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二作文教學
初中作文教學有一個長期被忽視而如今必須正視的問題,那便是作文究竟可不可以教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初二作文教學,歡迎閱讀參考。
很多教師認為“作文教學”既然作為一個堂而皇之的命題被提出來,那其之“可教”必然具備不容置疑的先天合理性,因而便義無反顧地面向學生“全面而深入地教作文”。即使在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下,也鮮有人懷疑作文是否可教這個“原問題”,而只是在理念創(chuàng)新、教法改進上用力,試圖改進教學效果。很少有一線教師深入到初中作文教學的內部,用批判性思維分析其構成,看看其在多大程度上可教。只有先解決了作文“可教”與“不可教”的問題,怎樣教的難題才會迎刃而解。
其實,對于作文是否“可教”的問題,許多大師都曾提出過真知灼見。比如,魯迅先生就曾說過“教學生如何開頭、結尾、刻畫人物等等都沒有用,應該讓學生先寫,之后再講”,強調的就是作文理論的“不可教”;當代小說大家汪曾祺在憶及師從沈從文先生學習寫作的經(jīng)歷時則說,“作文處于可教與不可教之間,而作文教學的關鍵在于找什么人,用什么方法來教”;語文教育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錫慶先生更是深入作文教學的內部,鮮明地指出了作文在多大程度上可教。他認為,作文教學有三個方面:“一是‘能夠教的’,如字、詞、句、段、語法、修辭、邏輯和語言,但這幾個方面于作文好壞不是關鍵。二是‘半能教’的,主要指觀察能力、體驗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能力不能直接傳入,只有通過反復訓練才能吸納,這比第一條‘能教的’更為重要。三是‘不能教’的,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才氣和靈氣、膽氣和生氣。”
以上的名家觀點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對于初中作文教學而言,“字、詞、句、段、修辭、語法、邏輯和語言”這些作文的外在形式是可以直接教的,但因其并非作文的重點,所以并不值得投入過多的精力;而與作文密切相關的內在能力,如觀察能力、體驗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等,雖然不可直接作為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灌輸,但因其對作文十分重要,所以必須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使之逐步形成。如果說,以上這些尚屬可教與半可教的話,那么決定一篇初中作文魂魄的靈氣與悟性則是完全不可教的。因為,這些完全是由作者,即具體某一個初中生的生命情境決定的。由此可知,初中作文教學是一個由“可教”與“不可教”構成的混合體,而且在“可教”與“不可教”之間存在一個微妙而神奇的過渡地帶,充分掌控并把握這個神妙的過渡帶,對“可教”部分毅然決然、直截了當、深入有力地教,對“不可教”部分則不予輕動,不硬性灌輸,而是充分發(fā)揮教師架橋鋪路的引導功能,將學生的思想與靈魂導入澄明之境,使其從內向外生出“作文驅動力”。
當前,初中作文教學的困境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教師被卡在“教”與“不教”之間進退維谷,左右為難。筆者認為,化解此困境,不妨從以下三個路徑入手。
一、教規(guī)矩,不教理論
在作文的演武場上,初中生基本上都是新兵。他們需要的是教師這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兵”手把手地傳幫帶,而不是進行理論說教。教師對學生的傳幫帶,實質上是對學生“教規(guī)矩”,也就是將作文基本的要素、體式及結構充分演示給學生,為其圈出一個作文的基本框架,然后任其充分發(fā)揮,用自己的筆墨將這個“框架”填滿,而學生在填補“框架”的過程中勢必同時暴露其優(yōu)勢與缺陷,這正是教師下一步對其進行修正的依據(jù)。
我將這個過程總結為“作文新兵練習三步走”。第一步:“我教給你看,你寫給我看,講評”;第二步:“我再教給你看,你再寫給我看,講評”;第三步:“你再寫給我看”。比如,在記敘文寫作練習中,我只向學生充分講明記敘文六要素的內涵,讓其明確一篇記敘文的必要元素,即什么東西是記敘文不可少的,而并不花費精力先入為主地去講解記敘文的技法理論。在學生發(fā)揮能動性寫出文章之后,再根據(jù)其暴露出的缺陷進行局部點撥、引導和提升。
二、教思維,不教素材
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通過直接與間接兩種途徑發(fā)掘、儲備作文素材的能力,所以初中作文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觀察、體驗、思考、想象等思維訓練上,通過這種專門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獲取、內化、運用素材的能力。也就是說,教師不必將素材的發(fā)掘與儲備作為教學任務灌輸給學生。在現(xiàn)有條件下,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身經(jīng)歷及專門的素材教輔刊物、圖書及網(wǎng)絡直接或間接地獲取所需素材。但關鍵在于,目前市場上大多數(shù)的素材刊物或圖書,都是簡單將作文素材作為知識積累重復地疊加在學生的認知視野中,而沒有通過有效的素材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之養(yǎng)成觀察、質疑、分析、創(chuàng)新的“思維力”。這正是教師應該重點訓練的內容。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是一個“慢過程”,但一旦真正進入這個過程,效果將是明顯的。在這一點上,上海市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的語文老師樊陽先生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鑒。在漫長的20年中,他堅持每周為學生開設人文小講座,向學生講授中西方文化思想史和當下的社會問題,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有責任感,有對生活的熱情,能夠將個人和社會聯(lián)系起來”。他用20年的堅持鍛造一屆屆學生的“思維力”,在構建學生心靈家園的同時,也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作文能力。
三、教表達,不教命題
作文從本質上來說是語言的表達,表達得圓滿則意味著作文成功,而“命題”事實上是對自由表達的一種限制。也就是說,作文教學中習以為常的“命題作文”,其實很可能對學生的表達欲望構成傷害。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能夠寫出意興盎然的佳作,而對教師布置的命題作文卻顯得江郎才盡。從初中生的作文基礎來看,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的作文基礎還不牢固,還必須通過片段式的自由表達強化其語言能力、邏輯能力等。教師貪大求全,強行布置的“大命題”作文因超出學生的興趣范圍,使其處于一種表達“失語”的困境,學生久而生厭,厭而生倦,慢慢就會變成命題作文的“啞巴”或“口吃”者,遇“命題”則“不靈”。
民國時代的很多文學大師在其任教生涯中都注意到了“表達與命題”的問題。比如,冰心在教學生寫作的時候就非常注重表達的自由性。她常常布置類似這樣的作文:請男同學寫出“我理想中的美女子”,同時請女同學寫出“我理想中的美男子”。這樣的作文任務,新穎大膽,當然會激發(fā)學生自由表達的激情,于是他們紛紛充分調動自己的觀察、體驗、分析和想象能力,用最好的修辭來完成作文任務。著名小說家沈從文先生在作文教學中一般不給學生布置命題作文,即使寫也只是很小的命題,如“教室里的空氣”之類。他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先把生活中細小的局部寫好,然后再寫大篇章。
大師們的教學法對我們一線的語文教師無疑具有指導意義。雖然命題或半命題作文是如今中考作文的主要形式,但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引導學生自由表達,并使這種表達具備相當?shù)纳疃扰c廣度,一切命題就皆可被包容在“自由表達”的范圍之內。
在最近的初中作文教學實踐中,微博是一種新穎而有效的作文訓練方式。現(xiàn)如今,140字的微博流行于初中生群體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利用電腦或智能手機開設微博。140字的微博是寫作最好的練兵場,既可以實踐作文的“規(guī)矩”,又可以在收集素材的同時鍛煉思維,更可以在交流溝通中自由表達,還可以發(fā)現(xiàn)、閱讀、儲備各種新穎有趣、營養(yǎng)豐富的作文素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設微博,利用課余時間隨時記錄、描摹、抒寫對宇宙自然、人世百態(tài)的觀察與認識。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微博互動形成師生互動,教師講,學生寫,學生寫,教師評,循環(huán)往復,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會日漸精進。
關于學生作文“教”與“不教”的問題,大文豪梁啟超先生也發(fā)表過精辟之見。他在《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中提到了“規(guī)矩”與“巧”兩個概念。文中的“規(guī)矩”可以理解為作文的基本規(guī)律,“巧”可以理解為技巧基礎之上的個人靈氣、才氣。他指出:“孟子說:‘能與人規(guī)矩,不能使人巧。’文章做得好不好,屬于巧拙問題;巧拙關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出來的。如何才能作成一篇文章,這是規(guī)矩范圍內事;規(guī)矩是可以教,可以學的;我不敢說,懂了規(guī)矩之后便會巧;然而我敢說懂得規(guī)矩之后,便有了巧的可能性。又敢說,不懂規(guī)矩的人絕對不會巧;無規(guī)矩的,絕對不算巧。”這就是說,作文教學可教者為“規(guī)矩”,不可教者為“巧”。然而,在我看來,卻是“作文教學千般態(tài),妙在教與不教間”--作文教學妙在教與不教之間,既要讓學生懂得“規(guī)矩”,同時還要讓他們習得“巧”的能力。
【初二作文教學】相關文章:
初二物理教學反思范文09-06
偶像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04-01
初二作文除夕_初二作文10-28
溫暖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03-22
馬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03-23
初二春天作文_初二作文03-23
_堅持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03-23
行李初二作文-初二作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