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作文10篇【推薦】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新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新作文 篇1
踩著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李可染
說到這句話,大部分人都想到了創新。可又有誰能真正做到創新呢?
現在的社會中許多法律糾紛正是因為有些人侵權別人所創新出來的東西所造成的。那些人為什么不自己去創造、去創新呢?為什么他們不能像詹天佑當年主持修筑京張鐵路時那樣大膽創新的發明了“人字形”線路?原因就是他們不去動腦子!現在手機、電腦里都有一個軟件叫“度娘”,在里面可以搜到任何你想要搜到的東西。小學生們下載“作業幫”搜作業上的題,搜出答案就直接“拷貝”,就不用動腦子。久而久之他們的腦子就僵化了。不動腦子,也就不會創新。所以,侵權得人越來越多,創新的`路就愈加艱難。
之前我背英語單詞都是死記硬背,沒多久就會忘得一干二凈了。最近我想到了一個辦法,把每個單詞和讀音有規律、有技巧地結合起來背誦、拼寫,就顯得簡單多了,而且效率大大提高。爸爸說這就是創新。針對學習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總結規律,使之更加便捷,這難道不是創新嗎?
有人說過一句話“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么,世界這么大,樂于創新的人又如此甚少,我們為什么不能去嘗試進行創新呢?創新可以改變世界,也可以改變我們身邊的學習生活。大家都應該邁開自己的腳步去前進,而不是遵循前人的印記亦步亦趨!
世界如此之大,需要我們的創新!
創新作文 篇2
一、前言
近年來,小學生習作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縱觀部分學生近年來的習作,總是一副老面孔,不少學生習作題材雷同,語言沒有個性,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部分學生的習作水平在低水平徘徊,同一題材反復做文章,沒有創意,學生習作興趣普遍不高,教師“老”、“套”、“封閉”的教學思路使習作教學“了無生機”,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為解決小學習作教學的“老大難”問題,探究習作教學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于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對度假區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該校的部分師生進行了分組座談,試圖研究探尋提高小學生習作創新能力的有效門徑。
二、基本情況
1、調查目標
(1)了解師生對習作的認識和態度;
(2)探究小學生的興趣指向和多角度激發小學生習作興趣的策略;
(3)教師習作課堂教學的常規手段和方法等;
(4)影響小學生習作水平的諸多因素。
2、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主要是學生習作題材的主要來源、習作的內容、體裁以及影響學生習作的顯性問題等。問卷調查在度假區中心小學六年級進行,共發問卷135份,回收有效問卷133份,有效率達98.5%,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師生座談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師生分組座談會。座談會涉及到學生習作的興趣、內容,還有教師習作教學的常規手段、方法以及師生對習作的認識、態度等,座談會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研究材料,為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提供了翔實的理論數據。
三、情況分析與體會
根據學生問卷調查分析,參照兩次師生座談,我發現,通過近年來“創新習作教學研究”,學生習作狀況較以前有了明顯的改觀,習作教學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大部分學生養成了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調查顯示, 認為自己習作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課外閱讀的占45.1%,得益于寫作技巧的占27.8%,得益于生活閱歷的占29.3%。課外閱讀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為學生的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創新習作教學打破了傳統“老三段”的教學模式,學生習作“千篇一律”的現象徹底打破,創新習作教學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 但是,在“創新習作教學研究”進程中,客觀上還存在不容回避的困難和問題。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明顯滯后,亟待完善。
(1)教師缺乏先進的作文教學理念 調查發現,教師對“命題作文”情有獨鐘。教師不管學生愿意不愿意寫、有沒有東西寫都必須寫,且必須按照一定的要求寫。絕大多數命題者出于某種目的、一廂情愿的設想、規定和要求,面對諸多束縛,對年紀尚小、生活經驗不足、寫作能力有限、寫作素材和書面語言積淀尚不豐厚的小學生來說,不編不抄,不去說那些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假話、空話、套話來應付,還能有什么好的辦法呢? 調查顯示,多數習作指導課都是按照“審題――立意――范例――擬訂提綱――起草”的程序進行所謂的作前指導。這種“塊狀”結構的作文指導僵化呆板,根本沒有創新意識可言,從而導致學生構思時處于“呆滯”、無話可說的狀態。
(2)教材脫離學生生活經驗,束縛了師生習作教和學的自主意識 縱觀小學語文教材,不少習作要求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甚至超出了學生現有的語言發展水平,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學生從課外閱讀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大量信息不能與習作有機整合,教師想指導、學生想練寫的鮮活的習作資源不能合理利用,嚴重挫傷了師生教和學的積極性。不少教師在教學中“亦步亦趨”、“照本宣科”的守舊意識直接導致了學生習作的“無病呻吟”、“個性喪失”。調查顯示,有著不同個性、情感、意志、愛好的許許多多學生,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保持著相同的傾向性;學生習作中所描繪的事物、生活并不是他原本生活形態加以概括的“典型”,作文成了學業中加工的一件產品,或鋪敘事實,或空發議論,缺乏“真情實感”。
(3)交際訓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口語交際作為一種有目的的語言活動,是在動態語境中運用口頭語言接受對方信息,同時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傳遞給對方的過程,具有及時性、流動性、現場性、綜合性等特點。口語交際訓練是學生習作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一新興事物并沒有得到廣大農村小學教師應有的重視。調查顯示,不少教師對口語交際課的作用“心知肚明”,但卻很難實實在在為學生在課堂上搭建一個“情境化”的生活舞臺。因為這樣既費時,又費力,似乎效果又不太明顯。況且,課堂上熱熱鬧鬧,學校領導、同事說不定還會“另眼相看”!何必為難自己呢?諸多心態,導致了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蒼白無力”,口語交際訓練課也就自然成了一種“時尚的擺設”!學生“說”尚且如此,何談“寫”呢? 傳統作文教學理論認為,“作文是語文學科的事;作文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作文是著重培養學生書面交際能力的重要形式。”而《語文課程標準》卻賦予了作文全新的意義和內涵:作文教學應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特點;語文教學要敢于打破學科本位,“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當今的作文教學應首先變封閉為開放,實施“開放課程――開放指導――開放思維――開放模仿――開放評改――開放結果”一體化的、動態的、系統的和人本主義的立體化管理。尤其應在“‘作中指導’的'過程中強化動態管理,指導學生對已經構思好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先說后寫,采用啟發、篩選、調換等手段,引導學生對已經構思好的材料進行內化,形成形象,再將內化了的形象用語言進行強化,防止那種用現成的篇章結構限制生動活潑的自然表達、壓抑學生獨創性的弊端產生。對那些一動筆就咬筆桿的,或在起草中卡殼的學生,還要開小灶,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指點”。我在創新作文教學中,著重采取了以下方法,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與水平。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刪去教材中脫離學生生活體驗和超越學生認識水平的內容,增加能體現地方特色的素材、學生個體最想寫的素材,相對提高習作的隨機性。在習作計劃之外的諸如自然萬象、社會生活、科技新事、偶發現象等等,一旦出現,捕捉到這些鮮活的素材,教師要隨時隨地指導學生練筆。同時,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開設習作課,加強不同學段習作體裁的側重點的訓練,注意謀篇布局的創新和語言個性化的錘煉等。
2、培養創新思維 學生習作不是觀察材料的簡單復現,它需要經過思維的“篩選”、“過濾”,進行立意、選材、布局、表達,這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而小學階段的作文只是一種習作,是一種最基本的書面語言表達訓練,只要達到練的效果即可。小學生習作重在鼓勵自由寫,有創意地寫,不要在中心問題上苛求太多。為文開頭結尾過渡,起承轉合的基本模式,指導學生運用時不能模式化,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跳出思維的定勢圈,寫出自己富有個性化的語言。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習作中的模仿是以學生廣泛的閱讀為前提的,集各家語言之長,進行吸收、內化、表達,但模仿僅僅是一種手段,要力求仿中有創。
3、重視習慣養成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習作教學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學生每寫完1篇稿子,教師要培養學生自評自改和互評自改的習慣,對自己滿意的詞句段可加圈加“星”,對自己認為有創意的,可點出自己創意的精彩之處,讓學生首先感到習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一種成就感、愉悅感。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要反復琢磨,認真修改,對優秀處進行欣賞性評價,對有錯誤或有爭議的地方可以在文稿上做上記號,或直接提出進行商討,通過互相評改形成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 教師修改習作要為學生做好示范,發現普遍性問題要作詳細記載。學生習作中,只要有一句創造性的閃光語言,要大加贊賞;同一學生,縱向比顯著進步了,同樣要充分肯定。“實際上,每一個人都需要善意的贊美,作為教師來說,贊美學生是一種感情投入,是驅使學生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動力源泉。甚至,教師的一個笑臉,一句發自內心的鼓勵或者一次誠懇的期望,都會觸及學生的心靈,甚至震撼。” 此外,對于學生的習作成果不能“束之高擱”,可以通過辦報、投稿、集集和呈送的形式加以交流和宣傳,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習作的創新水平。
四、思考與建議
1、要扎扎實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調查顯示,學生作文最苦惱的是現實生活中沒有東西可寫,常常抱怨生活平淡枯燥,缺少具有新意的寫作素材。其實,這是學生不善于搜集材料、不留心觀察和用心積蓄所致。因此,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矢志不渝地堅持。
2、要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地寫好日記。調查顯示,每天堅持寫日記的僅占3.7%,而偶爾寫的卻高達84.2%,這充分說明我們對學生的日記要求“太馬虎”。如果學生沒有長期“積蓄”的過程,教師不給學生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學生焉能寫出新穎別致的文章?豈不真是“神”了!
3、要創造條件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從課程實施來說,就是要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大力改進課堂教學,變封閉為開放,加強與課外、與生活的聯系和溝通,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和運用語文規律。
創新作文 篇3
國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國樂,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結晶,是中國文化和中華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是中華悠悠5000年的魅力所在。
國樂有十大樂器:琵琶、二胡、編鐘、簫、笛、琴、塤、古箏。旋律激烈的琵琶,明亮的二胡,悠揚的蕭,縹緲的笛音,婉轉的古琴,音色悠長的塤,鼎沸的笙,雷鳴般的大鼓,通透清亮的古箏,編鐘聲一響就已抓住你的心……
素有十大樂器之首的古琴便是廣為人知的,它是中華民族歷史最古老,最具藝術特征的土生土長的'撥弦樂器,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讓人覺得仿佛在云端,以此來揭開序幕。手上看似輕柔的指法,一手撫,一手捻,猶如空谷的聲音,讓人的節奏不由自主的跟著琴聲一起走,去沉浸于音樂的王國,仔細聆聽,卻聽見琴聲與撫弦所發出的聲音,交錯地彈奏,隨后便兩只手一起彈奏,一時快一時緩,似是沖破洪堤又似是水在冰下無法流動……
在如今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時代,青年們的潮流文化是嘻哈電音那樣的音樂。國樂?恐怕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原因是為何?難道國樂就是一個老土的代名詞嗎?我們不斷地在向世界證明中國有嘻哈,中國有街舞,但國樂呢?我們需要文化引進,但同時也需要文化輸出!
其實國樂并不老土,大家對傳統的東西好像都認為是跟不上潮流,已經過時了的東西,殊不知這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就像是現在的流行歌曲中的樂器編曲大多是用搖滾樂器,主旋律的東西都是弦樂,背景鋪墊是管樂器或者是電子音色。但這畢竟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在不知不覺中,中國的樂器與西方樂器逐漸融合,產生了新的火花。如果們所熟悉的周杰倫的菊花臺這首歌里的樂器有吉他、琵琶、定音鼓、長笛和管弦樂器等。由此可見,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是伴隨著我們成長,跟隨我們一同發展的,它永遠也不會過時。
有一擋節目叫做《國樂大典》,他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國樂。其中的國樂大師方錦龍一把琵琶模仿美印日各國彈撥樂器,“琵琶是萬能的”這句話是方錦龍大師所說的,他甚至可用一把琵琶將印度的兩種樂器——西塔琴,塔不拉鼓,一齊表現出來。國樂大師方錦龍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實力。只是可惜這檔節目并未火,沒有呈現象級,其中的緣由也可能是因為這個節目所需的鑒賞力太高了。其實古月不單單是中國的文化,它還是一種藝術,它是所有藝術中最絢麗的,它往往能夠促進人的內心深處,在國樂大典中,它把它的韻味體現的淋漓盡致,卻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不僅讓人惋惜。
靜心品味國樂,聆聽其中的精華,它可以使周圍嘈雜的一切安靜下來,它能使人浮躁的心平靜下來,即使是不懂國樂的人也能沉浸在其中。它讓我們回歸了內心的沉靜,體會到經典浸潤心靈的高雅享受。《禮記。樂記》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樂體現的就是天地和諧,樂是最早產生是人類對自然律動的覺察,對生命節奏的感知。樂的意義在于和諧之美,人能通過對宇宙和諧之音的感悟來達到提升修養,陶冶情操的目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國歷久彌新,在如今這個時代有多少人是追尋前方的腳步,意以致于忘了身的“根”,國樂是悠悠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結晶,是我們應代代相傳的瑰寶。
創新作文 篇4
現在什么都要求創新,創新非常的重要,寫作也是一樣的,你的文章如果有創新了比別人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的好更加的完整,那么你的文章肯定被評為一篇好文章的,小學作文五年級輔導提到作文有時候也需要創新。
(一)學好語文課是創新的前提
同學們每天都上語文課,都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一篇篇精美的課文,有的同學認為,學習語文課不外乎就是學點字、詞語、句子等基礎知識,充其量學到一些閱讀的方法,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一篇篇課文,就是一篇篇極好的范文,語文課學習閱讀,更是在提高寫作,因為閱讀好比是土,而作文則是土中長出的苗,土肥才能苗壯,只憑著幾節作文課,要想提高作文能力真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習語文的大好時機,把語文課當作提高作文能力的課堂。
學習作者的選材方法和選材角度,在選材上有所創新。
材料是寫作文的前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材料,作文就無從寫起。有了材料并不一定能寫出好作文,還要求材料力求新穎,貴在創新,這樣的材料才能使讀者耳目一新。我們的語文課文,給我們做到很好的榜樣,如短文兩篇中的《散步》,作者沒有去寫散步中看到的美好景物;沒有去描繪社會環境的變化;更沒有去捕捉散步時碰到的好人好事,而是著力刻畫通過散步,體現出的一家三代人之間和諧的關系,表現出的中年人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由于作者在選材是全力創新,才使讀者讀后眼前一亮,又給我們開辟了一個選材的新天地。有時,雖然材料難以創新,但我們可以變換觀察材料的角度,照樣給讀者新體驗。如《背影》一文,作者把觀察的角度集中在父親的背影上,從而給人以全新的感受。
2、學習作者結構文章的方法,在結構上有所創新。
全新的文章結構也能給讀者以新意,我們要不斷地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更新文章的結構,例如《背影》在安排結構時以回憶背影描繪背影再現背影的結構全新地展現了背影給我的感受,使結構新穎、別致。
3、學習作者分析材料的方法,在觀點上有所創新。
作文的目的不只是觀察生活,記敘生活,更主要的是分析生活,表明自己的觀點,給讀者以啟迪,學習作者對生活的分析,無疑對于我們的認識生活、提高覺悟是大有幫助的,不少課文,對生活的分析深刻,有新意,體現了作者觀點的創新,例如《散步》一文,作者通過分析一家的散步,看到了中年人對生活的使命感,這一觀點是非常有創新的,使我們更加深了對生活的認識;再例如《金黃的大斗笠》一文,通過雨中姐姐給弟弟送斗笠,表現了姐弟手足情深的觀點,這些,無一不是創新的體現,所以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4、學習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力爭在表達感情上有所創新。
作文就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而表達感情也需要有新意,創造出表達真情實感的新途徑,新方法。這方面,書中為我們做了很好的表率,例如《金黃的大斗笠》一文中姐弟倆“對白(是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嘻嘻。——咯咯。這幾個字的動作、笑聲,傳達出姐弟倆美好的情誼,使手足之情躍然紙上。再如《背影》一文中,寫父親反復托咐茶房照應我,還反復叮囑我,而我當時卻認為父親“迂”。而“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一個“聰明”就把當時對父親不理解,而現在理解后的`自責,內疚之情表現得活靈活現,這些,都是在表現感情上的創新之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5、學習作者在使用語上的方法,在語言的運用上有所創新。
作文的語言非常重要,好的語言能感染讀者,能增加文章的魅力,在語言的使用上,書中不乏精彩的范例,如“那團烏云走過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訴我的。”短短兩句話,就刻畫出姐姐的聰慧、識風雨,擬人修辭的運用使語言更富于情調,多么精彩的句子呀!這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總之,作文要努力創新,創新是作文的靈魂,我們只有熱愛生活,認真觀察生活,細心品味生活,仔細分析生活,才能看出新材料,寫出新內容,言出新觀點,才能給讀者全新的感受。
創新作文 篇5
在中華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多少名人呀!他們像顆顆璀璨的星辰,裝點著星空。張衡便是其一。
張衡是我國漢朝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在文學方面表現出非凡的才能,創造了世界上最早可以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也發明出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動的侯風儀。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為國家做出卓越的貢獻。
那時候,經常發生地震。由于科技不夠發達,人們無法做出有效地防備,每次都傷亡慘重,損失不少的財產,牲畜也死亡不少。人們為此都感到苦惱,又很無奈。
當時的皇帝、大官,都認為地震時不吉祥的象征,以為是妖魔作怪,對地震十分害怕。張衡卻覺得,地震,沒那么簡單,便下決心研究出其中的奧秘。
附近的人們都信邪,紛紛嘲笑張衡這種想法,有的還說他造謠生事,欺騙百姓。張衡卻不管這些謠言。相傳,他廢寢忘食地搜集有關地震的資料,由于他出生貧寒,沒錢點燈,常常省下飯錢,買油點燈。周圍的人都勸他,嘲笑他,說他癡心妄想。宮中的大官都揭他的短,在皇上面前說三道四。雖然他很有才能,但沒錢沒勢,處處受到擠壓。這些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一邊頂住巨大的壓力,一邊專心研究。他細心描畫繪圖草稿,時時畫到手抽筋,也不愿停下來。筆,磨斷數根,手,擦破一次又一次,經過一夜又一夜,也不肯停下。他精益求精,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終于發明出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起名叫做“地動儀”。他那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精神,震撼了許多人。
地動儀是用青銅制造的,形狀很像一個酒壇。四周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每條龍口里都含著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都蹲著一只銅制的蛤蟆,對準龍張著大嘴。那個方向發生地震,朝著那得龍嘴就會張開,把銅球吐出來,給人們發出警報。張衡對此非常滿意。
有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突然張開嘴,吐出銅球。按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預報西部要發生地震。可是那一天那里一點也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人聽說附近哪發生了地震,因此大伙紛紛議論,都說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但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向朝廷報告,隴西一帶發生了特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伙才信服,都對張衡的發明贊嘆不已。
最近,玉樹、汶川的超大地震,給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許多跟我一樣大的同學,在黑暗的世界,失去親人、手足…...
我想,現在的科技是如此發達,如果張衡在世,就會有更好的預測地震的工具,可以減少經濟損失,避免人身傷亡……張衡就像一面明鏡,點亮了我們后人,為我國科學發展畫上了濃彩重墨的一筆,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深得我們后人學習。
創新作文 篇6
中國著名畫家李可染說過:“踩著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是亞軍。”是呀,如果只走前人的路,不自己開通新的路,是很難進步的,伽利略因為創新,不走亞里士多德的老路,才發現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新理論。而信奉亞里士多德的人,也只是踩著前人的腳印走,更何況前人也是錯的。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也這么說:“要成長,你必須獨創才行。”只有獨創才能有新的收獲,只有有自己的想法才可以成長,萊特兄弟在1903年制造了第一架飛機,并且試飛成功。在實踐中,他們發現了書本中的理論是不對的,他們不迷信書本,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他決心改變秦國落后面貌,于是下了詔令,在全國范圍招賢納士。這時候一個叫商鞅的正好來到秦國,宣傳自己的強國之術,秦孝公重用了商鞅,推行變法,最終秦國成了一個強國。正如莎士比亞說的:“推陳出新是我無尚的訣竅”。商鞅正是推陳出新,才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
在生活中,創新更是無處不在。在寫作時,老師一般會講一些提綱和范文,這時候,走前人的路和創新就一下子分明了。自己的'文章要有自己的見解,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如果都按照范文寫,那所有的作文不都是千篇一律了嗎?
這么多名人說要創新,可見創新是名人成功的訣竅。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嗎?那就記住兩個字——創新。
創新作文 篇7
我國近代杰出的畫家、詩人李可染說過:“踩著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亞軍”和“冠軍”只有一字之差,可是所享受的成功和榮譽卻差之千里,多少青年人想在一片領域中拼命地工作,多少學生在沒日沒夜地努力學習,不就是向往“冠軍”的成功嗎?
可是我們拼了命地學習前人的知識,前人的經驗,最終只能獲得“亞軍”,我們到底和那些“冠軍”差距在哪里?我認為是創新。
還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小故事,一天,發明家愛迪生把一只燈泡交給他的助手——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系畢業生阿普頓,要他算出玻璃燈泡的容積,阿普頓拿著燈泡琢磨了好長時間,于是用皮尺在燈泡上左右、上下測量了一陣,又在紙上畫了好多的草圖,寫滿了各種尺寸,列出許多算式,算來算去還未有個結果。愛迪生見他算得滿頭大汗,就對他說:"我的上帝:你還是用這個方法算吧!"說著,他在燈泡里倒滿了水,遞給阿普頓說:"把這些水倒進量杯里,看一看它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了。"助手聽了頓時恍然大悟,于是照此方法很快就算了出來。
是啊,我們學到的東西越多,越容易像阿普頓一樣被學到的知識束縛住我們的思維。這個時候就需要“創新”,要換種思考方式,要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學得活,才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學習不只是學習別人告訴我們的東西,還要在學習中創新,主動地去學習。“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齊白石是這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朱熹是這樣,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這樣。我們要先學習書本上的內容,再多多開闊視野。當然,我們應多觀察,多思考,哪怕一句話,一個字,也都不能忽略,不只是學習他人告訴自己的知識,還要在學習中增加自己的想法,在學習中不斷創新。
在我們不斷尋找“冠軍”的路途中,我們唯有與創新攜手才能走向終點!
創新作文 篇8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
落落余暉,我捧一縷最暖的;
漫漫人生,我選一最重的——創新。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高科技都應運而生。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很幸福,在21世紀,我們步入了科技時代,各種機器設備應有盡有。但科技時代的帶來不僅僅只是給我們帶來了好多好處,同時他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不利,我們會發現各建筑工地傳來的都是“嗡嗡”的機器運轉聲,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而且還耗費了大量的金錢,也就是在這種情形之下,我覺得走出一道創新路已經變得更為重要。也是時候要開辟一條新途徑、新方法的.時候了。
正如上段中所告訴大家的那樣。深圳的一家公司,為了在海拔300多米的山上作業,且為了不拉長工期,不破壞山體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于是深圳人請來了廣西的騾子和矮馬,將一筐筐石料馱上山頂,如此不僅省卻了建路的工期,又保護了生態。真可謂一舉二得。
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倒退,我認為這是一種進步,說明人的環境意識提高了,節約意識提高了。這不正是創建和諧社會所缺,所必需的嗎?我認為沒有什么方法是落后還是先進,只要是能完成任務而且對人類有益,那就是好方法。然而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不拘于現狀,敢想敢做。世上無難事,只要肯創新。
正是因為創、正是因為創新,深圳人民的難題得以解決;
正是因為創、正是因為創新,中國人民的飛天夢得以實現;
正是因為創、正是因為創新,我們住的才得以繁榮昌盛。
做為21實際的接班人,我們就是明天的主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擁有創新,沒有創新,明天的一切都是空想,沒有創新,所有的一切東西都沒有進步。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仁人志士都是有創新精神的。創新是成功的動力,愛迪生的創新使他成為時代的發明家,蔡倫的創新使得文化得以流傳千古……
我覺得深圳人的做法,不僅僅是一種創新,同時也是一種給我啟示。古人云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我要說欲開拓進取,必勇于創新;求立足于世,必敢于創新。因為創新價更高。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創新作文 篇9
快放暑假了,我的心里別提有多么的開心。特別是給我們組布置了一項新的作業那就是廢物再利用的手工課。
沒過幾天我們組就組織來到學校里,都拿著平時不用的物品進行改造創新,沒用多長時間一件件漂亮的小物品都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做的是一個漂亮的開關貼,它非常的實用從此以后再也不怕家里的`墻面臟臟了。王若溪做的是一艘精致的小船,它可以在水里自由自在的飄流。梁雅婷做的是一個超級棒的熱氣球,可以飛上天,看看美麗的風景。張亦軒做的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垃圾桶,把垃圾放在這里一定很方便。何一萱做的是一個收納盒,可以把鉛筆、橡皮······放在這里。李雨霏做的是一輛很特別小火車,可以讓我們乘著快樂列車一起去旅行。楊璨做的是一架小飛機,可以讓我們乘著它一起去看藍藍的天空。我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他都相互的笑了,都為自己的成果而高興!
通過這次研究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不斷的創新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創新作文 篇10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是學生語言能力、知識水平、思想素質、思維習慣等的綜合反映,但是大部分學生談文色變,無話可說,無文可作,只能東拼西湊,勉強成文。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礎薄弱、缺乏興趣、見聞不廣、缺少生活積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沒有找準抓手。此文試就作文教學中如何以創新能力為抓手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談點看法。
一、以培養學生作文創新意識為抓手,打破常規思維定勢
思維是作文的催化劑,選材、立意、布局、謀篇都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參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作中打破常規思維定勢,使其思維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擴散,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
心理學認為:“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可采用全命題、半命題、命題加提示和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片斷作文、作文填空、口頭作文、想象作文、續寫課文結尾、編寫劇本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感到作文如同游戲,興趣盎然。
二、以夯實學生作文創新基礎為抓手,豐富學生的寫作題材
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的。要使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指導學生發掘收集寫作題材十分重要。
1、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廣泛閱讀是學生作文創新的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言而喻,廣泛閱讀與作文創新密不可分。閱讀可以有多種途徑:
①閱讀課文,教師要精心設計閱讀方案,結合課文,適當補充課外讀物。
②閱讀報刊,許多報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學生創新作文的材料寶庫。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華,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匯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
2、開辟第二課堂,拓展作文課堂外延。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強調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作文教學也不例外。第二課堂中可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開辟作文專欄,介紹作文寫作知識、技能、技巧,成立作文興趣小組,確立創作方向,舉辦作文故事、作文專題講座,向校廣播站投稿、辦班級學習報等形式,為學生敞開一片廣闊自由的寫作天地。
學生在第二課堂的滋潤下,會煥發出滿腔的激情,激發出創新的'欲望。同時教師要讓學生走出校園,積極地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培養興趣、激活思維、開闊視野。學生在生活中創新作文,在作文中書寫生活,提高了作文創新活力。
三、以激發學生作文創新激情為抓手,創設寬松的寫作氛圍
教師要善于營造一個民主寬松、愉快生動的寫作氛圍,不要隨意否定或扼殺學生某些個性化的思想,讓學生用其稚嫩的文字敘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坦率地表達出對自我、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和感悟。
1、優化作文寫作環境。在作文課上要創設出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與學習氣氛,允許學生大膽設想、敢于質疑,鼓勵他們求異思維,鼓勵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交流。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提筆寫作,大部分同學都有話可說,且語言流暢,這時就會出現大批優秀的習作。
2、給予學生“自由”,鼓勵創新式的表達。以往強行命題、框死文體、規定寫法、限定字數、粗暴批改等現象背離了寫作內在的“自由創造”規律,是不可取的。只有給予學生寫作“自由”,才能使他們潛在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得到充分的釋放,才能使作文教學與創新教育接軌。
四、以提高學生作文創新質量為抓手,優化作文評改方式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指導學生找出作文中的優缺點,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作文質量和寫作水平。“學生作文教師改”的傳統模式,永遠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并不能真正養成學生寫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
1、用肯定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寫出的作文對他而言,都是最高水平的發揮,也希望得到肯定性評價。語句不通順、條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確等等裁判式的評語,會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要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評改中教師作為說教者的形象,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耐心的心靈交流,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2、改變作文評改的方法,提高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評改能力是寫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評改能力的強弱是獨立寫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教師要教學生學會批改方法。作文批改中可采用自讀自改、師生共評、小組互評等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體地位。這樣可以使他們轉換角色,誘發他們對作文評改的興趣,促使他們形成健康向上的成就動機,可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自信力,還可以促進他們相互間的交流,培養他們互相協作的精神。
在新課程的新導向下,只要我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作文教學的抓手,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激活,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必將別有洞天,充滿盎然的生機,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創新作文】相關文章:
以創新為話題的作文:創新01-29
創新,創新作文09-23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超越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成功01-27
有關創新的作文:懂得創新01-27
關于創新的作文:我們需要創新01-26
呼喚探索與創新描寫創新的作文01-31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無止境01-27
創新的力量創新作文09-22
關于創新的作文:插上創新的翅膀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