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 篇1
漢語,是我國的語言;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是華夏五千年來源遠流長的文化。
漢字一筆一劃間,變化無常,一個個形態(tài)各異的漢字如同翩躚而出的彩蝶,散發(fā)著生命的氣息和文化魅力。
正當外國人驚嘆于漢字結構的復雜多變,漢字造字的美妙、精巧時。而我們—華夏的子孫,卻漸漸淡忘了我們自己的語言,使?jié)h語漸漸成為被遺忘的文化。
現(xiàn)代的人們,早已習慣在鍵盤上敲下一個又一個的標準的宋字體,在宣紙上的自由書寫已被漸漸淡忘,文字最本最真的涵義被疏離,一場關于漢字的危機已埋下伏筆。
記得我曾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則公益廣告,是關于漢字的。記者訪問了許多人,有學生,有工人,有職員……卻很少有人能正確書寫出“未雨綢繆”這一個成語。這本是一個常見的普通成語,卻很少有人寫出。這也意味著方塊字在中國人的心中被漸漸淡忘,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被漸漸淡忘!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提筆忘字的時候?本該會寫的漢字卻怎樣也想不出來?這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身為中國人,又怎能忘記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國的漢字呢?
漢語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是經(jīng)歷千錘百煉而成的智慧的結晶。從甲骨文到金文,又從金文到小篆,又從小篆到隸書……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改造,無數(shù)的精挑細選,才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的漢字。我們無法想象一種文字的產(chǎn)生經(jīng)歷了多少的挫折,這也使得我們更不能遺忘屬于我們的文化。
漢語對于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用來交流的語言,更是我們不可忘記的文化、財富。我們是中國人,漢語是屬于我們的語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不能放棄漢語,對于我們來說,漢語就是最美麗的語言!
語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鑰匙。只要我們不遺棄這把鑰匙,那么我們的國家、民族,就不會泯滅。放下手中敲打著的鍵盤吧,拿起筆,書寫出屬于我們的文化!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 篇2
每年六月初二為莫大一王節(jié),是為紀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壯族英雄莫一的。柳江、龍江兩岸的壯族群眾把他奉為祖先,在神龕上有寫有他的神位。每年六月二日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雞殺鴨,焚香供祭,求他佑護壯家人安寧。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廟舉行盛大的儀式。供品用兩牲,即一頭豬,一頭牛。祭奠的'也很非凡,要用豬和牛的肉、骨頭、肝、腸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十二道菜也不能同時做,同時擺上神臺,而是隔一會送一道,十二道齊全,即可焚紙行禮,祭畢,將每道菜按全村戶數(shù)分份,每戶一人參加聚餐,禮成。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 篇3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舞龍。
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角、須、爪,能興風布雨的神異動物。在傳統(tǒng)文化中,龍被視為吉祥動物,中華民族把自己視為龍的傳人。自古以來,龍就是帝王的化身,平民百姓視龍為傳統(tǒng)文化的驕傲。
每年的元宵節(jié)前后,全國各地的人們都以舞龍祈求新的一年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幾千年來,這一民俗代代相傳,長盛不衰。
舞龍,亦稱“耍龍燈”,是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全國很多地區(qū)!褒垺钡男蜗蟾饔刑厣,一般用竹、木、紙、布等扎成的,節(jié)數(shù)不等,多為單數(shù)。舞者各持棍子支起一節(jié),由一個人持彩珠,戲龍作舞,龍頭隨彩珠,龍身各節(jié)隨龍頭上下左右翻滾騰。每節(jié)內(nèi)能燃燭的稱“龍燈”,不能燃燭的稱“布燈”,還有用荷花燈組成的“百葉龍”,用一條長板凳起舞的“板凳龍”和以人體組成的“人龍”等多種形式。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還有很多,大家有興趣的話就和我交談交談吧!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相關文章: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10篇05-23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5篇07-31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五篇08-14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6篇08-06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4篇08-08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7篇08-10
精選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八篇07-20
描寫文化傳統(tǒng)的作文6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