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
不恥下問:比喻向地位和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或形容謙虛好學,不自以為是。小編收集了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釋義]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語出]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正音] 問;不能讀作“wén”。
[辨形] 恥;不能寫作“尺”。
[近義] 不矜不伐 謙虛謹慎 功成不居
[反義] 好為人師 驕傲自滿 居功自傲
[用法] 用作褒義。形容虛心求教。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圣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有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儀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yǔ),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們會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shì)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后,衛國國君就賜他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作為他的謚號。”
后來人們常用“不恥下問”來比喻向地位和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或形容謙虛好學,不自以為是。恥,以為恥辱。
【造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師,只要肯放下架子,不恥下問,你就可以學到許多新的知識。
2、你如果要學習,就要不恥下問。
3、在認識論上,主張學而知之,不恥下問,敏而好學,實事求是。
4、而且在如今的信息時代,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可能比教師多,所以教師還需要放下架子,不恥下問,這對教師提高自身素質也是有好處的。
5、不恥下問,學識才會加深,因此肯去尋找的人才能有所發現!
6、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因此,我們應該不恥下問。
7、在學習上,我們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
8、主要包括主動學習觀點,認真求實觀點,能做到不恥下問。
9、不恥下問才能有學問。
10、三千年前孔子就教育我們要不恥下問。
11、虛心求藝,不拘門派,博采眾長,不恥下問。
12、一個謙虛的人會不恥下問,因為他知道,知識的海洋如此浩瀚,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學到的只是滄海一粟。
13、因此,提前完成任務的學生會主動幫助速度較慢的學生,速度慢的學生也會不恥下問。
14、因為他不恥下問,所以他能把各種事情都處理得很好。
15、給我的印象他是一位很積極主動的學者,不懂的東西他會不恥下問。
16、教師應在教室巡回指導,及時掌握各小組活動的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經常聽取他們在小組活動中的真實體驗,肯定他們的成績,鼓勵他們不恥下問,積極參與語言實踐。
17、就要不恥下問,要尊重別人,要誠實謙虛,虛懷若谷,不可自以為是,淺嘗輒止。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06-07
不恥下問名人故事08-23
不恥下問的啟示作文(通用23篇)09-08
關于學習的作文:不恥下問為什么這么難03-19
成語故事01-30
經典成語故事12-22
經典成語故事02-16
經典成語故事02-16
成語故事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