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七八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貶義詞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biǎn yì cí,名詞,指是詞義帶有貶斥、否定、憎恨、輕蔑感情色彩的詞。相關成語有見利忘義、遺臭萬年等。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亂七八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亂七八糟,形容毫無秩序及條理,亂糟糟的樣子。 出自 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圖書字畫,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潔,不像公坊以前亂七八糟的樣子了。”
一、成語解釋
【成語】:亂七八糟
【拼音】:luàn qī bā zāo
【解釋】:形容無秩序,無條理,亂得不成樣子。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圖書字畫,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潔,不象公坊以前亂七八糟的樣子了,這是霞郎的成績。”
【舉例造句】:琴彈得亂七八糟,可是她的嗓子怪清亮的。★老舍《二馬》四
【拼音代碼】:lqbz
【近義詞】:雜亂無章、污七八糟
【反義詞】:井然有序、井井有條、有條有理
【歇后語】:牛毛炒茴香;雞毛炒韭菜
【燈謎】:二大娘的針線筐
【用法】:作定語、狀語;指混亂
【英文】:all to a hideous mess
二、成語典故
七國之亂與八王之亂
“亂七”,指的是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西漢初,劉邦在鏟除異姓諸侯王的同時,又分封了一批劉姓子弟為王,想依靠劉氏宗族的力量,作為皇權的羽翼。但是,隨著諸侯王的勢力不斷擴大,其弊病和隱患也漸漸地顯露出來了。經過幾朝的演變,到景帝時諸王勢力越來越大,其中齊、楚、吳三封國幾乎占天下之半,嚴重地威脅著漢王朝的中央政權。大臣晁錯建議景帝進行“削藩”,以減少諸王的封土,從而鞏固中央政權。景帝采納了晁錯的建議,下令在眾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激起諸王強烈反對。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吳、楚等七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武裝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景帝有些慌張,聽信饞言,誅殺晁錯,但諸王的軍隊還是不退,繼續挺進。景帝悔恨之余,決定以武力平叛,于是派遣太尉周亞夫率兵征討。周亞夫以堅壁固守的戰術,多次挫敗吳楚聯軍的進攻。吳楚聯軍的士卒餓死、投降、失散得很多,只得敗退。三月,吳王劉濞殘部數千人退守丹徒沖江蘇鎮江,被東越人所殺。其他諸王也戰敗自殺、被殺。這時候,歷經三個月的七國之亂遂被平定。到了文帝時期,已嶄露頭角的晁錯敏銳地看到諸侯王勢力的擴大,必然對漢朝中央政府帶來嚴重的威脅,便向景帝劉啟提出“削藩”的建議,即“削其枝郡”,歸中央直接統轄。景帝采納了這個建議,并著手逐步削減王國的封地。這就是歷史上的“周亞夫平七亂”。“亂七”一詞,即產生于此。
“八糟”,指的`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朝皇室內宮爭權奪利的“八王之亂”。西晉初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后,擔心其他大夫會奪去他的政權,把皇室子弟分別封為諸侯王,并規定享受許多特權。司馬炎死后,繼位的惠帝司馬衷為人庸愚弱智,實際朝政大權落入他外祖父楊駿的手里。這引起司馬炎的妻子賈后的不滿,她便暗中用計,殺掉了楊駿及其同黨。之后,賈后請了汝南王司馬亮來輔政。司馬亮上臺后,也是獨斷專行。因此,賈后密詔司馬瑋將司馬亮殺死,由司馬瑋出來輔政。可是,司馬瑋也不是對賈后言聽計從,賈后便又設計殺死了司馬瑋。后來,為獨霸朝野,賈后又將皇太子司馬遹廢為庶人后毒死。趙王倫趁機發動兵變,打出了為太子司馬遹報仇的旗號。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趙王倫發兵進攻洛陽,斬殺賈后及其親黨,一場持續16年之久的皇族奪權混戰就此開始。因為先后參與這場亂事的共有八個同姓王: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河間王颙、成都王穎、長沙王乂和東海王越。因此,這場混戰史稱“八王之亂”。這次皇室內宮爭權奪利的血腥斗爭,遠比“七國之亂”時間更長,人民所遭受的災難也更加深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八王之亂”被形象地稱為“八糟”。
此后,人們將“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這兩個歷史事件連到了一塊構成了一句成語。
黃帝內經
女子七年一周期,丈夫八年一周期,天人合一俗稱七七八八,假如不按天地陰陽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交替生活,生命就會紊亂,就叫“亂七八糟”。
易經
在九宮八卦中,其他卦象都是兇中帶吉或者吉中有兇,唯獨第七宮的游魂卦和第八宮的歸魂卦是純粹的兇卦,所在古人在搖烏龜殼時遇到第七卦心就亂了,卜到第八卦事就糟了,所以說亂七八糟。
【亂七八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相關文章:
驕傲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9-22
固執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4-28
坦然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4-25
驕傲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04-09
無微不至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03-25
妄圖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3-21
載歌載舞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3-16
頑固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3-14
癡呆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03-10
殲滅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