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世界遺產-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介紹文)
秦始皇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世界遺產-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介紹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號坑簡介
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四周各有五個門道。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墻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后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九個過洞內排列著戰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戰袍,有的著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后有馭手一名,車士兩名。
二號坑面積約6000平方米,由車兵、步兵和騎兵組成曲尺形軍陣。
二號坑簡介
軍陣分為四個部分:曲尺形的東端:四邊周廊內有172名立射武士,中間四條過洞內有160名跪射武士,為弩兵陣。曲尺形南半部,八條過洞內并排著八列戰車,每列八乘,每乘車后有2~4名車士,無徒兵,為戰車方陣。曲尺形中部:三條過洞內排三列戰車,每列六乘,車后排列有徒兵和騎兵,是車、步、騎的混合軍陣。曲尺形北部:共有三條過洞,每條過洞內有兩乘戰車,其后為八隊騎兵,每隊四列,為騎兵陣。二號坑的四個部分既相對獨立,又彼此密切聯系,集各軍兵種于一個陣列中。二號坑預計可出土各種武士俑1300余件,戰車89乘,車馬356匹,鞍馬100余件。
三號坑簡介
三號坑面積520平方米,呈“凸”字形狀。出土戰車一乘,馬俑四件,武士俑68件。坑內陶俑以夾道式排列,它是秦軍陣的指揮中心。
秦陵銅車馬
秦陵銅車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側20M處,1980年局部試掘銅車馬坑時,在一木槨內出土一前一后縱置的兩輛大型銅車馬,出土時已殘破,經修復后恢復原狀。
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各個部件分別鑄造,然后用嵌鑄、焊接、粘接、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接等多種機械連接工藝,將眾多的部件組裝為一體。通體彩繪,馬為白色,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用膠調和的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車、馬和俑的大小約相當于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實物精心制作,真實地再現了秦始皇帝車駕的風采。
秦代的金屬加工技術有了輝煌的成就,在秦陵銅車馬的制造上集中體現出來。秦陵銅車馬共有三千多個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運用了鑄造、焊接、鑲嵌、銷接、活鉸連接、子母扣連接、轉軸連接等各種工藝技術,將此結合為一個整體,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特別是一、二號車的傘蓋,其厚度僅0.1~0.4厘米,而面積分別為1.12和2.3平方米,整體用渾鑄法一次鑄出,即使在今天,要鑄成這么大而薄、均勻呈穹窿形的銅件也非易事。
至今,銅車馬上的各種鏈條仍轉動靈活,門、窗開閉自如,牽動轅衡,仍能載輿行使。秦陵銅車馬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于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余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跡”中的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世界遺產-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介紹文)】相關文章:
秦始皇陵兵馬俑05-01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秦始皇陵兵馬俑02-19
秦始皇陵兵馬俑作文07-15
參觀秦始皇陵兵馬俑作文02-06
游秦始皇陵兵馬俑作文11-26
(精華)秦始皇陵兵馬俑作文06-04
秦始皇陵兵馬俑作文【薦】03-01
參觀秦始皇陵兵馬俑作文06-06
(實用)秦始皇陵兵馬俑作文01-15
游兵馬俑作文 游秦始皇陵兵馬俑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