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懸河是褒義詞
口若懸河是褒義詞1
謎面口若懸河
謎語類型打一常用詞
謎底流言
相關資料四 : 謎語:口若懸河勢力均(打一外交詞語)
謎面口若懸河勢力均
謎語類型打一外交詞語
謎底雙邊會議
以上關于“[口若懸河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的信息由網友上傳分享,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口若懸河是褒義詞2
“口若懸河”這則成語的懸河是瀑布。講起話來像瀑布一樣滔滔不絕。形容能言善辯,也比喻十分健談。含貶義,但是現在也中性化了。
【口若懸河】 【釋義】
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話來沒完沒了。
(1)若:好像。
(2)懸河:指流在高處的河流,后來也指高出地面的河。此處指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一樣奔流傾瀉不止。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出處辨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南朝·齊·王僧虔《誡子書》:"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
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盡其書,懸河不窮其義。"
北魏(公元386-557年)酈道元(公元約470-527年)《水經注·清水》:"瀑布乘巖,懸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聲,震動山谷。"
注:南朝順序為宋、齊、梁、陳,劉義慶為公元403-444年人,為南朝宋時宋武帝劉裕侄子,《世說新語》成書于公元439-440年,早于北魏的酈道元《水經注》,但《世說新語》傳世本皆為唐以后版本;句中提到的郭子玄即郭象。
《北史·裴蘊傳》:"蘊亦機辯,所論法理,言若懸河,或重或輕,皆由其口,剖析明敏,......"《北史》為唐朝李延壽所著。
唐 房玄齡《晉書 郭象傳》:"太尉王衍每云,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注:《晉書 王衍傳》有(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西晉清談家)"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更改,世號口中雌黃",雌黃即雞冠石,當時用于涂改在黃紙上寫的錯字。此段與《世說新語》重復,可視為對《世說新語》記載的轉述。
唐·牟融《邵公母》詩:"搔首驚聞楚些歌,拂衣歸去淚懸河。"
《新唐書·文藝傳上·王勃》:" 盈川文如懸河,酌之不竭。"
明·李東陽《哭舍弟東山》詩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淚復懸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
清·唐孫華《贈趙松一》詩:"辯如懸河注,目如巖電爛。"
蘇曼殊《碎簪記》:" 蓮佩至此,忽停其懸河之口。"
口若懸河是褒義詞3
詞目
口若懸河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同義詞
口如懸河、口似懸河、伶牙俐齒
出處與詳解
說話象河水下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言善辯。
《金瓶梅詞話》第三三回:“﹝ 韓道國 ﹞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鄒韜奮《患難馀生記》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運動演講大會,回答時侃侃而談,口若懸河!
字詞分開解釋
(1)若:好像。
(2)懸河:指流在高處的河流,后來也指高出地面的河。此處指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一樣奔流傾瀉不止。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南朝·齊·王僧虔《誡子書》:“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
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盡其書,懸河不窮其義!
北魏(公元386-557年)酈道元(公元約470-527年)《水經注·清水》:“瀑布乘巖,懸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聲,震動山谷!
注:南朝順序為宋、齊、梁、陳,劉義慶為公元403-444年人,為南朝宋時宋武帝劉裕侄子,《世說新語》成書于公元439-440年,早于北魏的酈道元《水經注》,但《世說新語》傳世本皆為唐以后版本;句中提到的郭子玄即郭象。
《北史·裴蘊傳》:“蘊亦機辯,所論法理,言若懸河,或重或輕,皆由其口,剖析明敏,......"《北史》為唐朝李延壽所著。
唐 房玄齡《晉書 郭象傳》[2] :“太尉王衍每云,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注:《晉書 王衍傳》有(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西晉清談家)“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更改,世號口中雌黃”,雌黃即雞冠石,當時用于涂改在黃紙上寫的錯字。此段與《世說新語》重復,可視為對《世說新語》記載的轉述。
唐·牟融《邵公母》詩:“搔首驚聞楚些歌,拂衣歸去淚懸河!
《新唐書·文藝傳上·王勃》:“ 盈川文如懸河,酌之不竭。”
明·李東陽《哭舍弟東山》詩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淚復懸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
清·唐孫華《贈趙松一》詩:“辯如懸河注,目如巖電爛!
蘇曼殊《碎簪記》:“ 蓮佩至此,忽停其懸河之口。”
口若懸河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口若懸河是褒義詞。意思是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辯。
典故
郭象是西晉時期玄學家。他從小勤學好問.善于發現問題,有鉆研的精神。郭象知識淵博,對日常事物常有獨到的見解,他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擅長清談。
西晉時期推崇老莊思想。當時有十幾個名家為《莊子》作注,但都不能將《莊子》的思想精位研究通透。向秀為《莊子》作注,他將作品中美妙的玄理表述出來,將以往人們沒有發現的奇思妙想發揮得淋漓酣,在當時引起大談老莊思想的熱潮。可惜的是《莊子》《秋水》《至樂》兩篇還沒有注釋完成,向秀就去世了、
向秀的兒子年幼,未能繼承父親的遺志.而文稿又被郭象獲得。郭象為《秋水》《至樂》兩篇作注,又改了《馬蹄》一篇的注解,其他各篇的注解就只改了些文句,然后就以自己的.名義抄錄,成書《(莊子)注》!(莊子)注》使他聲名遠播,所以后來只有郭象的《(莊子)注》,而沒有向秀的《(莊子)注》了。
當時的一些清談名士很推崇郭象。有一次,太尉王衍與郭象閑談,發現郭象口才很好,能言善辯,說得頭頭是道,很有見地。王衍感嘆道:“郭象言論,如同瀑布傾瀉,滔滔流注,永不停歇。”
口若懸河是褒義詞4
滔滔不絕是中性詞
滔滔不絕釋義
【解釋】:滔滔:形容流水不斷。像流水那樣毫不間斷。指話很多,說起來沒個完。
【出自】:五代后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示例】:斡離不得汪豹獻了李劉隘口,無人阻當,~,把十萬大兵盡數渡了黃河。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回
【語法】:偏正式;作狀語、定語;形容話多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萬語千言 對答如流 口齒伶俐 侃侃而談 滔滔汩汩 呶呶不休 啞口無言 夸夸其談 口如懸河 滔滔不竭 大言不慚 冉冉不絕 口若懸河 千言萬語 念念有詞 娓娓而談 喋喋不休 長篇累牘 源源不斷
反義詞 緘口不言 噤若寒蟬 噤口不言 斂聲息語 默默無言 默默不語 金人三緘 三言兩語 沉默寡言 默默無語 啞口無言 守口如瓶 笨嘴拙舌 少言寡語 戛然而止 默默無聲 張口結舌 嘿嘿無言
口若懸河是褒義詞
口若懸河釋義
【解釋】:若:好像;懸河:激流傾瀉。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
【示例】:知縣見他說的~,又是本朝確切賊,不由得不信。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喋喋不休 嘵嘵不停 懸河瀉水 滔滔不絕 呶呶不休 侃侃而談 妙語連珠 口似懸河 吐露心腹 能說會道 娓娓而談 口如懸河 滔滔不竭 應答如流 夸夸其談 笨嘴拙舌 對答如流 能言善辯 談辭如云 萬語千言 口齒伶俐 辯才無礙 嘮嘮叨叨 千言萬語 咕噥不已 牙白口清
反義詞 鉗口不言 閉口結舌 閉口無言 沉默寡言 笨嘴拙舌 拙嘴笨舌 金人緘口 一言不發 一聲不吭 閉口藏舌 守口如瓶 張口結舌 緘口不言 噤若寒蟬 訥口少言 啞口無言 一聲不響 鉗口結舌 緘口結舌 默不作聲 瞪目結舌 三緘其口
口若懸河是褒義詞5
恣意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恣意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的參考答案
基本意義是:放縱;不加限制;任意
多數時候運用是貶義的意義,如:
恣情縱欲 驕橫恣肆 恣意歪曲
恣意妄為
但也有少數時候用作褒義,如:
文筆恣肆(言談、文筆等豪放瀟灑)
口若懸河是褒義詞6
問:
“始作俑者”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
答:
是貶義詞?鬃臃磳τ觅秆吃,說:“始作俑者,其無后乎!”意思是最早發明用俑殉葬 的人,大概不會有后代吧。 后來用“始作俑者”來比喻惡劣先例的開創者。
【口若懸河是褒義詞】相關文章:
6.口若懸河故事
7.呆板是褒義詞
8.隨和是褒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