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作文600字(精選21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吹阶魑牡纳碛鞍桑柚魑娜藗兛梢詫崿F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版畫、雕塑、木刻、染織、虎頭鞋、麥草畫、烙畫、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評書、皮影、國畫、刺繡、風箏、園林建筑、服裝飾品、;還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貼春聯、元宵鬧花燈、端午賽龍舟、中秋吃月餅、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潑水節”。在我國有好多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其中最為隆重的是春節和中秋節了,最有紀念意義的是端午節。春節,這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都過春節,不管離開家多遠,不管走到那里,春節這一天都要趕回媽媽身邊。為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早早地打掃家、貼窗花、買年貨、貼對聯、放鞭炮、穿新衣、吃餃子、辭舊迎新、為新的一年鍵健康康,一帆風順。
中秋節,是個團圓節。人們經過春種、夏播后,到了秋收。這個季節,秋高氣爽、五谷豐登、瓜果飄香、人們勞作了一年,豐收在望。所以家家戶戶做月餅、吃月餅、賞月餅、象征著一年團團圓圓。
另外,端午節是為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詩人屈原不滿當時政府被貶到楚江一帶,詩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人民為紀念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還有的地方舉行賽龍舟的活動。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國豐富多采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的東西是祖國的瑰寶,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一直傳承下去。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古傳統文化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贊。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著彩衣的小老鼠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著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對似的,葫蘆里的燈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臺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劍似的舌頭貪婪的舔著地上的燈油,那滑稽的樣子真是逗人喜愛!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夸贊。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了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沒有文明禮儀,是不能在社會及家庭立足的。文明禮儀是人們在生活中養成的一種習慣。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知識水平的外表;可對祖國來說,禮儀卻是生活習慣,品德的反映。
文明禮儀是中國人傳統的高尚品德,古代也有很多故事講述著文明,禮儀的高尚。古代東漢末年的時候,有一家的父親買了一些梨子,到家后,父親特地選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可孔融卻搖搖頭說:“我是最小的,所以應該吃最小的梨,大的梨子應該給哥哥吃!备赣H聽到后感到非常驚訝,小小年紀的孔融竟然懂得謙讓。這個“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該懂得謙讓別人,文明禮儀應從小做起。尊重別人,等于尊重自己,誰又不想尊重自己呢?所以要先尊重別人。要學會在學校尊重班主任、在家中尊重長輩、在工作中尊重上司、在社會中尊重人民、就一定會成功的。
在日常生活中,禮儀也是無處不在的,有很多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文明禮儀不僅僅指的是行為,還有儀態、語言、神態,這都是表現個人禮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有許多舉手之勞都是養成文明的習慣:撿起一張不起眼的紙屑、隨手關燈、不踐踏草地、遵守交通規則、見到班主任,熟人說聲好或給個微笑……都是文明禮儀的表現。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語言,在請別人幫忙的時候加個“請”字,事后說聲“謝謝”,都會讓別人覺得很有禮貌和文明,別人就會覺得是個值得交的好朋友,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就給別人留了好印象,難道不好嗎?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4
過大年是我們國家古老的傳統文化節日。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的除夕,人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家。他對一戶老奶奶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奶奶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家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渾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家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里時,發現村里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家是幫助大家都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家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一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新年”。
每一年過新年前,從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到三十日,人們把這段時間叫做“小年”。除夕夜晚,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象征團聚合歡;同時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南方吃年糕,象征新一年的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夜晚12點,也就是新年剛剛來到,每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
大年十五元宵節過后,過新年才算真正結束了。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據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節它就會出來危害百姓。后來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紅紙剪一個“福”字貼在門上,在紅紙上寫一些吉利話也貼在門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紅色就再也不敢來了。從此人們年年貼春聯,;流傳至今。每到過年,街上彩旗飄飄,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家家戶戶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小朋友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禮花滿天,與家人一起吃餃子看晚會,精彩的表演引的我們哈哈大笑,如果天天過年該多好。
春節過后就是元宵佳節,也是團圓節,這天吃元宵、猜燈謎,寓意家家團團圓圓,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無比幸?鞓。中國傳統節目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永遠繼承下去,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
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但我最感興趣的是剪紙。
舅媽會剪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窗花,非常漂亮,我很羨慕,于是纏著舅媽教我剪一些簡單又漂亮的窗花。那天,舅媽拿出兩把剪刀和兩張白紙,要教我剪一個“喜”字。舅媽讓我把紙對折,再寫上半個“喜”字,然后慢慢地剪下來。一開始,我怎么剪都剪不好看,在舅媽的幫助下,我終于剪出了一個大的“喜”字,我喜出望外。舅媽不但會剪“喜”字,還會剪“鳳凰”、“喜雀”、“蝴蝶”、“小魚”、“小鹿”……個個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
媽媽還特意讓我上網查找了一些有關剪紙的資料。原來剪紙藝術是從唐代一直流傳到今的,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有些人,還能把一張張普普通通的紙,剪成一張張“花草樹木”、“山山水水”、“活潑的小孩”、“年邁的老人”等等,真是太神奇了。
剪紙不僅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還訓練了我的動手能力,更發揮了我的想象力,設計出一張張美麗的剪紙。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每一年的大年初一是春節,俗稱“過新年”,是我們國家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關于春節的來歷,還有一個動聽的傳說呢!
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經常到村子里危害人類,吃牛和羊。所以,人們一心想除掉它。可是,無論人們用什么辦法,都無法趕走“年”。最終,一個小孩無意之中點燃了竹子,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年”被嚇跑了。人們都很高興。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高興的日子,就在每一年的這一天放鞭炮,每家每戶張燈結彩。以后,又逐漸演變成了“春節”這個節日。
春節前,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打掃衛生,買菜,買禮物,買食品等,到處熱鬧極了!大年三十,也叫除夕。每家每戶都貼上了春聯,貼上了“!弊。有的人心靈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貼在窗戶上,像降落的雪花。還有的人把燈籠掛在大門上,張燈結彩,很好看。我家也不例外,老爸和爺爺在貼春聯,舅舅在掛燈籠。我在貼“倒!。不一會兒,家里就煥然一新,顯得喜氣洋洋。
除夕夜晚,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吃著團年飯。吃完飯后,當然不能錯過那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我最愛的是風趣幽默的小品和相聲,常常使我笑得前俯后仰。“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大人忙著放鞭炮,響聲震耳欲聾;我們小朋友忙著放花炮,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繽紛、千姿百態。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們穿著新衣服開開心心地去給長輩拜年;貋頃r,我口袋里的紅包都裝不下啦!
春節真是一個熱鬧,喜氣洋洋的節日,我期待下一個春節趕快來臨!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7
為了收集傳統文化,我打算去文化用品市場三樓的“非遺”博物館。
剛飛奔到三樓,就聽見讓人陶醉的“甌劇”的聲音。我隨著聲音找到了播放“甌劇”的地方,津津有味地欣賞起來。旁邊的簡介上說:“甌劇原名‘溫州亂彈’,1959年改為今名!蔽以瓉韽牟恢溃T劇以前還叫“溫州亂彈”這么搞笑的名字呀!看完甌劇,我又看見了一幅“畫”。我看看旁邊的簡介,上面寫著:“甌繡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溫州成立甌繡廠,名畫家蘇味朔等相繼受聘為設計師后,使人物繡推進一步,把傳統的中國畫與民間工藝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形式與題材內容上開創了一代新風!边@么說,這幅“畫”應該就是“甌繡”啦!爱嫛鄙系娜宋锖途拔,真是栩栩如生呀!參觀完甌繡,我又看見了木偶戲。簡介上記載著:“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由演員操作木制玩偶進行表演的傳統戲劇!蔽疫觀看了一段視頻:那些演員一邊提著繩子,一邊擺著身子,木偶被他們操作地跟真人似的。最有趣的是,一個人操作者木偶,把木偶手上的帽子戴到了木偶頭上。最特別的,是樂清首飾龍。資料上說:“首飾龍起源于樂清沿海人民元宵節祈福用的龍船,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中國燈彩最具規模,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品之一。”這首飾龍,好像集中了所有民間工藝:有的在繡著甌繡,有的在雕著石雕,還有的在表演者木偶戲。首飾龍不但含有的民間工藝多,而且還非常美麗:它的“身體”上有許多金子做的掛件,有些做出來的蜻蜓,鳥兒“停留”在首飾龍上,補上了些留白。
這些傳統的民間工藝,是多么的有趣!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8
在南方,有香甜可口的湯圓;在北方有香脆多餡的餃子,不管是南方湯圓還是北方餃子,我都鐘愛。
媽媽告訴我餃子和湯圓有區別,但是我看不出有多大的區別,因為我的饞嘴都很喜歡吃,我的眼里只有吃,哪還能看出他們的區別。
湯圓我喜歡在元宵的時候吃,代表團團圓圓,畢竟一家子在一起才是幸福美滿嘛。每逢元宵時節,媽媽總會煮好一大鍋湯圓,我在一旁看著那白白胖胖的湯圓,忍不住想要往前去掐一口或者直接吞掉。湯圓們在鍋里面沸騰,仿佛在里面狂歡似的,真令人喜歡。
“開動啦,小饞嘴。”媽媽親切地說。我已經等候多時啦,終于來了,我都要等不及了。我立刻拿起筷子往下面夾起來,可是頑皮的湯圓們不讓我夾,油膩油膩的,一夾起來,就會滑下去。所以媽媽讓我用勺子來吃,這樣以來,他們就掏不出你的手掌心了。
我們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都一起團團圓圓地吃著圓圓的湯圓。我喜愛白白胖胖的湯圓,因為,他讓我和家人在一起,幸福地在一起。
到了冬天,唯有餃子令人喜愛,可口又多餡。有玉米餡兒的,有肉餡的,也有玉米火腿餡的,真是趣味多多。冬至的時候,雖然我們在南方,但是我也喜愛吃餃子,餃子給了我們溫暖,讓我們家庭溫暖如初。
當然了,餃子什么時候都能吃,因為隨便去街上逛一逛,都能看見沙縣等小吃餐廳,都把餃子列為特色小吃。我每次去都會來幾份。每逢晚上我肚子餓了,就會去買幾份餃子充充饑,順便也讓家人們飽滿。我喜愛多餡的餃子,因為餃子解決了我們的溫飽,讓家庭美滿。
南湯圓,北餃子,我都愛,我都要;每吃幾口口水流,家庭吃了幸福留,肚子餓了就找它。
中國傳統文化,我真的超愛呢。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9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每到新年,家家戶戶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么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里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著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里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
這一年的除夕,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去避難。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準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里太平了。以后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不止有傳說,還有許多習俗呢!比如貼窗花、貼春聯、貼年畫、吃餃子,發壓歲錢、穿新衣、放爆竹……其中,我最喜歡發壓歲錢。因為,每到發完壓歲錢,我都會跑到文具店,買新的文具,學新的知識。我還可以用壓歲錢買很多的書籍和好玩的玩具。壓歲錢還代表著長輩對我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我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我最喜歡熱鬧的春節了,你最喜歡什么呢?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星期五下午的兩節課,卞老師給我們講了有關陶瓷的許多知識,讓我們全班的同學大開眼界。
通過這次的活動,讓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知識,比如說:為什么陶瓷的英文單詞china跟中國的China一樣?陶瓷的制作、陶瓷是怎么在古代運輸的……卞老師給我們上的這兩堂課真是太好了!
運輸過程中,為了避免陶瓷相撞,古人用的辦法很奇特:在陶瓷的木箱內撒上一些黃豆或綠豆,因為這兩種植物長得快,把陶瓷放在里面,等到它們發芽后就把陶瓷與陶瓷之間的縫隙填滿,這樣就算有大風浪陶瓷都不容易碎,所以說古人就是聰明;陶瓷的制作方法也很不簡單:先是淘泥,再來選泥……十幾道工序聽聽就讓人覺得眼花繚亂,特別是燒置,火候太大,陶瓷就會干裂;火候太小,陶瓷沒燒好,就變為廢品一件了。古人就能把火候溫度控制得這么好,七百度左右是陶,1200度以上才會成瓷,還要經過許多紛繁復雜的制作工藝!想想就讓人頭暈目眩,而在公元前2000年到8000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已經熟練掌握了燒制陶瓷的方法,我們能不感到自豪嗎!
今天的活動課,我感慨萬分:原來在古代的時候,陶瓷就已經這么盛行了,我國燒制陶瓷的技術比歐洲早了近千年,這不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嗎?卞老師還說,在陶瓷界有一種說法,到現在還廣為流傳著“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塊”,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陶瓷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難怪陶瓷和中國的英文單詞是相同的,那時陶瓷就是中國的代表。如果說鼓是亞洲的魂,那么瓷器就是我國——中華民族的魂了,所以陶瓷絕對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之一,因為它代表著我國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與勤勞。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農歷四月初四,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
清明這天,大人們帶著紙錢,帶著自己的兄弟姐妹去祭拜祖先。
清明為什么要上香祭祖呢?今天,我就來解釋一下。清明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清明前一天是古代的“寒食節”,春秋時期,介子推為晉文公“割骨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后葬于休綿山。晉文公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并建立寺廟祭拜,由此產生了“寒食節”。舊時民間每逢寒食節,都不舉火做飯,只吃冷食。第二天清明,人們上墳燒紙錢,修墓添土,以表示對亡者的懷念,古人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至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古代,人們除了掃墓,還時常要放作文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陣陣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是這么來的。清明節還有許許多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帶柳、射柳、打秋千等。據記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為樂,仕女云集,踏青之風極盛。
今天,我隨著大人們一起掃墓。我們攜帶著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的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柳插在墳上,行禮祭拜。除了這些,家里人也做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款待親朋。
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做青團,將青艾和糯米調和成綠色糕團。它也屬于寒食的一種。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不僅要知曉中華民族的傳統,更要去體驗、去實踐、去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2
歷史上與中華文化若后若先之先古文化,或已夭折,或已失其獨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華能以其自創文化獨立于其名族生命,至于今日巋然獨存。
因此,作為炎黃子孫的大家,應該傳遞燦爛的中華文化,守衛大家的文化家園。
從這一刻起,大家不要沉醉于那些糜爛的情愛歌詞,不要依戀于亂竹絲耳,踏上文化的故土,讓余秋雨告訴大家他的“千年一嘆”是在嘆誰的心坎。讓冰心告訴大家,她的“繁星”點綴了誰的世界;讓海子告訴大家,“那片海”在春暖花開時潤色了誰的眼。
在歷史的長河中,掏出一抔閃著光的沙土,細細掏盡。拾出經典,珍貴地收好大家的祖先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繼承與發展后再傳遞給下一代,讓中華文化在大家的守衛下閃爍其迷人的光芒。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自豪。中華節日文化則是一曲唱不盡的民樂,品不透的茶茗。
新春佳節,寄寓于合家團圓;清明節,著意緬懷故者,撫慰亡靈;/端午之晨,龍舟競發,唱盡胸中豪情?梢哉f,每一個佳節都承載著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
歡度傳統佳節,是中華兒女在用最自豪的方式傳遞、守衛著瑰麗多彩的中華節日文化,皆因中華節日文化乃是聯系血脈骨肉之情的紐帶。
來吧!讓大家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聽古代圣賢佳人在耳邊低聲吟唱,享受民族風俗,浴心波濤,感受今朝人生美滿幸福無比。這就是歡度傳統佳節,傳遞、守衛中華文化過程中萌發的強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與神清氣爽啊!
與此同時,大家更應該注重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因為,保護文化遺產,才能向世人標識大家古老東方的命脈所在,讓絢爛的東方文化一代又一代地傳遞給大家的子孫。
傳遞、守衛中華文化,是讓經典文化的光芒在歷史長河亙古不息,是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萌發源泉,是向世人展示古老東方的命脈所在的標識。
因此,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應將中華文化的傳遞與保衛視為己任,守衛大家的文化家園。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3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歷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上山,暢游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里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了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并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4
風箏是一種中華傳統文化,下面聽聽我的介紹吧!
風箏源于春秋時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相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本褪钦f,墨子研究了三年,終于用木頭制成了一只木鳥,但這只木鳥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后,民間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最早的風箏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軍事、通訊上。唐代晚期,因為有人在風箏上加入了琴弦,風一吹,就發出像古箏那樣的聲音,于是就有了“風箏”的叫法。
山東濰坊是我國著名的風箏之都,那里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國際風箏節,可熱鬧了。
我還知道風箏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準備好工具:漿糊,紙、刀,用的材料是: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為稍后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
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住,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最后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后,就可起放。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令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看了上面的介紹,你是否對風箏有了許多了解呢?你也去做一做吧,非常有趣的哦!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5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銀河,令無數人神醉。而漢字恰巧就是那銀河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望著這明星,我的靈魂穿越到了遠古時代。
在那個神秘而散發著幽香的時代,我仿佛看到了倉頡,他正忙于收集和整理這些一塊塊的東西。這引發了我對古人的崇拜?粗麄円虏恢w的樣子,我沉思了;為什么這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能造出這么優美而極富表現力的東西呢?但不管原因怎么樣,漢字終究還是造出來了。
每當我寫字時,一種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粗@些寫在本子上的歪歪斜斜的字,一個個好像要蹦出來的樣子,仿佛一個個都在對我笑、對我揮手。同時我又很內疚,為什么要把這些生動有趣的東西定格在了紙上,讓它們無法獲得自由。
縱觀歷史,古往今來,多少人用自己手中的筆揮寫出了不朽的文章。這些文章當中字字傳情。都無一不是詩人當時內心的真實感受。王羲之的《蘭亭序。他的字如行云流水,狂放中不失婉約》無疑是我國書法領域中最杰出的作品,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但是,隨著電腦時代的來臨,漢字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人們變的越來越輕視漢字了,只懂得在鍵盤上操作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漢字,也不懂得漢字的深層意蘊,只是把它當作了一個作為與人交流溝通的工具?伤麄兏静恢牢覀兊睦献嫦葌儎撟魉鼈兊钠鹪词鞘裁。
漢字是音形義三者的完美結合。它體現了我們祖先豐富的想象力。它是我國文化的重要標志,是任何一個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東西。它就似一根紐帶,扭緊了整個華夏兒女的心。
我希望在如科技發達的今天,請大家不要忘記了我們身邊一些最基本的東西。請大家按耐住浮躁之心去認真領悟一下蘊含在漢字下的文化魅力吧!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6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不同的節日都有不同的美食和活動。比如:元宵節吃湯圓、鬧花燈;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其中我最喜歡冬至,因為在這天可以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去年冬至,我就和外婆包了一回餃子。外婆拿來一大碗面粉,把它倒在盆子里,然后一邊用勺子加水,一邊使勁揉搓。我已經迫不及待啦,于是我對外婆說:“我來我來!”外婆只好手把手教我。沒過一會兒,散面粉就變成了一個大面團啦?墒牵覅s變成了“白臉貓”。
外婆的手就像神奇的魔術師,一會兒把面團變成長條,一會兒把長條切成了“象棋”。接下來,就要開始做餡啦。外婆把芹菜切成丁,把肉餡切成泥,然后放在一起攪拌還要加入料酒、生姜、鹽,最后,餡就做好啦。
然后外婆把“象棋”一邊搟,一邊轉動,這樣一張餃子皮就做好了。我在一旁喊道:“讓我試試吧!”我本以為是件很容易的事,后來一試,我不是把皮做成了正方形,就是一邊凹進一邊凸出。我再做幾張吧!呀,成功啦!這樣皮就完工了。
接下來就是包了,外婆先把一張皮放在手上,再放進餡,把中間合起來,然后,一邊把旁邊也合上,一邊做出波浪形的花紋,一個餃子就做好啦。我也試了試,哎呀!餡放的太多了,可是中間已經合起來了,我靈機一動,把餡從旁邊挖了出來,還好,餃子并沒有破。后來我和外婆又包了一百個,可好看了。
外婆燒了一鍋,我輕輕的咬上了一口,菜和肉的濃香立刻在舌尖漫舞,久久環繞,真是皮薄餡多。于是,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要在冬至這天吃餃子!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7
星期五下午的兩節課,卞老師給我們講了有關陶瓷的許多知識,讓我們全班的同學大開眼界。
通過這次的活動,讓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知識,比如說:為什么陶瓷的英文單詞china跟中國的China一樣?陶瓷的制作、陶瓷是怎么在古代運輸的……卞老師給我們上的這兩堂課真是太好了!
運輸過程中,為了避免陶瓷相撞,古人用的辦法很奇特:在陶瓷的木箱內撒上一些黃豆或綠豆,因為這兩種植物長得快,把陶瓷放在里面,等到它們發芽后就把陶瓷與陶瓷之間的縫隙填滿,這樣就算有大風浪陶瓷都不容易碎,所以說古人就是聰明;陶瓷的制作方法也很不簡單:先是淘泥,再來選泥……十幾道工序聽聽就讓人覺得眼花繚亂,特別是燒置,火候太大,陶瓷就會干裂;火候太小,陶瓷沒燒好,就變為廢品一件了。古人就能把火候溫度控制得這么好,七百度左右是陶,1200度以上才會成瓷,還要經過許多紛繁復雜的制作工藝!想想就讓人頭暈目眩,而在公元前2000年到8000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已經熟練掌握了燒制陶瓷的方法,我們能不感到自豪嗎!
今天的活動課,我感慨萬分:原來在古代的時候,陶瓷就已經這么盛行了,我國燒制陶瓷的技術比歐洲早了近千年,這不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嗎?卞老師還說,在陶瓷界有一種說法,到現在還廣為流傳著“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塊”,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陶瓷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難怪陶瓷和中國的英文單詞是相同的,那時陶瓷就是中國的代表。如果說鼓是亞洲的魂,那么瓷器就是我國——中華民族的魂了,所以陶瓷絕對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之一,因為它代表著我國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與勤勞。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8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舞獅子、風箏、中國織繡……但我喜愛的卻就是其中的陶瓷。陶瓷能夠分好幾種,如日用陶瓷、衛生陶瓷、藝術陶瓷等等。我通過網上了解了一些陶瓷的制作過程,此刻讓我向大家說一下吧。
一、練土將泥土中的空氣擠壓出來。泥土中的氣泡會令作品在燒制時爆裂,前功盡棄。
二、成形用手捏或拉坯等各種方法,做出心目中的形狀。
三、泥坯裝飾如果你要為你的作品進行上泥釉、化妝土、剔花等裝飾程序,就要在泥坯呈皮革干時進行。
四、風干完成的作品在架上自然風干。一般一星期左右能夠完全干燥。
五、素燒將作品先進行900度左右的素燒。
六、上釉素燒后就能夠為作品上釉。
七、釉燒將作品進行最后一個步驟——釉燒。一般在1100--1260度左右。
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南宋官窯博物館玩。南宋官窯博物館不僅僅讓我知道了許多關于陶瓷的知識,看到許多古代出土的陶瓷品,還讓我親身體驗了一下陶瓷制作過程中的其中一項,那就就是——成形。首先,走來了一位叔叔,他的手上拿著一塊干巴巴的泥巴,然后那位叔叔走到了我的身邊,教了我一些讓泥巴成形的玩法和方法?煽纯慈菀,做做難啊!叔叔手里的泥巴可乖了,但一到我手里就不聽話了,我讓它寬,
它窄,但當我讓它窄時,它卻又寬,真不知道泥巴的心里就是怎樣想的。中國傳統文化數也數不清,每一種傳統文化都有著許多許多的屬于它的故事呢!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9
糖畫,我們小朋友再熟悉不過了,以糖為材料,以勺子為畫筆,以糖稀為墨,“大筆一揮”只一會兒工夫,各種生動的圖案造型就在藝人手中活靈活現。這可是我們中華文明古國悠久的一門藝術呢!
我曾經就見過一個“糖畫陳”,他做的糖畫,吃了一口就停不下來,你可別不信!沒吃過的不會信,吃過的恐怕魂兒都勾去了呢!
我每次路過小街,就要買“糖畫陳”的糖畫。我走上前轉動木盤上的竹簽,!芭叮∈区P凰!”,我興奮不已,這可是我第一次抽到鳳凰呢!糖畫陳笑著夸道:“小姑娘,運氣不錯啊!”話音剛落,糖畫陳將糖漿舀起一勺,畫出了鳳凰的動態。
他神色泰然,目不轉睛地盯著緩緩流下的糖稀,手起起落落,一會左,一會右,一會兒輕,一會兒重,滴、點、戳、壓,這些技法是如此熟練。我看呆了,手也不由自主地跟著他上下左右地揮動起來。風頭、鳳爪、鳳身,“刷刷”兩下就完成了,那可真是不費吹灰之力。鳳凰的身子完成了,接下來就輪到重頭戲了——鳳尾。他揮毫潑墨地畫了幾十條線,它們互相交錯著。糖畫陳的臉上流露出享受的神情,手上下起伏,揮灑自如,如同一位隱居的藝術家,情趣橫生。不經意間金燦燦的鳳凰羽毛豐滿了,展翅欲飛。這“鳳凰”如此活靈活現,真擔心他會從我手上飛走,忍不住緊緊攥住竹簽,一手還擋在上方。抿了抿,真甜!
我心里甜甜的,它不止是一種食品,還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是一件耐人尋味的藝術品。糖畫陳那神乎奇跡的手法真令我拍手叫絕。那位糖畫陳見著我快樂的神情,也露出了微笑……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0
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采眾長,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京劇音樂屬于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較擅長于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折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臺本戲。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龍套七行,以后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
京劇的戲劇情節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敘事過程中展現優美,它不用緊張、激烈、刺激的劇情吸引觀眾;京劇的音樂伴奏是安穩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給人一種天衣無縫的安穩感覺;京劇的表演風格是安詳的,既不過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嘆,從不強調暴力和血腥。京劇在發展,在創新,在與時俱進,并沒有安于現狀,安常處順;京劇在推陳出新,并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弘揚安和、安穩、安詳的風貌,才能安坐戲劇舞臺國粹的王座安然不動!
1960年,周總理曾在北京新街口總政排演場觀看京劇《霸王別姬》。戲劇開始,劉邦發兵攻打項羽。群臣紛紛勸諫,項羽不聽?偫碚f:一人言堂。項羽回到皇宮,虞姬又規勸,項羽還是不聽。總理說:一家之長。當演到項羽孤軍陷入設好的埋伏時,總理道:一籌莫展。當虞姬備酒安慰項羽時,總理說:一曲挽歌。四面楚歌,漢兵將至,虞姬拔劍自刎,全場劇終時,總理又說:一敗涂地。總理僅用20個字就概括了項羽失敗的全過程,堪稱妙絕。
京劇是國粹,是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遺憾的是現在許多青少年對此知之甚少。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1
我生于蘇州太倉,也算是昆曲的發源地?醋约弘m也聽過幾曲蘇州評彈,但對昆曲卻一無所知。最近,學校中開展了昆曲鑒賞活動,我自然要去領略一番。
明亮的舞臺燈光下,紅幕中一素袍女子款款走出,長袖飄飄,裊娜多姿。在那富有民族色彩的音樂中,那年輕女子隨著樂律舞動起來。這便是《牡丹亭·驚夢》的開場。我覺得新奇,也頗有興致地觀看起來。
但十幾分鐘后,我心中的那股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已被磨光。那單調得令人乏味的音樂,太過華麗而顯得浮夸的著裝、妝彩,而那唱腔卻是顯得太難理解。一時間,自己竟有幾分困倦之意,“昆曲”已然成了“昆曲”。
不變的音樂在我耳畔回響著,漸漸地,我卻從中聽出幾分別樣的意味。那每一個動作,都舞出杜麗娘與情郎的繾倦纏綿;字字句句中洋溢著深厚的情感,把少女那思春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那時不時的回身一笑,也為少女動人的身姿添上一絲嫵媚。一曲終了,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耳畔突然回想起一種歡快。抬頭一看,卻是《十五貫·訪鼠測字》。婁阿鼠那活靈活現的表演,滑稽的動作讓人捧腹大笑。而況鐘那與作案人的斗智斗勇,環環相扣的破案經過讓人的心一陣陣地揪起,之后又放松下來……最后,案情水落石出。那使真兇歸案,為被冤枉者伸冤的那一刻,場下一片鼓掌、叫好聲。
昆曲是我國的傳統藝術,被譽為“百戲之祖”。數百年來,昆曲舞臺上涌現了無數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昆曲表演不能一蹴而就。事后,雖有同學被選上臺做“培訓”,但那動作卻是說不出的僵硬和怪異,與臺上藝人那精湛的表演形成鮮明的對比。大概,這就是所謂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罷。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選作文08-08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1-27
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07-14
中國的傳統文化小學作文08-12
抒情作文:中國的傳統文化11-08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04-03
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10-12
關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1-30
中國的傳統文化精彩作文12-13
中國的傳統文化優秀作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