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寫傳統作文錦集七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傳統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傳統作文 篇1
周末,我們要吃中國傳統美食——餃子。可是今天爸爸出差,媽媽加班,我和弟弟只好背起包餃子這個重任。弟弟一點兒也不安分守己,一會兒把面粉噴到我臉上,像涂了一層面膜;一會兒將鍋碗瓢盆弄得咚咚響,攪得我不得安寧;一會把水龍頭擰開,一會兒赤腳在地上走來走去……起初我還能專心志致地思考怎么包餃子,可是后來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將廚房鬧了個底朝天。等我們玩得力倦神疲之時,才發現面粉只剩半盆了。
開始包餃子了,我把小面餅搟成薄薄的面片,就往里塞肉餡。我包的餃子千奇百怪,光是面片就有幾百種樣子。瞧,最大有手掌那么大,最小的卻不及大拇指;最尖的似乎能把手心扎破,最圓的仿佛能與珍珠媲美。弟弟做得更是勝我一籌:有的又細又長,像蛇一樣彎彎曲曲地躺著;有的又粗又胖,跟他的身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過沒關系,因為外觀的丑陋不會對餃子的美味有絲毫改變。況且愛因斯坦說過:如果箱子比里面的肉好,那可真是太糟糕了。
一眨眼的功夫,令人大飽口福的'餃子已經在沸水中翻滾了,我得意洋洋地說:“看來這包餃子也不難嘛。”可是我的話音剛落,餃子仿佛要跟我作對似的立刻露出了五臟六腑。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我們哥倆自作聰明,決定將破了肚皮的餃子撈到碗里隨時“干掉”它,沒想到異常滾燙,真是心急吃不了熱餃子呀。
瞧,這就是我和弟弟包餃子的難忘的經歷。雖然事情過去了很多年,我早已將餃子的味道忘得一干二凈,可是那美好的體驗,不僅沒有被時間沖淡,反而更加清晰起來。
寫傳統作文 篇2
有一天,我夢見孫猴頭和太上老君聊了起來,只聽那猴頭說:“常聽人們說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要不然咱們什么時候下凡看看。”“好呀!”
我醒了過來,回味著夢中的內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書上看過的內容,年齡有禮貌的說法,如:不滿周歲是襁褓歲是孩提、十歲是黃口,因為雛鳥這時嘴是黃的,有些名人說的話傳承下來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說法。還有花甲指60歲的老人、古稀指70歲的老人,古稀出自于蘇軾的一首詩:人到70古來稀。相傳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對聯,乾隆指著一位141歲的老人說出了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有位叫紀曉嵐的學者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花甲指60歲,花甲重逢是兩個60歲是120歲,三七是21歲,合起來是120歲。古稀是70歲,古稀雙慶指兩個70歲是140歲,一度春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歲。怎么樣,傳統文化很有趣吧!
我們一定要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好好的繼承下去。
寫傳統作文 篇3
“轟!”“嘭!”一束煙花在空中炸開,點點火花從最中間向外漫,天空絢爛。
這第一束煙花也成功將氣氛炸開。
“來來來!剛出鍋的餃子。”我媽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緩步走來。
“張煜昊,起開!別燙著了!”看著堂弟的后背即將撞上我媽,我一手拉住他的帽子,往后使勁一拽——好險,我的餃子保住了!
嬸嬸小跑幾步過來,輕拍了一下堂弟的頭,訓了幾句,可眼底卻帶著笑意,滿滿的是春節來臨一家人團聚的喜悅。
爺爺和奶奶在廚房里忙活著,爺爺挽起袖子,頭上還帶了頂防掉頭發的帽子,滿臉自信,頗有大廚的樣子。他一邊炒著菜,一邊趁著空隙糾正奶奶做得不對的地方;奶奶給了他一個白眼,卻沒有像往常一樣還嘴——這是給兒子、兒媳、孫子們做的呢,自是要精細些的。
大伯和爸爸想去幫忙,卻被奶奶和爺爺轟了出來。兩位老人家表示,今天的年夜飯他們做,你們別插手。
行吧,這也幫不上忙,那來點休閑游戲吧,打撲克。
我們仨小輩本在房間里玩得開心,一聽說他們要打撲克,趕緊跳出來給自家的爸爸當間諜。“爸,叔叔有張10。”“爸,大伯,有對2。”諸如此類的情報數不勝數,雖說是悄悄話,但是客廳里每個人都聽得到。我媽和嬸嬸在一旁笑,邊笑邊看著我們說些什么,大媽一臉無奈的走過來,像趕小雞似的:“去去去!去幫你們爺爺奶奶拿菜。”一聽這話,我和堂弟一躍而起——這已經是最后一批菜了,拿完就可以吃——我們饞那餃子好久了。
小區廣場上有人放煙花,在黑暗中分外顯眼,我拿了菜,氣沉丹田一聲吼:“我們一會也去放煙花吧。”
堂姐麻溜兒地把煙花袋子往門邊一放,用行動表示了自己的同意。瞧瞧這敏捷的'動作,極快的思維,成功贏得了滿屋的笑臉。
我們笑著,鬧著……一年中好不容易團聚的日子,怎能不珍惜呢?
滿屋的笑臉,像冬天里的暖陽。
有這樣一群默默站在你身后支持你,幫助你的親人們,怎能不覺得美好呢。
煙花易逝,但,親情永存。
寫傳統作文 篇4
咱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這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傳統文化——剪紙啦!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我次就只介紹介紹剪紙圖畫、剪紙漢字和剪紙旗幡。
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然后上方有一位正在拿著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貌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方有一只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活像一個小孩在玩耍……
剪紙漢字也是先拿出一張紙,然后在上方剪出一些漢字,還能夠剪藝術字呢!我也以前剪過,十分的漂亮,不信,你自我試試!你看了準會說很好看,因為這是以前傳下來的嗎!
剪紙旗幡我也做過,(是照自我的方式做的)我先拿來一條1分米的棍子,然后再拿來一張紙,吧之間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自我看一下該剪多大)最后再把紙粘上去。就做成了,你試試吧!
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繡等等。怎樣樣,咱們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文化?
寫傳統作文 篇5
記得在幼兒園時,我就嘗試過剪紙,剪的是雙龍、雪花,雖然剪得歪歪扭扭,但是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會剪紙了。從此,我和剪紙結下了緣分。
有一次,母親給我買了一本剪紙書。我高興極了,我對著書剪會了許多圖案。最讓我得意的是“紅雙喜”和“小雞捉蟲”得到了全家的贊揚。二年級數學課上學對稱時,我剪的小人手拉手又快又好,老師夸我真聰明。現在我越來越喜歡剪紙了。
今天老師讓我們查剪紙資料,母親給我打印了密密麻麻的二十多頁,我才知我原來只知剪紙資料的九牛一毛。我摘錄其中的一些內容與同學共享。
剪紙,又叫刻板、窗花或剪畫。區別在于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左派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唐朝杜甫詩中有“暖水--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宋代時,剪紙用于禮花、窗花、燈彩的裝飾。現代人們運用諧音“福”同“蝠”、“綬”同“壽”、“雞”同“吉”、“魚”同“余”、“龍”同“隆”,這些象征手法合成圖案就有了吉祥的含義,可謂“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中國民間手工藝術,猶如一株長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符合了民眾的心理需要。
寫傳統作文 篇6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節,俗稱鬼節。這是壯人僅次于春節的大節。從七月初七就已經開始有節日的氣氛了。七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壯族受漢族的影響,也很同情這對難得相會的夫妻。但壯人還另有說法,認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來染布、做醋、煮藥,格外好,所以家家戶戶中午有人趕往河邊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當女兒節,出嫁的女兒不但不像織女那樣渡過鵲橋尋夫,反而離開夫家回到母親的懷抱。
初七過后,人們便為中元節辦貨,忙著趕圩采購香燭和鬼衣紙。節日到,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殺豬,一派節日氣氛。有的地方從初七開始就用鮮筍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開始大祭,供桌上擺滿了豬肉、整雞、整鴨、米粉、發糕、糍粑、糯飯,一直擺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這前,得先把供品熱一下,祭過祖,才能進餐,供桌下撂著一個很大的紙包袱,里面塞滿了藍、白、紫色紙剪成的鬼衣和紙錢。每次祭奠都燒一些,燒過之后,用芭蕉葉、海芋或荷葉包好灰燼,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燒完,一起包成兩大包,由一位老人頭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邊,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還燒紙船、紙馬和紙屋,讓祖先滿載而歸。
寫傳統作文 篇7
上午,秋高氣爽,我們快樂牛牛小隊舉行了第二次小隊活動,跟著課本,來到了河坊街和吳山廣場,尋找中國的傳統文化。
走進河坊街不久,我們就看到一家店門口有個招牌,上面畫著一條卡通的龍,還寫著大大的“龍須糖”三個字,有個叔叔在里面忙著做著什么,一個阿姨招呼我們上去看看。我們往前湊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柜臺上放著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餡料,只見他從抽屜里拿出一把像細細白白的毛線一樣的東西,從盆里舀上一勺餡料,放在“毛線”里,然后把它們卷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邊上的盒子里,很快盒子里就有了十床小“棉被”。這就是龍須糖嗎?味道不明白怎樣樣?這時候,邊上的阿姨說:“小朋友,買點龍須糖吧!”
看我們大家都很有興趣,媽媽就掏出錢給我們買了一盒。新出爐的龍須糖歸我們了!大家每人拿了一個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塊龍須糖塞進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里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邊上的小朋友就笑話我,“看看盧知鑒,像不像長了龍須啊!”“你吃這么快,怎樣能嘗出味道,日記怎樣寫啊?”我趕緊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來,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絲絲的,糖里裹著的花生、芝麻香噴噴的,十分美味。我吃完一塊,舔舔嘴巴,呀,下巴上還真留著一條“胡須”呢!我讓媽媽幫我拍了一張“胡須”照,然后又伸手抓了一塊龍須糖開始吃,邊吃還邊看盒子上的介紹,原先龍須糖已經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龍須是從麥芽糖里抽煉出來的纖幼銀絲精制出來的.,它的名字還是明朝正德皇帝給取的呢。
吃完了龍須糖,我們去了方回春堂,參觀了這家始創于1649年、364歲的中藥老店;然后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還品嘗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勝糕,體驗了抖空竹這項民間活動,最后還去參館了朱炳仁銅雕館,見識了不可思議的銅雕藝術。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探尋傳統文化之旅結束了,大家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吳山廣場。
【寫傳統作文】相關文章:
寫傳統作文08-27
寫傳統的作文08-27
寫傳統作文11-11
寫傳統的作文12-12
關于寫傳統作文04-08
有關寫傳統作文11-28
【推薦】寫傳統作文11-30
寫傳統作文【熱】12-01
寫傳統作文【薦】12-01
寫傳統作文【推薦】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