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春節習俗》作文合集8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說道春節的習俗,我還特意問了一下外婆,到了春節,為什么人人都穿著紅色的衣服?這也是春節的習俗嗎?
外婆呢,聽了這一大堆連珠炮的問題給“嚇”著了叫我從她說的.來尋找答案。
“以前,每到正與初一的前一天,就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十分可怕,村子里的人都十分的怕他,都管他叫‘年’。一個老村人發現了【年】的弱點,于是就說:“這個【年】有三怕—紅色、響聲、火。”其他人聽了,就造出了鞭炮來嚇年,從此,天下太平,那個怪獸再沒出現。”
“哦,我明白了,原來是這樣,怪不得要穿紅衣服”
那么,你們明白了嗎?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后,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后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過春節的習俗各不相同。今天,讓我給你介紹下我的家鄉——海城在過春節時候的習俗吧!
當日歷翻到臘月二十三——“小年”的時候,就開始漸漸有了年味。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吃灶糖、瓜子......祈求“灶王爺”保佑我們在這一年里順利平安。從這天起,身在異鄉的游子也滿載著豐厚的收獲,陸續返家了。而家人也都開始忙活著收拾房間,置辦年貨......
除夕夜一到,年味就更濃了。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歡聚一堂,推杯換盞,一起吃年夜飯,共度美好佳節。看春晚在除夕夜必不可少,它已成為全國人民過春節時的一道精神大餐。接近零點的時候,人們就紛紛走出家門去放鞭炮,來接財神,這也被人們稱為“守歲。”
等到了大年初一,一大早人們就紛紛穿上新衣服,到親朋好友家,街坊鄰居家拜大年,送去新春的祝福。晚輩給長輩拜年的時候,會得到很多紅包。那里包著的不僅是鈔票,更多的是長輩給予晚輩的希望與祝福......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子都要攜夫帶子拎上好多煙、酒、糖、茶之類的.佳節禮品返回娘家,給娘家人送去新年的祝福。
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這代表團團圓圓。大家都去猜燈謎、看花燈......好不熱鬧啊!元宵節一過,鞭炮聲就變得稀稀落落了,這也就意味著春節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請你也說說你的家鄉過春節的習俗吧!
《春節習俗》作文 篇4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的家鄉濰坊,也有不同的風俗。一年中,要屬春節最熱鬧了,最熱鬧的要屬準備年夜飯了。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說的就是我們吧!大年三十這天,我們都是要回農村老家的,村里熱鬧得很,婦女們忙里忙外清理衛生,男人們殺雞宰羊,置辦年貨。小孩子們粘著父母要這要那,新衣新帽新鞋子是一定要有的,預示著新的一年新的面貌。大人們要忙著準備年夜飯,吃的.、喝的、用的,一應俱全。炸肉丸、炸魷魚、炸藕合、炸地瓜丸整個院子里都會聞到濃濃的香味兒,聽到熱油在鍋里發出的“滋滋”聲,我們都會忍不住想去拿一塊嘗嘗,剛剛出鍋的肉丸外酥里嫩,咬進嘴里就是滿口香。
我最愛吃的就是奶奶做的年糕。我們老家幾乎家家都會在三十蒸年糕,老人說用年糕壓鍋,“年糕,年糕,年年高!”把糯米碾成糯米粉,倒在小木桶里,軟乎乎的,有白糯米,還有黃糯米。把糯米粉揉成團,再把紅棗、豆沙擠進粉團,放進鍋里蒸四十分鐘。“出鍋嘍”鍋蓋一掀,熱氣騰騰的年糕一個個圓滾滾地簇擁在鍋里,濃濃的香味兒把我們小孩子饞得打轉兒!這時候姥姥會用筷子夾起一個放在小盤子里,拿給我解饞,“小心燙哦!”好香啊!
接下來就是包水餃了,媽媽說一定要包豆腐餡的,寓意“兜福”,就是把幸福包住的意思。當然,還有我最愛吃的肉餡的。姥姥還要在水餃里包上幾個紅棗和鋼镚兒,誰要是吃到紅棗,就是來年“甜甜蜜蜜”,要是吃到鋼镚兒,那就是來年“財源滾滾”,大家都想吃到,所以都搶著那些身子滾圓的水餃吃,吃到的就會和大家炫耀一下,那份兒高興勁兒甭提了!哈哈,你們吃到了嗎?
大家一起吃著豐盛的年夜飯,一邊看著春節晚會,聽著外面熱鬧的鞭炮聲,看著燦爛的煙花,美好的一年開始了!
不同的風俗,一樣的心情,幸福的笑容蕩漾在每個人的臉上,心里
《春節習俗》作文 篇5
過春節的時候有許多習俗,比如拜年、守歲、放鞭炮、吃年夜飯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包餃子。
過春節的時候,我吃著美味的餃子,便躍躍欲試,想自己做一回餃子。因為是第一次做餃子,媽媽幫我減少了一些難度,餃子的`餡兒幫我做好了,餃子皮也捍好了,用皮來包餡兒的任務就交給我了。我自以為包餃子是很簡單的事情,所以便不仔細做,結果剛剛做好第一個,我就出了洋相。我往薄薄的餃子皮里放一大塊餡兒,心里想:餡兒多放一些,吃起來才過癮。可是餃子皮小,不能把餡兒全都包起來,我沒把餡兒取出一些,而是繼續用勁壓餃子皮。接著那餃子皮承受不住我施加的壓力,皮破了,餡兒一起都露了出來,然后我也沒多想,就將錯就錯,又拿來兩張餃子皮,把餃子上的大洞補起來,最后包出來了一個“巨無霸”餃子,它的大小一個抵三個。第一個餃子失敗!
第二個餃子在包的時候,我吸取了第一個餃子的失敗經驗,只放了一點點兒餡兒,后來看包得太扁了、太小了,就只好把它拆開,往里面繼續放餡兒,只是拆皮的時候用力過猛,餃子皮居然不爭氣地又破了。第二個餃子再次失敗!
第三個餃子,大小適中,終于勉強成功了,接著我就以第三格餃子為基礎,又飽了許多成功地餃子。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我想:果然是自己包的餃子最好吃。包餃子就是我最喜歡的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作文 篇6
又過春節了,有些感想與大家一起分享。
期待VS習俗
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應該是有所期待的,我們小孩子所期待的便是去各家拜年,要紅包和那時的一些有趣的玩意兒。而大人們所期待的應該是那說長不長的假期了吧,而對于老人來說,無非是一年到頭,一家人又能歡歡喜喜、開開心心地聚在一起了……春節作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有著許多的習俗:守歲、祭祖、貼春聯、放爆竹、拜年……這大多數是我覺得繁瑣卻又值得期盼的。《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有這么一個片段:大年初一前夜,長媽媽囑咐我,清早起來第一句話便要對她說恭喜,還要我吃福橘。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春節習俗的重視……
舊俗VS新習
有人說如今“年味”淡了。的確,由于意外事故頻發,許多城市已經開始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現如今科技進步巨大,電話、電腦越來越普及,于是,人們開始以電話、電子郵件拜年的方式替代登門問候。造成一些習俗在逐漸離我們遠去。以貼春聯為例,古人過年時多用兩塊桃木條寫上傳說中能驅鬼的門神的'名字來辟邪,這就是最初的“桃符”。五代時,后蜀的宮廷里開始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即春聯,到宋代,貼春聯已經成為民間過年的習俗。而現如今,卻不見家家戶戶都貼春聯了。可見,這年味確實淡了。
感悟
隨著都市越來越喧囂,鄉鎮的日益都市化以及社會的發展,有些傳統的東西還在延續著。但有些卻隨著生活的改變而流逝了。春節的習俗也不免會受到一些影響,導致一些改變,一些較為不重要的習俗漸漸地消失了……
《春節習俗》作文 篇7
春節的傳說 這些天,我收集了許多有關中國
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春節。每到春節,家家戶戶喜貼對聯,穿新衣吃餃子,然后爺爺奶奶還要給我發小紅包,我家還會把我寫的春聯貼在門外。記得有一次過年的時候,爸爸買來了煙花,在我家樓下放了起來。只聽“呯呯”幾聲,一束束煙花飛上天,真美呀!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在空中搖頭擺尾,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沖天空,還有的像一朵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 春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下面我就給你們說說吧。傳說中,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著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里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
這一年的除夕,人們正準備避難。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準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以后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我們要認真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春節習俗》作文 篇8
過年了,街上到處掛著紅燈籠,喜氣洋洋。說到過年,可有很多的風俗禮儀。快隨我看看吧!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銅川市耀州區。剛走進家門就看到爺爺奶奶忙忙碌碌地在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打掃庭院,撣浮沉掃蜘蛛網。我非常不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原來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還有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用意。
打掃完衛生,爺爺開始貼春聯了。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把春聯貼于門上。我幫著爺爺貼春聯,看到貼好的紅紅火火的春聯,感到非常開心。
貼完春聯后,爺爺在門上貼了個倒著的“福”字。我不明白了,為什么“福”字要倒著貼?原來“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美好未來的愿望。“福”倒著貼,就意味著“幸福已經到來”或“福氣已經到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真淵博啊!
晚上吃團圓飯時,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餃子。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圓合歡。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吃餃子,有“招財進寶”之意。所以大家在過年時要一起吃餃子。過年的時候還有守歲、燃放爆竹、拜年、給壓歲錢等各種習俗。
中國年是紅紅火火的,既有文化禮儀活動,也有各種各樣的美食。在這里祝大家鼠年吉祥、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春節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春節習俗作文450字,春節習俗作文大全08-11
春節習俗的作文300字:過年習俗03-27
春節作文:春節的習俗11-16
春節的習俗_作文09-06
春節習俗的作文09-14
春節的習俗精選作文12-10
春節的習俗作文01-22
春節習俗作文05-26
春節的習俗的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