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發現初三作文900字
每個人心情不好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我呢,生活受挫時會看書。個人認為從向上的書籍中可以得到治愈。不看書與看書,還是有區別的。小學,自己就看了大部分文學名著,不管是青少年讀本還是厚厚的原著,我都可以很有耐心的看完。初中時,學校圖書館的書很多都被我看了,不知不覺一去圖書館同學會問我這本書講什么,好看不……初中畢業前我直接成了學校圖書館借閱量第二……
看書是一個不斷取舍的過程,從楊紅櫻、饒雪漫、郭敬明、安妮寶貝、亦舒。越來越能發掘內心深處的理性。赤裸裸的.一針見血,替代了雪月與風花。如今的我,還未夠強大,當自己僅有的閱歷拯救不了自己時,我會看亦舒的書。不得不說,接觸到她的作品是一件幸運的事。在app store下載了她的作品精選,當我被世事困擾時,我會看她的短篇。字里行間透出來的睿智,讓你冷靜下來,清醒,昂揚。我認為每個女生,都要好好接觸她的作品,真的。
漸漸,特別是高中以來,沒有太多時間去閱讀,哪里能像以前一樣天天抱著大本《紅樓夢》慢慢自我揣摩呢?哪里能再去大姑家借那一套深綠色的文學原著呢?看著豐富的資源在那里,可是卻半年用,真是折磨。
網絡、微博沖擊了我。上網五花八門的信息分散了我的注意力。一本書中的經典語錄加工在一條微博上,一發布、一轉發,很多人知道了,你也知道了,不可否認,你拓寬了眼界。可更深層次的說,你知道了這么本書,這么個作者,知道了里面的點睛之處,卻不知道書的內容和細節。這真是太可悲了!一個只知道經典語錄的年代!一個出口成章、聽上去學富五車的人,他懂得竟然都只是些經典語錄。我只能說他也許是個微博控。
試問還有幾個人能夠抱著厚厚的書籍堅持讀下去,小學、初中我可以甚至不惜上課與老師“打游擊”,高中沒這個魄力了。漸漸的,發現自己實在不能將一本古典著作心無旁騖一氣呵成下去,我需要反思了,我想。
《讀者》雜志一月兩本,這是我閱讀的底限了,這場精神盛宴我是不會錯過的,我決心堅持一輩子。我不知我是否是一些人眼里的文藝小青年,看書,寫文字,攝影,小清新。做這些,沒有概念和目的性。我只知道,我喜歡,我熱愛,這些就夠了吧。現在沒有經濟能力,用手機或者千元的傻瓜相機拍,但我心中依然有單反相機的模樣。
對自己說,做個有點性格的女生。不跟風,不因別人用什么、穿什么、流行什么就去盲目的做。真的沒必要注重太多,自我感覺良好,世人看上去不別扭就行了。我并不是那種憤青,不顧世人目光的人。咖啡紅茶、書籍相機、習慣穿衣、興趣愛好,完全順著自己的喜好,能夠不被同化,可以對抗強大的交際圈真的不容易啊。