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節習俗的寫事作文
春節快要來了,每個地方都有他不一樣的春節習俗,yjbys作文網小編整理了幾篇關于春節習俗的作文,僅供參考。
春節習俗作文1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年夜飯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團圓的魚丸、肉丸和寓有"食雞起家"之意的雞肉,以及表示“年壽長久”的韭菜,還有各種極富地方風味的油炸食品、湯圓、年糕,特別是吃“烏龜豆沙年糕”(一種用刻有烏龜形狀的木模壓制而成、內包豆沙餡子的年糕),則有益壽延年之意(臺灣)。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春節習俗作文2
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二十三這天是小年,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據說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二十四這天撣塵掃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 宰雞趕大集。二十八要貼花花。二十九,俗稱“小除夕”,這一天人們往來拜訪。 臘月三十是春節的一個高潮,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在正月十五正式結束,這一天是元宵節,要舉行燈會,還要吃元宵、放煙花。最后在煙花聲中,結束了春節。
春節習俗作文3
人們都知道,春節要放鞭炮,貼對聯。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傳說中有一個怪獸——年,常常在大年初一來騷擾人們過春節,于是,村里的人們就會到深山去躲避那個怪獸——年。
第二個春節到了,人們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這個時候,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擋住了跑往深山的人們,說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么擋住年。”人們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來了。老爺爺從房間里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塊紅布,就跑出了房間。
到了房門口,鞭炮霹靂啪啦地響,紅布在風中飄動,年頓時不敢往前走了,轉頭就跑。人們歡呼著跑下山,稱贊老爺爺很聰明。
哦!原來年怕聲音和紅色。所以,人們過年都要放鞭炮,貼對聯。
春節習俗作文4
春節是我們太倉地區一個傳統的節日。
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歡歡喜喜地慶祝一番。春節將至,我們這兒家家戶戶都要蒸年糕,希望來年生活節節高。大年三十夜,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放煙火,守歲到深夜。爆竹聲聲,從黃昏一直響到天明。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百歲圓”,還有菠菜和黃蘿卜絲,“百歲圓”寓意長命百歲,永遠健康;菠菜希望人們勤儉節約,生活“把把細細”,吃黃蘿卜絲表示祝人們財源滾滾,收入越來越多。
奶奶告訴我,年初一不能掃地,據說初一掃地要掃走財運的,到初三才掃地,而且要把掃的垃圾倒在自家的田角頭,這叫“發田財”。初五早上“接財神”,要放爆竹把財神迎進家門。到了正月十五圓宵節,家家吃圓宵,吃餛飩。吃完晚飯,小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高高興興地去田頭“旺田財”,預祝來年糧食大豐收。
啊,春節的習俗真多,讓我搞也搞不清。
春節習俗作文5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怎樣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些風俗習慣。
掃塵
每到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用具,拆洗被子窗簾。到處充滿著歡歡笑笑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它以工整、簡潔、精美的文字表達美好愿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這就是美好的春節習俗,我期待著2016年春節的到來。
春節習俗作文6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后,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后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有趣的江蘇春節習俗作文7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里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里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后,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閑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春節習俗的寫事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春節習俗為話題的寫事作文02-03
以春節的由來和習俗為話題的寫事作文02-08
關于春節的由來和習俗為話題的寫事作文08-06
春節習俗述事作文12-23
春節習俗的那些事作文10-11
寫春節的習俗作文12-09
寫春節習俗的作文10-12
寫春節習俗作文01-02
寫春節習俗的作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