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900字(精選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900字(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作文1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難以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讓我乖乖坐在床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例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冷粽子”“不許與小伙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批頻頻地點頭。外婆就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能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外婆已把廚房里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臺上綁著幾捆桂葉和桂繩,白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盛滿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灶臺上放著的幾個小碟,里面盛著各種各樣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紅塘。
于是,我就坐在桌上一邊
吃著早飯一邊看著外婆忙碌著。
鄉下的灶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菜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凈的鴨蛋放入大鍋里,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里舀幾瓢水放入大鍋中,然后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的鹽,接著就往灶里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邊,開始給我編絡子了。
外婆的手由于長期勞動已經粗糙的像樹皮一般了,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一個用紅繩編成的絡子就編成了。
此時,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撈起一個最大的用紅紙沾水染成了紅色,再用干布擦拭干凈,裝進絡子里,掛在我脖子上。接著,外婆就往我兜里裝著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興,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和小伙伴們一起去看龍舟賽了。
外婆總是把我送到大門口,囑咐著要我快些回來吃粽子。我總是一溜煙就消失了。
小伙伴們此時都差不多到齊了,由鄰家的大姐姐當頭,領著我們這一群小毛孩到河邊看賽龍舟。由于河道較小,所以就只有兩條的龍舟,每條龍舟都有13個人,12個人劃槳,1個人打鼓喊口號,“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個皮膚黝黑的小伙子動作整齊地劃著,兩條龍舟你追我趕地向前駛去。
可是,小孩子會知道看什么呢?我們只不過圖個熱鬧罷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會兒,便覺得無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則不然,他們總喜歡沿著岸邊追著龍舟跑,由于劃槳的人力度較大,幾乎每個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濺著的痕跡。
鑼響了,大概是舟到終點了吧,剛好東西也吃完了,站起身,與伙伴們拉著手高高興興回家去。
太陽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廚房里已經飄出了桂葉的清香了,我就連忙躥進廚房里,去挑已出鍋的個大的粽子。一般我都會坐在門檻上把那個粽子吃得干干凈凈,偶爾會剩下幾顆糯米粒給雞吃,看著大公雞的貪吃樣,我也被逗樂了……
盡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粽子,編絡子給我,盡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作文2
窗外淋漓的小雨不停,恍惚,又到了那個粽香飄蕩的時節,又到端午節了嗎?往事似乎還很清晰,思緒飄了好遠,飄到了故鄉,故鄉的端午節……
農歷五月,青草漫遍了家鄉的山野,淺淺的清香撲鼻而來,石板橋,苔痕斑駁的青石下,墨綠的水色,緩緩流動,宛若溫潤的雙眸,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
指甲紅
端午節淅瀝的小雨一下,鳳仙花那些桃紅的,細碎的小花朵就開得一片爛漫。每當這時,鳳仙花顫著花瓣上的露珠笑意盈盈時,穿著花布衫女孩們把花瓣細心地采下來,放進一個細白的碎碗片里,再放上粗鹽和白礬,又操起一根圓木搗得碎碎的,碗里的花瓣就成了粉色的糊狀。女孩們眨著明亮的眼,不時有幾綹黑發飄到額前,她們一邊搗著,一邊輕輕念叨著:“端午到,指甲紅,染了指甲過端午,紅紅火火過一年。”她們摘下幾片鮮嫩的梅豆葉,先把花瓣泥涂在指甲上,再用梅豆葉靈巧地把手指尖裹成一只只綠粽子,最后纏上紅絲線,把葉子扎緊。女孩們終于甜蜜地笑起來,明天那鳳仙花的桃紅就跑到她們指甲上去了!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桃紅鮮艷了女孩的指甲時,行走……
艾篙青
“哦,摘艾蒿嘍!”頑皮的孩童們坐在遙遙晃晃的自行車后座上仍不安分地大喊大叫,嘹亮的聲音響遍了清晨的山野。是的,是該摘艾篙去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密密的艾蒿顫動著晶瑩的露水爬遍了山坡,穿著短衫的小孩子們跌跌撞撞地爬上小山坡,白嫩的手輕輕撫摸著艾篙,閉上眼深深地吸一口艾篙的香氣,咯咯地笑起來,他們使勁拔下一小束艾篙,白嫩的指尖濺上點點青綠,歡笑充滿了山野。婦女們輕聲說笑著,信手摘下幾片艾葉,戴在耳邊濃密的黑發上。成束成束青翠的艾篙被放在自行車后座上在鄉間土路上顛簸著帶回家,歡聲笑語灑落一路。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艾篙遍綠了山野時,行走……
粽香飄
青翠的蘆葉在家鄉老人們的手中輕輕旋轉,光滑的蘆葉被捏成錐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幾個干巴巴的大紅棗。幾轉,幾捏,粗糙的大手靈巧地轉動,一個個小巧玲
瓏的粽子便跳蕩而出,再倒入冒著熱氣的大鍋里煮,粽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變成深綠,順著白熱的水汽,飄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粽子被撈出來,冒著熱氣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順著深綠的粽皮滑下來,裊裊的熱氣讓人心里驟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點綴著幾顆蜜棗,鮮香潤滑,還帶著蘆葉特有的清新,一并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滿嘴的清甜,滿心的溫暖。彌漫了雙眼的,不止那白熱的水汽,還有家鄉人分享著粽子,滿臉滿足的笑。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粽香飄蕩時,漸行漸遠……
思緒在濕漉漉的水汽中漸漸模糊了,那粽子的清香似乎縈繞齒間。端午節,悠久的傳統,美好的風俗,人們在這年年的端午節中,虔誠,莊嚴,心中懷有的不僅是對節日的期待,更是對美好生活得祈愿。
家鄉的端午節啊,我愿在夢中,將你深深思念。
端午節的作文3
昨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將艾草插在了門前,這是家鄉延續已久的一種風俗。據說,它還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嘉靖十四年(1535)湯紹恩出任紹興知府后,最讓他寢食不安的是當地頻繁發生的水災。當時,會稽、山陰和蕭山三地之水均從錢塘江、曹娥江和錢清江匯流的三江口入海。由于當時河口處擁沙堆積如丘,洪水不能外泄,因此“民甚苦之”。湯紹恩為此訪查了山會平原的地理水道,當他行至三江口時,見兩山對峙,心中不禁一喜,當即對隨行人員說:此江水下必有石根,正是建閘擋潮的好地方。后經過地質勘察,果然如此。于是,湯紹恩決定在三江匯合的彩鳳山與龍背山之間,建造一座擋潮和泄水的大閘。
自湯知府造三江閘以后,紹興連續十幾年風調雨順,旱澇保收,五谷豐登。這時,有些人家就大手大腳,浪費起糧食來了。一天,太白金星下凡察訪民情,他來到紹興一個叫水村的上空,按落云頭,搖身一變,變成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討飯老頭。他走進一戶人家,看見一個婦女正在喂豬,豬槽里全是油汪汪的剩菜和雪白的米飯,灶上灶下都是散落的飯菜。老頭說:“阿嫂,可憐,可憐我,給我點飯吃吃,我已經餓了三天三夜啦!”誰知那女人卻用嘴一撇道:“死要飯的滾出去!誰有東西給你吃?給你吃,還勿如喂豬,過年還可以殺肉吃!”太白金星強忍住怒火,又說;“我已經三天沒喝一口水了,給我點水喝總行吧?”那女人白眼翻了幾翻,就隨手從墻上摘下一個撈兜,遞給老頭,撈兜全是洞,怎么能舀水呢?這不是故意作弄人嗎!太白金星氣極了,心想這里的人太可惡了,就用手指在大門墻上畫了幾下,然后留下一股青煙,人就不見了。喂豬的女人這才知道剛才來討飯的老頭是神仙,自己闖了大禍,非常害怕。
第二天清早,太白金星拿著瘟疫瓶來到這個村子的上空,剛想向下撒瘟疫,忽然看見村頭小河里,有一位女人,抱著一個大孩子,領著一個小孩子,慌慌張張地淌著河水往對岸走。他覺得很奇怪,便化作一個小老頭,來到女人身旁說;“我從來沒有看見過河的時候,抱著大孩子,領著小孩子的。那女人說;“老人家,您有所不知,這大孩子是我丈夫前妻病死時丟下的孩子,小孩子是我親生的兒子。昨天,我們村里一個潑辣勢利的女人,惹怒了一位老神仙,說是今天讓我們村起瘟疫,全村人都死光。我們只好逃走。淌水著了涼,容易生病。我寧可讓親生的兒子淌水,也不能讓這大兒子委屈呀!”太白金星聽了,心想,這是一個好心人。同是一村人,心眼就不一樣,不能同樣對待,就從地上拔了一株艾草說;“你們回村去吧,把這株艾草插在你家門上,瘟疫就不會染上你家了。”說罷用手一指,河上頓時出現了一座大橋。那女人知道遇見了神仙,接過艾草,謝過老人,就帶著兩個孩子從橋上走過河去。那女人過了河,心想,就我一家避開瘟疫怎么行呢?就帶著兩個孩子拔了一大捆艾草,急急忙忙地趕回村去,在每家每戶的門框上都插上了艾草,連那個喂豬的心眼不好的女人家也給插上了。
太白金星撒下的瘟疫沒處落,就隨風飄到大海里去了。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從此,這種端午插艾草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迄今猶存。
端午節的作文4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
有些小朋友會問: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呢?這個問題我來告訴你吧,相傳龍舟競賽都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則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還有一些小朋友想問:“端午中的“午”與數字“五”音多么的像呀,一定有一些關于“五”的風俗,可就不知道有哪些?的確有很多,如每家在端午節那天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并且這一天有許多孩子額頭上都有用雄黃酒寫的“王”字。有些孩子沒有寫,我想應該是爸媽認為只要有做人的品德就行了,不需要是第一,稱“大王”吧!
在這天中,有的孩子還佩戴著五顏六色的香囊呢!
昨天我一起床奶奶就給我燒了兩只粽子,還在我的褲子上掛了香囊,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聽奶奶講端午節的由來。吃好早飯奶奶帶我去菜市場買了艾草,奶奶說:“掛在門上可以辟邪。”買好菜我們剛剛回到家,姑姑和姐姐來我們家過端午節,我們一家人準備開開心心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不過昨天真的很開心。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都能有口福嘗到奶奶親手包的粽子,因為奶奶包的粽子有許多特別的講究,所以我最愛吃奶奶包的粽子。
要說奶奶包的粽子為什么那么好吃,那是有秘訣的。因為奶奶退休前,是在國營的糧店里工作的,所以她對糯米的挑選有獨到的心得,所以基本上經過奶奶法眼挑選的都是顆粒圓潤的優質糯米,然后再配上新鮮的粽葉和品種繁多的餡料,那自然是與眾不同啊。包粽子前,奶奶先要把粽子葉放在鍋里煮一會兒,據說煮后就能發出更濃郁的香味。然后再把葉子兩頭剪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經過一道道的工序,最后,粽子可以放在大鍋里煮了,而這煮粽也是外婆的獨門一絕,因為越大的鍋子煮出的粽子越香,鍋內的粽子在蒸煮時香味會互相滲透哦。
奶奶包粽子用到的配料可多了,除了有傳統的豬肉,蛋黃、紅豆、紅棗,還有香菇、鮮嫩筍絲、蝦肉、金針黃花菜、新鮮魚肉等獨門配料……粽子比在外面賣的那種小一些,但卻好吃多了。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糯。
現在,人們幾乎什么時候都能吃到粽子,在超市、街邊飲食店都可覓到它的蹤影,可那些粽子似乎都缺少一股特有的香氣,不是糯米不夠糯,就是餡料單一和太少,所以吃來吃去,還是外婆包的粽子味道最鮮美,因為她飽含了外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我們親情與關愛……
這個端午呀!我一定會過得很開心!
端午節的作文5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里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跟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干,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致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床,揭開鍋,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頓時彌漫著蘆葦葉跟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煞是好看。熏艾蒿,我們這里離山遠,艾蒿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只在屋子里點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說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帶香包,鮮艷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里面放上香料,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里拔“圣草”了。這里說的圣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說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制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們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著蒙著神秘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農歷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臺眼,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里,多少歡悅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這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紅的這種草,今天不怕它,采。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采回家,這樣這些神秘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這種神秘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復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干嘛哪么費勁,買幾個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里藏著的細心,樂趣,買些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端午節的作文6
農歷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據說,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因政治抱負不得施展,于這一天投江而死,后人為了紀念他,便把這一天當做節日。在南方,每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人們便劃龍舟競渡,初始的時候據說是為了追趕和拯救投江的屈原大夫,后來是為了驅散魚兒,以免它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同時還向江中投放糯米飯和粽子,喂飽了魚兒,屈原大夫的尸體就會保存完整,久而久之,吃粽子、賽龍舟就演變為一種端午節的習俗。而在我的東北老家,端午節卻是另有一番情趣。
農歷五月初五,大田的禾苗剛剛破土而出,農民們開始為之間苗、除草松土。雖是忙季,,但難得夏季里的這個節日,大人們還是要操勞一番的。豆腐是前兩天已經磨好的,絕對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生產隊也許會殺只豬或宰頭牛,給每家分上幾斤;雞蛋也是提前攢下的,那時的人們都不富裕,雞蛋是每個家庭的燈油錢、食鹽錢和孩子們的文具錢,在飯桌上盡情地享用它的時候很少;蔬菜也是生產隊菜園里的,雖還未大量上市,但一些早熟的如韭菜、菠菜之類的也已經綠了飯桌。
早晨,天不放亮,大人們就到山野里去采摘帶有露珠、帶有香氣的艾蒿(據說,這一天這一刻的艾蒿曬干后研成粉末是絕好的消炎止血藥),然后把它們三五棵一把地插在屋檐下,隔一尺一把,上面掛上五顏六色的紙葫蘆,微風襲來,一搖一蕩的,煞是好看。我想,這香氣四溢的艾蒿掛上五顏六色的紙葫蘆插在房檐下,除了裝點美麗之外還有驅除瘟疫祈福迎祥之意吧。
早餐前,母親會把早已縫制好的做工精巧、芳香四溢的香囊發給每個孩子,女孩子會很驕傲和臭美地戴在胸前,既靚麗了自己又芬芳了自己;我們這樣的禿小子就只能把它珍藏在衣服的口袋里。
早餐開始了,自然都是農家菜,諸如豬肉燉粉條、豬肉燉豆腐之類,再加上菠菜和韭菜的點綴,色覺和味覺都會勾起人們的食欲。主食是有濃郁特色的粘豆包,大人們還會喝上幾杯水酒。特別之處是母親會端來一盆冒著熱氣的水煮雞蛋,每個人都要不放作料地吃掉幾顆,據說這一天吃雞蛋可以養顏,防止臉上長疙瘩雀斑之類的.。
外邊豬倌的吆喝聲想起了,母親拿起幾顆雞蛋,讓我們送給豬倌,或許是因為他是單身,或許是為了感謝人家的辛勞,反正這個行為已成了我家端午節的一個習俗。然后我們背上書包,懷揣著節日的喜悅,蹦蹦跳跳地往學校趕。今天的書包除了課本文具之外還有幾顆雞蛋,上課前,所有的同學都拿來放進老師的講桌里。這禮物其實很輕很輕,但蘊含的情意卻是滿滿的,它體現了農家子弟對老師的敬重和感激。
長大后,離鄉客居錫林郭勒,再也沒有像模像樣地過端午節,于是孩提時代的端午節連同那屋檐下隨風飄逸的艾蒿和五顏六色的紙葫蘆便成了美好的回憶而珍藏于腦海深處。這些年,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節日也莫名其妙地多了起來,有農歷的有陽歷的,甚至還有洋人的圣誕節、愚人節、情人節,每次都是滿桌子的大魚大肉,甚至還要弄點山珍野味,可是我卻總是懷念兒時的端午節,懷念那一搖一擺的彩葫蘆和精巧芬芳的香囊。
端午節的作文7
贛南農村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劃龍舟、門懸艾葉等等之外,那“逢青就是藥”的藥草也是蠻吸引人的。
大家曉得,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并且從20xx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了。按一般傳統的說法,都認為端午節起源是紀念古代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但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源于對惡日(也稱“毒日”)的禁忌。因為時值農歷五月,正是仲夏疫病流行的時節,俗稱“惡月”(也稱“毒月”),端午節這一天俗稱“惡日”,正是“諸蟲百毒盡消滅”的傳統節日。針對五月惡月,在民間就會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直到現在,還可以從端午節許多的習俗中,找出驅邪避毒的痕跡。在我們贛南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在端午前幾個圩日,各鄉鎮集市中就草藥成行成市了:有菖蒲、大葉艾、柴胡、小山楂、葛藤、七葉一枝花、活血藤、半夏、魚腥草、左蘇、鉤藤等,各家各戶都成捆地購置作家常用。還有不少人家也趁此時機購置些山藥、小活蛇、蜈蚣、狗魚,再配以人參、枸杞、杜仲、五加皮等中成藥,用高度白酒浸制成獨特的家用藥酒,對風濕、跌打有奇效。到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在房屋門口用葛藤沿大門懸掛,把艾葉、菖蒲、桃枝或草棘刺插在大門兩邊,意寓祛病除邪。許多農戶家里均自配雄黃酒,全家大小輪流嘬飲少許。然后,由家中年長者將剩余的雄黃酒沿房屋周遭噴灑,重點是雞舍、豬圈、茅側等地,目的是防蛇豸。傳說端午這天的午時,不論您在什么地方,只要隨手摘一片草葉,用意念想象著它可以治什么病,絕對奇效。過端午節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洗藥水澡:將菖蒲、大葉艾、柴胡、小山楂、葛藤、楓樹挎、石板藤等熬成醬色的水,趁熱洗浴,洗后也不能用清水沖洗,意欲洗除晦氣、卻病健體。端午節洗盆藥水澡,洗盆藥水澡,這既是一種客家人的風俗,也是一種節日固有的享受,更是一種客家文化的傳承和熏陶。
端午節里藥草貴。這里的“貴”并不是指價格,而是金貴、看重、珍視、寶貴的意思。村婦們上山采藥草到圩上賣,也不是單為了那幾塊錢。你看那5塊錢就可以買一籮筐的斬短曬制好了的金銀花藤,采制者就連“臨工錢”也是沒有的,淳樸的人們將藥草辛苦的從山上溪邊采來,為的是讓那些沒有時間上山采藥草的人能通過她們的勞動請得“藥神”進家門而祛病除痛達到那種修善積德的境界,因此端午節在圩場岸口的藥草交易賣方大都不會開很大的虛價,買者也無需使勁壓價的,畢竟在端午節里藥草貴,賣的是一種約定,買的也是一種虔誠。另外,客家人淳樸的藥草圖騰中還有一種說法,藥草不能送人,沒有出錢買的,就說明你心不誠,會沒有藥效的。
端午節的作文8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與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對我的哺育與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范圍,她精心呵護與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與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著、索取著自己的需要,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與上學,城里與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與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與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著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里面的各種豆兒與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著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脖子上學校向女同學炫耀著,高興著,美著……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么幾次趕上奶媽家過節,于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盡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大盆子邊上,拿著棕葉包著米與豆兒,拿著草捆扎,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著手里的,一邊教著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里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著,就是里面成了稀飯,盡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盆里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與香包永遠永遠留記憶中,那是什么樣的棕子與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這里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愿與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9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我也了解一些,據說是紀念屈原,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廣泛升入人心。因此,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這一天無論到城市還是鄉村,都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我們不僅可以享受到豐盛的佳肴,還可以享受節日里濃濃的溫情。
大家都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重頭戲。每家每戶都為包粽子這個大工程準備著,雖然我家沒做,但是幾天前我已在舅舅家體驗到了整個制作過程,讓我回味無窮。
首先放一些幾抖糯米浸泡一整晚。天亮了,我和表姐們就去采摘棕葉。棕葉枝細葉大,生于陰面的山間谷底,一棵上長得很茂盛,經過我們精挑細選,一會兒,袋子就豐滿了。回去的山路上雖然有些崎嶇,但在這綠水青山,溪澗流水潺潺,林間鳥語花香的自然風光,我們仍是邁著輕快的步伐。
下午,我們就進行了包粽的活動。一大盆生糯米,一盆香噴噴的豬肉和花生,還有幾條白細的小繩掛在椅子上以便包扎和節省空間。我和表姐們都躍躍欲試,便也跟著學,也能學出幾分模樣。一般都是三角粽,但也能做出新花樣,如長長的、微型的。一個個給粽枝緊緊地捆在空中,四個一小串,八個十六個為大串。一串串都躺到大鐵鍋里,燒了很長時間,撲鼻的粽香
才慢慢地從鍋里散發出來。我們在廚房里俳徊,張望,直咽口水,我們還直念叨著呆會要吃多少個,非得吃個夠!鍋蓋終于掀開了,粽子的香氣撲面而來,我吃了一個又一個。我們都洋溢在節日的歡樂中。
今天,我也嘗遍了各家送的粽子,各有各的風味,五花八門。午餐是節日的高潮。粽子依然占主體地位,一大盤粽子居中,青黛色的外衣,四角如菱,系著淡青的腰帶。腰帶打的是活結,一抽就撒;要是打成死結,就叫罵娘粽-急著要吃,可又解不開,就罵開了。其次是釀豆腐,這是我家節日里少不了的特色菜了,字面看也許你會覺得很麻煩,其實不難。用剁碎的豬肉放些香料,然后在豆腐上掀一個小坑,把豬肉捏進去,簡直一個精品,再一個個放進油里炸,便是黃澄澄的方金子一般,那股香味更是誘人,;令人“口水直流三千丈”,其它也就幾樣家常小菜。雖然這樣也不算很豐富,但我還是很開心,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在電視上,也報道了城市端午節的一些消息。令人新奇的是那個“粽王”,擺在那大廳前讓人觀看,有人還擁抱它,感受它的碩大,報道說可以讓幾千人吃個夠,真令人耳目一新。還有那一幕幕壯觀的賽龍舟,轟鳴的敲鼓聲,人們的呼喊聲,繪成一幅美妙的賽龍舟圖。
端午節從淚羅江的波浪里悄然走來,幾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墨汁,把中華大地染成棕葉式的青綠。端午節里,那個過程,那種氛圍,那種樂趣,都讓我們回味無窮。
端午節的作文10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唐代文秀的《端午》。過幾天就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日——端午。
我知道很多關于端午的來歷和傳說,在今天,我就來講給大家聽吧!我還有自己的真實事例!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于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盡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于屈原的格藝超群,人們也愿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于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系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游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后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里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端午。
【端午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作文:端午節07-05
端午節節日作文_端午節作文03-05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_端午節作文03-05
端午節英語作文端午節作文03-24
端午節作文:快樂的端午節01-30
過端午節_端午節作文03-05
狂歡端午節_端午節作文03-05
端午節作文:快樂的端午節02-26
端午節作文:難忘的端午節08-08
快樂的端午節_端午節作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