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的作文(常用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城的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城的作文 篇1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游覽了我們向往已久的名勝古跡——長城。
那是一個陰雨天。我和媽媽坐了大約一個半小時的公共汽車,終于來到了八達嶺長城的腳下。趁媽媽在買票的時候,我便回頭望了望身后的長城。哇!長城可真長呀!它像一條巨龍盤繞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上,太壯觀啦!
終于可以登上長城了!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我迫不急待地登上長城。這下可是看清了長城的面目:長城是用大塊大塊的棕黃色城磚砌成的十分結實,而且一邊有突起的齒,齒上還有一個個小方孔,那些孔都是用來讓g弩手射箭的;長城上,每隔一段便會有一個堡壘,這些堡壘在古代是用來讓值班的士兵休息的,也是用來傳遞信息的。每當士兵發現了敵情,就可以點起烽火報信。因為堡壘和堡壘之間離得很近,互相聯絡也很方便。
我和媽媽在長城上走了好一會兒了,隨便找了一個堡壘就開始休息。我從堡壘上的一個稍大的.方孔向下探頭一望,只覺得滿眼都是翠綠,只有那黃色的長城蜿蜒在這大片大片的翠綠中。
休息之后,我和媽媽繼續爬長城。我發覺長城上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奇怪極了,便問媽媽為什么,媽媽說,因為前面是好漢坡。我明白了,原來人人都想當好漢呀!
過了好漢坡,就該下長城了,下長城的路非常陡,那大塊大塊的城磚滑得像陶瓷一樣,滑溜溜的。好在旁邊設有鐵扶手,不然我肯定不敢下。
這次的長城游結束了,但我仍然記憶猶新。因為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珍貴的文件遺產!
長城的作文 篇2
長城---中華的象征,民族的脊梁,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
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整個世界的驕傲。
著名的萬里長城,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蜿蜒曲折,蟠伏在中華大地上。
它東起河北省的山海關,西到甘肅省嘉峪關。
它縱橫河北、北京、山西、內蒙古、寧夏、陜西、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全長6700公里,因此被稱為“萬里長城”。
長城歷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xx多年。
自秦朝開始,修筑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高山峻嶺、峭壁深壑。
可以想象,沒有大量的人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長城凝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鮮血和汗水。
長城越群山,經絕壁,穿荒原,橫瀚海,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
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雄偉氣勢、宏偉規模。
長城猶如巍峨豐碑,屹立在地球上,屹立在世界人民心中。
萬里長城,氣勢磅礴,雄偉壯麗,是中華民族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
長城的作文 篇3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征。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御別國入侵,修筑烽火臺,用城墻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后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墻體長度為6259.6千米,壕塹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2.2千米。
長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筑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后每一個朝代修筑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筑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臺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于修筑城墻,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從城墻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墻、劈山墻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xx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長城的防御工程體系
在冷兵器時代,長城防御體系的軍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秦時,“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新書·過秦》)漢武帝時,“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設屯戍以守之,然后邊境得用少安。”(《漢書·匈奴傳》)
“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的.趙武靈王正是以“變俗胡服,習騎射”而著稱于世的政治家(《史記·匈奴列傳》)。事實上,秦皇漢武,包括明初,無不是在主動出擊、軍事上取得壓倒優勢時修建長城的。這說明,修筑長城既是一種積極防御,又是積蓄力量、繼續進取的謀略。
修筑長城,是針對西北邊地實情所采取的積極措施,是化被動為主動,因為對于北方的游牧部落,“大興師征之,則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誅也;師還則寇鈔又起;留卒戍守,則勞費不資,故惟有筑長城以防之。”“然則長城之筑,所以省戍役,防寇鈔,休兵而息民者也。”(呂思勉《中國民族史》第三章)
而且要強調的是,長城的防御作用不是表現在一般人以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處在于——入侵者或許能集中力量偶爾攻破一兩個關口、闖入內地,但只要整段長城還駐守有強勁的軍隊,入侵者就始終面臨被阻擊、伏擊而無法回家的危險;尤其是,長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個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騎兵縱然破關而入,但只能對內地實施騷擾,而他們的后勤根本無法通過關口輸送進來,故而無法在內地立足、從而動搖中國的根基。癬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這是長城存在的根本意義。
長城的別名
兩千多年來,中國各朝各代在修筑長城和記載長城時,所使用的名稱多有不同。
方城:只在春秋時楚國用過。
塹、長塹、城塹、墻塹這幾種稱謂基本上相互通用,從戰國直到明代幾乎全都使用過。
塞、塞垣、塞圍在史書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況有兩種意義:一是表示關口要隘,二是表示長城。
長城塞、長城亭障、長城障塞這些稱謂在史書中很常見。
壕塹、界壕壕塹是長城建筑的一種形式,而界壕則是金代長城的專用詞。
邊墻、邊垣將長城稱之為“邊”,主要是明朝。中國古代,多將中原各地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地域稱之為“邊地”,明代則將在這一地域修筑的長城稱之為“邊墻”或“邊垣”。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由黃海海濱一路延伸至亞洲內陸沙漠的龐大石造建筑物,大約有1800年的歷史。城墻大約有25英尺高,12英尺厚,在中國的陸地上綿延將近1500英里長。萬里長城的建造目的是為了增加北方蠻族南下劫掠后逃亡的困難度,藉此抑制他們的侵略。當然長城本身相當龐大,但是它的目的并不是要隔絕北方的侵略者,因為要維護這樣一個防御型建筑的成本實在太過高昂了。
現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長城的作文】相關文章:
游長城_長城作文08-23
長城_關于長城的作文03-27
長城之淚_圍繞長城的作文02-15
長城的作文11-03
(經典)長城的作文12-30
長城的作文11-04
[經典]長城的作文12-03
長城的作文(精選)10-22
長城作文09-02
[精選]長城的作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