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緘其口的成語故事
導語:三緘其口形容其言談說話相當謹慎,或者一句話也不肯說,F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關于該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閱,謝謝。
【漢字書寫】:三緘其口
【漢語注音】:sān jiān qí kǒu
【成語出處】:佚名《孔子家語。觀周》:“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粺o多事,多事多患!
【成語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用于對事保密程度。
【三緘其口的意思】:緘:封閉。用三張封條貼在嘴上。形容其言談說話相當謹慎,或者一句話也不肯說,F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三緘其口的近義詞】:默不作聲、守口如瓶、緘口不語;
【三緘其口的反義詞】: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呶呶不休、夸夸其談;
【三緘其口的故事】
這個事情在《孔子家語。觀周》中有記載,其原文是這樣的':“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闭f的是春秋時期,有一次孔子去周國的首都游玩,他參觀了周王的祖廟,在廟里孔子看到廟堂大殿右邊的臺階前面有一個銅制的人,這個銅人的嘴巴上被三道封條貼封了,銅人的背上還刻有“這是古時侯說話最小心謹慎的人!币恍凶。
【三緘其口例句】
西周。姜子牙《太公金匱》:“武王問:‘五帝之戒;可得聞乎?’太公曰:‘黃帝云:予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緘其口;慎言語也!
西漢。劉向《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于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
宋。尤袤《全唐詩話。姚崇》:“欽之伊何?三命而走,謹之伊何?三緘其口。勉哉夫子,行矣勉旃。書之屋壁,以代韋弦!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三回:“昔賢曾有一首古詩,嘆息道: 良金不范,美玉不剖。君子修身,渾樸自守。危行言遜,禍免生肘。金人示誡,三緘其口。鴻飛冥冥,弋人何有? ”
鄒韜奮《民族解放與人民陣線》:“孫先生的遺囑也沒有人再敢在那些地方高聲朗誦,國民黨的三民主義也不得不三緘其口。”
【三緘其口造句】
1、在爾虞我詐的官場里,一些善于明哲保身的官員們在很多時侯都選擇了三緘其口。
2、集思廣益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如果大家都三緘其口的話管理層也就無可奈何了。
3、對于這件事,他三緘其口,處理得十分妥當。
4、他愛講些頂好三緘其口的怪話,他讀的書太多,他常愛逛逛栗樹咖啡館,那本是畫家跟音樂家扎堆兒的地方。
5、對于自己的家庭,他三緘其口。
6、銀行家和葉劉淑儀會面后,對會議內容都三緘其口。
7、無論怎么問,他就是三緘其口,不愿透露任何訊息。
8、在這種高壓統(tǒng)治下,莫怪大家對許多事都三緘其口。
9、當問他為什么虐待兒子時,他三緘其口。
10、這種夫妻間的事,旁人沒有插嘴的必要,最好三緘其口。
11、我對這件事情完全不了解,只好三緘其口,不好插嘴。
12、人們一提起他兒子,她就三緘其口。
13、出現問題后,還卻一味推卸責任,對事故原因三緘其口,對民眾要求賠償的呼聲置之不理,其行為,讓人寒心。
14、有些人則是選擇性地,只與自己信任的人談論此事,而有些人對此三緘其口。
【三緘其口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南橘北枳的成語故事11-24
尷尬的成語故事09-17
★鋪錦列繡的成語故事01-06
班荊道故的成語故事01-06
常見的成語故事11-29
馬角烏白的成語故事04-15
從善如流的成語故事12-11
箕山之節(jié)的成語故事12-07
分鞋破鏡的成語故事11-25
人給家足的成語故事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