哪入手,即使有了一點點可憐的思路,仍是老生常談;寫親情,就是父母在凄冷的雨夜背我上醫院。寫同學情,就是和同桌鬧了一點不大不小的矛盾后,同學轉學,我是如何的掛念。寫奉獻,就想到雷鋒。寫大愛,就想到張莉莉……

  這樣的選材非但不新穎,實在是味同嚼蠟,很難讓人耳目一新。很難博得閱卷人的青睞。

  2、語言貧乏

  農村初中生的作文語言貧瘠得很。說語言貧乏不是說文章語言就非得華麗才算完美,是因為實在沒有精彩之筆。無論是對事件的記敘,還是對某種現象的看法,無論是對人的描寫,還是對大自然的描繪,都不會運用較為精彩的語言去表達。學了很多年的語文,學了很多種修辭手法,卻寫不出幾句漂亮的比喻句、排比句。寫人就都是大眼睛,雙眼皮。沒有人物的個性。心理描寫更是很難把握,甚至幾乎沒有心理描寫,多為作者的主觀概述。只有到了寫作文的時候,才想到要去翻積累本,去翻作文書,看能否有哪個片段能夠像膏藥一樣復制粘貼到自己的作文中。

  3、立意不新穎

  其實,一篇文章的立意或說文章的中心,按理說應該是作者動筆之前就應該在自己的腹中的,想表達什么觀點,想抒發什么情感,是應該“情郁于中”的,或許有人會說,考場作文如何找到“情郁于中”的感覺呢?其實,要想寫好文章就應該做個有情感的人,做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據筆者了解,目前農村初中生的作文在立意上多半是平平淡淡的,大同小異甚至是完全相同的。加之選材幾乎相同,立意再相近或相同,語言再沒有色彩,如何能得高分呢?這樣的情況給閱卷老師的只是深度的視覺疲勞。

  二、作文教學的對策

  針對以上現狀,如何擺脫這樣的困境,使作文教學走上一條康莊大道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做法可以一試。

  1、無米下鍋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學生缺少觀察、發現、思考。“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任何題材都應從生活中而來。所以,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農村學生雖然沒有見過科技館、博物館、海底世界,但他們見過最普通的稻田,見過彎彎曲曲的鄉村小路,見過真正的裊裊炊煙。所以應該引導他們去關注他們身邊的現實的生活,引導他們去關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古樸的鄉村生活。引導他們去關注“汗滴禾下土”的父輩們的辛勤勞作,引導他們去關注豐收時祖父臉上的開心的笑容,引導他們去關注千姿百態的鄉土風情,引導他們去關注瑣瑣碎碎的家庭生活,從中去發現,去觀察,去思考,從而得到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只有這樣,才能“有米下鍋”!

  2、解決語言貧乏的最好辦法是讓他們多讀書、讀好書。雖然大部分農村初中沒有圖書館,沒有更多的藏書可供他們閱讀,但我一直堅持讓學生們通過郵局訂閱各種適合他們的報刊。如《閱讀與作文》、《作文與考試》、《初中生優秀作文》、《全國中學生優秀作文選》、《小作家》、《初中生學習》等。因為這些刊物要遠比家長給買來的一大本的“作文書”要好得多,因為這些書籍是“與時俱進”的,能夠緊跟時代脈搏的。是鮮活的、是靈動的。寒暑假期間,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名著篇目,讓他們去讀些整本的名著,但關鍵是無論讀什么樣的書,都要做好讀書筆記,做好積累,只有這樣才能把讀來的文字或思想與自己的“大腦”有機地融為一體,成為自己的東西。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豐富他們的語言和思想。

  3、有了題材,有了較為豐富的語言,如何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新穎,更是應該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在作文教學中,我一直堅持讓學生“說文”,說文就是在學生正式動筆之前,把自己的作文的主要寫作思路說出來,包括選材和立意。只要是不重復的,我就都在黑板上板書出來。看誰的更新穎,這個做法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文的興趣,更使他們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當中,因為這個時候,有比較,實質上就和競賽類似,誰也不想落后。另外,我還要求學生:第一次想到的材料和立意不用,第二次想到的也不用,用就用第三或第四次想到的。當然,對于實在沒有更多想法的個別學生來說也不用強求,持之以恒的這樣堅持,大部分學生都能寫出立意新穎的文章來。

【初中作文教學】相關文章:

初中作文教學設計(精選10篇)03-28

《初中作文序列教學》課題研究方案11-13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01-28

最新初中作文教學心得體會11-12

【精選】初中的作文09-08

(經典)初中的作文02-16

(精選)初中的作文05-12

初中作文07-24

初中的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