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大全
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語往往來源于歷史事件。那么下面這些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與歷史人物的成語 篇1
1、一飯千金——韓信
典故:韓信在未得志時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釣魚,運氣好的時候能靠著釣上來的魚充饑,運氣差時就只能餓著肚子。在韓信釣魚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經常拿些飯菜給韓信,韓信非常感激她。在韓信功成名就之后,想起了曾給予他救濟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兩黃金來回報她。
釋義:比喻厚報對自己有恩的人。
2、東山再起——謝安
典故:東晉政治家謝安出身士族,是個十分有才干的人。但他寧可隱居于東山,也不愿意做官。有人曾舉薦謝安做官,結果不到一個月他就不想干了。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又出來做官,出任要職。
釋義:指退隱后再次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后又重新得勢。
3、紙上談兵——趙括
典故: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會按照兵書上的理論制定作戰計劃,不懂得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4、四面楚歌——項羽
典故:漢高祖劉邦在攻打西楚霸王項羽時,將項羽的軍隊圍困于垓下。此時項羽的士兵已經很少了,糧食也沒有了。夜里四周圍住項羽軍隊的漢兵唱起了楚國的民歌。項羽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到楚地了么?為何他軍隊中的楚國人這么多呢?”項羽打算突圍逃走,最終在烏江畔自刎。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5、投筆從戎——班超
典故:東漢時期軍事家、史學家班超年少時常常替官府抄書,以此來養家。班超面對這樣的生活曾扔下筆感嘆:“我若沒有更好的志向,也應該像傅介子、張騫立功封侯,怎能長期在筆硯間忙碌呢?”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就對他們說:“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壯烈之士的志向呢?”后來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終立下了功勞,封了侯。
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6、暗渡陳倉——韓信
典故:漢高祖劉邦從漢中出兵要攻打項羽的時候,大將軍韓信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
釋義: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7、韋編三絕——孔子
典故:孔子晚年喜歡《易經》,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讀了許多遍,又附注了許多內容。這樣的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釋義: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8、司空見慣——劉禹錫
典故:唐代詩人劉禹錫在任蘇州刺使時,有一個曾任司空官職的人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便邀請他一同喝酒,并請了幾個歌女作陪。席間,劉禹錫詩興大發,賦詩一首:“高髻云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釋義: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9、入木三分——王羲之
典故: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釋義: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10、近水樓臺先得月——蘇麟
典故: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都得到過他的關心與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給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釋義: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
與歷史人物的成語 篇2
1、一鼓作氣(曹劌)
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師(鄭谷)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釋義: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4、一飯千金(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5、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釋義: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后又重新得勢。
6、圖窮匕見(荊軻)
出自《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釋義: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7、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8、負荊請罪(廉頗)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釋義: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9、臥薪嘗膽(勾踐)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釋義: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10、揭竿而起(陳勝)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釋義:砍了樹干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11、三顧茅廬(劉備)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釋義: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12、孺子可教(張良)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
13、墨守成規(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釋義: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14、老當益壯(馬援)
出自《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釋義: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15、投筆從戎(班超)
出自《后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后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17、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釋義: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18、嗟來之食(黔敖)
出自《禮記·檀弓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發沖冠(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釋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20、手不釋卷(呂蒙)
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與歷史人物的成語 篇3
入木三分
【釋義】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
【語出】唐代張懷瓘《書斷》:“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人物】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后人又稱他為王右軍。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與歷史人物的成語 篇4
約法三章(劉邦)
[釋義] 約:商議確定;法:法律。訂立法律三條。原指訂立法律;相約遵守。后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大家監督遵守。
[語出] 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正音] 約;不能讀作“yāo”。
[用法] 一般作謂語、賓語。
[例句] 為了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校長與全校師生~;作業當天完成;不上第七節課;節假日不補課。
[成語故事]
秦二世是個無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趙高,而且還殺了許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過得很不好,因此,到處都有人起來反抗。而劉邦和項羽就是歸屬于楚懷王的中。
有一天,楚懷王對劉邦和項羽說:“你們誰要是先進入關中,誰就可以稱王。”于是,劉邦和項羽分別帶著像西路和北路出發。
一路上,劉邦沒有受到什么阻力,還打了幾場勝仗,順利進了關中。不過,劉邦一進入咸陽城后,顯現原本貪酒好色的本性,一直待在宮里不肯出來,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張良去勸他,他才恍然大悟,趕快召集關中父老、英雄們開會,和他們做了三個約定 —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剩下的都可以廢掉秦朝法律。
所有的官吏和以前一樣平安無事,百姓們得知也都很高興,四處宣傳:“如果劉沛公可以回到關東,那么我們老百姓就有好日子過了。”因此,劉邦很順利地收買了關中的人心。
【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大全】相關文章:
與學習有關的諺語大全11-08
與牛有關的成語故事08-05
成語典故及其歷史人物故事11-29
與幸福有關的排比句大全02-25
含比喻的詞語大全以及成語09-03
經典成語故事大全12-10
成語故事大全:暗度陳倉09-23
成語故事大全:口蜜腹劍09-13
簡短成語典故故事大全08-23
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移風易俗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