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立春作文合集七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立春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立春作文 篇1
今日是立春節氣,剛剛起床媽媽就喊著我們去樓下找找春天,看誰能找到春天,回來要寫一篇小作文。我和弟弟到樓下轉了一圈,卻沒有發現春天,感覺和昨天一樣,上樓我就給爸爸講,爸爸告訴我: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俗稱“打春”。立春,有時在農歷十二月,有時在農歷正月。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
從古時候開始就流傳一個民諺“一年之計在于春”,俗稱立春。也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告訴人們春天已經來了要在陽光明媚,春暖花開的季節好好學習,好好工作……
爸爸說以后每個節氣到的時候讓我寫一篇小作文,來學習和了解中國的24節氣。
立春作文 篇2
我坐在西邊浣紗,碧綠清涼的液體從指尖滑過,掠過剩下的一根根白紗交織,輕輕的拂著池底的鵝卵石。淺淺的映出自己的發髻,身后柳條新生的葉芽劃過鵝黃的衣衫,柳絮似櫻花雪般落下來,睡在略有些沾濕的泥土上。一只修長干凈的手指輕輕的扦起那團柳絮,極小心得,像是生怕涅散了。好一雙英氣的手指,我不由感嘆。
抬眸,驚詫。那修長手指的主人竟也生著如此狹長的一幅眉眼。就是這狹長的縫隙,竟吸走了的一生。在下范蠡,他微笑著走來。
那天,正是立春。
一水的春光浣著紗。
依舊每日坐在溪邊,任春水慮過白紗。
他時常來,指尖扦一兩朵柳絮。狹長的眉眼望著溪頭對我講村外的世界,以及他口中最崇敬的那個王,勾踐。我不免好奇,能令他如此折服的男子究竟如何?我們的王。我不知道。只在他狹長的眉眼中看出仰慕。
花落還未重綻,忽有一日,他不再來。
寥寥數月,剩我一人依舊浣紗。只是,那碧綠澄澈的液體冷的刺人。
再見他,他已微微憔悴,指尖的英氣略微有些凝重。
越國戰敗,吾王被俘,珍重!他只留下這幾個字,轉身離去。
柳絮肆意地落到他肩上,映著被風灌滿的白色長袍。那天,又是立春,卻依然寒冷。
再來時,已是數日之后,他英氣的指尖不再是雪白的柳絮。而是,勾踐密詔。
立春作文 篇3
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季節,也是人們最喜愛的季節。今天2月4日是立春。
春天的天氣是陽光明媚的,是晴空萬里的,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在春姑娘來臨之時,我們出去走走是很有利于身體健康的。我們步入公園,呼吸春姑娘的氣息,踏著春姑娘的腳步走進大自然去欣賞春天的美景。
冬爺爺拖著沉重的腳步緩緩地走了,春姑娘邁著輕快的步伐來了。小溪里的冰塊在溶化,草地上的雪也都消失的無影無蹤。花瓣上的雪花溶化在了花蕊里。屋頂上、樹枝上、就連屋檐邊上掛著的晶瑩剔透發出彩虹色彩的冰柱也在滴水……許多小動物們也都睡醒了,開始尋找自己的食物了。
春天的花朵美極了!花兒們都爭奇斗艷地開放著。在春天里漫天花香、花瓣飄飛,就連春風也是慢慢得溫柔起來了,太陽從東方跳了出來。春姑娘躺在青藏高原綠油油的綠草地上,綠草地就像是一條碩大的綠毯子,春姑娘望著藍晶晶的天空看著嘰嘰喳喳的小鳥,曬著太陽,享受著日光浴,別提有多快樂了!
春季的天空是很晴朗的,在碧藍的`天空上有一朵朵雪白雪白的云,飄來飄去。在那雪白雪白的云旁邊一只只金黃金黃的小鳥歡快的飛翔。
溫暖的春風吹得大地化了殘雪,吹綠了樹枝,吹藍了天空,吹得大地泛起了綠意。陽光燦爛的春天,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色,真是桃紅柳綠,萬紫千紅。
立春,是一個節氣,是一個號令。從這天開始,會有楊柳春風婉轉,會有春雨濕了燕子的羽毛,會有桃花紅杏花粉梨花白艷麗了天邊的流云,會有文字掉落在溪流里化成了蝌蚪,會有蜜蜂在夢里嚶嚶嗡嗡,香甜了一個又一個夜晚……
春姑娘是春天的象征。我覺得春天非常美麗。
立春作文 篇4
過了小寒是大寒,過了大寒再過年。20xx年的春節一直是冷的,冷的讓我一直期待著春天的來臨。早就看好了立春的日子,可是這春天還是被我錯過了。當我翻開日歷查找“立春”才發現昨天“立春”已過。
很奇怪怎么會錯過“立春”,仔細看了辦公桌上的臺歷才發現,這本臺歷印錯了,把“立春”印在了5號。雖然錯過了,可是我還是補上了“立春”的啃蘿卜,今年沒有吃“心里美”,也沒有吃白蘿卜,買了6塊錢一斤的櫻桃蘿卜,味道一般,遠不如價錢和樣子可愛。吃了就當應個景吧。
最是一年春來早,可我還是個懶人,啥時改下這個壞習慣呢。早春,早春,給自己加加油吧!
立春作文 篇5
立春,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喻意春季的開始,立春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代表新的一年開始,因此立春又稱立春節、打春等,流行鞭春牛的風俗。立春這天吃春餅和春卷,稱為咬春。我就為大家介紹下咬春的習俗了。
今天是立春,有吃春卷的民間習俗,稱為“咬春”,以圖吉祥如意,消災去難:早上起來,奶奶就神秘地對我說:“今天奶奶要包你愛吃的春卷,要不要跟我學啊?”
只見桌上放著一包春卷皮和一碗餡兒。餡兒的品種真多,有卷心菜、肉絲、香菇和胡蘿卜絲四種呢。聞一聞,真香!
開始包春卷了,奶奶帶著我這個“新手”一步一步地包。瞧,奶奶先把一張完好無損的春卷皮平平整整地攤在盤子里,再用筷子夾起一大筷餡放到三分之一處,然后把靠自己一邊的春卷皮往里卷。給餡穿上外套。卷到一半時,奶奶又將兩邊的皮子往中間對折一下,再繼續卷起來。
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做,一個春卷終于做好了!我得意洋洋地欣賞著我的“杰作”。可是跟奶奶的比起來,樣子真是天差地別呀!我大吃一驚。
奶奶笑起來,不知是笑我包得丑,還是表揚我,她說:“你第一次包,沒把餡擠出來已經很好了!”
我可不甘落后,一口氣又做了十幾個,沒想到一個比一個做得漂亮。
開炸嘍!我把一個個白乎乎的春卷寶寶放到熱好了油的鍋里。“嚓——”春卷漸漸變成了淡黃色,又從淡黃色變成了金黃色。看著一盤像金磚一樣閃閃發光的春卷,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哇,真好吃!”我狼吞虎咽。
“那當然,這在從前可是皇帝的點心呢!”奶奶驕傲地說。
咬春的習俗是不是很好玩呢。
立春作文 篇6
帶著殘余的冬寒,但天氣變暖。送來了春的氣息,是轉折,也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標志。俗言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立春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生機與盎然,標志著新生命的重生與希望。
在這個交替的季節里,它伴隨著殘余未盡的冬寒,卻送來了春的氣息。在哪個冰雪交加的冬天,它是一枝枯枝,在那隆隆的鞭炮聲之后,又生長出它的綠葉,伸展出它的四肢,它沒有絲毫懼憚。他要煥發出他本身的生機與盎然,他帶來了春的氣息,他告訴我們柳樹發芽了,燕子飛回來了,農民伯伯該耕種了。
人生也是如此,在您經歷磨難之時好比冰雪交加的冬天,猶如枯枝。枯枝在歷經磨難之時,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是退縮?是放棄?是一蹶不起,還是經過一番沐浴之后,精神振奮。猶如立春的枯枝,發芽,攀登。許許多多的人在這緊要關頭所迷茫,猶如失去了方向的船船。他們放棄了,但枯枝它退縮了嗎?他在冬寒余未的季節里,他節節攀升。人生歷經磨難之后又猶如立春的枯枝,他帶來了新的重生與希望。
立春雖帶著殘余的冬寒,但卻帶來了春的氣息,新的重生與希望。同樣在歷經磨難之后,又是嶄新的春天,雖有余寒未盡,但他帶來了新的希望。
立春又到了,忘記過去的一切不高興,一切磨難,在新舊交替的季節都化作塵埃,讓他隨風飄逝,立春到了,又一個嶄新的春天,嶄新的我。
立春作文 篇7
在“立春”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的歷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當時,祭祀的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的春神。據文獻記載,周朝迎接“立春”的儀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豐收。那么,為什么要到東郊去迎春呢?這是因為迎春活動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東方。后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比如宋代的《夢粱錄》中就記載,“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這就證明,迎春活動已經從郊野進入宮廷,成為官吏之間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儀式更演變為社會矚目、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錄》則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規模。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該職由乞丐擔任,或者由娼妓充當,并預告立春之時。過去在每年的皇歷上都有芒神、春牛圖,清末《點石齋畫報》上的“龜子報春”、“銅鼓驅疫”,都是當時過立春節日的重要活動。
祭祀祖先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志》載:“民間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志》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臨穎縣志把立春祭祀稱為"咬春"。
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卜、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此處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過去認為咬春就是吃蘿卜,其實也包括吃春餅;二是所謂討春就是迎春之意。為什么要吃蘿卜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蔥、蒜、椒、姜、芥等調和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立春后,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里,喜歡外出游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從鄉村抬進城后,人們夾道聚觀,爭擲五谷,謂之看迎春。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其他地區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后,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后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
盛行于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后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于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另外還有采茶祭春牛活動,湖北地區還舉行龜子報春活動。除了皇歷上有春牛圖外,各地年畫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圖,作為春節期間的吉祥圖。
浙江地區迎春牛有其特點。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