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作文900字錦集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的作文900字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
春節的味道還意猶未盡,新年的鞭炮硝煙尚未散盡,元宵節便宛如俏麗娉婷的村婦,滿面春風地款款走來。
在家鄉人眼里,鄉村最美不過元宵節,大年是春節的序幕,元宵節才是春節高潮,就像壓軸戲放在最后演一樣。鄉村小鎮元宵節雖沒有縣城陣容龐大,但也別具一格,融合了燦爛而悠久的鄉土文化精髓,踩高蹺,舞獅子,耍龍燈,劃旱船,頂花橋,傳遞著一種古老而傳統佳節的韻味。
在我的記憶中,演出者都是村里愛好文藝的叔叔伯伯嬸嬸們組成的,每天酒足飯飽之后,踱到村委大院里,邊胡吹海聊邊舞動起來。表演大都以戲劇化裝人物出現,演出的故事情節均源于當地民間傳說和歷史典故,整個表演既驚險刺激,又詼諧逗趣。于是震耳的鑼鼓聲,鞭炮聲,人們的笑聲匯聚在一起,把整個村子渲染得既喜慶又詳和。因好的文藝節目還要到鎮上去匯演,各村的叔叔伯伯嬸嬸們都暗地使勁兒,整個村莊都會因為元宵節的即將來臨而沸騰。
到了元宵節這一天,大家伙兒傾門闔戶,扶老攜幼,穿紅掛綠,歡天喜地到鎮上看演出,里三層外三層圍個水泄不通,有鎮上組織的,也有來自各村莊的,從清晨一直耍到深夜。踩高蹺的踏著高低不平的街道路面,搖晃舞步,動作驚險,圍觀的人群中不時發出一陣陣驚呼聲。舞獅子的從街一頭舞到街另一頭,活靈活現,鑼鼓喧天。尤其是劃旱船最有情趣,漂亮的船姑娘坐在船艙,恰似一朵流動的花兒在小鎮上飄蕩,船兒擱淺了,老艄公用槳撬、肩扛、手抬,動作詼諧夸張、惟妙惟肖,引起陣陣喝彩聲。元宵節時就連平時不怎么出門的老頭老太太也要在兒孫攙扶下顫微微地出門觀看。此時勞碌了一年的鄉親們身體放肆地扭一扭,憋屈了一年的嗓子吼一吼,喊出一年的舒心如意。因元宵節是鄉村的狂歡節,于是,嘻鬧聲、歡笑聲、鑼鼓聲,聲聲交織在一起,匯成鄉村元宵夜晚的交響曲,回旋地飄蕩在上空。
元宵節吃元宵,也是鄉村一道靚麗風景。鄉下各家各戶的主婦們都善做飲食,元宵做得最拿手,用家鄉的山楂、芝麻、核桃仁、棗泥為主,加上白糖,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吃起來齒頰留香。不知是哪家最先點燃了元宵夜,噼里啪啦地鞭炮聲引爆了整個鄉村,不絕于耳的炮竹聲此起彼伏,飄蕩夜空,打破了鄉間的寧靜,一道道光束銀花劃破夜色,形成一支震耳欲聾的交響曲。吃罷元宵節的湯圓,小孩子們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吆喝著同伴滿街巷里鉆出鉆進。大人們乘興走出家門,聚在一起閑聊,或去小鎮上看看文藝演出。家家戶戶門口掛著的紅紅燈籠搖曳在夜風中忽明忽暗,每一盞燈有每一盞燈的心思,是鄉親們在里面點燃的對這新的一年的盼望與祝福。
年年歲歲過元宵,歲歲年年俗不同。如今,每到元宵佳節,鄉村里各家各戶門頭上懸掛紅燈籠的風俗早已湮沒無聞。而是夜幕降臨,家家戶戶吃完元宵,打點行囊,辭別家鄉,出門打工或準備春耕。元宵節在莊稼人心中漸漸淡化而去,原本村莊元宵節的熱鬧,只能在夢里久久地回味了。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2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推移,元宵節活動越來越多了,不少地方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3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天氣睛朗,還在睡夢中就被陣陣的鞭炮聲吵醒了。明媚的陽光透過窗子照了進來,真有春天般的感覺了,天空有一層薄薄的霧,是節日響成一片的鞭炮裝點的吧。
我們這里既過節又是廟會,所以顯得格外的熱鬧,平時習慣騎車、乘車的人們,今天都改成步行,成群結隊穿得漂漂亮亮的在大街上游玩。十字街頭有交警在維持秩序,繁華的路段車輛繞行,只準 出不許進。
元宵節比過年還要熱鬧,更有節日的氣氛,過年家人團聚,大街上行人稀少,都在家里共享節日的喜悅。元宵節大人孩子都從家走了出來,脫去厚厚的棉衣,換上漂亮的春裝,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 飄動,孩子們手拿各式花燈,更有一天都不熄的鞭炮聲,大街上到處都充滿著人們的歡笑聲。
漫步在大街上,穿行于人群中,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春天來了,春天真的來了。
熱鬧的元宵節作文
歲歲元宵,今又元宵。轉眼大年過去了,不過也沒什么值得惋惜,誰讓元宵節這么熱鬧呢!
按照傳統習俗,元宵節晚上家家要吃湯圓。放學回家,媽媽正忙著在廚房煮湯圓呢。只見一只只色彩鮮艷,又大又飽滿的湯圓在鍋里來回滾動,像一群頑皮的小魚,在鍋里嬉戲打鬧。開鍋了,煮熟的湯圓又變成了熟睡的嬰兒,渾身肉肉的,嫩嫩的,范著晶瑩的光澤,好像輕輕一碰就會破一樣。
吃完湯圓,媽媽建議去大統華廣場逛逛。太好了!正好我有機會炫耀一下春節在南京湖南路買的“手工金紗飛機燈”了。今晚,路上的行人一般都是三口之家,他們幸福地手挽著手順著人流走向市中心——大統華廣場。
今日的大統華廣場非比尋常,人山人海,用摩肩接踵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我點燃了我的飛機燈,在擁擠的人群里穿梭,爸媽快步跟了上來,因為稍有疏忽就有走丟的“危險”(好在我已長大)。我提著金壇獨一無二的燈,可是賺足了眼球。不時有行人駐足觀看,我趁勢自由地在穿梭在人群中。耳邊不時有人議論:“簡直太漂亮了!”“走,到前面看看,也買個飛機燈!”賣燈的小販也追問在我哪買的燈。有些任性的小孩開始哭鬧:“我要飛機燈!”看著這個架勢我不自在起來,趁人不備滅了燈鉆入人群中。
這時我才發現馬路兩邊各種各樣的燈還不少呢!有電子燈,有手工燈,有花卉燈,有人物燈,有的燈會唱歌,有的會轉呼啦圈,有的還會吹泡泡呢!再看看小販和顧客的交易,搞得像開辯論會似的。不過在這方面還是女人有一套,在小販堅持價格時,她們開始挑毛病:聲音太響容易壞了,有瑕疵了——實在不行就使出殺手锏——不買了,這種情況下,小販只要賺了,也就做成交易了。
大統華廣場下的超市里更是熱鬧非凡,這里人頭攢動,正在舉行燈謎會,不過商品銷售也相當火爆,商家怎會放過這一賺錢的良機呢!就連司馬坊步行街后面的小吃攤主都占了元宵節的光,他們臉上放出異樣的光彩,忙著接待每一位吃客。
我們轉出人群,發現天色已經不早了,是該回去了的時候了,但是那種只有節日才有的熱鬧卻永遠留在了我心里。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4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于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 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5
今天是元宵節,晚上的時候,人們都出來看禮花,鑼鼓隊也出來了好幾只,準備大鬧元宵呢!!
大街上禮炮轟鳴,人山人海,擠的水泄不通。路旁邊燈光閃閃的,那是小販拿著閃光的頭飾在叫賣。我們早早的開著車來到了四路的小公園里觀看禮花。小公園里布滿了各種各樣的彩燈,又威風凌凌的龍大哥、有雄偉壯麗的天安門、還有兇狠勇猛的獅子平時小孩子玩的娛樂設施也都圍上了五顏六色的彩燈。人來人往的人們手中都拿著各式各樣的小花燈,或是興奮地搖擺著頭上可愛閃光的小耳朵。整個博山成了燈的世界!!
在整七點鐘的時候,天空竟然照得如白晝一般,哦,原來是博山公園放起了絢麗多彩的禮花。過路的人們都停下了腳步,昂著頭觀賞著美麗的禮花,就連在路旁邊維持秩序的交警也忍不住的拍照留念了!!
禮花綻放出可愛的圖案,有紅彤彤的小兔子,在空中停留了一剎那,接著就慢慢的消失了。有的是像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大繡球,一個剛剛綻放出來,另一個緊接著又開起了五彩繽紛的花朵,一個接一個,一個放完了,在另一個的響聲中慢慢的消失了。整個上空繁星點點。還有像椰子樹一樣的禮花,中間有紅色的花蕊,他在空中綻放之后,立刻又像流星滑向地上,落入河中不見了。還有的禮花綻放出來像一個個小粽子或者是漂亮的花燈,停留在空中,慢慢的慢慢的伴著其他急性子的禮花,慢慢落下。還有的禮花像一棵棵晶瑩剔透的鉆石,長久的停留在天空中,給正在急速綻放的花球加一個美麗的裝飾。當這些鉆石降落的時候,就像天女散花一樣,到處紛紛揚揚!!還有的禮花像一朵朵的菊花,米黃色的精細花瓣,襯托著大紅色的花蕊,飛快的在空中展開,又像小魚一般飛快的謝落了下來。這種美是人間語言難以描述出來的!!最后禮花進入最高潮,幾乎流星般的禮花同時飛上天空,像沒有梳理好的一頭亂頭發,稍作停留后,慢慢的降落了!!在放禮花的同時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雖然禮花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好像就近在咫尺,伸手就能摸到一樣!!
欣賞完禮花的神奇之后,我們有去聽鬧元宵的鑼鼓聲。兩只鑼鼓隊的每一位隊員們都全神貫注的注重到這個表演上,神情很自然很放松也很陶醉。第一支鑼鼓隊,他們打出的鼓點非常的有力,聽起來非常的壯觀,他們是以大鼓為重點,其余的那些鑼只是起個輔助作用,讓整個鼓聲聽起來不干枯無味。而第二只鑼鼓隊恰恰相反,他們把銅鑼當成主要的,而鼓只是起到壯觀的作用。這樣聽起來聲音很大,震耳欲聾的感覺,我今天終于真切的感受到了!
鬧元宵就這樣結束了!!我感受到了今年比往年的禮花和鑼鼓要比往年的科學一點,也更讓我體會到了人群與彩燈輝映,禮花伴鼓聲起飛,人民公園沸騰起來了!!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6
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也是過了春節后最熱鬧的節日。元宵節有許多習俗: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子……其熱鬧程度實際上遠勝過春節!
記得有一年元宵節的晚上,月光皎潔,分外明亮,幾片云彩飄過,月亮猶如羞澀的少女,用紗巾擋住自己的臉。我和妹妹跟媽媽坐在陽臺上,一邊吃元宵一邊仰望著天空。看著天空綻放的五顏六色的`煙花,心里感到無比快樂!無比幸福!
吃完元宵,我和媽媽、妹妹興沖沖地來到大街上,只見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彩,好不熱鬧!路邊有各種各樣的花燈,令人看得眼花繚亂:有小女孩喜歡的美羊羊燈,有紅紅火火的大紅燈籠,還有兔子燈……我最喜歡的就是老虎燈了,小老虎燈做得惟妙惟肖,可愛極了。我們邊走邊賞花燈。最有趣、最好玩的要數猜燈謎了!,每個花燈里都有一個燈謎。如果你回答正確,花燈就歸你了。我興奮極了,因為猜謎可是我的拿手好戲啊!我隨手拉開一個美羊羊花燈上的字謎,謎面是:半價出售(打一字)。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催!”我真的答對嘍!媽媽問我:“你怎么知道的啊?”我故作神秘地對媽媽說:“這是個秘密。”說完還沖媽媽做了個鬼臉。妹妹看到我拿到了一個花燈,吞吞吐吐地說:“姐姐,真羨慕你啊!你可不可以……”沒等她把話說完,我便脫口而出:“好啦!我也幫你拿一個吧!”我順手拉開一個燈謎,謎面是:八兄弟賞月(打一字)。我暗自欣喜:這個我會啊,于是大聲地說:“是脫嘛!”燈的主人豎起大拇指對我說:“小朋友,你可真聰明啊!”妹妹高興地提過花燈說:“姐姐,你真了不起!謝謝你!”我的心里比吃了蜜糖還要甜。
回到家,我和妹妹在后院玩花燈,妹妹仍意猶未盡,忽然她興奮地對我說:“姐姐,我們玩游戲吧!”“你這個機靈鬼,又想到什么游戲啦?”我說。“姐姐,你有幾根煙花?”妹妹問道。我說:“你是不是打我煙花的主意?”“我哪敢啊,好姐姐。”妹妹連忙拉著我的手解釋。我疑惑地說:“仙女棒15根、彩菊10個。”心里暗自猜測:又打什么鬼主意?妹妹聽后興高采烈地說“我也是,我們就來玩猜燈謎的游戲,來20局,誰輸了,就給一個煙花對方,最后,誰的煙花少,誰就輸了,媽媽當裁判。”原來是這種小兒科啊,我立刻信心十足地說:“你怎么可能贏我呢?只管放馬過來!”開始時我占上風,漸漸地妹妹有了轉機……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20局很快就賽完了,我和妹妹打成了平手,媽媽鄭重地宣布:“我決定:加賽一場,加賽是搶答,搶到的人可以選擇是自己答還是對方答,答對加十分,答錯就算對方贏。請聽題:謎面是包拯出門。”我想了想:包拯外號包黑子,包黑子出門,黑加一個出,不就是“黜”嗎!我連忙舉起了手說:“媽媽……不,裁判大人,我要自己回答,答案是‘黜’。”媽媽看看了我,又看了看妹妹,說道:“我宣布,最后的贏家是—孟恬。”我對妹妹扮了個鬼臉:“我說你比不過我的嘛!”妹妹回了我一個鬼臉:“哼哼!今天算你運氣好,下次再來,我不信贏不了你!”媽媽笑著說:“好,我們明年元宵節再舉行一次猜謎比賽!”我和妹妹齊聲歡呼。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7
每一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噴噴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湯圓,有黑芝麻餡的、豆沙餡的、果仁餡的,令我眼花繚亂,我隨便夾起了一個,一嚼,啊!滿口的豆沙香飄了出來,發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夾起一個又一個,吃得我滿嘴飄香。
晚飯后,我們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廣場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維持秩序,公路上連汽車都沒有,人們把公路當成了人行道,人群緩緩的流向南湖廣場。當我們走近廣場,哇!那里已經是人頭攢動,看樣子我們只能擠進去了。八點鐘一到,開始放焰火了,一顆顆禮花騰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開,有的像有節奏飛舞的流星,有的如閃閃發光的金環,有的像綻放著菊花,有的還像滿天的繁星……剎那間,又一聲巨響,一個禮花在天空中爆開,發出耀眼的彩光,在場的人們隨著禮花的綻放而轟動,夜空被裝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廣場上沸騰了……
今年的元宵節真的讓人難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相關文章:
元宵節作文_元宵節的作文09-16
元宵節_元宵節作文03-11
快樂元宵節作文_元宵節作文03-05
過元宵節的作文_元宵節作文03-10
元宵節記作文_元宵節作文03-10
臨海的元宵節作文-元宵節作文12-22
元宵節作文:元宵節的夜晚10-12
過元宵節作文_元宵節09-30
關于元宵節的作文:元宵節02-08
有感元宵節 - 元宵節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