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精選1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精選1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作文1
上午,秋高氣爽,我們快樂牛牛小隊舉行了第二次小隊活動,跟著課本,來到了河坊街和吳山廣場,尋找中國的傳統文化。
走進河坊街不久,我們就看到一家店門口有個招牌,上面畫著一條卡通的龍,還寫著大大的“龍須糖”三個字,有個叔叔在里面忙著做著什么,一個阿姨招呼我們上去看看。我們往前湊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柜臺上放著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餡料,只見他從抽屜里拿出一把像細細白白的毛線一樣的東西,從盆里舀上一勺餡料,放在“毛線”里,然后把它們卷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邊上的盒子里,很快盒子里就有了十床小“棉被”。這就是龍須糖嗎?味道不知道怎么樣?這時候,邊上的阿姨說:“小朋友,買點龍須糖吧!”
看我們大家都很有興趣,媽媽就掏出錢給我們買了一盒。新出爐的龍須糖歸我們了!大家每人拿了一個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塊龍須糖塞進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里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邊上的小朋友就笑話我,“看看盧知鑒,像不像長了龍須啊!”“你吃這么快,怎么能嘗出味道,日記怎么寫啊?”我趕緊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來,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絲絲的,糖里裹著的花生、芝麻香噴噴的,非常美味。我吃完一塊,舔舔嘴巴,呀,下巴上還真留著一條“胡須”呢!我讓媽媽幫我拍了一張“胡須”照,然后又伸手抓了一塊龍須糖開始吃,邊吃還邊看盒子上的介紹,原來龍須糖已經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龍須是從麥芽糖里抽煉出來的纖幼銀絲精制出來的,它的名字還是明朝正德皇帝給取的呢。
吃完了龍須糖,我們去了方回春堂,參觀了這家始創于1649年、364歲的中藥老店;然后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還品嘗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勝糕,體驗了抖空竹這項民間活動,最后還去參館了朱炳仁銅雕館,見識了不可思議的銅雕藝術。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探尋傳統文化之旅結束了,大家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吳山廣場。
傳統文化作文2
陽春三月,春風和煦,萬木吐綠,百花盛開,一切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這個季節的我們,也特別的活潑好動。然而,我們在活潑好動之余,有沒有考慮過這么一個問題:今天,我們的言談舉止,文明了嗎?禮貌了嗎?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文明禮貌也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文明之花常開放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但是在我們的校園中還存在著許多不文明現象。
譬如,我們總能看到一些與我們美麗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總能聽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臟話,總能目睹到同學之間不該發生的指責與大罵的“唇槍舌戰”。有的同學甚至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給我們生活的空間埋下一顆顆地雷,有的同學甚至不注意愛護公共財物,在白色的墻壁上亂涂亂畫,在嶄新的課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卻是臭名和唾罵,還有的還對“請愛護花草”的警告語視若無睹,為了少走幾步路,隨意踐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條路來,正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能見到老師問聲好,見到同學打招呼,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那我們便能生活在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別人也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作為一名中學生,愛護校園,美化環境,同時也是我們的另一個使命。當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時,請你多走幾步,把它放入垃圾箱;當你看到地上飄著紙片時,請你彎下腰,把它撿起來;當你隨地吐痰時,請你為他人想想,別人會因為我而生病的。如果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這樣做,這樣想,那么,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美好。
原我們所有的同學都能與文明同行,與禮貌同在,讓文明禮貌永遠伴隨著我們。文明禮貌之月并不只是三月,我們應該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從自己做起,從眼下做起,把文明禮貌當作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此刻出發,做一個文明好少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文明禮貌之花開遍我們美麗的校園,也讓文明禮貌之花盛開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中!
傳統文化作文3
二胡的悠揚踩著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彌漫著空氣,讓我不覺神游于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道德倫理、無一不體現著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場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后春筍紛涌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說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而反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散文,魏晉文學,后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一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精神,體現了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閑桂花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滾襲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著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欲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著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昔日的傳統文化進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曾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都哪去了?我記得魯迅曾說“惟有民魂是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也曾說“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來構建我們的祖國輝煌。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淅淅小雨盡苦泣。
傳統文化作文4
中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剪紙、年畫、泥塑、春節、清明節等,但我最喜歡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在農歷的正月初一,古代稱為“過年”。
春節的到來意味著舊的“年”過去,新的“年”來到了。每當春節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貼對聯、掛燈籠、燃放爆竹,我家也不例外。
每當除夕,媽媽忙著做團圓飯,爸爸忙著貼對聯、掛燈籠,我和哥哥忙著打掃衛生,我們都在為新春的到來忙碌著。
一家人歡歡喜喜的吃了頓團圓飯,接著就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其樂融融。優美的舞蹈和動聽的音樂讓我們目不轉睛,風趣的小品和相聲逗得我們哈哈大笑,神奇的魔術讓我們看得目瞪口呆。“當——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突然,外邊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音,原來是小朋友們在放鞭炮,我和哥哥也迫不及待地拿著鞭炮出去放了。
哥哥放好鞭炮,對我說:“等我說完一、二、三、點!”你就和我一起點燃鞭炮。“砰!——”隨著一聲聲巨響,煙花飛上了天,在空中綻開了:有的像燦爛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把花傘;還有的像一只只小鳥在空中飛旋,此時的夜空被打扮得絢麗多彩。
我喜歡春節!因為新年來臨后我又長了一歲,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
傳統文化作文5
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其中有過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在這些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過春節。
傳說海里有一個怪獸,叫“年”,它一到除夕就會上岸傷人,所以人們都怕它。但是有一位老爺爺,在除夕的早時晨,在自家的門上貼了紅紙,到了晚上,“年”沖進院子,看見紅紙,怪叫了一聲,就猛沖了進來,這時,發出了鞭炮的響聲,“年”嚇得倉皇而逃。進“年”就這樣來了。
過大年了,大家都穿了新衣服,大人們都在超市是辦年貨,我也在超市挑選我喜歡的食物,有燈芯糕、蝦米、糖,還買了心愛的'書本。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準備做團圓飯了,我們一家人一邊吃團圓飯,一邊說說笑笑,我特別高興,因為過了年,我又長大一歲了,也長高了。大家吃飯后,一邊看春節晚會,到了12點,人們開始放鞭炮了,鞭炮的顏色可多了,有紅的、白的、紫的,金光閃閃,熱鬧非凡,我得了奶奶給我的超極大的大紅包,心里樂開了花。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讓人幸福呀!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去。
春節前夕的掃塵開始了,“咚、咚、咚,”一大清早我和媽媽擺這忙那的,忽然,媽媽說到:“是不是人少了點?我們去叫奶奶吧!”我一蹦三尺高。最后,我們分好了工。
媽媽拖地,我擦桌子,爸爸在收拾屋子里的東西,奶奶在打掃墻角上的小蜘蛛網,你忙你的,我忙我的。不一會兒,終于把屋子收拾干凈了。此時,我心里充滿了喜悅。“篤篤篤”有客人來了呀!門鈴的聲音清晰的響了起來。
“媽媽,有客人來了”我小聲對媽媽說。
我連忙打開門,呀!是最心疼我的爺爺,我忙伸出我的“攢錢手”對著爺爺不自然地笑了笑。在我身邊的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把拽過我說:“小孩伸什么手?嘴巴才靠得住,用得長久呢!”我恍然大悟,趕緊說:“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呀!我愛您!”
“好!好!呵呵!”爺爺摸著胡子笑呵呵地說,順手又從口袋里拿出一個畫著娃娃臉的小紅包,放在了我手心里,像個老頑童似的走了。
過年嘛,我們小孩子的壓歲錢是少不了的。
這就是讓我終生難忘的春節。
傳統文化作文6
說到孝順,我們感到很陌生,我們眼里滿世界都是父母為了兒女拋棄一切宣傳,有的為給孩子治病走南闖北,傾家蕩產;有的為了孩子的學業,上煤山下礦井,讓我們感到父母是多么的偉大無私,我們卻很少有想到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些什么。
今天,我讀了這樣一篇報道:一個小女孩,名叫孟佩杰,在她5歲那年,父母迫于生活壓力,把她送給劉芳英夫婦收養。幸福的生活總是那樣短暫,在孟佩杰8歲時,一個晴天霹靂打破這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她的養母患上了椎管狹窄癥,雖然經過治療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雙拐勉強走路,養父因此離家出走,把家庭的重擔扔給了只有8歲的孟佩杰。從那時起,孟佩杰便開始承擔起照顧癱瘓母親的重任。北方的冬天要給爐子添煤,掏灰。她身子小,夠不著灶臺就站在小凳子上,摔傷,燒傷記不得多少次;她既要洗娘倆的衣服,又要為養母擦洗身子,手凍的又紅又腫,膝蓋不知磨破了幾層皮。到市場上買菜不認識蔥姜蒜,她就按媽媽編的順口溜記:“圓圓的是蒜,長長的是蔥,扁扁的是豆角,綠茵茵。”孟佩杰終于初中畢業,但養母的病情卻開始惡化,最終癱瘓,生活不能自理。而孟佩杰必須還要接受三年的教育,她決定帶著母親去學校。從此,她每天都邊學習,邊照顧養母。而當記者們問她是否厭煩時,她堅定地說:“這是作為女兒應該做的事,我怎么會感到厭煩呢?”
一個瘦弱的肩膀為養母營造了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我為她的孝心所感動,第一次想到了孝,什么是孝,如何孝。
有人說我的父母都很健康,他們不需要我這樣去做。但同學們,我要說,孝順不僅僅體現在患難之時,它更融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當父母為我們買了愛吃的食物,孝順就是我們首先塞進父母嘴里的一塊糖;當父母干家務活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時,孝順就是我們端給父母的一杯茶,一碗水;當父母下班回到家身心疲憊時,孝順就是我們給他們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腳;當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時,孝順就是我們拼命努力得來的一份份優異的成績單;當我們出門在外,無憂無慮的玩耍時,當父母的心一點都提在嗓子眼時,孝順就是我們注意安全,不亂惹是生非。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不都是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孝‘’字嗎,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啊!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像人失去了心臟,徒留一個驅殼在世界上還談何頂天立地的做一番大事業呢?
我相信每一個善良敦厚的孩子,都在心底向父母發出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終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趕快行動吧,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首先要做到孝,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7
清明節前夕,作為大隊委的我很榮幸帶領一、二年級同學為鄧仲銘烈士掃墓。
我穿著校服,戴著紅領巾,莊重地來到鄧仲銘烈士墓前。另一位大隊委先向同學們介紹了鄧仲銘烈士并宣誓。鄧仲銘,江西省興國縣人,1943年8月3日,鄧仲銘隨新四軍四十六團宿營在江寧祿口馮潭莊,忽然遇到敵情,在轉移中渡秦淮河時不幸犧牲在高橋渡口,時年39歲。講完后,我們來到仲銘亭,我把抬著的花圈放在亭子前。這是一個六邊形的小亭子,亭子正中有一個墓碑,墓碑正面寫有“鄧仲銘烈士之墓”七個大字,墓碑側面是一行行碑文。我們全體同學向鄧仲銘致敬,一、二年級的同學們把自己折的小白花放在了墓碑旁,以表敬意······
我們要感謝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他們不屈不饒的可貴精神,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傳統文化作文8
上個周,我們班開展了一次有趣的活動——“中國傳統文化之旅”。張老師還告訴我們:“這個活動有三個獎項——‘最佳表演獎’、‘最佳創意獎’、‘同心協力獎’。”我們一聽有獎,就紛紛活躍起來。分組、分工、選組長、填表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這些事情全部搞定了。
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寫書法、練武術、做風箏、剪窗花、畫國畫、包粽子大家還搜集了資料并裝訂好。各小組的準備活動進行的非常順利。
今天,我們就要展示我們各自的作品了。瞧,汪以鋅帶來了國畫《雛菊》、雷鳴帶來了書法作品、陳柯宇帶來了厚厚一疊資料和剪紙作品、毛艷吉帶來了“粽子”同學們帶來的有關傳統文化的東西真是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展示作品開始了,首先是我們剪紙組的代表——陳珂宇上場,他宣讀了我收集的資料,展示了我們組精雕細刻的剪紙作品。接著,是羅玲杰和冷宗祥的武術表演,他們那笨拙的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是雷鳴的書法作品展示,那挺拔秀麗的繁體字,讓我們贊嘆不已。最后是童謠組的朗誦。同學們表演的非常出色。
活動結束了,張老師鄭重宣布:“獲得‘最佳表演獎’的小組是——”說到這兒,他停了一下,好像故意吊吊我們的胃口,接著宣布:“武術組!‘最佳創意獎’是童謠組,‘同心協力獎’是剪紙組!”得獎的組歡呼雀躍、趾高氣揚,沒得獎的組全都垂頭喪氣、恨己不能。
這樣的活動真是太有趣了!真希望老師以后多搞這樣的活動!
傳統文化作文9
隨著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是滿滿的喜慶。
除夕夜全家人都忙著包餃子,母親顫巍巍的拿起一張餃子皮,添上那紅的、黃的、綠的攪拌在一塊兒的餃子餡,嚴嚴實實的用那滿是皺紋的手包裹起來。在大家不經意間,她把一個硬幣包在餃子里,(誰吃出這個硬幣,誰就大吉大利!)看她那嘴角、眼角、溢滿了那幸福的弧度。
一邊吃著煮好的餃子,一邊看著春晚,隨著那熟悉的“5、4、3、2、1、”舊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們揮手告別,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這時,外面早已炮聲漫天,震耳欲聾。
我與小侄兒小侄女們跑出了家門,就被那直沖云霄的鞭炮聲擋住了路。我們慌忙捂住了耳朵,臉上卻還露著燦爛的笑容。
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沖云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著。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云散;那邊,一股沖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著,噴著。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新的一年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著什么,也好像在喜悅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新的氣象!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富有人情味兒的人。
傳統文化作文10
要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可勝不勝數,比如:中國書法,中國結,皮影,武術,剪紙……傳統文化中春節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節日。
據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之夜它才爬上岸吐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次,“年”來到村子看到,家家戶戶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孩子在院子開心地燃放鞭炮,從這一瞬間“年”再也不敢來了。從此,每到過年,街上彩旗飄揚,門前掛滿了大紅燈籠,家家戶戶購買年貨,小朋友穿上新衣服,可熱鬧啦!到了晚上禮花滿天,家人聚到一起吃餃子看晚會,精彩的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傳統文化永遠繼承下去,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
傳統文化作文11
因為我們中國最著名的經典之一——茶,所以中國有很濃厚的茶文化。中國地廣物博,所以我們的茶的種類也是一定很多的,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幾種名茶吧!
第一種名茶:西湖龍井。這種茶居中國茶之冠,生產在杭州西湖畔的高山之中。在杭州,不僅西湖美,這種茶更美。西湖龍井有四百年的歷史了。龍井茶外形扁平俊秀,泡后香氣清高持久,喝后令人回味無窮。第二種名茶: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我國最著名的綠茶之一,它產于冬暖夏涼、空氣清新的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碧螺春條條纖細,卷曲成螺,穿著一層茸毛,泡后清香芬芳。第三種名茶:安溪鐵觀音。它是茶中之王,出生在雍正年間。如果想得一壺好的鐵觀音,就必須經過曬青、涼青、做青(搖青一攤置)、炒青、揉捻、初培、復培、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這些名茶讓茶文化誕生,茶文化是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品茗美好環境、領略等多種品茶過程。茶文化不僅是中國的經典文化,在世界其他國家影響也很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國游客到中國品茶。你想呀,全世界的人一起來品茶,大家會彼此更了解并且成為好朋友。
我們有那么好的茶文化是因為有勤勞智慧的中國人,這些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機智的人。所以我們中國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更加要好好學習,繼續傳承并發揚中國的優秀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12
只是后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么忙,忙到無暇顧及節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為我系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著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屋檐上的水滴隨著時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積了一厘米深的小水暈中,泛起了小小的漣漪,望著眼前這一雨紛紛的美景,忽然一陣粽葉香,耐人尋味。
“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帶我去睇龍船……”這是小時候奶奶抱著我,在端午節時嘴中念著的歌謠。而這種古老的氣息還能代代相傳嗎?
走進廚房,家中還是那種老式的灶臺,有兩口大鍋,均由柴火燒制,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爺爺奶奶他們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會是這樣的吧。在這時,只見奶奶將用油炸蔥頭的“蔥頭油”撈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著掀開另一鍋有拌著許多什么蒸咸蛋,五花肉,鵪鶉蛋,花生……一切適合的東西,奶奶一樣也不錯過。因為再包之前,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為害怕太油,所以我幫著奶奶一起弄。我們首先清洗粽葉,“呀”一不小心就被這粽葉的邊緣割破了手,輕微的流血,更映襯出我對這粽子的喜愛,瞧去,奶奶正眉開眼笑的哼著小曲,包著粽。
雙手平攤,在手心先放上一個粽葉,用大拇指夾著,來一個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葉上有一個圓錐形的凹形,然后以3:2:1的比例調配米,鵪鶉蛋,五花肉,一層壓一層,最后,再拿一片粽葉“封頂”,用一種植物的葉子綁上,放在籃子里,準備下鍋。一只布滿皺紋的手和一只細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樂乎。
這細細的粽香,環繞了整個屋子,忽然,聽見弟弟對著電話機喊了一聲:“小姑,等等你回來的時候給我帶一個漢堡跟一個芝士味的比薩,謝謝。”頓時,屋子里的氣氛僵硬了,空氣似乎要停止了流動,奶奶在這制作著中國的傳統食物,而這新時代的小男孩卻要去品嘗外國的“快餐”。
這份古老的傳承是否即將遺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傳承多久呢?這一切的一切,是否會成為那黑白史書上的記載呢?
傳統文化作文13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臺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圣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么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淀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并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昆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個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彩帶時,當在傳統節日里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后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0-13
傳統文化的作文12-27
傳統文化的精彩作文09-18
【推薦】傳統文化的作文10-13
【熱】傳統文化的作文10-13
傳統文化冬至作文11-24
傳統文化的作文【推薦】12-21
傳統文化的感受作文12-20
傳統文化的小學作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