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中秋節的作文900字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900字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1
夜幕像一層黑色的紗級,被看不見的溫柔的手悄悄地把它罩在剛沐浴過陽光的大地上。不一會兒,還是那雙無形的手。托出了又大又圓的月亮,就象一只晶瑩無瑕的玉盤,掛在黑暗的天幕上。從窗口向外望去,皎潔的月光在地上灑了一層銀箱,柔和的光線清晰地映出了楊柳窈窕的倩形和松樹挺拔的英姿。除了頑皮的星星拚命在空中眨眼和淘氣的夜風偶而搖動樹枝,誰也不來打攪這中秋月夜的寧靜。我輕輕地生怕驚動了誰似地打開了窗戶。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涼的空氣,如醉如癡地望著這瑰麗的景象。這一切是多么美好,多么恬靜啊,平日我總以為。詩意”這兩個字很空幻抽象,是虛無縹渺,難以捉摸的,此刻,我忽然意識到。自己不正處在一種充滿“詩意’,令人心曠神怡的境界之中嗎?
“各位聽眾,今夭晚上是中秋佳節,讓我們在這良辰美景中共同欣賞一首宋代偉大文學家蘇東坡的詠月詞吧里”一個眾潘音員熱情親切的聲音驚醒了我,原來是妹妹打開了收音機。我起先很有些掃興,心里埋怨妹妹把我好不容易悟到的“詩意。趕跑了。但男播音員抑揚頓挫的朗誦聲,很快又把我帶進了一個新的意境。‘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闊,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娣娟。”這首久負盛譽的水調歌頭是蘇軾為官密州時,在中秋佳節時寫的。作者在字中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當時作者與王安石政見不和,由于社會環境和政敵的壓迫,他自請外調,為官密州。此時他的妻子已經亡故,他和弟弟“小蘇”—蘇轍又相去萬里。多年不見。因此作者在中秋之夜,借酒澆愁之時觸景生情。
寫了這首詞,以排遣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滿腹的愁思。但作者在抒發無可奈何的感情和郁積內心的深重痛苦之后,又向讀者展開了一個,乘風歸去”“瓊樓玉宇”的高潔的理想境界,及對這境界的向往與追求。最后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娣娟”又表現了作者放達開朗的情懷,”使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令人感到一種發于肺腑的手足之情。作者對理想的不倦追求和真摯飽滿的手足之情,正是“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的原因。正是這首詞光照千古感人至深的原因。然而由于所處的時代,作者終究逃不出歷史和階級的局限。這首詞所表現的個人痛苦的感情,以及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飛‘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悲嘆與感慨,都集中地反映了這種局限性。這首詞欣賞完了,但我卻動了一個念頭,想看看古人們詩詞里的月亮是怎么樣的。于是我搬出書本,津津有味地翻起來。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2
湖南侗鄉的中秋之夜,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風俗。
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里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著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后生的園圃,去采摘瓜菜,而不會被人看成是“偷盜”。她們還要有意地高聲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來,她們這是借助月宮仙女傳遞紅線呢。如果能摘到一個并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因此,成雙生長的豆角便成了她們采摘的對象。嫂子們這夜也同樣到別家園圃里去“偷月亮菜”,不過,她們希望能采到一個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鮮青翠的毛豆,因為,這象征著小孩的肥壯,毛頭的健康(毛豆的`諧音,指小孩)。小伙子們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為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不過,他們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帶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無限歡樂和神奇異彩。
苗族——跳 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團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
苗族的古老傳說,月亮是個忠誠憨厚、勤勞勇敢的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九十九州九十九個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后,她還經歷了太陽制造的種種磨難,終于和月亮幸福地結合一起。
苗族父老為對他們幸福愛情的懷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著月亮的光輝,跳起苗家歌舞,并把這一風俗稱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傾吐愛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白頭之好。
長沙中秋月餅習俗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又到一年一度吃月餅的時節,何況今年中秋與國慶同節,更增喜慶氣氛。不禁零星憶起舊長沙的一些關于月餅的舊事來。
長沙南食坊制作月餅,其實在開春之后就已動手作準備。在那個帶有濃厚的農業味的社會里,生產的節奏總不會太快。南食坊先要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月餅的原材料進行加工儲備。諸如果料中的五仁:瓜仁、麻仁、橄仁要去殼,桃仁、花生仁去殼之后還要去皮;及至中秋要來前的一段時節,新鮮豬油要煎好,火腿、瘦肉條要切成丁,還有豆沙、蓮蓉、棗泥都是要煮好或炒制好的。從農歷七月起,在暑熱漸退之時,月餅在長沙就上市了,且眼見著一天比一天生意紅火,一直做到八月十五月圓千里共嬋娟的時分。節后的月餅如同今日一樣是“秋扇見捐,無人問津”在上個世紀30年代前,長沙還只有“油月”、“麻月”、“薄酥月”三種應市,以九如齋的“蘇式”和三吉齋的“紹式”最為有名。月餅花色,也只有“麻仁”、“水晶”、“五仁”、“干菜”、“火腿”等簡單幾種。
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中期,粵菜館南國酒家在長沙開業,廣式月餅才在長沙大顯身手,因其皮薄餡多,用料獨特,尤以“蓮蓉蛋黃”等品種,滋潤爽口,頗受長沙食客的青睞,外來的“廣月”自此與“油月”在長沙月餅市場中秋色平分。
過中秋長沙除吃月餅之外,還興吃菱角與藕,賞月時也佐以綠豆糕和薄荷餅。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3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里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松。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考試吧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閑,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后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鐘。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瑯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勻,那么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愿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4
農歷八月十五,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中國傳統文化自成一體,在農歷十五日的節日除了中秋,還有元宵和現代人大多忽略的中元節!何以會如此呢,都選擇在月圓之夜。我想這應該跟中國的歷法息息相關,而歷法又以開地宇宙日月星辰相關,所以中國的傳統節日特別是中秋節就有了一個很特殊的過節方式---賞月。天人合一,就此出來。
這是一個只有中國人才會有的過節方式:天人合一。中國的傳統文化,追根塑源:先是河出圖洛出書,伏羲制八卦,周文王推演八卦為為六十四卜。始有<<周易>>。以后的文化發展,都少不了周易的影子。周易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一個整體概念。所此影響,發展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學,有了神龍見首不見尾,而對這種周易這種哲學的具體運用上,推生了獨一無二的中醫,在起居生活上,又有了強調以天地人相互和諧的風水而表現在過節上,就有了中秋節。
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意思是說一到農歷十五月圓之夜。表示這個月就快要過完了;而一到中秋節,則提醒人們這個年要到頭了,流浪在外的人該準備回家了,先來一年當中的右中間八月十五做個小小思念,它是一年當中的一個插曲,一個思念的插曲。
提到中秋節,關于思念的詩從古至今相必太多了,以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又最為后人吟誦。人們可以在這樣的節日歌以詠志或賭物思情,這都跟中國人的文化情情有跟。中國文化當中的整體觀念,把人當成宇宙天地萬物的一部分,比如佛家所強調的:同體大慈,同緣大悲。于是會把人物化也會把物人化。所以七月初七不單是看星星,更是看兩個人一年一度的相聚。而冰涼的月宮,也是單單浩月一輪,她里面有我們美麗可愛的嬋蛾姐姐,而姐姐也并不孤單,她有玉免為伴。基于這些,節日當中的一種人文情懷油然而生,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諧,以至于中國文人被她的吸引,千年不衰。每每在該動筆的日子, 就會自然而發:天待月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嬋蛾該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中國文化的這種連貫性,會讓流戀其中的文化人或非文化人不那么感到孤單。每年中秋節,自己在思念親朋,寄月托情時,思緒會不自覺的穿越時空,回想當年今夜蘇東坡會是用怎樣的一種心情,怎樣的一種情懷,在思念他的弟弟。而今的我們,盡管物是人非,心情總會一樣吧,于是在不知不覺當中,一種穿越時空的神交,與古人如癡如醉的進行著,是那樣的恬意與舒服。古人似乎就這樣一直活在我們的身旁。
這就是中秋節的魅力,她函蓋萬千,她承前啟后,是一年當中的一個小插曲。淡淡的思念,牽動著人們的神精,一直積蓄到年關,一種徹頭徹尾的思念全面爆發,于是,只能是回家。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5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后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游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贊譽月餅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 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清代,月餅的制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供月月餅到處皆有。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詠月餅詩》,其中有“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等句,從月餅的制作、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家宴及賞月,敘述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