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那時的年味的作文
那時過年,最熟悉的鄉謠,“… …兒了帽子女要花,媳婦要件衣裳回后家… …”最簡單最純真的需求,是那個年代過年時真實的味道。
我們姊妹五個,守著父親,快過年了,父親總要拿出一年攢下來的工錢,給我們幾個整一件新衣裳,鄉下的裁縫們一到年關,就擔著卷成捆的老藍布,挨家挨戶推銷自己的東西,這也幾乎成為我們所有鄉下人的習慣和奢求。那年年關,老裁縫如期來到我們家,記得當時老天出了點小太陽,大姐老早起來就把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小黃狗翹著尾巴轉來轉來,像是在尋覓一頓豐盛的晚餐,我們幾姊妹就幫父親磨墨水(春節要貼春聯,那時都是自己用固體黑墨硯成墨水),異常的勤快,以期能在裁縫面前獲得一件盼了一年的稱心如意的衣裳。父親顯然看出了我們的心事,叫來裁縫,特意奉上自制土茶,大碗地叫人家喝。
老裁縫趁機大肆推銷自己的藍布是多么的巴是,我們當然鼓著眼睛等待父親表態,期待著下手。談了半天,一件老藍布衣裳做成形,男款中山裝,女款小女裝,還帶兩個小包包,每件從十八塊殺到十五塊,五件算下來一共是七十五塊錢,父親看著我們幾個,大方地掏出放在打了無數補釘的上衣口袋里的錢包(其實是用舊報紙包了幾層的.紙盒),還帶著暖暖的體溫,母親在一旁笑瞇瞇地看著,又盯了盯父親一眼,說了一句:“國貴啊,明天還要上街買點鹽巴,過年啰… …”。然后背著手,又笑瞇瞇地盯著裁縫,假裝欣賞起布料的好壞來。
父親毅然決定下手了,一人一件,我依稀能記得付完老裁縫的帳后,那個紙錢包里從一分到一塊到最大十塊,只剩下幾十塊了,父親沒多說些什么,只是堅毅地看了我們一會,給老裁縫哆嗦了幾句,就下地做活去了。
那是一個我們姊妹都極其期待的新年。最讓我們意外的,在除夕那天晚上,父親居然還在供奉完過逝的老輩子們后,從灶房的灶臺里拿了一掛鞭炮來,“娃兒些,今晚鬧熱哈,拿去到門口放起”。我們一哄而上,二哥跑得快,我個子最小,整不贏他們,沒有搶到。“呯呯呯”好一陣子的鞭炮聲響,逗得隔壁的趙大爺肖舅舅都跑過來了,“你們安逸嘛,整得弄逑鬧熱的”… …。
那時的年我們都是那樣有味道地過著,后來慢慢懂事了,才發現父親在多么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為了鼓勵我們好好生活,拿出了他辛苦攢下來的那么一點點積蓄,讓我們享受了同齡人都渴望過上的日子,盡量讓我們在伙伴們面前呈現最好的一面。現在回想起父親那雙開了口的大手,那雙光了一輩子的大足,一頭一生都沒有好好理順過的發絲,我時時不襟潸然,也正是那時的年味,讓我懂得人生多么值得珍惜,父母和親人多么需要垂憐!
現在過年,毎毎看到人們大包小包紅包的才算過年,我總會回避這種不帶感情的現實,那些華夏文明,那些禮義之邦的傳統,仿佛都不在了,人們似乎都在傳統過后的深度文明中,被慢慢沒落,被風化,被回憶遺忘… …
回到那些年,多好。回到真實,真心,真愛的那時,真的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